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41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例如行动电话的照相模块等的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适用于行动电话的照相模块等的镜头驱动装置中,为了能够进行对焦动 作,提出一种以一对配置于光轴方向的环状弹簧板夹住镜头保持器的方式(参考特开 2004-280031 号公报)。现有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中,固定于镜头保持器的镜头群只能进行对焦动作,若 要使镜头驱动装置具备例如防手震等其它的功能,则必须另外组装防手震用镜头群等。因此现有技术中,要实现小型且多功能的镜头驱动装置是相当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小型且多功能的镜头驱动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镜头部,包括至少一镜头;第 一驱动部,将所述镜头部沿着所述镜头部的光轴的垂直方向相对于基座部移动;以及第二 驱动部,将所述镜头部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因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可将镜头部沿着光轴的垂直方向移 动;以及第二驱动部,可将该镜头部沿着该光轴方向移动,镜头部能够兼用作对焦调整用镜 头与防手震用镜头。因此本发明的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小型且多功能的镜头驱动装置。例如,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对焦部,包括所述镜头部与所述第二驱动 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将所述对焦部沿着所述光轴的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由于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部移动包括镜头部及第二驱动部的对焦部整体,使 得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构造能够简单化。又因为第一驱动部将对焦部整体沿着光轴 的垂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部将镜头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所以镜头部能进行3维方向的 移动。这种镜头驱动装置与直接以3维方向移动镜头部相比,更容易控制。例如,所述第一驱动部可包括第一磁铁,安装于所述对焦部;以及第一线圈,安 装于所述基座部,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向配置。由于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部包括由第一磁铁及第一线圈构成的音圈马达,因 此包含在对焦部中的镜头部能够沿着光轴的垂直方向精密地移动。例如,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可包括至少3条悬吊线,连接所述对焦部与所 述基座部,所述对焦部与所述基座部可通过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自由地相对移动。在此镜头驱动装置中,因通过至少3条悬吊线连接对焦部与基座部,使对焦部与 基座部可自由地相对移动,构造上较简单。例如,所述对焦部可包括对焦基座,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对于该镜头部移动; 以及弹簧,连接所述对焦基座与所述镜头部,使所述对焦基座与所述镜头部可自由地相对 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可包括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镜头部;以及第二磁铁,安装于所述对焦基座,与所述第二线圈对向配置。由于此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驱动部包括由第二磁铁及第二线圈构成的音圈马达, 因此包含在对焦部中的镜头部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精密地移动。例如,包含在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中的至少1条悬吊线的一端可通过该弹簧电连 接至所述第二线圈,所述至少1条悬吊线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包含在所述基座部中的外部接 续基板。由于此镜头驱动装置通过至少1条悬吊线从基座部将电力供给至第二线圈,因此 构造上较简单,适合小型化。