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08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紧丝网印刷中所用丝网的框架的新结构。
这种框架涉及张紧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上述张紧的薄片状材 料例如丝网印刷中使用的由金属、树脂等制成的薄片状或网状的薄片 状材料;油画等绘画中使用的油画布质地等的薄片状材料;以及在鼓等 打击乐器的筒体部张紧的皮革等。
背景技术
由于丝网印刷中所用丝网因张力而张紧,所以框架需具有一定强度 来承受此张力,丝网框架由非常坚固的木材或金属制成,致使其笨重又 庞大。
调整这种框架的边长需要大的丝网牵引装置,而且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另夕卜,通过结合使用自由调节丝网框架边长的丝网框架和固定丝网 的丝网挂扣装置,张紧丝网并调整丝网的张力,然而,却并不容易使固 定丝网的丝网桂扣装置装卸自如。
再者,印刷物自身存在变形、丝网张紧不均匀或浮凸印刷中存在变 形和偏差时,难以通过修正或调整来提高印刷精度。
而且, 一旦丝网固定于丝网框架后,便很难调整图像的变形和偏差。
在传统的由可伸展框体构成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中, 一般通过 逐个调整四个框边各自的位置来改变框边之间距离来调整上述张紧装
置中张紧的薄片状材料的张力。
实开平1-141027号公报、实开昭55-136533号公报及国际公开公 报WO92/0323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多个张力微调机构来微调张紧丝网 张力的张紧框架。
美国专利5113611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丝网张紧框架,其中用凹 槽和固定构件将丝网固定于支承冲匡架,将该支承框架安装于张紧框,然 后用螺旋机构或液压缸来改变框架边长。
美国专利5076162号说明书、美国专利5271171号说明书及美国专利5265534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旋转张紧丝网的张紧框架来微
调张力的张紧框架。
美国专利5802971号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粘着剂将丝网固定于 支承框架并施以预定的张力,然后通过螺丝或旋转框架构件来微调的张 紧框架,其中支承框架通过拉桩安装于张紧框。
鉴于以上情况,发明人公开了一种张紧装置的新结构,该新结构比
专利文献1:实开平1-141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昭55-1365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7>才艮WO92/03231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348234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348516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642758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511361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8:美国专利507616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9:美国专利527117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0:美国专利526553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580297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2:国际公开公tl WO02/55304号
本申请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尽可能使薄片状材料的张紧操作简单,而且以较少调整部位便可将整个薄片 状材料以均匀张力张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的上述所有形态中移动机构装于 拐角构件的角部,设有可在角部与由4个拐角构件形成矩形内侧相连接 的方向上移动的插入件和球体,上述球体可移动地设于如下空间内,该 空间形成于上述插入件的顶端与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和相邻的拐 角构件之间设置的导杆的靠近设有上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侧的端部 之间,上述球体安装于上述插入件与上述各导杆端部之间,并且上述插
部常时接触。
而且,这时可构成如下形态在设有上述移动才几构的拐角构件内配 置有止动构件,该止动构件可限制上述插入件朝上述4个拐角构件形 成的四边形中心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就上述基本形态还提出了具有以下结构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在这种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中上迷4个拐角构件中一
个拐角构件设有与相邻的拐角构件之间设置的上述导杆的端部触接、使
上述导杆向相邻的拐角构件移动的移动机构,同时在其与相邻的2个拐 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之间设置的上述导杆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
再者,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任一形态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中,各 框架构件内部设有中空部。分别设置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并穿过 各框架构件的4根导杆,由在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的上述框架构件 中空部内以预定间隔设置的支承体支持而处于上述中空部内。
通过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不4又很容易将丝网印刷中使用的由金属、 树脂等制成的薄片状或网状薄片状材料张紧于丝网张紧框架,而且用较 少调整部位便可将整个薄片状材料以均匀张力张紧。



图l表示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2为导杆支承体的说明图。
图3表示另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4表示又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5表示一例在框体内侧设有挂扣部的张紧装置。
图6表示又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图7表示又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8表示又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9表示其框边上表面形成有桂扣部的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10为用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并调整张力的工序的
