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组合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7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盘式组合铣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建筑材料、家具以及拼装地板榫、槽结构加工的盘式组合铣刀。



背景技术:

盘式组合铣刀一般用于建筑材料、家具以及拼装地板的榫、槽结构加工,盘式组合铣刀至少由两片铣刀组成,相邻两片铣刀之间通过增加或减少垫片来调整铣刀的整体切削宽度。

由于铣刀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屑,因为加工工件材质的不同,有的较容易排出,有些材料带有静电或其它情况,或吸附或卡在刀盘齿槽间隙处,造成排屑不畅,从而会进入铣刀内部的刀体缝隙内,当高速切削时,堆积在刀体缝隙内废屑会造成刀具动平衡不好,从而使刀具产生震动,不仅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对设备的电机主轴产生不良影响,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式组合铣刀,可以有效阻止铣削过程中产生废屑进入到刀体内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盘式组合铣刀,包括同轴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片盘铣刀,盘铣刀包括盘形刀体以及均布在盘形刀体外缘的若干刀齿,相邻盘铣刀的刀齿相互交错设置,在盘形刀体中心设有主轴孔,主轴孔外侧设有环形定位台阶,相邻盘铣刀的环形定位台阶之间设有调节垫片;

相邻盘铣刀的盘形刀体之间设有防尘环结构,所述防尘环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片盘铣刀的盘形刀体侧面的第一环形凸起部以及设置在另一片盘铣刀的盘形刀体侧面的第二环形凸起部或容纳部,所述第二环形凸起部与第一环形凸起部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容纳部包括可容纳第一环形凸起部的环形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和第二环形凸起部均为矩形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和环形容纳槽均为矩形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和环形容纳槽均为异形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与第二环形凸起部或环形容纳槽之间的间隙为0.2~1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盘式组合铣刀,通过在相邻盘铣刀的盘形刀体之间设有防尘环结构,可以有效阻止铣削过程中产生废屑进入到刀体内部,减少刀具不平衡和震动,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避免对设备电机主轴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盘式组合铣刀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盘式组合铣刀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盘式组合铣刀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盘铣刀,1-1-盘形刀体,1-2-刀齿,1-3-主轴孔,1-4-环形定位台阶,2-调节垫片,3-防尘环结构,3-1-第一环形凸起部,3-2-第二环形凸起部,3-3-环形容纳槽,4-锁紧轴套,5-设备电机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盘式组合铣刀通过锁紧轴套4固定在设备电机主轴5上,该盘式组合成型铣刀包括同轴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片盘铣刀1,盘铣刀1包括盘形刀体1-1以及均布在盘形刀体1-1外缘的若干刀齿1-2,相邻盘铣刀1的刀齿1-2相互交错设置,在盘形刀体1-1中心设有主轴孔1-3,主轴孔1-3外侧设有环形定位台阶1-4,相邻盘铣刀1的环形定位台阶1-4之间设有调节垫片2。

相邻盘铣刀1的盘形刀体1-1之间设有防尘环结构3,所述防尘环结构3包括设置在其中一片盘铣刀1的盘形刀体1-1侧面的第一环形凸起部3-1以及设置在另一片盘铣刀1的盘形刀体1-1侧面的第二环形凸起部3-2,所述第二环形凸起部3-2与第一环形凸起部3-1相互交错设置。

第一环形凸起部3-1和第二环形凸起部3-2均为矩形截面,并且第一环形凸起部3-1与第二环形凸起部3-2之间的间隙为0.2~1mm。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将另一片盘铣刀1的盘形刀体1-1侧面的第二环形凸起部3-2更换为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可容纳第一环形凸起部3-1的环形容纳槽3-3。

第一环形凸起部3-1和环形容纳槽3-3均为矩形截面,并且第一环形凸起部3-1与环形容纳槽3-3之的间隙为0.2~1mm。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部3-1和环形容纳槽3-3均为异形截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