所述弹簧可包括B弹簧,配置于所述镜头部上靠近该基座部的一端;以及F弹簧, 配置于所述镜头部上与所述基座部反向的一端。所述至少1条悬吊线的一端通过所述F弹 簧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此镜头驱动装置拉长悬吊线的长度,可用适当的力量支持对焦部,也可增大对焦 部的可动范围。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可由4条悬吊线构成。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将所述对焦部移动 于该光轴的垂直方向,即,彼此正交的X方向与Y方向。所述4条悬吊线对于所述X方向的 刚性与对于所述Y方向的刚性大致相等。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的剖面形状接近圆形。此镜头驱动装置在第一驱动部驱动对焦部的情况下,X方向与Y方向的1次共振 频率相等,因此控制第一驱动部的防手震动作较容易。又因为悬吊线的剖面形状接近圆形, 使得悬吊线31的刚性在以悬吊线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大致均勻,因此使悬吊线的组装 变得容易。例如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可包括磁板,安装于所述对焦部,配置于所述第 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由磁性体所构成。配置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板能够遮断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 力,防止彼此的磁场互相干涉。因此此包含磁板的镜头驱动装置可以精密地驱动镜头。例如,所述磁板可为外圈接近矩形的环状构造。该第一磁铁可由4个棒状磁铁所 构成,所述4个棒状磁铁从所述光轴方向来看配置于与所述磁板对应的各边。所述第二磁 铁可由4块磁铁所构成,所述4块磁铁从所述光轴方向来看配置于与所述磁板对应的各角。由配置于磁板各边的棒状磁铁构成第一磁铁,第一驱动部可以产生更大的驱动 力。相对于此,由配置于磁板各角的磁铁构成第二磁铁,镜头保持装置能够包括更大口径的 镜头。因此本镜头驱动装置更适合小型化。优选地,影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座部,用以检测出通过所述镜头部入射的光。将 影像传感器固定于基座部,使得镜头部相对于影像传感器,能够沿着光轴的垂直方向及光 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镜头部能够相对于影像传感器在3维方向上自由移动。而在将影像传感器安装于镜头部(可动部)而不是基座部(固定部)的构造下, 为了将影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取出至外部,可动部必须连接可挠印刷基板(FPC)的一端, 而FPC的另一端必须连接固定部。在这样的构造下,因为FPC连接于可动部与固定部之间, 相对于固定部而言,作为可动部的镜头部的动作有可能受到限制,防手震控制的精密度也 可能下降。而FPC配合镜头部的动作进行弯曲与拉伸会产生噪声信号,这也可能造成防手 震控制的精密度下降。
5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影像传感器固定于基座部(固定部),可动部与固定部之间不 需要连接FPC来传送影像数据。因此,相对于固定部而言,作为可动部的镜头部的动作可以 平滑化,也能抑制由于FPC弯曲等原因产生的噪声信号,提升防手震控制的精密度。并且将 影像传感器固定于基座部(固定部),能使镜头驱动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有助于制造成本 的降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镜头驱动单元的照相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照相单元的防手震音圈马达的外围组件配置的部分组合 图;图3是图1所示照相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用来说明包含在图3所示的照相单元中的防手震音圈马达的架构的平面示 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照相单元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影像传感器基板;11 影像传感器;
12 --框架;13 滤镜;
20 --对焦部;21 镜头部;
22 --线圈保持器;23 AF线圈;
24 --F弹簧;24a F弹簧的外周部;
24b F弹簧的内周部;25--磁铁保持组件;
26 --AF磁铁;27 -w上盖;
28 --封盖;29 B弹簧;
30 --绝缘垫;31 悬吊线;
32 --电路基板;33 单元基板;
34 -…磁板;3 X方向位置传感器;
35y Y方向位置传感器;36x X方向防手震线圈
36y Y方向防手震线圈;37x X方向防手震磁铁
37y Y方向防手震磁铁;36丨 AF音圈马达;