说明图。
图11为用本发明的另一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并调整张力的工 序的说明图。
图12表示在框边上表面形成有挂扣部的另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图13为用本发明又一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并调整张力的工序 的说明图。
图14为用本发明又一例的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并调整张力的
工序的说明图。
图15表示在框体内侧设有桂扣部的张紧装置。
图16为在框体内侧设有挂扣部的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并调整
张力的工序的i^明图。
图17表示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前的状态。 图18表示图17所示的张紧装置中临时张紧的薄片状材料的状态。 图19为通过进行张力调整来张紧薄片状材料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0表示另 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张紧薄片状材料前的状态。 图21为表示图20所示的张紧装置中临时张紧的薄片状材料的状态
的平面图。
图22为表示图21所示的状态后通过进行张力调整来张紧薄片状材 料时的状态说明图。
图23表示一例在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中张紧的薄片状材料。 图24表示另 一例在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中张紧的薄片状材料。 图25表示一例本发明的张紧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
2、 3、 4、 5拐角构件
6、 7、 8、 9框架构件
6a、 7a、 8a、 9a内侧片
10、 11、 12、 13导杆
10a导杆10的端部
10b导杆10的顶端
lla导杆11的端部
lib导杆11的顶端
12a导杆12的端部
12b导杆12的顶端
13a导杆13的端部
13b导杆13的顶端
14、 15、 20、 21、 26、 27、 32
18、 19、 24、 25、 30、 31、 36
16、 17、 22、 23、 28、 29、 34
51、 51a、 52、 52a插入件
53、 54、 59、 62T形扳手
55、 56球体
57、 58、 60、 61螺杆
63、 67凸轮
63a凸4仑63的一个侧面 63b凸轮63的另一侧面
64、 68支轴
67a、 67b凸轮67的侧面 90挂扣突起 91薄片状材料
33凸缘 37弹簧
35拐角构件的外缘92、 93挂扣孔
96与凹槽97挂扣的突条
97在薄片状材料91周边设置的凹槽
98挂扣突条99的凹槽
99在薄片状材料91周边设置的突条
104、 105拐角构件
114、 115、 120连接片
116、 117、 118、 119销
131在薄片状材料91的4个角部设置的挂扣孔
130在拐角构件的上侧设置的突起
103b、 103a、 204a、 204b、 205a、 205b凹槽
104、 105拐角构件
106、 107、 108连接片
109、 110、 111、 112销
204、 205、 303拐角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_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及图2就本发明的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l设有4个拐角构件2、 3、 4、 5; 4个框架 构件6、 7、 8、 9及4根导杆10、 11、 12、 13。 4个拐角构件2、 3、 4、 5设置在矩形的顶点处,4个框架构件6、 7、 8、 9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
个拐角构件之间。
框架构件6可向相邻的拐角构件4、 2移动;框架构件7可向相邻 的拐角构件3、 4移动;框架构件8可向相邻的拐角构件5、 3移动;框 架构件9可向相邻的拐角构件2、 5移动。
各框架构件6、 7、 8、 9的两端分别由相邻的拐角构件支持。因此, 框架构件6可同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2和4 一起朝靠近或 离开对面的框架构件8方向移动;框架构件8可同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 2个拐角构件3和5 —起朝靠近或离开对面的框架构件6方向移动;框 架构件7可同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4和3 —起朝靠近或离 开对面的框架构件9方向移动;^f匡架构件9可同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 个拐角构件5和2朝靠近或离开对面的框架构件7方向移动。
另外,箭头41-48表示移动方向。
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分别设有贯穿框架构件6、 7、 8、 9的导 杆10、 11、 12、 13。导杆10两端设有凸缘14、 15,凸缘14与拐角构 件2的外缘16间设有弹簧等的弹性体18,凸缘15与拐角构件4的外 缘17间设有弹簧等的弹性体19。借助于弹性体18、 19,导杆10—端 受朝拐角构件2方向的作用力;另 一端受朝拐角构件4方向的作用力。
导杆ll两端设有凸缘20、 21,凸缘20与拐角构件4的外缘22间 设有弹簧等的弹性体24,凸缘21与拐角构件3的外缘23间设有弹簧 等的弹性体25。借助于弹性体24、 25,导杆11一端受朝拐角构件4方 向的作用力;另一端受朝拐角构件3方向的作用力。
导杆13两端设有凸缘32、 33,凸缘32与拐角构件5的外缘34间 设有弹簧等的弹性体36,凸缘33与拐角构件2的外缘35间设有弹簧 等的弹性体37。借助于弹性体36、 37,导杆13 —端受朝拐角构件5 方向的作用力;另一端受朝拐角构件2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各弹性体 18、 19、 24、 25、 30、 31、 36、 37施加的使导杆的凸缘和拐角构件的 外缘之间离开方向上的推力均相等。
各框架构件6、 7、 8、 9设有桂扣部,该挂扣部为挂扣张紧的薄片 状材料周边上形成的桂扣孔的突起部、挂扣凹槽的突条或挂扣突条的凹槽。
一对拐角构件2 、 3与设于一对拐角构件2 、 3与另 一对拐角构件4 、 5间的导杆10、 11、 12、 13的各端部触接,并使导杆10、 11、 12、 13 朝相邻的拐角构件4、 5方向移动。
拐角构件2与导杆10的端部10a接触并使导杆10朝拐角构件4方 向移动,上述导杆10设置在拐角构件2与拐角构件4之间;同时,拐 角构件2还与导杆13的端部13a接触并使导杆13朝拐角构件5方向移 动,上述导杆13设置在拐角构件2与拐角构件5之间。
拐角构件3与导杆11的端部11a接触并使导杆ll朝拐角构件4方 向移动,上述导杆10设置在拐角构件2与拐角构件4之间;同时,拐 角构件3还与导杆12的端部12a接触并使导杆12朝拐角构件5方向移 动,上述导杆12设置在拐角构件3与拐角构件5之间。
拐角构件2设有安装于拐角构件2的角部的移动机构,它由插入件 51和球体55构成,该插入件移动机构可在箭头71、 72所示方向移动, 使该角部与由4个拐角构件2、 3、 4、 5形成的四边形的内侧发生联系。
