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胶辊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259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胶辊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胶辊的生产工艺。
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的印刷胶辊,一般均存在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尤其胶辊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影响印刷质量的膨胀或收缩现象,从而影响了印刷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弹性高、耐磨耐油、传墨性能好、印刷网点清且质优价廉的印刷胶辊。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采用两次成型法,即首先将里胶丁腈26包在铁芯上,然后用布和缠绳将其缠好,在硫化罐中用硫磺进行硫化,硫化后再按要求磨好,在表面刷上粘合剂凯姆洛克,将外胶丁腈26包在里胶上,然后再次用布包好胶面,用缠绳缠好后再进行二次硫化,硫化后冷却到室温拆包布进行粗、精车磨制成。
本发明产品的优点是显著的1、用耐靡性好、耐油性强、高硬度的胶料做为传墨工作的薄面胶,这样可以达到耐磨抗机械损伤,便于换墨、洗涤。
2、用低硬度(10A°以下)高弹性、柔软的胶料作为底层较厚的衬胶,这样可以达到传墨靠版均匀,并能克服由于印刷版凹凸不平造成靠版不均,网点不清,颜色不均的现象。
3、由于底衬胶层的高弹性,复原速度较快,可以提高印刷速度。因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
4、由于衬胶的柔软性,减少了对印版的冲击、磨损、可以大大增加了印版的印数。从而延长了印版的寿命,降低了印刷的成本。
5、该胶辊的两层结构全部采用耐油胶料组成。这样就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影响印刷质量的膨胀或收缩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质量。
附图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外胶,2、里胶,3、铁芯。
下面结合实施例将本发明工艺作进一步介绍
本发明采用两次成型法,即首先将里胶丁腈26包在铁芯3上,然后用布和缠绳将其缠好,在硫化罐中用硫磺进行硫化,硫化后再按要求磨好,在表面刷上粘合剂凯姆洛克,将外胶丁腈26包在里胶2上,然后再次用布包好胶面,用缠绳缠好后再进行二次硫化,硫化后冷却到室温拆包布进行粗、精车磨制成。
本发明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将现有国产印刷胶辊的使用寿命,由目前的九个月提高到二至三年,为国家节约橡胶和其它原材料。
2、为用户减少购买数量、更换次数,从而降低了印刷成本,相应地增加了利润。
3、能够为国家印刷机械提高质量起一些作用,从而增加了我国印刷机械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4、本发明印刷胶辊全部采用国产原材料,成本低、价格便宜,与西德进口的同类胶辊相比,价格是它的十分之一左右,因而更便于扩大推广使用,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
权利要求
一种印刷胶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次成型法,即首先将里胶丁腈26包在铁芯上,然后用布和缠绳将其缠好,在硫化罐中用硫磺进行硫化,硫化后再按要求磨好,在表面刷上粘合剂凯姆洛克,将外胶丁腈26包在里胶上,然后再次用布包好胶面,用缠绳缠好后再进行二次硫化,硫化后冷却到室温拆包布进行粗、精车磨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胶辊的生产工艺,其采用两次成型法,即首先将里胶丁腈26包在铁芯上,然后用布和缠绳将其缠好,在硫化罐中用硫磺进行硫化,硫化后再按要求磨好,在表面刷上粘合剂凯姆洛克,将外胶丁腈26包在里胶上,然后再次用布包好胶面,用缠绳缠好后再进行二次硫化,硫化后冷却到室温拆包布进行粗、精车磨制成,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印刷胶辊使用寿命长、弹性高、耐磨耐油、传墨性能好、印刷网点清且质优价廉。
文档编号B41F13/08GK1217981SQ971221
公开日1999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4日
发明者张有力, 李国水, 孙红良 申请人:河北省冀州市胶辊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