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95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地讲,本发 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在不同平面上且长度不同的电极的PDP。
背景技术
PDP通常指通过气体放电现象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装置。例如,PDP可 包括两个基底之间的放电气体,所以通过多个放电电极向放电气体施加电压 可产生放电。放电可引发紫外(UV)光,所述紫外光用于激发磷光体层,从 而发射可见光。
传统的放电电极可包括由银形成的电极端子,以有助于连接到信号传输 单元。然而,大气中的潮气会使银离子化,并且会引起电子和/或材料从一个 电极迁移到另一电极。这样的电子迁移会减小相邻电极端子之间的距离,从 而导致相邻电极端子之间的短路和显示缺陷,例如在被显示的图像中的垂直 线缺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PDP,该PDP基本上克服了相关技术中 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相邻放电电极之间 的短路减到最少的结构的PDP。
可通过提供一种PDP来实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及优点中的至少 一个,该PDP包括基底;多个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长 度并位于第一平面上;多个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第二电极具有第二长度并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长度不同于第一长度,第二平面不同于第一平面;多
个介电层,在基底上,介电层埋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多个介电层中的至少一个介电层可位于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之 间。多个介电层可包括在基底上的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第一电极被埋 置在第一介电层中,第二电极被埋置在第二介电层中。第一电极可位于基底 和第一介电层之间,第二电极可位于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之间。第一电 极和第二电极可具有交替的阵列图案。第一电极可限定基底上的奇数电极, 第二电极可限定基底上的偶数电极。第一电极可比第二电极长。第一介电层 可比第二介电层宽。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是寻址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可以是维纟争力文电电极。
该PDP还可包括信号传输器,信号传输器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的引线端子。引线端子可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端子。 信号传输器可包括被埋置在柔性膜中的引线,引线的端子被暴露在外部,以 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端子。引线的端子可包括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端 子的第一引线端子和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端子的第二引线端子。第一引线端子 和第二引线端子可被布置成距柔性膜的边缘的距离不同。第二引线端子可比
第一引线端子更靠近柔性膜的边缘。
还可通过提供一种PDP来实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及优点中的至 少一个,该PDP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彼此面对;多个第一放电电极 和多个第二放电电极,在第一基底上;多个第一寻址电极,在第二基底上, 第一寻址电极具有第一长度并位于第一平面上;多个第二寻址电极,在第二 基底上,第二寻址电极具有第二长度并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长度不同于第 一长度,第二平面不同于第一平面;多个介电层,在第二基底上,介电层埋 置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信号传输器,电连接到第一寻址电极和第 二寻址电极。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 征及优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局部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PDP通过信号传输器连接到驱动电路板的平面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端子连接到信号传输器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于2007年7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题为"具有长度不同的放 电电才及的等离子体显示面寺反(PDP Having Discharge Electrodes Having Different Lengths )"的第10-2007-0069354号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被完全包 含于此。
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 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的 方面,且本发明的方面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 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将把本发明的范围充分 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附图中,为了示出的清晰,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还将理解的是, 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层或 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或中间元件。此外,将理解的是,术语"在... 上"可以只是表示一个元件或层相对于另一元件或层的垂直布置,且不会表 示特定的垂直方位。另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两层"之间" 时,它可以是这两层之间唯一的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相 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局部透视图,所述PDP 例如为3-电极表面放电型PDP。参照图1, PDP 200可包括第一基底201和 被设置成与第一基底201平行的第二基底202。第一基底201和第二基底202 中的每个基底可以是透明基底(例如,由钠4丐玻璃形成)、半透性基底、反射 基底或被着色的基底中的任何一种基底。如图2所示,玻璃料层303可被涂 敷在第一基底201和第二基底202的内表面的外围区,以连接第一基底201 和第二基底202,从而在第一基底201和第二基底202之间形成密封空间。 密封空间(即,图2中示出的显示区301)可包括功能性元件(例如,维持 放电电极203和放电室),并可提供显示功能。在这方面,应该注意"内表面,, 可以指面向密封空间的表面。
