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20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合成纤维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熔纺长丝也称熔融纺丝,是将诸如pa或pe之类的高聚物纺丝熔体从纺丝机的喷丝板的喷丝孔中挤出,挤出的熔体细流依次经吹风冷却、拉伸,最后凝固成丝条,丝条作为后纺牵伸的原丝或其它用途。前述的双面吹风冷却装置属于侧吹风冷却装置范畴。

如业界所知,由于刚从喷丝板上的喷丝孔中挤出的细而密集的熔体丝条因尚未固化成形而处于高温熔融状态并且熔体温度远高于周围空气温度,又由于此时的熔体丝条极为柔弱细嫩,因而需由冷却装置实施风冷却,即由吹风冷却装置吹风冷却,使其从流体纤维凝固成或称演变成固体纤维。

对于熔纺长丝,目前普遍采用单面侧吹风冷却装置侧吹风冷却,具体而言,冷却风从所纺纤维的一侧(通常为装置处于使用状态的后侧)吹向所需冷却的纤维。单面侧吹风冷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操作方便的长处,但是由于一束纤维的内侧靠近冷却风,因而靠近冷却风的一侧的纤维冷却速度快,而远离或称背对冷却风一侧的纤维冷却速度缓慢,于是造成一束纤维中若干单股纤维间的冷却不均匀,影响纤维质量,例如纤维的线密度、伸长率、强力等指标的偏差率较高并且还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

