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415阅读:1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塞拉门,包括门框、门板和携门架,所述门板的开度大于或等于1100mm;所述门板的上部外露型材处和下部外露型材处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门板内部的加强梁骨架连接有辅助加强梁;所述门框和所述门板的配合公差向同方向叠加;所述门板的密封胶条内侧与所述门板之间设有海绵胶条。本方案扩大了门板的开度,提高了动车组的快起快停和快速通过能力,同时保证了门板的强度。本方案使门框和门板的配合公差向同方向叠加,减小了两者之间的空隙;同时在门板的密封胶条内侧塞入海绵胶条,使密封胶条垫高并且与门框密贴配合,提高了车门的气密性。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列车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塞拉门。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

【背景技术】
[0002] 城际动车组的运营特点是载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对车门的要求是大开 度、开关门时间短、气密性能高。然而,现有在线运营的城轨、动车组的塞拉门的开度较小 (约为800mm),最高气密强度为4000Pa。现有塞拉门的门框型材为整体框架结构,材质为铝 型材,原有门框结构在生产时门板和门框的公差是向反方向叠加,即门框向车内方向弯曲, 门板向车外方向弯曲,这样门板和门框之间就形成了间隙,这对密封是非常不利的。
[0003] 另外,当塞拉门的开度变大时,门板以及门板和各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也难以保 证。
[0004] 因此,如何提高动车组塞拉门的气密性并保证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用于提高动车组塞拉门的气密性 并保证强度。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塞拉门,包括门框、门板和携门 架,所述门板的开度大于或等于1100mm ;所述门板的上部外露型材处和下部外露型材处分 别设有加强筋;所述门板内部的加强梁骨架连接有辅助加强梁;所述门框和所述门板的配 合公差向同方向叠加;所述门板的密封胶条内侧与所述门板之间设有海绵胶条。
[0007] 优选地,所述海绵胶条的厚度为2mm?3mm。
[0008]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为铝型材加强筋。
[0009] 优选地,所述加强梁骨架连接有多个所述辅助加强梁。
[0010] 优选地,所述加强梁骨架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辅助加强梁,所述加强梁骨架 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辅助加强梁。
[0011] 优选地,多个所述辅助加强梁均为中空铝型材,且多个所述辅助加强梁均通过焊 接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梁骨架。
[0012] 优选地,所述携门架通过至少十个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板。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塞拉门,包括门框、门板和携门架,所述门板的开度大于 或等于1100mm ;所述门板的上部外露型材处和下部外露型材处分别设有加强筋;所述门板 内部的加强梁骨架连接有辅助加强梁;所述门框和所述门板的配合公差向同方向叠加;所 述门板的密封胶条内侧与所述门板之间设有海绵胶条。本方案扩大了门板的开度,提高了 动车组的快起快停和快速通过能力,同时保证了门板的强度。本方案使门框和门板的配合 公差向同方向叠加,减小了两者之间的空隙;同时在门板的密封胶条内侧塞入海绵胶条,使 密封胶条垫高并且与门框密贴配合,提高了车门的气密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动车组塞拉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塞拉门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1和图3中:
[0019] 门板-1、加强筋_2、辅助加强梁-3、门框-4、车体型材-5、海绵胶条-6、密封胶 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用于提高动车组塞拉门的气密性并 保证强度。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动车组塞拉门结构示意 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塞拉门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 局部放大图。
[0023]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塞拉门,包括门框4、门板1 和携门架,门框4与车体型材5固定连接,该门板1的开度大于或等于1100mm,相对于现有 塞拉门,本方案中的门板1的开度变大,使得塞拉门能满足运营要求,适应城际动车组运营 模式,提高其快起快停、快上快下、快速通过能力。
[0024] 当门板1的开度加大后,为了保证门板1本身的强度,本方案在门板1的上部外露 型材处和下部外露型材处分别设有加强筋2,优选地,加强筋2为铝型材加强筋,两条加强 筋2分别与门板1上部和下部的外露型材焊接在一体。
[0025] 为了进一步提高门板1的强度,本方案还在门板1内部的加强梁骨架连接有辅助 加强梁3,优选地,该加强梁骨架连接有多个辅助加强梁3。根据门板1的受力和结构特点, 具体的,本方案中加强梁骨架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为1个)辅助加强梁3,加 强梁骨架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为2个)辅助加强梁3。优选地,多个辅助加强 梁3均为中空铝型材,且多个辅助加强梁3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加强梁骨架,如此设置可 以在保证门板1强度的同时减小门板1的重量。所有的辅助加强梁3的外侧和内侧均由门 板1的蒙皮覆盖,即辅助加强梁3分布在门板1的内部。本方案在门板1上增设的加强筋 2和辅助加强梁3可更好地保证门板1的强度和刚度。
[0026] 携门架是连接门板1和传动机构之间的装置,携门架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于门 板1。原有携门一般通过8个螺栓连接于门板1。由于本方案中的门板1相对于原有门板 的重量较大,所以,本方案加大了携门架的长度,携门架通过至少十个螺栓固定连接于门板 1,如此设置可更好地保证连接强度。具体的,本方案中的携门架长度增加约80mm左右,同 时加长的部分增加了 2个固定点,即增加两个用于连接螺栓的螺纹孔,从而可以使门板1和 传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可靠。
[0027]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门框4为整体框架结构,材质为铝型材。本方案改进门 框4和门板1的配合公差,使其向同方向叠加,同时在门板1的密封胶条7内侧与门板1之 间设有海绵胶条6,即在门板1的密封胶条7内侧塞入海绵胶条6,使密封胶条7垫高,门板1 上的密封胶条7就可以和门框4密贴配合,提高了车门的密封性。优选地,海绵胶条6的厚 度为2mm?3mm。车门关闭后,车辆充气能达到8000Pa,气压从4000Pa自然下降到lOOOPa, 时间大于50s。
[0028] 本方案扩大了门板1的开度,提高了动车组的快起快停和快速通过能力,同时保 证了门板1的强度。本方案使门框4和门板1的配合公差向同方向叠加,减小了两者之间的 空隙;同时在门板1的密封胶条7内侧塞入海绵胶条6,使密封胶条7垫高并且与门框4密 贴配合,从而提高密封胶条7和门框4的配合工艺,保证门板1周边密封胶条7的压缩量, 提高了车门的气密性。本方案提供的动车组塞拉门整体性能先进、可靠,满足城际动车组要 求,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002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包括门框⑷、门板⑴和携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⑴的 开度大于或等于1100mm;所述门板(1)的上部外露型材处和下部外露型材处分别设有加强 筋(2);所述门板(1)内部的加强梁骨架连接有辅助加强梁(3);所述门框(4)和所述门板 ⑴的配合公差向同方向叠加;所述门板⑴的密封胶条(7)内侧与所述门板⑴之间设 有海绵胶条(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胶条¢)的厚度为 2mm ?3mm 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为铝型材加强筋 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骨架连接有多个所 述辅助加强梁(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骨架的上部设有至 少一个所述辅助加强梁(3),所述加强梁骨架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辅助加强梁(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辅助加强梁(3)均为中 空铝型材,且多个所述辅助加强梁(3)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梁骨架。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携门架通过至少 十个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板(1)。
【文档编号】E06B7/16GK203891719SQ201420310223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王姣, 马云双, 梁建英, 李宏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