PDP200的维持放电电极203可以在显示区301中,即,在第一基底201
的内表面上。如图1所示,每对维持放电电极203可包括X电极204和Y电 极205,从而X电极204和Y电极205的对可以沿着放电室的阵列设置,其 中,所述放电室的阵列沿着x轴。每个X电极204可包括沿着x轴的第一汇 流电极线207和电连接到第一汇流电极线207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206。每 个第 一透明电极206可以独立地设置在与第 一汇流电极线207对应的放电室 阵列中的每个放电室中。每个Y电极205可包括多个第二透明电极208,所 述多个第二透明电极208独立地设置在每个放电室中并电连接到第二汇流电 极线209。第二汇流电极线209可以平行于第一汇流电极线207。
第一汇流电极线207和第二汇流电极线209可以沿着放电室的相对侧的 边缘布置,并可具有交替的条紋图案。因此,成对的第一透明电极206和第 二透明电极208可以位于沿着第一汇流电极线207和第二汇流电极线209的 每个放电室中,使得第 一透明电极206和第二透明电极208可以以预定的间 隔彼此分开。所述预定的间隔可以对应于每个放电室的中心,以形成放电间 隙。
第一透明电极206和第二透明电极208中的每个透明电极的截面可具有 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四边形。第 一透明电极206和第二透明电极208可以 由透明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膜)形成,第一汇流电极线207和第二汇 流电极线209可以由导电性优良的金属(例如,银浆料、铬-铜-铬层等)形成。
X电极204和Y电极205可被埋置在第一介电层210中。可以利用介电 性质高的透明介电物质(例如,PbO-B203-Si02)来形成第一介电层210。在 第一介电层210上可形成例如由氧化镁(MgO)形成的保护层211,以增大 二次电子发射。
PDP 200还可包括在第二基底202的内表面(即,面向放电室的表面) 上的寻址电极212。如图1所示,寻址电极212可以沿着放电室的相应阵列 延伸,其中,所述放电室的相应阵列沿着y轴,即,每个寻址电极212可以 沿着放电室的单个阵列延伸。寻址电极212可以与放电电极203交叉,并可 具有条紋图案。寻址电极212可包括执行寻址放电的多个第一寻址电极212a 和多个第二寻址电极212b,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 址电极212b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并可位于不同的平面上,如下面将参照图3 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的。可以在第二基底202上由介电性质高的材料形成第 二介电层213,例如,第二介电层213可以与第一介电层210基本相似,并
可包括至少第 一介电部分213a和第二介电部分213b,如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 4更i羊细i也描述的。
如图1所示,PDP 200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基底201和第二基底202之间 的障肋214。障肋214可限定放电室,并可防止相邻;改电室之间的串扰。障 肋214可包括沿着x轴的第一障肋215和沿着y轴的第二障肋216。障肋214 可将放电室限定成具有格子图案和任意的合适的截面,例如多边形、四边形、 圓形、椭圓形等。放电气体(例如氖(Ne)、氛(Xe)、氦(He)或它们的组合)可 被注入到放电室中。
PDP 200还可包括磷光体层217,磷光体层217在被由放电气体产生的 UV光激发时发射可见光。磷光体层217可以形成在;^丈电室的内部,例如,可 被涂覆在放电室的任何区域上。例如,磷光体层217可以形成在第二介电层 213的内表面上和/或在障肋214的侧壁上。磷光体层217可包括红色磷光体
(例如(Y,Gd)B03:Eu3+)、绿色磷光体(例如Zn2Si04:Mn2+)和/或蓝色磷光体
( <列^口 BaMgAl10O17:Eu2+)。
如图2所示,例如沿着y轴,第一基底201可以比第二基底202短。因 此,显示区301可以仅包括由第一基底201和第二基底202的叠置形成的区 域。第二基底202的例如沿着y轴延伸超出第一基底201的部分可被称为非 显示区302,该部分可包括放电电极203的电极端子304或寻址电极212的 电极端子304。非显示区302可以是与显示区301的至少一个边缘连通的外 围区,以暴露电极端子304,从而有助于非显示区302通过信号传输器305 电连接到驱动电路板309,如图2所示。PDP200可包括多个非显示区302, 即,第二基底202可以延伸超出第一基底201的多于单个的边缘。
电极端子304可以沿着y轴在第二基底202的上表面上延伸,并可在非 显示区302中沿着x轴被布置成条紋图案,如图2所示。电极端子304可具 有组单元的结构。换句话说,电极端子304可^^布置成^^此分开的多个组单 元,每个组单元具有多个电极端子304,如图2所示。电极端子304的单个 组单元可以独立地连接到单个信号传输器305。因此,大尺寸的PDP 200会 需要连接到被布置成多个组单元的多个电极端子304的多个信号传输器305。 电极端子304可以不被第二介电层213覆盖和/或不被第一介电层210覆盖, 以有助于电极端子304和信号传输器305之间的电连接。电极端子304可以 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如下面将参照图3更详细地描述的。
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状形成PDP 200的信号传输器305,并且PDP 200 的信号传输器305可连接到电极端子304,如图2所示,从而驱动PDP200。 更具体地讲,信号传输器305可以连接在电极端子304和驱动电路单元309 之间,以在电极端子304和驱动电路单元309之间传输电信号。信号传输器 305可包括多个驱动集成电路(IC) 306、被图案化成连接到驱动IC 306的多 个引线307以及覆盖引线307的柔性膜308。引线307可设置在与电极端子 304对应的部分上,以电连接到电极端子304,即,形成信号传输器305和电 极端子304之间的电连接。引线307可通过第一引线端子307a (即,形成在 柔性膜308的第一边缘处的端子)电连接到电极端子304。连接器310可形 成信号传输器305和驱动电路单元309之间的通过第二引线端子307b的电连 接,所述第二引线端子307b即形成在柔性膜308的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 缘处的端子。
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更加详细地描述电极端子304和信号传输器305 之间的连接。图3示出了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以及信号 传输器305的放大平面图,图4示出了图3的透视图。应该注意,虽然第一 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在图3和图4中被示出为具有不同的长 度并位于不同的平面上,但是其它电极(例如执行维持放电的维持放电电极 203和/或PDP的任何其它电极)也可以按照基本相同的布置来构造。