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采用环吹风冷却装置可以使纤维获得内外一致的均匀冷却效果,但是,由于长丝每一个位有多个(通常为6至16个)纺丝组件,如果对各个纺丝组件配备相应的环吹头,那么导致生头操作不便,断丝一个头即会影响其它组件丝束;又由于熔纺短纤通常采用单枚大而圆的喷丝板(喷丝板上具有成百乃至上千个喷丝孔),对于吹风面积小且高度有限的环吹风冷却装置而言能满足对出自大而圆的单枚喷丝板上的喷丝孔的熔体细流的环吹风冷却要求,但是熔纺长丝普遍采用直线方向排列的一组喷丝板,于是吹风面积小且高度有限的环吹风冷却装置便无法适用。由于环吹风冷却装置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cn202925169u(环吹风冷却装置)、cn103820868a(一种生产超细旦、高品质纺丝的环吹风装置)、cn2793105y(熔融纺丝冷却用的全密闭环吹风装置)、cn203923476u(一种环吹风冷却装置)和cn202809026u(一种新型环吹风装置),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可见诸前述侧吹风即单面吹风冷却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2151158y推荐的“熔融法长丝纺丝冷却用侧吹风装置”,由于该专利表现为单面吹风,因而存在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出自直线方向排列的一组喷丝板的熔体丝条实施两面吹风冷却而藉以保障若干单股纤维之间的均匀冷却效果并保障纤维质量、有利于对出风口进行调整而藉以节省能耗、有益于将处于工作状态的两个风箱可靠锁合并且在非工作状态下检护时方便斥开而藉以保障使用的便利性的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熔纺长丝双面吹风冷却装置,包括一导风箱,在该导风箱的下部构成有一与导风箱的导风箱腔相通的空调风进风口,在该空调风进风口上配设有一滤网,并且在空调风进风口上配接有一空调风引入管,在导风箱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固定有一分流隔板和一固定网孔板,在分流隔板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分流隔板出风孔,固定网孔板位于分流隔板的右侧并且与分流隔板纵向并行,在固定网孔板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固定网孔板出风孔,分流隔板与固定网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固定冷风腔,所述的导风箱腔通过所述分流隔板出风孔与所述固定冷风腔相通;一旋转门式冷风箱,该旋转门式冷风箱对应于所述固定网孔板的右侧,并且该旋转门式冷风箱的前侧左箱沿与导风箱的前侧右箱沿通过一对箱体锁定机构彼此锁合,而旋转门式冷风箱的高度方向的后侧左箱沿与导风箱的后侧右箱沿枢转连接,在该旋转门式冷风箱朝向所述固定网孔板的一侧设置有一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藉由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在旋转门式冷风箱上隔设出一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该旋转门式冷风箱腔与所述导风箱腔相通,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与固定网孔板纵向并行,并且在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与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相通的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出风孔,固定网孔板与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纤维吹风冷却腔,所述的固定网孔板出风孔以及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出风孔均与纤维吹风冷却腔相通;一保温仓,该保温仓在对应于所述纤维吹风冷却腔的顶部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固定网孔板与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之间并且与纤维吹风冷却腔相通,在该纤维吹风冷却腔的左侧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固定挡风板;一出风口调整机构,该出风口调整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固定挡风板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的底部,该出风口调整机构与固定挡风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风口并且当出风口调整机构朝着固定挡风板的方向调整时,出风口的宽度变小,而当出风口调整机构朝着背离固定挡风板的方向调整时,出风口的宽度变大,所述的一对箱体锁定机构各包括锁舌限定装置、一锁头外套筒座、一锁舌和一解锁装置,锁舌限定装置以纵向状态与所述导风箱的前侧右箱沿固定,锁头外套筒座与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的前侧左箱沿固定,锁舌朝向锁舌限定装置的一端与锁舌限定装置相配合,而锁舌朝向解锁装置的一端在对应于锁头外套筒座的位置与解锁装置连接,解锁装置以横向状态与锁头外套筒座固定,当锁舌限定装置将锁舌限定时,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处于与导风箱的锁合状态,而当通过对解锁装置的操作使锁舌摆脱锁舌限定装置的限定时,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处于与导风箱的解锁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风箱的高度方向的后方右侧构成有一导风箱分流口,该导风箱分流口与所述导风箱腔相通,在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的高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的位置构成有一与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相通的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在导风箱分流口与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一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藉由该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将所述导风箱腔与所述旋转门式冷风腔导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导风箱分流口的位置构成有一导风箱分流口配接法兰边,而在对应于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的位置构成一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配接法兰边,所述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朝向导风箱分流口的一侧构成有一软连接通风管第一法兰边,而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朝向