17
插入件51,例如可为嵌入拐角构件2角部处设置的螺紋孔的螺杆。
球体55可移动地设置在插入件51的顶端与导杆10、导杆13的靠 近拐角构件2—侧的端部10a、 13a形成的空间内。
J求体55以接触插入件51的顶端和导杆10、导杆13靠近拐角构件 2的端部10a、 13a的方式,安装于插入件51的顶端与导杆10、导杆 13靠近拐角构件2的端部10a、 13a之间。
拐角构件3设有安装于拐角构件3的角部的移动机构,它由插入件 52和^求体56构成,该插入件移动机构可在箭头73、 74所示方向移动, 使该角部与由4个拐角构件2、 3、 4、 5形成的四边形的内侧发生联系。 插入件5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为嵌入拐角构件3角部处设置的螺紋孔的 螺杆。
球体56可移动地设置在插入件52的顶端与导杆11、导杆12靠近 拐角构件2的端部lla、 12a形成的空间内。而且,球体56以常时接触 插入件52的顶端和导杆11、导4干12的端部lla、 12a的方式,安装于 插入件52的顶端与导杆11、导杆12靠近拐角构件3的端部lla、 12a 之间(如图1所示)。
在可移动地设置在插入件51的顶端与导杆10、导杆13靠近拐角 构件2的端部10a、 13a形成的空间内的^泉体55的传递作用下,插入件 51移动后,施加于导杆10和导才干13的力成为相等。
拐角构件3设有安装于拐角构件3的角部的移动机构,它由插入件 52和3求体56构成,该插入件移动机构可在箭头73、 74所示方向移动, 使该角部与由4个拐角构件2、 3、 4、 5形成的四边形的内侧发生联系。
插入件52,例如可为嵌入拐角构件3角部处设置的螺紋孔的螺杆。
球体56可移动地设置在插入件52的顶端与导杆11、导杆12靠近 拐角构件2的端部lla、 12a形成的空间内。
球体56以常时接触插入件52的顶端和导杆11 、导杆12的端部11 a、 12a的方式,安装于插入件52的顶端与导杆11、导杆12靠近拐角构件 3的端部lla、 12a之间
在可移动地设置在插入件52的顶端与导杆11、导杆12靠近拐角 构件3的端部lla、 12a形成的空间内的^求体56的传递作用下,插入件 52移动后,施加于导杆11和导杆12的力相等。
本发明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1还设有以下说明的传动机构。
该传动机构将向一组设有上述移动机构的对置拐角构件2、 3的相 邻的拐角构件4、 5延伸的2根导杆10、 11或12、 13中的1根导杆朝 靠近上述相邻的拐角构件4、 5方向的移动,转换为另l根导杆朝离开 上述相邻的拐角构件4、 5方向的移动,并使其中1根导杆朝离开上述 相邻的拐角构件4、 5方向的移动追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上述相邻的拐 角构件4、 5方向的移动。
该传动机构位于与设有移动机构的一组对置拐角构件2、 3相邻的 拐角构件4处,装有可绕支轴64旋转的凸轮63,其中支轴64固定于 拐角构件4。凸轮63的一个侧面63a与导杆10的顶端10b接触;凸轮 63的另一个侧面63b与导杆11的顶端llb接触。
位于与设有移动机构的一组对置拐角构件2、 3相邻的拐角构件5处的这种传动机构,装有可绕支轴68旋转的凸轮67,其中支轴68固 定于拐角构件5。凸轮67的一个侧面67a与导杆13的顶端13b接触; 凸轮67的另一个侧面67b与导杆12的顶端12b接触。
如上所述,拐角构件2处设置的移动机构设有插入件51和J求体55。 球体55以常时接触插入件51的顶端和导杆10、导杆13靠近拐角构件 2的端部10a、 13a的方式,可移动地安装于插入件51的顶端与导杆10、 导杆13拐角构件的端部10a、 13a之间。
再者,导杆13在上述弹簧36、 37的作用下,其一方常时受到朝拐 角构件2方向(箭头47方向)的力;其另一方受到朝拐角构件5方向 (箭头48方向)移动的力。
这里,如果将T形扳手53插进插入件51后转动插入件51,则插 入件51会沿箭头71方向前进。这时,如果带动导杆13沿箭头48方向 移动的所需力比带动导杆10沿箭头41方向移动的所需力小,则插入件 51沿箭头71方向前进产生的压力会主要用于带动导杆13沿箭头48方 向移动。因此,导杆10在弹簧18的作用下沿箭头42方向移动的过程 中,其端部10a与球体55保持接触。
这样,如果带动导杆13沿箭头48方向移动的所需力比带动导杆 10沿箭头41方向移动的所需力相等,则插入件51沿箭头71方向前进
10沿箭头41方向移动。如此一来,导杆10和导杆13在同样大小的作用力下分别开始沿箭头48、 41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果将T形扳手53插进插入件51后反向转动,则插 入件51会沿箭头72方向后退。逸时,如果导杆10施加在球体55上的 抵触力比导杆13施加在球体55上的抵触力大,则随着插入件51沿箭 头72方向后退,导杆10沿箭头42方向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导杆IO 端部10a与球体55保持接触。
如果导杆10施加在球体55上的抵触力比导杆13施加在球体55 上的抵触力相等,则随着插入件51沿箭头72方向后退,导杆10和导 杆13分别沿箭头42、 47方向均等地移动。
于是,在上述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例如,如果导杆13沿箭头48 方向移动,则凸轮67会绕支轴68沿箭头70方向旋转,从而使导杆12 沿箭头46方向移动,即,将向拐角构件5延伸的2根导杆13、 12中的 一根导杆13朝向拐角构件5的移动转换为另 一根导杆12离开拐角构件 5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中,移动^L构分别设置在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 2、 3处,与相邻的各拐角构件4、 5之间设置的导杆10、 13、 11、 12 的端部10a、 13a、 lla、 12a保持接触并使导杆10、 13、 11、 12向相邻 的各拐角构件4、 5移动。
移动机构安装于拐角构件2、 3的角部,设有可在使上述角部和由 上述4个拐角构件2、 3、 4、 5形成的四边形内侧发生联系的方向移动 的插入件51、 52和球体55、 56。
上述球体55、 56可移动地设置在插入件51、 52的顶端与设置在设 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2、 3与相邻的各拐角构件4、 5之间的导杆10、13、 11、 12的靠近拐角构件2、 3—侧的端部10a、 13a、 lla、 12a之间 形成的空间内,以与插入件51、 52的顶端和导杆10、 13、 11、 12的端 部10a、 13a、 lla、 12a相抵触的方式,安装在插入件51、 52的顶端与 导杆IO、 13、 11、 12的端部10a、 13a、 lla、 12a之间。
因此,可一边巧妙地取得力的平衡, 一边给导杆10、 13、 11、 12加力。
再者,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2、 3处设有起限制作用的止动构 件,该止动构件可限制插入件51、 52朝向由4个拐角构件2、 3、 4、 5 形成的矩形内侧的方向(即沿箭头71、 73所示方向)的移动。
止动构件由嵌入拐角构件2角部处设置的螺紋孔的螺导杆57、 58 和嵌入拐角构件3角部处设置的螺紋孔的螺导杆60、 61构成。
如图2所示,各框架构件6、 7、 8、 9的内部设有中空部,分别设 于相邻的2拐角构件之间并穿过各框架构件6、 7、 8、 9的4根导杆10、 13、 11、 12,由在相邻的2拐角构件之间的上述框架构件6、 7、 8、 9 中空部内以预定间隔设置的支承体509支持而处于上述中空部内。
断面为矩形的中空框架构件6中,设有由合成树脂所制的支承体 509,其外周形状与该框架构件6的内壁断面形状一致,并在相邻的2 拐角构件之间以预定间隔设置。导杆10穿过设于支承体509中央的通
