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8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该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侧的存储砼的筒体,所述的筒体一端封闭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的筒体的封闭端通过轴承座铰接在车架上,开口端通过托轮机构托举在车架上,在筒体的中部设置有辊道和齿圈,在车架上设置有与辊道配合的辅助托轮以及与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的辅助托轮与齿轮通过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所述的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驱动齿轮,齿轮带动筒体旋转。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和托轮机构安装在车架上,辅助托轮和齿轮设置在筒体的中部对筒体驱动,结构合理,齿轮只起到驱动的作用,受力合理,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专利说明】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场对重型混凝土搅拌车需求越来越旺盛。筒体的驱动机构的作用是驱动筒体转动,它由取力器、万向轴、液压泵、液压马达、操纵阀、液压油箱及冷却装置组成。如果这部分因故障停止工作,筒体将不能转动,这会导致车内混凝土报废,严重的甚至使整罐混凝土凝结在筒体内,造成混凝土搅拌车报废。因此,筒体驱动机构是否可靠是使用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保证筒体驱动机构完好可靠,应做好维护工作,万向转动部分是故障多发部位,应按时加注润滑脂,并经常检查磨损情况,及时修理更换。现有技术的中的筒体是通过设置在筒体封闭端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该驱动机构既承担着驱动的角色又要承担支架的角色,受力不合理,因此特别容易损坏。尤其是重型的混凝土搅拌车,这种驱动机构始终是在设计极限的工况下工作,更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受力状况好,使用寿命长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降低了维护成本,保证了混凝土的运输的可靠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侧的存储砼的筒体,所述的筒体一端封闭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的筒体的封闭端通过轴承座铰接在车架上,开口端通过托轮机构托举在车架上,在筒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齿圈,在车架上设置有与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的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驱动齿轮,齿轮带动筒体旋转。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和托轮机构安装在车架上,齿轮设置在车架上对筒体驱动,结构合理,齿轮只起到驱动的作用,受力合理,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筒体封闭端的轴承座只承担支承的作用,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重型轴承座以提高轴承座的强度。
[0005]所述的齿轮为鼓形齿轮。装载混凝土后的筒体前后会发生转动,齿圈会跟随筒体产生一定的旋转,齿圈与齿轮会发生啮合角度的变化,鼓形齿轮可以保证齿圈与齿轮始终处在合理的啮合状态,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
[0006]所述的齿轮通过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齿轮的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减缓了筒体对齿轮的刚性冲击,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且弹性支撑保证齿轮与齿圈始终处于哨合状态,提闻了驱动的稳定性。
[0007]筒体的外周面还设置有辊道,在车架上设置有与辊道配合的辅助托轮,用于稳定筒体旋转。辊道与辅助托轮配合,对筒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了筒体旋转的稳定性,尤其适合将辊道与齿圈临近设置,便于稳定齿轮与齿圈的配合,同时有利于降低齿轮与齿圈之间的压力。
[0008]所述的辅助托轮通过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辅助托轮的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减缓了筒体对辅助托轮的刚性冲击,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且弹性支撑保证辊道与辅助托轮始终处于啮合状态,提高了筒体旋转的稳定性。
[0009]所述的支架与车架之间安装有弹簧。支架也可以通过其他弹性体安装在车架上,如橡胶垫,空气减震器等。在运输的过程中筒体会发生跳动,弹簧等弹性体支撑辅助托轮和齿轮,保证了齿轮与齿圈处在啮合状态,辅助托轮与辊道处在配合状态,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
[0010]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与齿轮连接,所述的驱动轴分别通过万向节与驱动马达和齿轮连接。万向节提高了驱动的可靠性,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驱动齿轮,方便了齿轮的安装,可以将驱动马达设置在合理的安装空间内,为降低筒体的高度提供有利条件。
