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纱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并条机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领域,并条机的作用是改善条子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其长片段均匀度,同时降低重量不匀率,使条子中的纤维伸直平行,减少弯钩,使细度符合规定,使不同种类或不同品质的原料混和均匀,达到规定的混和比。
条子经过并条机处理后,一般是人工进行收集条子辊,将我摆放在货架上,这样不仅会降低了人们的操作效率,带来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也会费时费力,不便于移动条子辊,对条子辊表面沾上灰尘,为后期工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自动进行收料处理、可多层存放条子辊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的并条机的下料装置,尤其适合用在生产纱线的工艺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条机的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调节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的工作台为U型架,U型架的前、后梁之间设有移动轴,
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底座、调节气缸,所述的底座后侧设有L型架,所述的L型架的横梁端设在底座上,L型架的竖梁端与轴套相连,所述的轴套滑动套设在移动轴上,调节气缸的活塞杆与底座一侧相连,所述的调节气缸设在U型架的前梁上,
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左板、右板和下料架,所述的左板和右板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平板的下端相连,所述的下料架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左挡板、右挡板上端两侧分别与上前杆、上后杆相连,所述的上前杆、上后杆之间上端设有多个上隔板,左挡板、右挡板中端两侧分别与中前杆、中后杆相连,所述的中前杆、中后杆之间上端设有多个中隔板,所述的左挡板、右挡板下端设在平板上,在左挡板、右挡板的外侧均设有滑槽,在左板、右板内侧分别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滑块设在滑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后侧中间位置设有L型架。
进一步,隔板的两端均为倾斜边。
进一步,所述的中前杆、中后杆内侧均设有朝向内侧倾斜的中斜板。
进一步,所述的上前杆、上后杆内侧均设有朝向内侧倾斜的上斜板。
进一步,所述的上后杆后侧通过连接板与并发机的出料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机构、下料机构,可自动进行收料处理、可多层存放条子辊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料架的俯视图。
图3是上隔板的侧视图。
图中:
1、工作台 2、移动轴 3、底座
4、调节气缸 5、L型架 6、轴套
7、左板 8、右板 9、第一气缸
10、第二气缸 11、平板 12、左挡板
13、右挡板 14、上前杆 15、上后杆
16、上隔板 17、中前杆 18、中隔板
19、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并条机的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调节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的工作台1为U型架,U型架的前、后梁之间设有移动轴2,
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底座3、调节气缸4,所述的底座3后侧设有L型架5,所述的L型架5的横梁端设在底座3上,L型架5的竖梁端与轴套6相连,所述的轴套6滑动套设在移动轴2上,调节气缸4的活塞杆与底座3一侧相连,所述的调节气缸4设在U型架的前梁上,这样通过调节气缸4驱动底座3沿着移动轴2前、后移动,
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左板7、右板8和下料架,所述的左板7和右板8下端固定在底座3上,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固定在底座3上,所述的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的活塞杆与平板11的下端相连,所述的下料架包括左挡板12、右挡板13,左挡板12、右挡板13上端两侧分别与上前杆14、上后杆15相连,所述的上前杆14、上后杆15之间上端设有多个上隔板16,左挡板14、右挡板15中端两侧分别与中前杆17、中后杆相连,所述的中前杆17、中后杆之间上端设有多个中隔板18,所述的左挡板14、右挡板15下端设在平板11上,在左挡板14、右挡板15的外侧均设有滑槽,在左板7、右板8内侧分别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滑块设在滑槽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3后侧中间位置设有L型架5。
本实施例中,隔板的两端均为倾斜边。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前杆17、中后杆内侧均设有朝向内侧倾斜的中斜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前杆14、上后杆15内侧均设有朝向内侧倾斜的上斜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后杆15后侧通过连接板19与并发机的出料口相连。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工作时,根据下料的多少,调节气缸4来进行调节下料架距离并条机的下料口的左、右方向位置,进而可以收集更多的条子辊;待中层下料架盛满后,然后根据调节机构的第一、二气缸调节下料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可自动进行收料处理、可多层存放条子辊和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