参照图3和图4,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被埋置在 第二基底202上的多个第一介电部分213a和第二介电部分213b中。多个第 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分别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以 形成通过第一介电部分213a和第二介电部分213b而分开的第一寻址电极 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的多层结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都可以是水平平 面,即xy平面,但是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沿着z轴可具有不同的垂直位置。 因此,与第二寻址电极212b相比,第一寻址电极212a沿着z轴可具有不同 的垂直位置。
更具体地讲,第一寻址电极212a可在第二基底202上沿着y轴延伸,并 可具有沿着x轴的条紋图案,如图3所示。第一寻址电极212a在它们之间可 具有第一间隔dl,如沿着x轴测量的。预定长度的第一寻址电极212a可被埋 置在第一介电部分213a中,所以第一寻址电极212a的第一电极端子304a可 被暴露,即,不被埋置在第一介电部分213a中。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在第
一介电部分213a上沿着y轴延伸,并可具有沿着x轴的条紋图案,如图3所 示。第二寻址电极212b在它们之间可具有第二间隔d2,如沿着x轴测量的。 预定长度的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被埋置在第二介电部分213b中,所以第二 寻址电极212b的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被暴露,即,不被埋置在第二介电部 分213b中。
第一寻址电极212a可设置在第二基底202和第一介电部分213a之间, 例如,可被埋置在第一介电部分213a内。因此,第一电极端子304a可被暴 露在第二基底202上,且在第一电极端子304a之间可具有第一间隔dl。第二 寻址电极212b可设置在第一介电部分213a和第二介电部分213b之间,例如, 可被埋置在第二介电部分213b内。因此,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被暴露在第 一介电部分213a上,且在第二电极端子304b之间可具有第二间隔d2。
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设置在第一寻址电极212a之间,以形成多层的第 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的交替的阵列。例如,第一寻址电极 212a可设置在第一平面上的奇数列中,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设置在第二平面 上的偶数列中。这样,第一电极端子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形成多层 的第一电极端子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的交替的阵列,所以两个相邻的 第一电极端子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斜的,即,可以 具有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所述斜的距离的水平分量可以等于第一间隔dl或 第二间隔d2的大约一半。
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更具体 地讲,第一寻址电极212a沿着y轴可以比第二寻址电极212b长。此外,第 一介电部分213a沿着y轴可以比第二介电部分213b宽,以形成第一电极端 子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被暴露在外部的区域。因此,与第二电极端 子304b相比,第一电极端子304a可被设置成更靠近第二基底202的边缘。 这样,可以按照设置在奇数列中的第一寻址电极212a之间的间隔dl或设置 在偶数列中的第二寻址电极212b之间的间隔d2使信号传输器305电连接到 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因此,可以按照与第一电极端子 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对应的构造来布置信号传输器305的第一引线端子 307a。
更具体地讲,如图3所示,第一引线端子307a在柔性膜308的边缘上可 被暴露在外部,从而有助于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寻址电极212a的第一电极端子304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的第二电极端子304b。引线307 (未示出)可被埋 置在柔性膜308中。第一引线端子307a可以形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者可不形成 在同一平面上,并可布置在柔性膜308的不同位置,以对应于第一电极端子 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换句话说,第一引线端子307a可包括第一端 子455,电连接到第一寻址电极212a的第一电极端子304a;第二端子456, 电连接到第二寻址电极212b的第二电极端子304b。第一端子455和第二端 子456可被布置成沿着y轴距柔性膜308的边缘的距离不同。更具体地讲, 第一端子455和柔性膜308的前边缘之间的第三间隔d3可以比第二端子456 和柔性膜308的前边缘之间的第四间隔d4长,如图3所示。
如下,可以使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附于信号传输器 305。首先,可将在第二基底202上被设置在奇数列中的第一寻址电极212a 图案化。在第一寻址电极212a被图案化之后,可在第二基底202的整个区域 上沉积第一介电部分213a,使得第一寻址电极212a可被埋置。应该注意的是, 第一电极端子304a可以不被第一介电部分213a埋置。
随后,可将在第一介电部分213a上被设置在偶数列中的第二寻址电极 212b图案化。在第二寻址电极212b被图案化之后,可在第一介电部分213a 的整个区域上沉积第二介电部分213b,使得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被埋置。 应该注意的是,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以不被第二介电部分213b埋置。沿着 y轴,第二介电部分213b的整体宽度可以比第一介电部分213a的整体宽度窄。 如上所述,第一寻址电极212a和第二寻址电极212b可以形成在多层结构中 的不同平面上。