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的一侧构成有一软连接通风管第二法兰边,软连接通风管第一法兰边与导风箱分流口配接法兰边密封连接,软连接通风管第二法兰边与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配接法兰边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风箱的前侧右箱沿上设置有电磁吸合锁,而在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的前侧左箱沿上并且在对应于电磁吸合锁的位置固定有冷风箱吸合板,当电磁吸合锁处于通电状态时,冷风箱吸合板与电磁吸合锁锁合,而当电磁吸合锁失电时,冷风箱吸合板与电磁吸合锁解除锁合;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的高度方向的后侧左箱沿通过门轴与导风箱的后侧右箱沿枢转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的底部由冷风箱腔底板封闭,在该冷风箱腔底板的前端背对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的一侧固定有一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而在冷风箱腔底板的后端并且同样背对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的一侧固定有一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并且在冷风箱腔底板的前端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钢球定位孔,所述出风口调整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调整板前、后导轨、之间并且与所述钢球定位孔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机构包括一出风口调整板、一拉手、一移动挡风板和一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出风口调整板的前端与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滑动配合,而出风口调整板的后端与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滑动配合,在出风口调整板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钢球定位孔的位置开设有一钢球孔,拉手在对应于出风口调整板的右侧的位置与出风口调整板固定,移动挡风板由出风口调整板的长度方向的左侧折展构成,该移动挡风板与出风口调整板垂直并且与所述的固定挡风板并行,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在对应于钢球孔的位置设置在出风口调整板朝向下的一侧,藉由该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在对应于钢球孔以及钢球让位孔的位置将出风口调整板与所述的冷风箱腔底板锁定或解除锁定,并且当出风口调整板带动移动挡风板朝着所述固定挡风板的方向调整时,所述出风口的宽度变小,而当出风口调整板带动移动挡风板朝着背离固定挡风板的方向调整时,出风口的宽度变大。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挡风板的前端上部与所述出风口调整板之间以及在移动挡风板的后端上部与出风口调整板之间各开设有一导轨让位槽,位于移动挡风板的前端上部的导轨让位槽与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滑动配合,而位于移动挡风板的后端上部的导轨让位槽与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以及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的横截面形状均呈l字形。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包括弹簧座套、压板、弹簧、锁定钢球和调整螺钉,弹簧座套在对应于所述钢球孔的位置与所述出风口调整板朝向下的一侧焊接固定,压板设置在弹簧座套的弹簧座套腔内,调整螺钉旋配在弹簧座套的底部并且探入弹簧座套腔与压板接触,弹簧在对应于压板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弹簧座套腔内,并且该弹簧的下端支承在压板上,锁定钢球支承于弹簧的上端并且与钢球孔相配合,当顺时针旋动调整螺钉使压板向上位移时,由压板推动弹簧,由弹簧使锁定钢球探入所述的锁球定位孔,所述出风口调整板与所述冷风箱腔底板锁定,当逆时针旋动调整螺钉使压板向下位移时,弹簧松驰,由弹簧使锁定钢球退出钢球定位孔,出风口调整板与冷风箱腔底板解除锁定。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锁舌限定装置包括纵向外套筒、滑动套、螺杆和纵向弹簧,纵向外套筒以纵向状态与所述导风箱的前侧右箱沿固定,在该纵向外套筒的纵向外套筒顶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纵向外套筒的纵向外套筒腔相通的螺杆让位孔,纵向外套筒的下端构成为敞口,滑动套设置在纵向外套筒腔内并且与纵向外套筒腔的腔壁滑动配合,该滑动套的顶部构成为敞口,在滑动套的滑动套底壁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锁舌限定钩,螺杆设置在纵向外套筒腔内,该螺杆的上端途经螺杆让位孔伸展到纵向外套筒腔外并且由旋配在螺杆上端的螺杆限定螺母限定,螺杆的下端与滑动套的滑动套底壁固定,纵向弹簧套置在螺杆上,该纵向弹簧的上端支承在所述纵向外套筒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所述滑动套底壁上,在所述锁头外套筒座上开设有一锁舌孔,所述锁舌对应于锁舌限定钩与锁舌孔之间,并且在锁舌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向左倾斜的锁舌斜导面,中部同样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锁舌限定钩槽,并且在该锁舌限定钩槽的底部左侧延伸有一锁舌限定钩扣合槽,在锁舌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设有一推杆固定螺孔,所述的解锁装置包括锁头外套筒、内套筒、推杆、横向弹簧、旋钮和弹簧压板,锁头外套筒以横向状态设置,该锁头外套筒的左端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左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在锁头外套筒的右端端壁上并且位于右端端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锁头外套筒的锁头外套筒腔相通的推杆让位孔,内套筒设置在锁头外套筒腔内,该内套筒的左端和右端是不封闭的,并且在内套筒的左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内套筒固定法兰,该内套筒固定法兰在对应于所述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的左侧的位置与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相贴合并且由法兰固定螺钉将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以及内套筒固定法兰共同地与所述锁头外套筒座的右侧固定,推杆的左端穿过内套筒的内套筒腔并且在对应于锁舌孔的位置与所述推杆固定螺孔固定,推杆的右端穿过所述推杆让位孔伸展至所述锁头外套筒腔外并且构成有旋钮配合方头,在旋钮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旋钮方头孔,该旋钮方头孔与旋钮配合方头相配合,弹簧压板位于锁头外套筒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套筒的右端端面的位置套固于所述推杆上,横向弹簧套置在内套筒外,该横向弹簧的左端支承在所述内套筒固定法兰的左侧,而横向弹簧的右端支承在弹簧压板的右侧。