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81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如反射率、透过率或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从而在材料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的现象。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被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制作而成的显示器件被称为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与其它显示器件相比,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具有无视盲角、对比度高、制造成本低、工作温度范围宽、驱动电压低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透明显示器件中的热点产品。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1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下方的第二电极基板12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13,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由第一透明基板111与第一透明电极112组成,所述第二电极基板12由第二透明基板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组成,所述电致变色流体13由电致变色材料131和电解质132混合而成;另外,所述电致变色流体13平均分布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的各像素区域中(如图I所示的像素区域A、像素区域B与像素区域C),且任意两个相邻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之间均没有间隔;当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任一像素区域对应的像素处于电压驱动状态或电压未驱动状态时,位于该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13中的电致变色材料131将在有色和无色之间可逆地变化,从而达到显示的目的。对于图I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来说,由于所述电致变色流体13是均匀分布在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各像素区域中的,且任意两个相邻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之间均没有间隔,因此,当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相邻两个像素区域中的一个像素区域对应的像素为电压驱动状态、而另一个像素区域对应的像素为电压未驱动状态时,由于电致变色流体13的可流动性,很容易造成处于电压驱动状态的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13流动至相邻的处于电压未驱动状态的像素区域中,导致该相邻的处于电压未驱动状态的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材料发生变色、进而造成相邻像素发生串扰的现象,降低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和显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相邻像素之间存在串扰、导致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显示性能降低的问题。—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下方的第二电极基板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
两 >回O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电极基板、电致变色流体以及第二电极基板进行对盒操作,形成电致变色盒,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在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制备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墙。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第二电极基板、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墙。由于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流体被隔离在了各像素区域中,从而使得相邻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不会互相干扰,避免了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相邻像素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


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的隔离墙的制备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1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下方的第二电极基板12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13’,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12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13’分隔在各像素区域(如图2所示的像素区域A、像素区域B以及像素区域C)中的隔离墙14。具体地,所述电致变色流体13’至少由电致变色材料131、电解质132以及光活性小分子133三种材料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材料131可以为紫罗精类材料或噻吩小分子类材料等;所述电解质132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金属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电解质中金属盐的含量可以为5 10%,且所述金属盐可以为锂金属盐等;再有,所述光活性小分子133可以由环丁烷四酸二酐及其衍生物和芳香族二胺化合物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环丁烷四酸二酐及其衍生物的含量为50%。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流体13’中的光活性小分子133的质量百分比为O. 5 1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的隔离墙的制备示意图),所述隔离墙14是通过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13’的接触区域(在未进行隔离墙14的制备时,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13’或电致变色流体13的交界面或该交界面的左右临近区域即为所述接触区域,例如图I所示像素区域A与像素区域B中的虚线位置及该虚线位置左右临近区域可称为所述接触区域)进行紫外(利用UV光)曝光后、由该接触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133进行光聚合反应所形成的。具体地,在形成所述隔离墙14时,需要按照第一电极基板11与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像素区域的分布情况,将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与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任意两个相邻像素
区域的接触区域作为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以及第二电极基板12中需要进行紫外曝光的区域,并通过掩模板15 (如图3所示)对确定的第一电极基板11和第二电极基板12中需要进行紫外曝光的区域进行紫外曝光,来达到对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与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13’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所形成的隔离墙14是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和第二电极基板12之间的区域中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光活性小分子133进行光聚合反应时有可能会出现聚合物的链引发效应,即所形成的聚合物是不定向的,因此,为了保证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隔离墙14,在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13’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后,还需要对所述第一电极基板11和第二电极基板12中的无需进行紫外曝光的区域(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13’的非接触区域)进行偏光照射(具体可采用水平偏光照射和/或垂直偏光照射),以确保该无需进行紫外曝光区域中的进行光聚合反应后的光活性小分子所形成的聚合物发生降解反应;具体地,在进行偏光照射时,可以采用波长为254nm、强度为 O. 5 3mW / cm2 的 Hg UV 灯。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的第一电极基板11由第一透明基板111与第一透明电极112组成;所述第二电极基板12由第二透明基板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1和第二透明基板121可以为玻璃等材料,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2和第二透明电极122可以为透明导电电极(如氧化铟锡ΙΤ0)等材料。