孔而由支承体509支持。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因导杆IO、 11、 12、 13长而容易弯曲,也能 稳定地支持导杆IO、 11、 12、 13。因此, 一方面可通过减轻各导杆10、 11、 12、 13的重量,相应地减轻张紧装置1的重量,另一方面,可在 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稳定地支持导杆10、 11、 12、 13拐角构件而不产生弯曲。
再有,在上述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例如,如果导杆10沿箭头42 方向移动,则凸轮63会绕支轴64沿箭头66方向旋转从而使导杆11沿 箭头44方向移动。即,向拐角构件4延伸的2根导杆11、 IO中的一根 导杆10朝离开拐角构件4的方向的移动,也随着带动另一根导杆11朝 拐角构件4的方向的移动。
同样,如果导杆13沿箭头47方向移动,则凸轮67会绕支轴68 沿箭头69方向旋转从而使导杆12沿箭头45方向移动。即,通过上述 传动机构,向拐角构件5延伸的2根导杆12、 13中的一根导杆13朝离 开拐角构件5的方向的移动,也随着带动另一根导杆12朝拐角构件5 的方向的移动。
以上,主要说明了在拐角构件2处设置的移动机构,其实,在与拐 角构件2对置的拐角构件3处也设有同样的移动机构,并执行同样的动 作。
通过T形扳手59、 62使螺杆57、 58沿箭头75或76方向移动或者 使螺杆60、 61沿箭头77或78方向移动,可调整插入件51、 52箭头方 向71、 73上的柠入量。
使用本发明的张紧装置时,首先将薄片状材料临时桂扣于各框架构
23件等的挂扣部,接着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使导杆10、 11、 12、 13沿箭头 42、 43、 44、 45、 46、 47、 48方向移动,从而可轻易地张紧薄片状材 料。
此外,通过上述移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动作,能以较少调整部位的 调整,即仅使较少的移动机构动作,便可巧妙地取得平衡而使导杆10
等移动,从而以4交少调整部位将整个薄片状材料以均匀的张力张紧。
实施例2
现参照图3就实施例2进行i兌明。其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 1中标注相同符号的相同构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各自设置在设 有移动机构的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2、 3与相邻的拐角构件204、 205 之间的各导杆IO、 11、 12、 13的向上述相邻的拐角构件204、 205延伸 的一端,分別固定在上述相邻的拐角构件204、 205上。
各自设置在设有移动机构的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2、 3与相邻的拐 角构件204、 205之间的各导杆10、 11、 12、 13的向拐角构件204、 205 延伸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拐角构件204、 205上。
凸缘15、 20、 27、 32分别与凹槽204b、 204a、 205b、 205a嵌合, 其中凸缘15、 20、 27、 32形成于导杆10、 11、 12、 13的端部;凹槽 204b、 204a、 205b、 205a形成于拐角构件204、 205。导杆10端部的凸 缘15与凹槽204b嵌合,导杆ll端部的凸缘20与凹槽204a嵌合,因 此,2根导杆10、 11的向拐角构件204延伸的 一端固定于拐角构件204。
导杆12端部的凸缘27与凹槽205b嵌合,导杆13端部的凸缘32 与凹槽205a嵌合,因此,2根导杆12、 13的向拐角构件205延伸的一端固定于拐角构件205。
因此,该张紧装置没有设置这样的传动机构,该机构将向与设有移 动机构的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的相邻的各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
离开上述相邻的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并使其中1根导杆朝离开上述 各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跟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上述各相邻的拐 角构件方向的移动。
与实施例1的张紧装置相比,实施例2的张紧装置结构更加简单, 构件数更少。 实施例3
图4、图5、图6、图7表示只有一个调整部位的实施例3的张紧 装置。对于该实施例中与图l所示实施例l中标注相同符号的相同构件, 省略其说明。
图4、图6、图7所示的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在 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处设有移动机构。分别为在图4的拐 角构件2处设置了移动机构;在图6的拐角构件3处设置了移动机构; 在图7的拐角构件113处设置了移动机构。
图4的拐角构件2、图6的拐角构件3处设置的移动机构与图l的 拐角构件2、 3处设置的移动机构相同。
图7的拐角构件113处设置的移动机构由连接片114、 115、 120和 销116、 117、 118、 119构成的连导杆^/L构构成,该移动^L构与在相邻 的各拐角构件104、 105之间设置的导杆11、 12的端部常时接触,并使 导杆ll、 12向相邻的各拐角构件104、 105移动。
如果用T形扳手54使插入件52a沿箭头73或74方向移动,则导 杆ll、 12会在上述连导杆机构的作用下沿箭头44或43、 45或46方向移动。
将T形扳手54插进插入件52a并转动插入件52a,并使其沿箭头 73方向前进,这时,如果带动导杆12沿箭头45方向移动的所需力比 带动导杆11沿箭头44方向移动的所需力小,则插入件52a沿箭头73 方向前进所产生的压力会主要用于带动导杆12沿箭头45方向移动。因 此,导杆11在连导杆机构的作用下沿箭头43方向移动。
如果带动导杆12沿箭头45方向移动的所需力和带动导杆11沿箭 头44方向移动的所需力相等,则插入件52a沿箭头73方向前进所产生 的压力会均匀分配而带动导杆11沿箭头44方向移动并带动导杆12沿 箭头45方向移动。如此一来,导杆11和导杆12受大小相等的推力而 分别开始沿箭头44、 45方向移动。
另 一方面,将T形扳手54插进插入件52a,并反向转动插入件52a 使其沿箭头74方向后退,这时,如果导杆11朝拐角构件113方向所受 的力比导杆12朝拐角构件113方向所受的力大,则随着插入件52a沿 箭头74方向后退,导杆11会沿箭头43方向移动。
如果导杆11朝拐角构件113方向所受的力和导杆12朝拐角构件 113方向所受的力相等,则随着插入件52a沿箭头74方向后退,导杆 11和导杆12会分别沿箭头43、 46方向均等地移动。
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还在 于向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的对置位置的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 的各端固定在上述对置位置的拐角构件上。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向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2的对置位置的 拐角构件103延伸的2根导杆11、 12的各端固定于上述拐角构件103。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凸缘21、 26分别与凹槽103b、 103a嵌合,其中 凸缘21、 26形成于导杆11、 12的端部;凹槽103b、 103a形成于拐角 构件103,其中,导杆11端部的凸缘21与凹槽103b嵌合,导杆12端 部的凸缘26与凹槽103a嵌合,因此,2根导杆11、 12的各端固定于 拐角构件103。