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锁头外套筒的右端端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弹簧压板的右侧区域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所述锁头外套筒腔相通的弹簧压板调整螺钉孔,在该弹簧压板调整螺钉孔上旋配有一弹簧压板调整螺钉,该弹簧压板调整螺钉的左端探入锁头外套筒腔内并且与弹簧压板的右侧接触,在所述推杆的左端构成有一推杆螺纹连接头,而在推杆的右端并且位于所述旋钮配合方头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旋钮限定螺母配合螺纹头,推杆螺纹连接头与所述的推杆固定螺孔螺纹连接,在旋钮限定螺母配合螺纹头上旋配有一用于对所述旋钮限定的旋钮限定螺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采用了导风箱和旋转门式冷风箱,因而当出自直线方向排列的一组喷丝板的熔体丝条在途经保温仓进入纤维吹风冷却腔时可由出自固定冷风腔以及出自旋转门式冷风箱腔的冷风同时对熔体丝条吹风冷却,得以保障若干单股纤维之间的均匀冷却效果并保障纤维质量,显著降低纤维线密度、伸长率和强力的偏差率;之二,由于在旋转门式冷风箱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挡风板的右侧的位置设置了出风口调整机构,由该出风口调整机构改变出风口的宽窄,又由于出风口的宽度显著窄于纤维吹风冷却腔的宽度,因而可以节省能耗;之三,由于由箱体锁定机构将处于工作状态的旋转门式冷风箱与同样处于工作状态的导风箱可靠锁定,而在检护时由箱体锁定机构解除旋转门式冷风箱与导风箱的锁定,因而得以保障使用时的可靠性以及检护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箱体锁定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暨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并且结合图3,示出了一导风箱1,在该导风箱1的下部并且循着导风箱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与导风箱1的导风箱腔12相通的空调风进风口11,在该空调风进风口11上配设有一滤网111(图3示),并且在空调风进风口11上配接有一空调风引入管13,在导风箱1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固定有一分流隔板14和一固定网孔板15,在分流隔板14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分流隔板出风孔141,固定网孔板15位于分流隔板14的右侧并且与分流隔板14纵向并行,在固定网孔板15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固定网孔板出风孔151,分流隔板14与固定网孔板1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固定冷风腔16,前述的导风箱腔12通过前述分流隔板出风孔141与前述固定冷风腔16相通;示出了一旋转门式冷风箱2,该旋转门式冷风箱2对应于前述固定网孔板15的右侧,并且该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前侧左箱沿与导风箱1的前侧右箱沿通过一对箱体锁定机构9彼此锁合,即旋转门式冷风箱2与导风箱1锁定,而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高度方向的后侧左箱沿与导风箱1的后侧右箱沿枢转连接,在该旋转门式冷风箱2朝向前述固定网孔板15的一侧设置有一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藉由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在旋转门式冷风箱2上隔设出一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该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与前述导风箱腔12相通,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与固定网孔板15纵向并行,并且在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与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相通的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出风孔211,固定网孔板15与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纤维吹风冷却腔3,前述的固定网孔板出风孔151以及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出风孔211均与纤维吹风冷却腔3相通;示出了一保温仓4,该保温仓4在对应于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3的顶部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固定网孔板15与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之间并且与纤维吹风冷却腔3相通,在该纤维吹风冷却腔3的左侧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固定挡风板31;示出了一出风口调整机构5,该出风口调整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固定挡风板31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底部,该出风口调整机构5与固定挡风板3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风口32并且当出风口调整机构5朝着固定挡风板31的方向调整时,出风口32的宽度变小,而当出风口调整机构5朝着背离固定挡风板31的方向调整时,出风口32的宽度变大,前述的一对箱体锁定机构9各包括锁舌限定装置91、一锁头外套筒座92、一锁舌93和一解锁装置94,锁舌限定装置91以纵向状态与前述导风箱1的前侧右箱沿固定,锁头外套筒座92与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前侧左箱沿固定,锁舌93朝向锁舌限定装置91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与锁舌限定装置91相配合,而锁舌93朝向解锁装置94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在对应于锁头外套筒座92的位置与解锁装置94固定连接,解锁装置94以横向状态与锁头外套筒座92固定,当锁舌限定装置91将锁舌93限定时,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2处于与导风箱1的锁合状态,而当通过对解锁装置94的操作使锁舌93摆脱锁舌限定装置91的限定时,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2处于与导风箱1的解锁状态。