39 --防手震音圈马达;40 基座部;
42 --镜头驱动单元;44 照相单元;
46 --拍摄组件单元;48 对焦基座;
L 光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镜头驱动单元42的照相单元44的分解立体图。 照相单元44包括镜头驱动单元42与拍摄组件单元46。在照相单元44的说明中,如图1 图5的坐标所示,沿着包含在镜头驱动单元42中的镜头部21的光轴方向,将影像传感器11 朝向镜头部21的方向称为Z轴的正方向,将垂直于镜头部21光轴L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来进行说明。其中X轴、Y轴、Z轴彼此互相垂直。拍摄组件单元46具有滤镜13、框架12、影像传感器11、影像传感器基板10等。影 像传感器11由CCD或CMOS等固体拍摄组件构成,利用光电转换生成影像信号。影像传感 器11安装于影像传感器基板10的Z轴正方向表面。影像传感器11所生成的影像信号通 过影像传感器基板10传送至计算部或记忆等。影像传感器11的Z轴正方向配置有框架12及滤镜13。框架12被固定在影像传 感器基板10上。影像传感器11的受光面会受到框架12及滤镜13的保护。框架12上形 成有矩形的贯通孔使得拍摄的光线能够通过。滤镜13由透明材料构成,以塞住框架12的 贯通孔的方式安装于框架12上。拍摄组件单元46的Z轴正方向配置有镜头驱动单元42。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 元42包括具有镜头部21及AF音圈马达38的对焦部20、磁板34、防手震音圈马达39、悬吊 线31、及基座部40。如图1所示,框架12的Z轴正方向配置有基座部40。基座部40包括单元基板33 与电路基板32。单元基板33优选有适当的强度,用以支撑设置于单元基板33的Z轴正方 向的电路基板32或悬吊线31等。单元基板33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等的树脂材料。单元基板33固定于框架12。 因此包括单元基板33的基座部40固定地安装于包括影像传感器11的拍摄单元46上,与 影像传感器11之间不会相对移动。电路基板32具有用于将电信号传送至AF音圈马达38或防手震音圈马达39的配 线。电路基板32例如由FPC(可挠性印刷基板)等构成。电路基板32通过附着等方式固 定于单位基板33,被单位基板33支撑。电路基板32电连接至设置于镜头驱动单元42外部的驱动控制部(未标附图标 记)。也就是说,电路基板32具有外部连接基板的功能,用来中继镜头驱动单元42内部的 电子组件与驱动控制部。驱动控制部驱动及控制AF音圈马达38或防手震音圈马达39,适 当地实现自动对焦与防手震功能。例如驱动控制部会通过电路基板32将控制信号传送至 例如AF线圈23 (第二线圈)、X方向防手震线圈(第一线圈)36x及Y方向防手震线圈(第 一线圈)36y。电路基板32上设置有X方向位置传感器3 与Y方向位置传感器35y。X方向位 置传感器3 与Y方向位置传感器35y检测出对焦部20相对基座部40的位置。X方向位 置传感器3 与Y方向位置传感器35y例如由霍尔组件构成。X方向位置传感器3 与Y 方向位置传感器35y检测出安装于对焦部20的X方向防手震磁铁37x与Y方向防手震磁 铁37y的移动所产生的磁场变化,进行对焦部20的位置检测。悬吊线31连接基座部40与对焦部20,且基座部40与对焦部20可自由地相对移 动。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包括4条悬吊线31。悬吊线31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 磷青铜较佳。用于镜头驱动单元42的悬吊线31的数目虽然是3条以上,但优选平衡良好地连 接、支撑基座部40与对焦部20。本实施例中,悬吊线31从Z轴方向来看配置于大致矩形的 镜头驱动单元42的四个角落。各悬吊线31的一端固定于基座部40的电路基板32或单元 基板33,各悬吊线31的另一端固定于包含在对焦部20中的上盖27或F弹簧24。通过将悬吊线31固定在配置于对焦部20的Z轴正方向端部的上盖27或F弹簧24,能够拉长悬吊 线31的长度以适当的力量支撑对焦部20,也能够取得较大的X-Y方向可动范围。本实施例中,基座部40与对焦部20由4条悬吊线31连接,此4条悬吊线X轴方 向的刚性与Y轴方向的刚性大致相等。通过这样的构造,通过后述的防手震音圈马达39来 驱动对焦部20时,X轴方向与Y轴方向的1次共振频率大致相等,因此由防手震音圈马达 39控制对焦部20的相对位置也变得容易。将悬吊线31的剖面形状做成圆形或接近圆形的 多角形近似圆形,悬吊线31的刚性在以悬吊线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会大致均勻,使得悬 吊线31容易组装。在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中,4条悬吊线31的中的2条悬吊线31的一端通 过F弹簧M电连接至AF线圈23。而这两条悬吊线31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电路基板3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F弹簧M电性分割为两部分。