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172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领域,混凝土桩已是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桩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耐用、造价低廉等优点,从而广泛使用于水工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还常用于边坡及基坑支护的抗滑或隔水。

现有的混凝土桩一般采用离心式制造。即通过喂满料的离心式混凝土成型模具经合模、张拉并在离心机上高速旋转,使得成型模具内的混凝土高速离心运动生产而出。上述的制造方式需要离心机不停的振动将混凝土振动,其成本高、设计不合理且成桩率地,特别在制造空心的混凝土桩。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H型混凝土桩的模具,[申请号:201620262703.6],包括架体、右模板、左模板和下模板,及驱动结构;架体包括固定座、左移动座和右移动座,左移动座和右移动座分别约束在固定座上的左右两侧并能左右滑移,左模板铰接在左移动座上,右模板铰接在右移动座上,下模板固定在固定座上;驱动结构包括用以驱动左、右移动座相对固定座左右滑移的横向驱动部分,及用以驱动左模板相对左移动座、右模板相对右移动座上下翻转的翻转驱动部分。脱模时,可先将左右模板同步外移,直至各型腔内的凸部完全脱离成型的H型混凝土桩,之后便可顺利翻动左右模板,翻动左右模板时完全不会卡滞。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该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该方案还是存在设计不合理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加合理,制桩、成桩率高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包括呈筒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杆状的压杆,所述压杆外侧具有呈螺旋形凸出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直径尺寸为压杆直径尺寸的1.5-2倍,上述压杆位于本体内,所述压杆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上述压杆中部具有平滑过渡的过渡部,上述挤压部由压杆前端处延伸至后端处。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压杆外侧设有的挤压部,生产时,压杆带动挤压部在本体中旋转搅拌且将本体中的混凝土向压杆后端挤压形成密实,从而使得本体中的混凝土非常密实,制桩、成桩的效果非常好;其次,本模具结构简单、设计更加合理。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压杆为挤压螺杆,所述的挤压螺杆前端具有尖部。该尖部的设置,使得压杆在本体中前行更加顺利,无形中提高了制桩效率。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挤压部为呈螺旋形的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的直径从压杆的前端至后端依次由小变大。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螺旋叶片的旋向为右旋。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压杆与螺旋叶片为一整体式结构。该结构的设置,加工方便。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压杆与螺旋叶片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压杆前端直径为后端直径的0.5倍。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压杆后端与能够驱动压杆旋转的驱动件相连。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本体横截面为方形。

在上述的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本体横截面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压杆外侧设有的挤压部,生产时,压杆带动挤压部在本体中旋转搅拌且将本体中的混凝土向压杆后端挤压形成密实,从而使得本体中的混凝土非常密实,制桩、成桩的效果非常好;

2、本模具结构简单、设计更合理。

3、制造成本低,可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压杆进入本体中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右视图。

图中,本体1、压杆2、过渡部21、尖部22、挤压部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心混凝土桩挤压成型模具,该模具包括横截面为方形的本体1,本体1内填充有混凝土。还包括设置在本体1内且呈杆状的压杆2。在压杆2外侧具有呈螺旋形凸出的挤压部3且挤压部3由压杆2前端处延伸至后端处。在本实施例中,挤压部3直径尺寸为压杆2直径尺寸的1.5-2倍。压杆2前端的直径小于后端直径。在压杆2中部具有平滑过渡的过渡部21。

优化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压杆2为,挤压螺杆的前端具有尖部22。尖部22的设置,使得压杆2在本体中前行更加顺利,无形中提高了制桩效率。压杆2的后端与能够驱动压杆2旋转且前进的驱动件相连,具体地,驱动件为普通的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部3为呈螺旋形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旋向为右旋且螺旋叶片的直径从压杆2的前端至后端依次由小变大。其次,压杆2与螺旋叶片为一整体式结构。压杆2与螺旋叶片一体式的设置,其加工方便。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压杆2与螺旋叶片之间的连接并不局限于这一种连接方式,还是可以为焊接连接。焊接方式的连接,便于螺旋叶片的更换。

挤压螺杆的前端直径为后端直径的0.5倍。

如图3所示,本模具在生产空心混凝土桩时,首先在筒状本体1中填充混凝土,电机与压杆2连接且在电机的带动下螺旋叶片压杆2随着转动,将本体1中的混凝土向压杆2后端挤压,在压杆2后端形成密实的空心混凝土桩。本模具其制桩效率以及成型率高,且制造出的空心混凝土桩非常密实、结构强度高。其次,成本低。

由该模具制造出的空心混凝土桩其截面为方形,压杆2在电机的驱动下向前且将混凝土向压杆后端挤压且在压杆2的后端形成贯穿混凝土桩的通孔。通孔的直径与压杆2后端直接相等。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基本方案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就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本体1横截面为圆形,当然相应的制造出的混凝土桩为圆形空心混凝土桩。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的横截面不局限于圆形、方形等形状,其可以可是根据实际得需求来制造不同形状横截面的空心混凝土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压杆2、过渡部21、尖部22、挤压部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