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第二电极基板、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墙。由于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流体被隔离在了各像素区域中,从而使得相邻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不会互相干扰,避免了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相邻像素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 :将第一电极基板、电致变色流体以及第二电极基板进行对盒操作,形成电致变色盒,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具体地,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紫罗精类材料或噻吩小分子类材料等;所述电解质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金属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电解质中金属盐的含量为5 10%,且所述金属盐可以为锂金属盐等;再有,所述光活性小分子可以由环丁烷四酸二酐及其衍生物和芳香族二胺化合物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环丁烷四酸二酐及其衍生物的含量为 50%ο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流体中的光活性小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O. 5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基板由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一透明电极组成;所述第二电
极基板由第二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电极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可以为玻璃等材料,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可以为透明导电电极(如ΙΤ0)等材料。步骤102 :在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制备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墙。其中,在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制备至少一个隔离墙,具体包括对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由该接触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形成隔离墙。具体地,可以按照电致变色盒中第一电极基板与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像素区域的分布情况,将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任意两个相邻像素区域的接触区域作为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第二电极基板中需要进行紫外曝光的区域;通过掩模板对确定的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中需要进行紫外曝光的区域进行紫外曝光,达到对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从而使得该紫外曝光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形成隔离墙(聚合物)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致变色流体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时有可能会出现聚合物的链引发效应,即所形成的聚合物是不定向的,因此,为了保证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隔离墙,在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后,还需要对所述第一电极基板和第二电极基板中的无需进行紫外曝光的区域(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非接触区域)进行偏光照射(具体可采用水平偏光照射和/或垂直偏光照射),以确保该无需进行紫外曝光区域中的进行光聚合反应后的光活性小分子所形成的聚合物发生降解反应;具体地,在进行偏光照射时,可以采用波长为254nm、强度为 O. 5 3mW / cm2 的 Hg UV 灯。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致变色显不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下方的第二电极基板以及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m 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流体至少由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以及光活性小分子三种材料混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流体中的光活性小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O. 5 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为紫罗精类材料或噻吩小分子类材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解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金属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电解质中金属盐的含量为5 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盐为锂金属盐。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活性小分子为环丁烷四酸二酐及其衍生物和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光活性小分子中环丁烷四酸二酐及其衍生物的含量为50%。
8.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墙是通过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后、由该接触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所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墙是通过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由该接触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后,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非接触区域进行偏光照射、由该非接触区域中的进行光聚合反应后的光活性小分子所形成的聚合物进行降解反应所形成的。
10.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电极基板、电致变色流体以及第二电极基板进行对盒操作,形成电致变色盒,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 在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制备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流体至少由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以及光活性小分子三种材料混合而成; 在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制备隔离墙,具体包括对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由该接触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形成隔离墙。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流体至少由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以及光活性小分子三种材料混合而成; 在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制备隔离墙,具体包括 对所述电致变色盒中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接触区域进行紫外曝光、由该接触区域中的光活性小分子进行光聚合反应后,对分布于相邻像素区域的电致变色流体的非接触区域进行偏光照射、由该非接触区域中的进行光聚合反应后的光活性小分子所形成的聚合物进行降解反应形成隔离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基板、第二电极基板、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流体,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基板之间的、与所述第一电极基板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基板分别接触的、用于将所述电致变色流体分隔在各像素区域中的隔离墙。由于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致变色流体被隔离在了各像素区域中,从而使得相邻像素区域中的电致变色流体不会互相干扰,避免了电致变色显示器件中相邻像素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了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显示性能。
文档编号G02F1/161GK102854689SQ20121029591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谷新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