图4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设有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的传动机构。
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相比,图4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结 构简单,构件数少,因此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图6所示的实施例与图4图2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拐角构件 4、 5的形状。
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拐角构件4、 5对应的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 拐角构件104、 105,采用的是连导杆机构而不是图4中的凸轮机构。
在由销109、 110、 112、连接片106、 107、 108以及销111连接而 成的连导杆机构中,导杆IO、 13与连接片107间由销112联接;导杆 11、12与连接片106间由销109耳关接;连接片108通过在拐角构件104、 105上突出设置的销110而可旋转地安装于拐角构件105。
例如,如果导杆13沿箭头48方向移动,则在设于拐角构件105 的连导杆机构的作用下,导杆12会沿箭头46方向移动。即,向拐角构 件105延伸的2根导杆13、12中的一根导杆13向拐角构件105的移动, 会转换为另一根导杆12朝离开拐角构件105的方向移动。
同样,如果导杆13沿箭头47方向移动,则在"i殳于拐角构件105 的连导杆机构的作用下,导杆12会沿箭头45方向移动。即,向拐角构 件105延伸2根导杆12、 13中的一根导杆13朝离开拐角构件105的方 向的移动,会跟随另一根导杆12向拐角构件105的移动。
另外,如果导杆10沿箭头41方向移动,则在设于拐角构件104 的连导杆机构的作用下,导杆11会沿箭头43方向移动。即,向与拐角 构件104延伸2根导杆10、 11中的一根导杆IO向拐角构件104的移动 会转换为另一根导杆11离开拐角构件104的移动。
与图4图2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相比,图6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 置可减少所用弹性构件的数目。
与图l、图4、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仅移 动机构的形态不同(如上所述),其他结构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样。
与图6所示实施例相比,图7所示实施例可减少所用弹性构件的数目。
实施例4
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实施例4。另外,对于该实施 例中与图1所示实施例1中标注相同符号的相同构件,省略其说明。
该张紧装置中,4个拐角构件中的1个拐角构件303设有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保持与设于与拐角构件303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104、 105 中一方的拐角构件105之间的导才干12的端部12a常时触接,并4吏导杆 12沿一方拐角构件105的箭头45方向移动。而且,在拐角构件303与 2个拐角构件104、 105中另一方的拐角构件104之间设置的导杆11端 部与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303之间固定连接。
在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303中,如果将T形扳手54插进插入 件81并转动插入件81而使其沿箭头79方向前进,则设于拐角构件303 与拐角构件105之间的导杆12会沿朝向拐角构件105的箭头45方向移 动。另一方面,如果将T形扳手54插进插入件81后反向转动插入件 81而使其沿箭头80方向后退,则设于拐角构件303与拐角构件105之 间的导杆12会沿离开拐角构件105的箭头46方向移动。
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中,除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303 以外的各拐角构件105、 202、 104都设有图6所示实施例中拐角构件 104、 105设有的连导杆机构。
图8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设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向拐角构 件105、 202、 104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1根导杆朝上述各拐角构件105、 202 、 104方向的移动转换为另1 ^f艮导杆朝离开上述各拐角构件105 、 202 、 104方向的移动,并使其中l根导杆朝离开上述各拐角构件105、 202、 104方向的移动跟随另l根导杆朝上述各拐角构件105、 202、 104方向的移动。
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相比,图8所示实施例的张紧装置可 减少所用弹性构件数。 实施例5
参照图9、图10、图11、图12,就将薄片状材料张紧于张紧装置的 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16 (a)所示,将薄片状材料91的挂扣孔92挂扣内侧片7a、 9a上设置的挂扣突起90,并通过嵌入装置94将其往箭头501、 520方 向按,如图16 (b)所示,来调整箭头503、 504方向的张力从而张紧 薄片状材料。
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表示实施例6的张紧装置1中 张紧的金属薄片材料,图23表示金属薄片材料。
金属薄片材料91的四个角部处分别切除了向内侧弯曲的形状,该 切除部510可有效防止在折叠金属薄片材料91四周时四个角部的折叠 部分互相重叠。
另外,本发明的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中,4个拐角构件2、 3、 4、 5 内侧分别"i殳有与切除部501的形^R对应的突出片511。
该突出片511可有效降低在将薄片状材料91张紧于薄片状材料张 紧装置时操作者的手等受伤的危险性。
该实施例张紧装置设有从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1的框架构件6、 7、 8、 9向内侧延伸的内侧片6a、 7a、 8a、 9a,并且该内侧片6a、 7a、 8a、 9a上设有挂扣突起90。
32该突出设置的挂扣突起90的形态为,如图17所示的直线状设置的 形态或如图20所示的向张紧装置1外侧凸形弯曲的圆弧状设置的形态。
如图17所示,挂扣突起90至少其外侧边缘的位置排列成直线状时, 薄片状材料91周边设置的挂扣孔92、 93至少其外侧边缘的位置最好排 列成向张紧装置1的内侧凸形弯曲的圆弧状(如图23 (a)所示)。