接着,可在第二基底202上布置信号传输器305,所以第一电极端子304a 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分别对应于信号传输器305的第一端子455和第二端 子456。更具体地讲,形成在柔性膜308上的对准标记457可被设置成与形 成在第二基底202上的识别单元(未示出)相互叠置,以有助于对准标记457 和识别单元之间的对准,所以第一电极端子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可连 接到第一端子455和第二端子456上的期望的位置。当通过以上工艺确定与 第 一电极端子304a和第二电极端子304b对应的第 一端子455和第二端子456 的位置时,可将各向异性导电膜(ACF)(未示出)应用在第一电极端子304a 和第 一端子455之间以及第二电极端子304b和第二端子456之间,以通过热 封来电连接端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优点可以在于提供具有不同长度 并且在不同平面上的电极(例如寻址电极),所以可增大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 因此,当将信号传输器连接到电极时,可防止相邻电极之间的短路,或者基 本上可使相邻电极之间的短路减到最少。此外,随着PDP尺寸的增大,在端 子之间可获得放电电极的用于防止垂直线缺陷的间隔。
在此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使 用它们且仅以普通的和描述性的含义来解释它们,并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 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个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长度并位于第一平面上;多个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第二电极具有第二长度并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二长度不同于第一长度,第二平面不同于第一平面;多个介电层,在基底上,介电层埋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介电层中的 至少一个介电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介电层包括 在基底上的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第一电极被埋置在第一介电层中,第 二电极被埋置在第二介电层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极位于基底和 第一介电层之间,第二电极位于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之间。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具有交替的阵列图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极限定基底上 的奇数电极,第二电极限定基底上的偶数电极。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极比第二电极长。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介电层比第二介电层宽。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是寻址电极。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 极是维持放电电极。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传输器,信号 传输器包括电连接到第 一 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引线端子。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引线端子被设置成 对应于第 一 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端子。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信号传输器包括被埋置在柔性膜中的引线,所述引线包括所述引线端子,所述引线端子被暴露 在外部,以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端子。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引线的端子包 括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端子的第一引线端子和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端子的第二引 线端子。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引线端子和第 二引线端子被布置成距柔性膜的边缘的距离不同。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二引线端子比第 一引线端子更靠近柔性膜的所述边缘。
17、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彼此面对;多个第一放电电极和多个第二放电电极,在第一基底上; 多个第一寻址电极,在第二基底上,第一寻址电极具有第一长度并位于 第一平面上;多个第二寻址电极,在第二基底上,第二寻址电极具有第二长度并位于 第二平面上,第二长度不同于第一长度,第二平面不同于第一平面;多个介电层,在第二基底上,介电层埋置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 信号传输器,电连接到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介电层包 括在第二基底上的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第一寻址电极被埋置在第一介 电层中,第二寻址电极被埋置在第二介电层中。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寻址电极位于 第二基底和第一介电层之间,第二寻址电极位于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之 间。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寻址电极比第 二寻址电极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个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长度并位于第一平面上;多个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第二电极具有第二长度并位于第二平面上,其中,第二长度不同于第一长度,第二平面不同于第一平面;多个介电层,在基底上,介电层埋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文档编号G09F9/00GK101345179SQ20081013765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0日
发明者宋正锡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