继续见图1,在前述导风箱1的高度方向的后方右侧构成有一导风箱分流口17,该导风箱分流口17与前述导风箱腔12相通,在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高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的位置构成有一与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相通的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23,在导风箱分流口17与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23之间设置有一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6,藉由该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6将前述导风箱腔12与前述旋转门式冷风腔22导通。

由图1所示,在对应于前述导风箱分流口17的位置构成有一导风箱分流口配接法兰边171,而在对应于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23的位置构成一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配接法兰边231,前述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6朝向导风箱分流口17的一侧构成有一软连接通风管第一法兰边61,而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6朝向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23的一侧构成有一软连接通风管第二法兰边62,软连接通风管第一法兰边61与导风箱分流口配接法兰边17密封连接,软连接通风管第二法兰边62与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配接法兰边231密封连接。

由图1和图3所示,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高度方向的后侧左箱沿通过门轴25与导风箱1的后侧右箱沿枢转连接。

继续见图1,前述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的底部由冷风箱腔底板221封闭,前述的固定冷风腔16的底部同样由固定冷风腔底板161(图3示)封闭,在该冷风箱腔底板221的前端背对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2211,而在冷风箱腔底板221的后端并且同样背对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2212,并且在冷风箱腔底板221的前端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钢球定位孔2213,前述出风口调整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出风口32的位置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出风口调整板前、后导轨2211、2212之间并且与前述钢球定位孔2213相配合。

继续见图1,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机构5包括一出风口调整板51、一拉手52、一移动挡风板53和一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54,出风口调整板51的前端与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2211滑动配合,而出风口调整板51的后端与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2212滑动配合,在出风口调整板51的前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钢球定位孔2213的位置开设有一钢球孔511,拉手52在对应于出风口调整板51的右侧的位置通过拉手固定螺钉或通过焊接方式与出风口调整板51固定,移动挡风板53由出风口调整板51的长度方向的左侧折展构成,该移动挡风板53与出风口调整板51垂直并且与前述的固定挡风板31并行,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54在对应于钢球孔511的位置设置在出风口调整板51朝向下的一侧,藉由该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54在对应于钢球孔511以及钢球让位孔2213的位置将出风口调整板51与前述的冷风箱腔底板221锁定,并且当出风口调整板51带动移动挡风板53朝着前述固定挡风板31的方向调整时,前述出风口32的宽度变小,而当出风口调整板51带动移动挡风板53朝着背离固定挡风板31的方向调整时,出风口32的宽度变大。通过申请人的说明可知,前述的出风口32实质上由前述的固定挡风板31与移动挡风板53共同构成。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完全可以在冷风箱腔底板221的后端以间隔状态开设等效于前述钢球定位孔2213的定位孔,同样,在出风口调整板51的后端开设一个等效于钢球孔511的孔,以及在对应于该孔的位置设置等效于前述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54的装置,也就是说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54可有一对,本实施例即是。

继续见图1,在前述移动挡风板53的前端上部与前述出风口调整板51之间以及在移动挡风板53的后端上部与出风口调整板51之间各开设有一导轨让位槽531,位于移动挡风板53的前端上部的导轨让位槽531与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2211滑动配合,而位于移动挡风板53的后端上部的导轨让位槽531与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2212滑动配合。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板锁定装置54包括弹簧座套541、压板542、弹簧543、锁定钢球544和调整螺钉545,弹簧座套541在对应于前述钢球孔511的位置与前述出风口调整板51朝向下的一侧焊接固定,压板542设置在弹簧座套541的弹簧座套腔内,调整螺钉545旋配在弹簧座套541的底部并且探入弹簧座套腔与压板542接触,弹簧543在对应于压板542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弹簧座套腔内,并且该弹簧543的下端支承在压板542上,锁定钢球544支承于弹簧543的上端并且与钢球孔511相配合。

