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760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划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划线装置,用于钻孔手动划线以及板材折弯划线。



背景技术:

现在钻床手工打孔多采用划线定位进行打孔,但圆周阵列的孔无法准确定位,所以划线定位常有较大误差;而板材折弯在部分场合也需要先划线后折弯,但划线一般采用卷尺测量后用划针划线,精准度不高。故此结构不合理,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划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划线装置,包括固定脚、活动脚及导杆,所述固定脚固定于所述导杆一端,所述活动脚可滑动固定于所述导杆上。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固定脚底部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设有第一划针,所述第一圆孔侧壁设有第一固定螺丝。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划针底部设有尖端,所述划针底部侧面设有平面。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活动脚底部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设有第二划针,所述第二划针底部设有尖端,所述第二圆孔侧壁设有第二固定螺丝。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所述导杆上设有刻度。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导杆上侧设有燕尾槽。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活动脚与所述导杆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燕尾槽内,所述活动脚上方设有第三固定螺丝。

优选的,在上述的划线装置中,所述导杆背离固定脚端设有固定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该划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该划线装置解决圆周阵列打孔划线误差大的问题,还可以在板材上划出精准的折弯线;

3、该划线装置将划线工具和测量工具合二为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划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划线装置的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划线装置,包括固定脚01、活动脚02及导杆03,固定脚01固定于导杆03一端,活动脚02可滑动固定于导杆03上,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

优选的,固定脚01底部设有第一圆孔0101,第一圆孔0101内设有第一划针04,第一圆孔0101侧壁设有第一固定螺丝0103,装配简单,同时方便第一划针04的更换。

优选的,划针04底部设有尖端,划针04底部侧面设有平面0401,尖端便于打孔划线的定位,平面0401便于在板材上靠住基准面划出折弯线。

优选的,活动脚02底部设有第二圆孔0201,第二圆孔0201内设有第二划针05,第二划针05底部设有尖端,第二圆孔0201侧壁设有第二固定螺丝0202,便于第二划针的拆装,同时用第二划针02来划线。

优选的,导杆03上设有刻度0301,将测量工具融入本实用新型装置,减少工作量,提高精度。

优选的,导杆03上侧设有燕尾槽0302,用于活动脚02滑动的导向。

优选的,活动脚02与导杆03间设有滑块06,滑块06设于燕尾槽0302内,活动脚02上方设有第三固定螺丝0203,将活动脚02滑动到设定刻度,旋紧第三固定螺丝0203,将滑块06贴紧燕尾槽0302,达到固定活动脚02的目的。

优选的,导杆03背离固定脚01端设有固定螺母07,防止活动脚02滑出导杆03。

本新型划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圆周阵列打孔划线误差大的问题,还可以在板材上划出精准的折弯线;将划线工具和测量工具合二为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