即,如图n所示,挂扣突起90配置成至少其外侧边缘的位置所排
列成的直线与从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的中心到各框架构件6、 7、 8、 9的垂直线正交。
因此,如果将如图23 (a)所示的薄片状材料91临时张紧于图17 所示的张紧装置,则突起部90与挂扣孔92、 93的关系会成为如图18 所示的那样。
这里,如果进行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张紧和张力调整动作,则挂扣 突起90与挂扣孔92、 93的关系会成为如图19所示的那样,从而将薄 片状材料91的整体以均匀张力张紧。
为了将薄片状材料91的周边设置的挂扣孔92、93至少其外侧边缘 的位置排列成向张紧装置1内侧凸形弯曲的圓弧状,可将配置在内侧片 6a的外侧的桂扣孔93形成为椭圆状或长圆状(如图23 ( a )、 ( c )所示)。另外,如图23(b)所示,配置在内侧片6a的外侧的桂扣孔93可 设为比挂扣孔92半径大的圆形。还可设为在大半径圆上叠加小半径圆 的雪人形,小半径圆朝向薄片状材料91的外周边缘(如图23 (d)所 示)。
再有,还可如图23 (e)所示设为一头细的眼泪状,细的一头朝向 薄片状材料91的外周边缘。
如果挂扣突起卯位置排列成向张紧装置1的外侧凸形弯曲的圆弧 状时(如图20所示),则薄片状材料91的周边设置的挂扣孔92、 93 的外侧边缘的位置最好排列成直线状,而其内侧边缘位置最好排列成向 张紧装置1的外侧凸形弯曲的圆弧状(如图24 (a)所示)。
另一方面,如图24 (a)所示,就薄片状材料91的周边设置的挂 扣孔92、 93而言,其外侧边缘的位置排列成的直线与从薄片状材料的 张紧装置的中心到各框架构件6、 7、 8、 9的垂直线正交()。
而且,位于内侧片6a、 7a、 8a、 9a的外侧的挂扣孔93的内侧边缘 的位置,处于更内侧的位置,而位于内侧片6a、 7a、 8a、 9a的内侧的 挂扣孔92的外侧边缘的位置,处于更外侧的位置。这样,挂扣孔92、 93至少其内侧边缘的位置排列成向张紧装置1的外侧凸形弯曲的圓弧 状。
因此,如果将如图24 (a)所示的薄片状材料91临时张紧于图20 所示的张紧装置上,则突起部90与挂扣孔92、 93的关系会成为如图 21所示的那样。
这里,如果进行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张紧和张力调整动作,则挂扣 突起90与挂扣孔92、 93的关系会成为如图19所示的那样,从而将整 个薄片状材料91以均匀张力张紧。
为了将设于薄片状材料91的周边的挂扣孔92、 93如图24(a)所示 那样设置成其外侧边缘位置排列成直线状()、其内侧边缘的位置排列 成向张紧装置1外侧凸形弯曲的圓弧状,可将位于内侧片6a外侧的桂 扣孔93形成为椭圆状或长圓状(如图24 (a)、 (c)所示)。
另外,位于内侧片6a外侧的挂扣孔93可设为比挂扣孔92半径大 的圓形(如图24 (b)所示)。还可设为在大半径圆93b上叠加小半径 圓93a的雪人形,小半径圆93a朝向薄片状材料91的外周边缘(如图 24 (d)所示)。
再有,还可设为一头细的眼泪状,细的一头朝向薄片状材料91的 外周边缘(如图23 (e)所示)。
从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1的各框架构件6、 7、 8、 9向内侧延伸内 侧片6a、 7a、 8a、 9a,如下所述,最好设置成向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1 的内侧上方倾斜。
在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1中张紧的材料是金属薄片或网状材料的 薄片状材料,且该材料贴付于框架的4个框架角部处桂扣孔131时(如 图25所示),可通过在各拐角构件2、 3、 4、 5的上侧设置桂扣上述桂 扣孔的突起部130,以避免在薄片材料上施加无用的张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薄板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可用作张紧由金属、树脂、皮革等
35制成的薄片状、网状、板状、线^l犬等材料的工具使用。
可用作张紧广告牌显示屏的框架、印刷产品显示屏的框架、镶框的 框架、海l艮/旗巾只的框架使用。这些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薄片状材料 的张紧装置,可简单地进行张紧的薄片状材料的装拆,因此可节省空间。
可用作张紧真空贴紧用薄片状材料和照片的框架使用。
可用作张紧液晶显示屏、等离子体器显示屏、EL显示屏、影像投 影用的屏幕、彩绘玻璃或照明器具等的透光面板等显示屏的工具使用。
可用作张紧窗户框架、帐篷、窗户、门、纱窗、壁板、天花板、地 板、地板以及隔板等的工具使用。这些是与建筑、建设相关的用途。
可用作张紧桌子、架子、物品干燥用的台架、搁置物品的台架、隔 板、窗帘等的工具使用。这些是用作家具的用途。
可用作张紧床垫、椅子的座位部分的工具使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 任意改变张力,调整床或椅子的柔软度。
可用作张紧镜面体的工具使用。通过本发明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 置,可将镜面加工后的材料张紧到期望的张力值。这种情况下,可保持 良好的平面性,还可以灵活适应大型化和轻量化。可用作张紧天线的工具使用。
在体育运动领域,可在张紧^表拍弦线时或张紧蹦床网时达到张紧目 的,还可在张紧球类运动的反弹壁、隔板时使用。
可用作张紧打击乐器、弦乐器或键盘乐器的共鸣板、喇叭锥体等的 工具使用。
可用于用作张紧网状或网格状材料(例如水产养殖中的渔网)的工 具。这种情况下,可用作在张紧网状或网格状材料、线性或带状材料后, 干燥放置在其上物品。另夕卜,可用作在张紧网状或网格状构件后作为烹 饪用的隔滤。
另夕卜,可用作张紧飞机用的轻型板的工具使用。通过本发明的张紧 装置,可使所有方向的张力作用于张紧薄片状材料,因此有利于张紧飞 ^/L用的轻型板。
再者,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机构可应用于紧固工具、拆卸工具以及 老虎钳等的机械器具领域,或应用于隧道工程、护岸工程以及坑木设置 等的土木建筑领域。
权利要求
1. 一种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4个拐角构件,设于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位置拐角构件;4个框架构件,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而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可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在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上移动,且与对面框架构件的关系是可与支持其两端的拐角构件一起朝靠近或离开对面框架构件方向移动;以及4根导杆,分别穿过所述各框架构件之中而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设有挂扣部,用来挂扣薄片状材料周边或张紧薄片状材料的框体,所述4个框架构件可各自在相邻的所述拐角构件两者之间朝相邻的所述拐角构件的方向及朝靠近或离开对置的框架构件的方向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 设有移动^/L构,该机构与配置在所述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组对置使所述导杆朝相邻的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并设有传动机构,该机构将朝向与设有传动机构的一组对置的拐 