[0011]所述的驱动轴包括两根套接在一起轴向滑动连接的半轴,两个半轴之间圆周限位传递扭矩。驱动轴可以跟随齿轮的支架在合理范围内产生变化,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
[0012]所述筒体封闭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车架上,筒体与轴承座采用球面铰接。球面铰接减缓了筒体跳动对轴承座的冲击,提高了轴承座的使用寿命。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筒体封闭端的轴承座只承担支承的作用,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重型轴承座以提高轴承座的强度,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和托轮机构安装在车架上,齿轮设置在筒体的外周面对筒体驱动,结构合理,齿轮只起到驱动的作用,受力合理,筒体的驱动机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鼓形齿轮可以保重齿圈与齿轮处于合理的捏合状态,即使筒体发生跳动和轴向旋转,齿圈仍然可以和鼓形齿轮啮合,且不会产生冲击,避免了齿圈与齿轮的边缘撞击而毁坏;辅助托轮对辊道进行有效的支撑,减少了齿圈对齿轮的压力,提高了齿轮和齿圈的使用寿命;辅助托轮与齿轮的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减缓了筒体对齿轮和辅助托轮产生刚性冲击,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这种筒体驱动机构维护成本较低,使用起来可靠性更高,减少了故障的发生,保证顺利的运输混凝土,避免了筒体驱动机构损坏导致的混凝土报废,降低了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公开了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包括车架I和设置在车架上侧的存储砼的筒体2,筒体一端封闭一端具有开口,筒体的封闭端通过轴承座3球面铰接在车架上,开口端通过托轮机构4托举在车架上,在筒体的中部安装有辊道5和齿圈6,在车架上安装有与辊道配合的辅助托轮8以及与齿圈配合的齿轮7,运输的过程中筒体会发生跳动,齿圈会跟随筒体产生一定的位移,齿轮7为鼓形齿轮,装载混凝土后的筒体会发生转动,齿圈会跟随筒体产生一定的旋转,齿圈与齿轮会发生啮合角度的变化,鼓形齿轮可以保证齿圈与齿轮始终处在合理的啮合状态,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辅助托轮与齿轮铰接安装在支架9上,支架9通过弹簧91弹性支承在车架上,筒体跳动时弹簧可以支撑辅助托轮与齿轮跟随筒体跳动,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驱动齿轮,齿轮带动筒体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驱动马达10,所述驱动马达10通过驱动轴11与齿轮连接,驱动轴分别通过万向节12与驱动马达和齿轮连接,驱动轴包括两根套接在一起轴向滑动连接的半轴,其中一个半轴111的端部开设有外直齿113,另一个半轴112的端部开设有内直齿,半轴112的内直齿套接在半轴111的外直齿的外部,实现了轴向滑动连接,轴向固定连接的结构,驱动轴可以跟随齿轮的支架在合理范围内产生长度变化,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驱动齿轮,方便了齿轮的安装,可以将驱动马达设置在合理的安装空间内,为降低筒体的高度提供有利条件。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和托轮机构安装在车架上,辅助托轮和齿轮设置在筒体的中部对筒体驱动,结构合理,齿轮只起到驱动的作用,受力合理,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辅助托轮与齿轮的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减缓了筒体对齿轮和辅助托轮产生刚性冲击,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侧的存储砼的筒体,所述的筒体一端封闭一端具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的封闭端通过轴承座铰接在车架上,开口端通过托轮机构托举在车架上,在筒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齿圈,在车架上设置有与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的齿轮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驱动齿轮,齿轮带动筒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为鼓形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通过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外周面还设置有辊道,在车架上设置有与辊道配合的辅助托轮,用于稳定筒体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托轮通过支架弹性支承在车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与车架之间安装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驱动轴与齿轮连接,所述的驱动轴分别通过万向节与驱动马达和齿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轴包括两根套接在一起轴向滑动连接的半轴,两个半轴之间圆周限位传递扭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封闭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车架上,筒体与轴承座采用球面铰接。
【文档编号】B28C5/42GK104162934SQ20141038191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李向军 申请人: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