图1所示的AF线圈23的一 端电连接至分割的F弹簧M的一部分,并通过F弹簧M的该部分电连接至悬吊线31的一 端。相对于此,AF线圈2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分割的F弹簧M的另一部分,并通过F弹簧 24的该另一部分电连接至与AF线圈23所连接的悬吊线31不同的另一悬吊线31的一端。 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通过2条悬吊线31,由基座部40的电路基板32供应电 力给AF线圈23。基座部40的Z轴正方向配置有防手震音圈马达39。防手震音圈马达39将镜头部 21沿着镜头部21的光轴L垂直方向朝基座部40做相对移动。本实施例的防手震音圈马达 39通过移动包括镜头头部21与AF音圈马达38的对焦部20,使镜头部21朝基座部40相 对移动。防手震音圈马达39包括通过磁盘34安装于对焦部20的X方向防手震磁铁37x 与Y方向防手震补正磁铁37y、以及安装于基座部40的X方向防手震线圈36x与Y方向防 手震补正线圈36y。X方向防手震磁铁37x的Z轴负方向配置有与其相对的X方向防手震 线圈36x。Y方向防手震磁铁37y的Z轴负方向配置有与其相对的Y方向防手震线圈36y。防手震音圈马达39包括2个X方向防手震线圈36x及2个Y方向防手震线圈36y 构成的4个线圈36x、36y,以及2个X方向防手震线磁铁37x及2个Y方向防手震磁铁37y 构成的4个线圈37x、37y。电路基板32将驱动防手震音圈马达39用的电流供应给各线圈 36。防手震音圈马达39的Z轴正方向配置有磁板34。磁板34安装于对焦部20,本实 施例中固定于磁铁保持组件25。磁板34例如由铁、不锈钢等磁性体所构成。如图1所示,磁板34配置于其Z轴正方向上的AF磁铁沈与其Z轴负方向上的X 方向与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之间。因此磁板34遮断防手震音圈马达39的磁铁37x、 37y与AF音圈马达38的磁铁沈之间的磁场,防止彼此的磁场互相干扰。本实施例中,磁板34呈现外周为大致矩形的环状。包含在防手震音圈马达39中 的磁铁37x、37y由棒状磁铁所构成,各磁铁37x、37y配置于对应磁板34的各边。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照相单元44的防手震音圈马达39的外围组件配置的部分 组合图。包含在图1所示的防手震音圈马达39中的磁铁37x、37y或线圈36x、36y,在照相 单元44组合后的配置如图2所示。其中图2没有示出对焦部20。图2中,磁板34与固定于磁板34的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并没有
8固定于图中所示的其它组件。也就是说,图1所示的照相单元44中,防手震音圈马达39使 配置于磁板34的Z轴正方向的对焦部20在沿着XY平面的方向上相对于拍摄组件单元46 及基座部40移动。如图1所示,磁板34的Z轴正方向配置有对焦部20。对焦部20包括镜头部21、 AF音圈马达38、F弹簧24、B弹簧四、对焦基座48及线圈保持器22等。本实施例的对焦基座40由磁铁保持组件25及上盖27所构成。磁铁保持组件25 上固定有包含在AF音圈马达38中的AF磁铁沈。而X方向防手震磁铁37x及Y方向防手 震磁铁37y也通过磁板34安装于磁铁保持组件25上。上盖27与磁铁保持组件25如图3所示,在照相单元44组装后彼此固定,构成对 焦基座48。其中上盖27也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F弹簧M与绝缘垫30,安装于磁铁保持组 件25。如图1所示,对焦基座48的内部容纳有镜头部21及AF音圈马达38。镜头部21 包含至少一个镜头,配置于镜头部21的Z轴正方向的影像传感器11的受光面形成由拍摄 光构成的影像。AF音圈马达38使镜头部21沿着镜头部21的光轴L相对于基座部40移动。在 此,本实施例的AF音圈马达38将镜头部21沿着光轴方向相对于对焦基座48移动。然而, 如后所述,对焦基座48通过悬吊线31连接、支持于基座部40。因此AF音圈马达38将镜头 部21相对对焦基座48移动,结果相当于可以使镜头部21相对于基座部40及影像传感器 11移动。AF音圈马达38包括安装于镜头部21的AF线圈23与安装于对焦基座48的AF磁 铁26。AF磁铁沈如图1所示固定于磁铁保持组件25,组装后的配置与AF线圈23相对。 AF磁铁沈由4块单片磁铁所构成,各单片磁铁的配置使AF磁铁沈围绕镜头部21的周围。 构成AF磁铁沈的单片磁铁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来看,分别配置于对应磁板34的各角落。AF线圈23可以直接固定于镜头部21,也可以如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通过 线圈保持器22来固定。线圈保持器22为中空圆筒状,具有固定镜头部21的部分与固定AF 线圈23的部分。通过线圈保持器22,能够将多角形(八角形)的AF线圈23确实地安装于 圆筒状的镜头部21。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包括安装于镜头部21靠近基座部40方向(Z轴负方 向)的B弹簧四、安装于镜头部21远离基座部40方向(Z轴正方向)的F弹簧对。B弹簧 四与F弹簧M的连接如图5所示,使对焦基座48与镜头部21能沿着光轴方向L自由地 相对移动。