角构件相邻的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任1根导杆的朝靠近所迷 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变4灸为另1根导杆朝离开所述相邻的拐角 构件方向的移动,并使所述任1根导杆朝离开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 向的移动跟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 设有常时与配置在所述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与相邻的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导杆的端部触接,并使所述导杆向 相邻的所述拐角构件移动的移动机构;向设有移动机构的所述拐角构件的对置位置上的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的各端固定于所述对置4立置拐角构件上;设有传动机构,该机构将向设有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的相邻的拐 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1 4艮导杆朝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 的移动转换为另1根导杆朝离开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并 使其中1根导杆的朝离开所述相邻的所述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跟随另 1根导杆的朝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分别设有与相邻的所 述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导杆的端部触接,并使所述导杆朝相邻的所述 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分别配置在设有移动机构的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与相邻的拐角构 件之间的各导杆的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延伸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固 定在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上。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设有与配置在相邻的2个拐 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导杆的端部触接并使所述导杆朝 所述一个拐角构件移动的移动才几构,并在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中的 一个拐角构件之间设置的所述导杆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设有传动机构,该机构将向设有所述传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以外的 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1根导杆朝靠近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转 换为另1根导杆朝离开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并使所述其中l根离开 所述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跟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拐角构件方向的移 动。
6. 如权利要求l、 2、 3、 4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 紧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拐角构件的角部,并设有可在将所述角 部与所述4个拐角构件形成的四边形的中心侧相联系的方向移动的插 入件;所述插入件的顶端与所述各导杆的靠近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 构件一侧的端部触才妄。
7. 如权利要求l、 2、 3、 4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 紧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拐角构件的角部,并设有可在所述角部 和由所述4个拐角构件形成的四边形的中心侧连接的方向移动的插入 件和3求体;所述球体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插入件的顶端与设在设有移动机构构件一侧的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球体安装于所述插入件与所述各导杆端部之间,使之与所述 插入件的顶端和所述各导杆的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一侧的端 部触接。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 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中设有止动构件,该构件限制所述插入件朝所述4个拐角构件形成的四边形中心侧的方向的移动。
9. 如权利要求l、 2、 3、 4、 5、 6、 7及8中任一项所迷的薄片状 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各框架构件内设有中空部;分别设置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并穿过各框架构件的4根导 杆,借助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框架构件中空部内以预定 间隔设置的支承体支持而在所迷中空部内得到支持。
10. 如权利要求l、 2、 3、 4、 5、 6、 7、 8及9中任一项所述的薄 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挂扣部的所在位置未突出于所述框架构件形成的面; 所述框架构件上形成的挂扣突起未突出于所述框架构件形成的面。