对调整螺钉545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操作,由调整螺钉545使压板542向上推或向下位移,从而由压板542作用于弹簧543,使弹簧543的弹力得到调整,由弹簧543对锁定钢球544的作用力得到调整,最终使锁定钢球544能恰到好处地在对应于钢球定位孔2213的位置探入钢球定位孔2213而将出风口调整板51与冷风腔底板221锁定。具体而言并且以目前图1所示的状态为例,钢球定位孔2213自左向右设有四个(但并非限于四个),假设锁定钢球544处在了四个钢球定位孔2213中的最左边的一个钢球定位孔2213内,表明此时的出风口32的宽度最小,而锁定钢球544处在了四个钢球定位孔2213中的自左向右数起的第二个钢球定位孔2213内,那么出风口32的宽度相对于前者有所增大,而当锁定钢球544处在了自左向右数起的第四个即最靠右的一个钢球定位孔2213内,那么此时的出风口32的宽度最大。锁定钢球544在某一钢球定位孔2213的位置毫无疑问由操作者推拉拉手52实现。此外从图3的示意可知,出风口32的宽度显著小于前述纤维吹风冷却腔3的宽度。

前述的出风口调整板前导轨2211以及出风口调整板后导轨221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l字形。

继续见图3并且结合图1,在图2中示出了纺丝机构7,由纺丝熔体进料管71将纺丝熔体引入计量泵72,由计量泵72将计量的纺丝熔体引入安装于喷丝板座731(与计量泵72的计量泵出料口配接)上的喷丝板73,由喷丝板73挤出的熔体丝条8(也可称熔体丝条)经保温仓4进入纤维吹风冷却腔3,直至从出风口32行出。在前述过程中,外部空调风由空调风引入管13经空调风进风口11并且经滤网111过滤后进入导风箱腔12,进入导风箱腔12内的冷风分成两路(也可称两部分):一路经分流隔板14上的分流隔板出风孔141进入固定冷风腔16,并且由固定网孔板15上的固定网孔板出风孔151引入纤维吹风冷却腔3,对熔体丝条8的左侧(即实际使用状态下的后侧)吹风冷却;另一路由导风箱腔12依次经导风箱分流口17、绉褶状软连接通风管6和旋转门式冷风箱腔进风口23进入旋转门式冷风箱腔22,由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21上的旋转门式冷风箱网孔板出风孔211进入纤维风冷却腔3,对熔体丝条8的右侧(即实际使用状态下的前侧)吹风冷却。在前述导风箱1以及旋转门式冷风箱2处于工作状态下,由一对箱体锁定机构9将旋转门式冷风箱2处于与导风箱1的锁合状态。

请重点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锁舌限定装置91包括纵向外套筒911、滑动套912、螺杆913和纵向弹簧914,纵向外套筒911以纵向状态并且通过焊接方式与前述导风箱1的前侧右箱沿即前侧左边的边缘部位与导风箱1的导风箱门框18的交界部位固定,在该纵向外套筒911的纵向外套筒顶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纵向外套筒911的纵向外套筒腔9111相通的螺杆让位孔9112,纵向外套筒911的下端构成为敞口,即下端不封闭,滑动套912设置在纵向外套筒腔9111内并且与纵向外套筒腔9111的腔壁滑动配合,该滑动套912的顶部构成为敞口,即顶部不封闭,在滑动套912的滑动套底壁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锁舌限定钩9121,螺杆913设置在纵向外套筒腔9111内,该螺杆913的上端途经螺杆让位孔9112伸展到纵向外套筒腔9111外并且由旋配在螺杆913上端的螺杆限定螺母913限定,螺杆913的下端与滑动套912的滑动套底壁固定,纵向弹簧914套置在螺杆913上,该纵向弹簧914的上端支承在前述纵向外套筒顶壁上,而下端支承在前述滑动套底壁上,前述锁头外套筒座92上通过锁头外套筒座固定螺钉922与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前侧右箱沿固定,在该锁头外套筒座92上开设有一锁舌孔921,前述锁舌93对应于锁舌限定钩9121与锁舌孔921之间,并且在锁舌93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向左倾斜的锁舌斜导面931,锁舌93的中部同样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锁舌限定钩槽932,并且在该锁舌限定钩槽932的底部左侧延伸有一锁舌限定钩扣合槽9321,该锁舌限定钩扣合槽9321供前述锁舌限定钩9121的钩头91211钩配,在锁舌93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设有一推杆固定螺孔933,前述的解锁装置94包括锁头外套筒941、内套筒942、推杆943、横向弹簧944、旋钮945和弹簧压板946,锁头外套筒941以横向状态设置,该锁头外套筒941的左端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左端端面上向外扩展有一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9411,在该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9411上开设有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螺孔94111,在锁头外套筒941的右端端壁上并且位于右端端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锁头外套筒941的锁头外套筒腔9412相通的推杆让位孔9413,内套筒942设置在锁头外套筒腔9412内,该内套筒942的左端和右端是不封闭的,并且在内套筒942的左端端面上围绕内套筒942的圆周方向向外扩展有一内套筒固定法兰9421,在该内套筒固定法兰9421上并且在对应于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螺孔94111的位置开设有内套筒固定法兰螺孔94211,内套筒固定法兰9421在对应于前述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9411的左侧的位置与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9411相贴合并且由法兰固定螺钉947依次经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螺孔9411以及内套筒固定法兰螺孔94211旋入预设在锁头外套筒座92上的锁头外套筒座螺孔923将锁头外套筒固定法兰9411以及内套筒固定法兰9421共同地与前述锁头外套筒座92的右侧固定,推杆943的左端穿过内套筒942的内套筒腔9422(也可称“内套筒中心孔”)并且在对应于锁舌孔921的位置与前述推杆固定螺孔933固定,推杆943的右端穿过前述推杆让位孔9413伸展至前述锁头外套筒腔9412外并且构成有旋钮配合方头9431,在旋钮94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旋钮方头孔9451,该旋钮方头孔9451与旋钮配合方头9431相配合,弹簧压板946位于锁头外套筒腔9412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内套筒942的右端端面的位置套固于前述推杆943上,横向弹簧944套置在内套筒942外,该横向弹簧944的左端支承在前述内套筒固定法兰9421的左侧,而横向弹簧944的右端支承在弹簧压板946的右侧。