F弹簧M如图1所示具有固定于对焦基座48的外周部2 与固定于镜头部21 的内周部Mb。外周部2 可直接固定于构成对焦基座48的磁铁保持组件25或上盖27, 也可以利用通过绝缘垫30固定于磁铁保持组件25上的AF磁铁沈的方式,间接地固定于 对焦基座48。内周部48b可直接固定于镜头部21,也可以通过固定至镜头部21上的线圈保持器 22的方式,间接地固定至镜头部21。B弹簧四也与F弹簧M相同地、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 对焦基座48及镜头部21。B弹簧四与F弹簧M优选以弹性材料构成,使对焦基座48与 镜头部21能沿着镜头部21的光轴方向自由地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的F弹簧M使用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所构成。构成F弹簧M的材料 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铜、铍或包含上述金属的合金等金属材料。F弹簧M的内周 部Mb电连接至固定于线圈保持器22的A线圈23。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能 够通过2条悬吊线31与F弹簧M由基座部40的电路基板32供应电力至AF线圈23。图1所示的AF线圈23的一端电连接至分割的F弹簧M的一部分,通过该F弹簧 24的该部分电连接至悬吊线31的一端。相对于此,AF线圈23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分割的F 弹簧M的另一部分,通过该F弹簧M的该另一部分电连接至与AF线圈23连接的悬吊线 31不同的另一悬吊线31的一端。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能够通过2条悬吊线 31由基座部40的电路基板32将电力供给至AF线圈23。其中通过F弹簧供给电力给AF 线圈23的情况下,磁铁与F弹簧M之间最好夹有绝缘垫30。上盖27安装于磁铁保持组件25的Z轴正方向。上盖27的Z轴负方向容纳了 F 弹簧24、AF音圈马达38、镜头部21等。另一条悬吊线31的端部通过F弹簧M或直接地 固定于上盖27。照相单元44可具有覆盖拍摄单元46及镜头驱动单元42的封盖观。图3是图1所示照相单元44组装后的立体图。在图3中,未示出图1的封盖28。 镜头驱动单元42的外形为长方体形,镜头驱动单元42的四个角落配置有悬吊线31。悬吊 线31的一端固定于基座部40,如图3所示,悬吊线31的另一端固定于对焦基座48的磁铁 保持组件25或上盖27。因为悬吊线31支撑于对焦基座48与基座部40之间,安装于对焦部20的对焦基 座48的X方向防手震磁铁37x与安装于基座部40的X方向防手震线圈36x在Z轴方向仅 相距极小的间隔相向配置。相同地,Y方向防手震磁铁37y与Y方向防手震线圈36y在Z轴 方向也仅相距极小的间隔相向配置。图4是用来说明防手震音圈马达39的架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通过Z轴正方 向来观察图1的防手震音圈马达39与影像传感器11的位置关系。在X方向夹住影像传感 器11而配置的2组X方向防手震磁铁37x与线圈36x会使图3所示的对焦部20整体相对 于基座部40沿着X轴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在Y方向夹住影像传感器11而配置的2组Y方向防手震磁铁37y与 线圈36y会使图3所示的对焦部20整体相对于基座部40沿着Y轴方向移动。因此,防手 震音圈马达39能够将对焦部20整体相对于基座部40沿着XY平面的任意方向移动。如图3及图4所示,安装于基座部40的X方向位置传感器35x,与X方向防手震线 圈36x同样地,在Z轴方向上仅相距极小的间隔与安装于对焦基座48上的X方向防手震磁 铁37x对向配置。而Y方向位置传感器35y也在Z轴方向上仅相距极小的间隔与Y方向防 手震磁铁37y对向配置。控制如图1所示的镜头驱动单元42的驱动控制部(未标示附图标记)根据X方 向位置传感器3 与Y方向位置传感器35y的检测出的信号,检测出对焦部20或镜头部21 的位置。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检测出镜头部21的位置,并据此驱动防手震音圈马 达39,因此能进行高精密度的防手震补偿。图5是从图3所示的光轴及V-V线所通过的剖面观看照相单元44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中,面向纸面光轴左侧的部分表示通过光轴L平行于XL平面的剖面。面向纸面光轴右 侧的部分表示通过光轴L及悬吊线31的剖面。图5是用来说明镜头部21的驱动使其容易