11. 一种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4个拐角构件,设于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位置;4个框架构件,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而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个拐 角构件之间,可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在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上 移动,且与对面框架构件的关系是可与支持其两端的拐角构件一起朝 靠近或离开对面框架构件方向移动;4根导杆,分别穿过所述各框架构件之中而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 构件之间;以及所述各框架构件设有挂扣部,用来桂扣薄片状材料的端部或张紧 薄片状材料的框体,的所述拐角构件的方向及朝靠近或离开对置的框架构件的方向移动。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4个拐角构件的一组对置的拐角构件设有与配置在与相邻的 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导杆的端部触接,并使所述导杆向相邻的拐角构 件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设有传动机构,该机构将向一组设有 所述移动机构的对置拐角构件的相邻的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 1根导杆朝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转换为另1根导杆朝 离开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并使其中l根导杆朝离开所述 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跟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 件方向的移动。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设有同配置在与相邻的拐角 构件之间的所述导杆的端部相触接并使所述导杆朝相邻的拐角构件的 方向移动的移动才几构;延伸到与设有移动机构的所述拐角构件对置的拐角构件的2根导 杆的各端固定于所述拐角构件上;所述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设有传动机构,该机构将向与设有移 动机构的拐角构件的相邻的拐角枸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1根导杆朝 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转换为另1根导杆朝离开所述相 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并使其中1根导杆朝离开所述相邻的拐角 构件方向的移动跟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方向的移 动。
14.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4个拐角构件的一组对置拐角构件分别设有同配置在与相邻 的所述拐角构件的间隔中的所迷导杆的端部相触接并4吏所述导杆朝相 邻的所述拐角构件移动的移动机构;分别配置在设有所述移动^U构的 一组对置拐角构件与相邻的拐角 构件之间的各导杆的朝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延伸的一侧的端部,分别 固定在所述相邻的拐角构件上。
15.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4个拐角构件中的一个拐角构件设有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 中一个拐角构件之间设置的所述导杆的端部相触接并使所述导杆朝所 述一个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的移动^^构,并同配置在与相邻的2个拐 角构件中另 一个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导杆的端部间固定连接;设有传动机构,该机构将朝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以外的 拐角构件延伸的2根导杆中的1冲艮导杆朝靠近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转 换为另l根导杆朝离开拐角构件方向的移动,并使所述其中l根导杆 朝离开拐角构件的方向的移动跟随另1根导杆朝靠近拐角构件的方向 的移动。
16. 如权利要求ll、 12、 13、 14及1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状材 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拐角构件的角部,设有可在连接所述角 部和所述4个拐角构件形成的四边形中心侧的方向上移动的插入件; 所述插入件的顶端与所述各导杆的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一侧的端部触4娄。
17. 如权利要求ll、 12、 13、 14及1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状材 料的张紧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拐角构件的角部,设有可在连接所述角 部和由所述4个拐角构件形成的四边形中心侧的方向移动的插入件和 球体;所述球体可移动地设于所逸插入件的顶端与配置在设有移动机构 的拐角构件和相邻的拐角构件之间的导杆的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 构件一侧的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球体安装于所述插入件与所述各导杆端部之间,使之与所述 插入件的顶端和所述各导杆的i殳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一侧的端 部触接。
18.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 设有所述移动机构的拐角构件内配置有止动构件,该构件可限制所述插入件朝所述4个拐角构件形成的四边形中心侧的方向移动。
19. 如权利要求ll、 12、 13、 14、 15、 16、 17、 18及19中任一 项所述的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其中,各框架构件内设有中空部;借助于在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的所述框架构件中空部内以预定间 隔设置的支承体而在所述中空部内得到支持。
全文摘要
为了以较少调整部位便可将整个薄片状材料以均匀张力张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设有设于对应于四边形的4个角部的位置的4个拐角构件;设于对应于上述四边形的四条边的位置,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并可沿所在边自由移动的4个框架构件;以及贯穿于上述4个框架构件中而设置的4根导杆。位于上述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一对拐角构件分别设有使上述导杆可沿上述四边形的边移动的移动机构。此外,该张紧装置还设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导杆从一个拐角构件朝在上述四边形的边上与该拐角构件成对的另一拐角构件的方向(或反向)的移动转换为从该另一拐角构件延伸的另一导杆的朝离开(或靠近)该另一拐角构件的方向的移动。
文档编号B44D3/18GK101426650SQ20078001213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8日
发明者粕谷普烈 申请人:粕谷普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