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成型模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671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建材成型模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砖、块、板、预制构件等建材成型模箱。



背景技术:

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砌块是砌筑用的人造块材,是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属于较为常用而且用量极大的结构材料,外形多为直角六面体,也有各种异型体砌块,砌块是以混凝土或建筑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和干燥制成的人造块材,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目前用的设备和专利:201210138956.9石膏砌块成型机,201010229723.0一种石膏砌块浇注自动成形模具,01251824.7一种轻质墙板机,98242136.2轻质墙板机动成组立模,02260859.1轻质墙板机等,共同的通病端模脱模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一是人工把端模拿上拿下,二是端模下连接有铰链,然后通过液压或气压把端模开与关,但是模箱的锁紧还是人工。为了克服现在的问题,发明了如下的模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材成型模箱,适用于砖、块、板、预制构件等建材产品的自动流水线生产,能实现开模与关模的机械自动化,成品率高,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的建材成型模箱,包括在轨道上运行的模箱,该模箱的底架上设有相对布置的前侧模板、后侧模板以及布置于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之间的多个隔模,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之间的空间被隔模分隔成多个模腔,模腔的左右两侧设有端模,模腔的底部设有底模;所述前侧模板、后侧模板、隔模和底模分别与滑动件连接,滑动件在前后导轨上滑动,滑动件与滑动件之间分别通过动联接,后侧模板连接底架,若机械力作用使前侧模板、底模、隔模、后侧模板的滑动件移动一个拉一个,产生距离间隙方便脱模,使产品与隔模之间分离成开模状态。若机械力作用使前侧模板、底模、隔模、后侧模板的滑动件之间互相挤紧,实现了前侧模板、底模、隔模、后侧模板的关模状态。所述锁模套分别固定在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上,锁模压块固定在锁模杆上;当机械推力作用在端模上使端模贴紧前侧模板、底模、隔模、后侧模板,若用机械手把锁模压块旋转一定角度(水平180度)压紧端模即模箱关模;若用机械手把锁模压块旋转一定角度(垂直90度)没有压着端模,这时机械拉力作用在端模上使端模离开前侧模板、底模、隔模、后侧模板、产品,即模箱开模。最后启动机械抓手吊装产品运输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所述底架上设置左右导轨,端模下面设置滑轮,滑轮在左右导轨上来回滑动,同时也带动端模在左右导轨上来回滑动,使端模的移动轻松和准确

进一步,所述端模与底模上设置有凹凸的榫头与榫槽,端模的上端跟上模联接,使生产的产品四周有凹凸的榫头与榫槽。

进一步,所述端模块的外侧面固定有接头,接头用于连接脱模机构。

进一步,所述端模块的内侧设有用于与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定位卡合的锁紧卡子。锁紧卡子能使模箱准确定位,关模后端模块与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卡合在一起,能保持模箱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进一步,所述端模上固定有芯棒或管(芯棒或管包括各种几何形状),芯棒一头大一头小,大的一头固定在端模上,小的一头没有固定在端模上,使生产的产品内部有空洞。

进一步,所述底模上设置有活动底模、套子、传力杆,与传力杆下面对应的顶升机构,模腔上面设置有上模、铺料框、铺料框滑动机构和加压机构,生产的产品强度更高。

进一步,所述建材成形模箱上设置有档浆框、搅拌料浆机构。

进一步,所述底架底部设有轨道走轮,便于产品的连续生产。

进一步,所述前侧模板、后侧模板、隔模、底模、活动底模、上模等用复合材料(钢材或硬质材料与硅胶、乳胶、橡胶、树脂胶或塑料的复合)制作,便于产品的脱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建材成型模箱,适用于砖、块、板、预制构件等建材产品的自动流水线生产,模箱能实现开模与关模的机械自动化,成品率高,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建材成型模箱,包括在轨道上运行的模箱,该模箱的底架1上设有相互平行布置的前侧模板2、后侧模板5以及布置于前侧模板2和后侧模板5之间的多个隔模4,前侧模板2和后侧模板5之间的空间被隔模4分隔成多个模腔,模腔的左右两侧设有端模6(端模6由多块连接组成或一大整块封住几个模腔),模腔的底部设有底模17;所述底架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导轨16(前后导轨16有多种形状或结构),所述前侧模板2、后侧模板5、隔模4和底模17分别与滑动件15(滑动件15有多种形状或结构)连接,滑动件15在前后导轨16上滑动,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分别通过拉开环11(滑动件15上直接做成卡子与槽或其它形状或结构,同样达到拉开环11的效果)联接,后侧模板5连接底架1。若机械力作用在传力块20(传力块20与前侧模板2和滑动件15连接,起到力的转递作用)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的滑动件15移动,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分别通过拉开环11的作用力一个拉一个,产生距离间隙方便脱模,使产品与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之间分开距离,即开模状态;若机械力作用在传力块20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的滑动件15,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互相挤紧,实现了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互相靠近到位,即关模状态。锁模套18(锁模套18包括锁模螺母或其它形状或结构;反过来锁模杆19与锁模套18互换位置的效果一样)分别固定在前侧模板2和后侧模板5上,锁模压块8固定在锁模杆19(锁模杆19包括锁模丝杆或其它形状或结构)上;当机械力作用在端模块7(端模块7固定在端模6上起到力的转递作用)上,两个端模块7之间固定有一个端板10(两个端模块7连接),所述端板10的外侧面固定有接头9(接头9有多种形状或结构,可以直接固定在端模6上),所述接头9设有用于连接脱模机构的螺纹孔(有多种形状或结构),便于将端模6与脱模机构连在一起,能对端模6的准确定位,然后给机械手一个推力使端模6贴紧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这时用机械把锁模压块8旋转一定角度(水平180度)压着锁模块7即模箱关模;模箱关模状态时若用机械把锁模压块7旋转一定角度(垂直90度)没压着锁模块7,这时脱模机构对端模6一个拉力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和产品分开距离,即模箱开模。最后启动机械抓手吊装产品运输到指定位置运输。