10了解的示意图,因此将图5中各组件的形状简单化表示,并且省略一部分的组件。如图5所示,镜头部21利用F弹簧M与B弹簧29,能沿着光轴L相对对焦基座 48自由地移动。镜头部21被AF音圈马达38所驱动,因此能沿着光轴L相对对焦基座48 自由地移动。AF音圈马达38包括通过线圈保持器22安装于镜头部21上的AF线圈23、以 及安装于对焦基座48的磁铁保持组件25上的AF磁铁26。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使用F弹簧M及B弹簧四,使对焦基座 48与镜头部21能自由地相对移动,并且镜头部21与对焦基座48之间配置有AF音圈马达 38。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尽管构造非常简单,却能够高精密度地沿着光轴L移 动镜头部21。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中,镜头部21、AF音圈马达38及对焦 基座48构成能够进行对焦动作的对焦部20。也就是说,对焦部20的AF音圈马达38将镜 头部21沿着光轴L相对基座部40移动,因此能够调整照相单元44的焦距。对焦部20通过保持4条悬吊线31而沿着光轴L的垂直方向相对基座部40自由 移动。对焦部20通过防手震音圈马达39的驱动而沿着光轴L的垂直方向相对于基座部40 自由移动。防手震音圈马达39包括通过磁板34安装于对焦部20的X方向及Y方向防手 震磁铁37x、37y、以及安装于基座部40的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线圈36x、36y。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通过4条悬吊线31,使对焦部20与基座部 40能自由地相对移动,且对焦部30与基座部40之间配置有防手震音圈马达39。因此本实 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尽管构造非常简单,却能够高精密度地沿着光轴L的垂直方向移动 镜头部21。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使用防手震音圈马达39驱动镜头部21,来抵消 施加于照相单元44的手震,进行防手震补偿。而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中,防手震音 圈马达39将对焦部20整体沿着光轴L的垂直方向移动。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 42的1个镜头部能够兼用作自动对焦用的焦点调整用镜头与防手震用的镜头。因此,本实 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能够减少组件的数目而使构造简单化,并且具有高性能及适用于 小型化。如图5所示,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通过磁板34安装于对焦部20的 Z轴负方向端部。磁板34由磁性体所构成,配置于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及 AF磁铁沈之间。磁板34遮断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与AF磁铁沈之间的磁力,防止 磁场互相干扰。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能够高精密地驱动镜头部21。而利用磁 板34的遮断效果,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与AF磁铁沈可以靠近地配置,此 特点也适用于小型化。如图1及图5所示,AF磁铁沈由配置于磁板34的各角落的4个单片磁铁所构成。 AF磁铁沈的内圈如图5所示,必须配置AF线圈23。然而通过将AF磁铁沈配置于角落, 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能够包含口径更大的镜头部21,适用于小型化。而如图1、图4及图5所示,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由配置于磁板;34 各边的4个棒状磁铁所构成。在此,X方向及Y方向防手震线圈36x、36y相对于X方向及Y 方向防手震磁铁37x、37y,不配置于内圈而配置于Z轴负方向侧。
因此,本实施例的镜头驱动单元42将整体保持在小型的状态下,可以扩大防手震 音圈马达39的磁石与线圈的相对面积来增加驱动力,此特点适合小型化。而防手震音圈马 达39要移动对焦部20的整体,最好具有比AF音圈马达还要大的驱动力。X方向防手震磁 铁37x对应X方向防手震线圈36x在X轴方向面内两极着磁(参照图5),相同地,Y方向防 手震磁铁37y对应Y方向防手震线圈36y在Y轴方向面内两极着磁。图1所示的4条悬吊线31中,2条悬吊线31的一端通过图5所示的F弹簧M电 连接至AF线圈23。而这两条悬吊线31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电路基板32。因此,本实施例的 镜头驱动单元42能够通过2条悬吊线31,由基座部40的电路基板32供应电力给AF线圈 23,构造简单适合小型化。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影像传感器11固定于基座部40 (固定部),镜头部21能够对 影像传感器11做三轴(三次元)方向的自由移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可动部与固定部之 间不需要使用传送画面数据用的FPC来连接,相对于影像传感器11而言作为可动部的对焦 部20可以自由滑动,并且能够抑制因为FPC弯曲等原因所导致的噪声信号,提升防手震的 控制精度。