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7139发布日期:2018-10-16 20:10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尿动力学检查配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尿动力学是泌尿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依靠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在常规检查项目中,采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对直肠压力进行测量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医学上,一般利用液路连接管将尿动力学分析仪上的压力传感器与直肠测压球囊导管相连,利用连通液体压力处处相等的原理,进行直肠压力的传递并测量。

现在有的技术中,采用水作为压力传递介质的产品,但是经常出现排空困难,需花大量时间;空气排除后因其他操作也往往会带入空气进入压力传递介质水中,且部分产品不透明导致操作者并没有看到或者并没有关注此操作带入空气进入水中。同时主体管截面为圆形,在插入过程会不受控制的转动一定的角度,套在主体管上的球囊会随着主体管的转动一定角度甚至严重扭结,从而可能导致传递压力与实际有偏差较大或甚至无压力。在临床操作中,需要达到整体传递介质中无可见气泡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影响检查效率。因此大多操作者为节约时间忽略了其中气泡或者并没有关注到操作过程产生的气泡,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文献zl200720082123.x公开了一种直肠测压导管,该直肠测压导管由于结构问题导致进水口端的气体不能完全排除,需要非常缓慢调整角度,汇聚的气泡在很接近侧孔的时候才有可能排除。实际使用过程,此操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检测效率,特别对于刚接触不就的操作者在浪费大量的时间仍不能排除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该导管可以方便快捷的排出排除压力传递介质水中的空气,操作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它包括接头a、接头b、进水连接管、出水连接管、主体管、保护盖、球囊、转接管a和转接管b,所述主体管为三腔结构且截面形状为椭圆的导管,其包括一个用于进水的腔体a和两个用于出水的腔体b、腔体c,所述进水腔体a与进水连接管通过转接管a相连,所述两个出水腔体b和腔体c的端头处相通并与出水连接管通过转接管b相连,所述进水连接管上接有接头a,所述出水连接管上接有接头b。

优选地,所述接头a为带截流开关的二通接头,一端与进水连接管相连,另一端符合通用鲁尔接头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头b为带截流开关的三通接头,一端与出水连接管相连,另两端符合通用鲁尔接头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头a及接头b均有开闭通道标识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接管a及转接管b均为硬质材料的单腔管且分别与进水、出水连接管和主体管过盈配合,所述转接管a的内腔的截面面积与进水腔体a截面面积相同,所述转接管b内腔的截面面积与两个出水腔体b和腔体c截面面积之和相同。

优选地,所述主体管上进水腔体a的截面面积大于任意出水腔的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主体管前段套有球囊,且主体管的尖端与球囊的尖端内壁距离为1-2mm。

优选地,所述主体管前段设有三个孔,分别为孔a、孔b及孔c,孔a与孔b位于球囊包覆主体管的最尖端和最后端,孔a、孔b分别与两个出水腔腔体c和腔体b相连,孔c位于孔a与孔b之间的位置并与进水腔体a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管的尖端为圆滑状,无棱角。

优选地,所述转接管a和转接管b设置在保护套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在进水的接头采用带截流开关的二通接头可在导管排空后直接关闭,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同时防止气泡的产生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出水的接头采用带截流开关的三通接头可在与压力传感器相连的液路连接管相连时,排除球囊中多余的水时并排除空气,亦简化了操作提高效率,同时去除气泡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球囊包覆的主体管上设计有两个前后出水口和中间一个进水口,可方便导管朝上和朝下均可达到快速排出空气的效果,提高检验效率。主体管上尖端的圆滑设计在插入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异物感。此外,带截流开关的二通接头及带截流开关的三通接头均设置有直观的开关标识结构和防滑结构,便于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管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中区域q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中区域p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管尖端部分三维透视图;

图中:1-接头a,2-接头b,3-进水连接管,4-出水连接管,5-保护盖,6-主体管,7-球囊,8-转接管a,9-转接管b,10-腔体a,11-腔体b,12-腔体c,13-腔体d,14-孔a,15-孔b,16-孔c,17-端e,18-端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直肠测压球囊导管,它包括接头a1、接头b2、进水连接管3、出水连接管4、保护盖5、主体管6、球囊7、转接管a8及转接管b9。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的接头a1为带阀二通接头,例如螺旋阀结构、球阀结构、过盈结构、单向结构、电磁阀结构等,并与进水连接管3的一端相连,进水连接管3的另一端通过转接管a8与主体管6中的腔体a10相连。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的接头b2为带阀三通接头,例如螺旋阀结构、球阀结构、过盈结构、单向结构、电磁阀结构等,并与出水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出水连接管4的另一端通过转接管b9与主体管6中的腔体b11、腔体c12均相连,且主体管的腔体b11及腔体c12在与转接管b9连接的位置处贯通并形成腔体d13。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转接管a8及转接管b9设置在保护套5内,均为硬质材料的单腔管且分别与进水连接管3、出水连接管4和主体管6过盈配合,转接管a8的内腔的截面面积与进水腔截面面积相同,转接管b9的内腔的截面面积与出水腔截面面积之和相同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主体管6的前段由球囊7包覆,此段中在尖端有孔b15,主体管6与球囊7接触的最底部有孔a14,在孔a14和孔b15之间的主体管6上开有孔c16,其中孔c16与主体管6的腔体a121相连,孔a14、孔b15分别与腔体c12及腔b11相连。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检查接头a1及接头b2的所有通道处于开启状态,将装满水的注射器与接头a1相连,接头b2对准废液收集装置,该废液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多余的废液。开始注水,此时水依次充满接头a1、进水管连接管3、转接管a8、主体管6中的腔体a10,并由孔c16进入球囊内。

根据“伯努利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重力作用”,当球囊端朝上时,由孔c16进入球囊的水会优先充满底部,小部分水进入孔a14,另一部分水用于液面上升并最终进入孔b15;当球囊端朝下时,由孔c16进入腔的水会优先充满球囊顶部,小部分水进入孔b15,另一部分水用于液面上升并最终进入孔c16。前述两种情况,水均可方便充满球囊,即排除球囊中的空气。

球囊中的水通过孔a14、孔b15进入腔体c12及腔体b11并汇聚在腔体d13处,并通过转接管b11进入出水连接管4中,最后通过接头b2的排除并进入废液收集装置中。

当腔体中的气体均被排除后,关闭接头a1的阀门,并将接头b2的端e17与液路连接管,此时按压球囊排除多余的水,此时球囊中的水会通过接头b2的端f18排除并带走接头2与液路连接管连接时产生的气体。最后调节接头b2中的阀门端e17与出水连接管4相通且端f18不通。

将主体管6球囊段在不转动的情况下插入到患者直肠至规定深度,椭圆截面形状可提醒操作者在置管过程是否有转动现象。

该导管可方便快捷的排除压力传递介质水中的空气,操作更简单,同时可保证最后的介质水中无可见气泡,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主体管椭圆截面形状的设计可防止置管过程的转动而导致球囊的严重变形,尖端的圆滑设计可大幅降低插管过程患者的异物感及病人的痛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同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