实施例2,所述实施例1中的底架1上设置左右导轨13(左右导轨13有多种形状或结构),端模块7固定在端模6上,端模块7下面设置滑轮12(滑轮12转动或不转动或其它形状或结构)在左右导轨13上来回滑动,同时也带动了端模6在左右导轨13上来回滑动,使端模的移动轻松和准确。

实施例3,所述实施例1中的端模6与底模17上设置有凹凸的榫头与榫槽,端模6的上端跟上模联接,使生产的产品四周有凹凸的榫头与榫槽。

实施例4,所述实施例1中的端模块7的内侧设有用于与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定位卡合的锁紧卡子3。锁紧卡子3能使模箱准确定位,关模后端模块与前侧模板和后侧模板卡合在一起,能保持模箱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实施例5,所述实施例1中的端模6芯棒(芯棒或管包括各种几何形状),芯棒一头大一头小,大的一头固定在端模上,小的一头没有固定在端模上,或者芯棒大的头固定在端模6上,小的头在模腔的中间,使生产的产品内部有空洞。

实施例6,搅拌好的料浆放入模腔内,浇注满后刮平,模箱移走,下一个模箱又接着来浇注。先浇注的模箱里的产品强度高了后,模箱移动到脱模装置处,自动启动模箱定位(同时也是左右导轨13加长),启动机械抓手将档料框与上模一同吊走,启动脱模机构与端模接头9对接,启动机械把锁模压块7旋转一定角度(垂直90度)没压着锁模块7,这时脱模机构对端模接头9一个拉力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和产品的端面与端模6分开距离(若端模6上固定有芯棒分开距离要大些);然后启动机械力作用在传力块20上,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的滑动件15移动,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分别通过拉开环11的作用力一个拉一个,产生等距离间隙方便脱模,使产品与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之间分开距离,即开模状态;最后启动机械抓手吊装产品运输到指定位置。又启动机械力作用在传力块20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的滑动件15移动,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互相挤紧,实现了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互相靠近到位,即关模状态;这时脱模机构对端模接头9一个推力使端模6贴紧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这时用机械把锁模压块8旋转一定角度(水平180度)压着锁模块7即模箱关模;机械抓手将档浆框与上模一同吊来安好,同时脱模机构和模箱定位(同时也是左右导轨13加长)退出,模箱底架1下连接轨道走轮14,此时模箱在轨道上受外力的作用下离开脱模位置,等待下一个装有产品的模箱到来。最后将空模箱移动到浇注位置等待灌浆。

实施例7,模箱先自动定位,搅拌好的料放入铺料框内,然后将铺料框内的料均匀铺在模腔内,铺料框退回原处。立即启动加压机构使上模向下移动到位,启动顶升机构使传力杆穿过固定在底模17上的套子推动活动底模21上升移动到位,(位置有3种:1只有上模移动到位、2只有活动底模21移动到位、3上模相对移动到位的同时活动底模21相对移动到位),然后等待少许时间,加压机构和上模同时移走,此时顶升机构下降到位与传力杆分离,模箱定位解除,模箱在轨道上受外力的作用下离开铺料与加压位置,模箱向前移动,空模箱接着又来。先成形的模箱里的产品强度高了后,模箱移动到脱模装置处,自动启动模箱定位(同时也是左右导轨13加长)装置,启动脱模机构与端模接头9对接,机械把锁模压块7旋转一定角度(垂直90度)没压着锁模块7,这时脱模机构对端模接头9一个拉力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和产品的端面与端模6分开距离(若端模6上固定有芯棒分开距离要大些);然后启动机械力作用在传力块20上,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的滑动件15移动,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分别通过拉开环11的作用力一个拉一个,产生等距离间隙方便脱模,使产品与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之间分开距离,即开模状态;最后启动机械抓手吊装产品运输到指定位置。又启动机械力作用在传力块20使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的滑动件15移动,滑动件15与滑动件15之间互相挤紧,实现了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互相靠近到位,即关模状态;这时脱模机构对端模接头9一个推力使端模6贴紧前侧模板2、底模17、隔模4、后侧模板5,这时用机械把锁模压块8旋转一定角度(水平180度)压着锁模块7即模箱关模;模箱定位(同时也是左右导轨13加长)装置退出,模箱底架1下连接轨道走轮14,此时模箱在轨道上受外力的作用下离开脱模位置,等待下一个装有产品的模箱到来。最后将空模箱移动到铺料与加压位置等待成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