而将影像传感器11固定于基座部40 (固定部),能使镜头驱动单元42的组装容 易,也能减低制造成本。其它实施例上述的实施例中,防手震音圈马达39使镜头部21与AF音圈马达38移动,但本发 明的镜头驱动单元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镜头驱动单元也可以用AF音圈马达来驱动镜头部 21及防手震音圈马达。而上述的实施例中,移动镜头部21的驱动部可以采用音圈马达,也 可以采用音圈马达以外的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镜头部,包括至少一个镜头;第一驱动部,将所述镜头部沿着所述镜头部的光轴的垂直方向相对于基座部移动;以及第二驱动部,将所述镜头部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 对焦部,包括所述镜头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将所述对焦部沿着所述光轴的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 第一磁铁,安装于所述对焦部;以及第一线圈,安装于所述基座部,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向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3条悬吊线,连接所述对焦部与所述基座部,所述对焦部与所述基座部能够自由 地相对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对焦部还包括 对焦基座,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对于所述镜头部移动;以及弹簧,连接于所述镜头部,使所述镜头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对焦基座自由地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部还包括 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镜头部;以及 第二磁铁,安装于所述对焦基座,与所述第二线圈对向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包含在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中的至少1条 悬吊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弹簧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所述至少1条悬吊线的另一端电连接 至包含在所述基座部中的外部接续基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弹簧包括 B弹簧,配置于所述镜头部上靠近所述基座部的一端;以及 F弹簧,配置于所述镜头部上与所述基座部反向的一端;其中,所述至少1条悬吊线的一端通过所述F弹簧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是由4条悬吊线构成, 所述第一驱动部能使所述对焦部移动于所述光轴的垂直方向,即,彼此正交的X方向与Y方向,所述4条悬吊线对于所述X方向的刚性与对于所述Y方向的刚性大致相等。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3条悬吊线的剖面形状接近圆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磁板,安装于所述对焦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由磁性体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板为外圈接近矩形的环状构造, 所述第一磁铁由4个棒状磁铁构成,所述4个棒状磁铁从所述光轴方向来看配置在与所述磁板对应的各边,所述第二磁铁由4块磁铁构成,所述4块磁铁从所述光轴方向来看配置在与所述磁板对应的各角。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中,影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 座部,用以检测出通过所述镜头部入射的光。
全文摘要
镜头驱动装置,包括镜头部(21),包括至少一个镜头;第一驱动部(39),将所述镜头部沿着镜头部的光轴(L)的垂直方向相对于基座部(40)移动;以及第二驱动部(38),将所述镜头部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相对于该基座部移动。
文档编号G03B13/34GK102062926SQ20101055241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吴富源, 胡朝彰, 詹益良 申请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