继续见图2,在前述锁头外套筒941的右端端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弹簧压板946的右侧区域的位置开设有一与前述锁头外套筒腔9412相通的弹簧压板调整螺钉孔9414,在该弹簧压板调整螺钉孔9414上旋配有一弹簧压板调整螺钉94141,该弹簧压板调整螺钉94141的左端探入锁头外套筒腔9412内并且与弹簧压板946的右侧接触,向顺时针方向旋动弹簧压板调整螺钉94141,该弹簧压板调整螺钉94141向锁头外套筒腔9412内伸展的程度增大并推动弹簧压板946连同推杆943向左位移,横向弹簧944的压缩程度增大,反之同例。由此可知,对弹簧压板调整螺钉94141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使锁舌93的锁舌限定钩槽9321能恰到好处地与锁舌限定钩9121配合或解除配合。

在前述推杆943的左端构成有一推杆螺纹连接头9432,而在推杆943的右端并且位于前述旋钮配合方头9431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旋钮限定螺母配合螺纹头9433,推杆螺纹连接头9432与前述的推杆固定螺孔933螺纹连接,在旋钮限定螺母配合螺纹头9433上旋配有一用于对前述旋钮945限定的旋钮限定螺母94331。

如前述,在导风箱1以及旋转门式冷风箱2俱处于工作状态下,旋转门式冷风箱2处于与导风箱1的锁定状态。具体是:当操作者将旋转门式冷风箱2推向导风箱1,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右侧(图2所示状态为例)与导风箱门框18闭合,此时,锁舌93随着旋转门式冷风箱2的关闭而向锁舌限定钩9121的方向运动(由旋转门式冷风箱2带动),锁舌限定钩9121循着锁舌斜导面931进入锁舌限定钩槽932,在纵向弹簧914的作用力下将滑动套912向下推,锁舌限定钩9121处于与锁舌限定钩槽932相配合并且其钩头91211处于钩入锁舌限定钩扣合槽9321的状态。当要检护而开启旋转式冷风箱2时,由操作者推动旋钮9451,由旋转9451带动推杆943,由固定于推杆943上的弹簧压板946在克服横向弹簧944的反力下使推杆943向左位移,由推杆943带动锁舌93相应向左位移,钩头91211退出锁舌限定钩扣合槽9321,此时操作者将旋钮945旋转180°,使锁舌限定钩9121脱离锁舌限定钩槽932,旋转门式冷风箱2处于可开启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