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38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料机构,尤指一种用于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
背景技术
将成型装置应用于金属板等材料的成型已经相当得常见与普遍,不仅可对
零、配件进行大量生产,而且各零、配件之间又具有互换性;因此如何设计较 佳的成型装置来进行生产,已经是产品的制造业者所努力钻研的课题。
公知的成型装置主要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及卸料机构,此上模座盖合于下 模座形成有模穴,而在下模座上开设有连通模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穿孔,并在 各穿孔内部分别容设有顶出杆;在完成板件的成型加工后,再利用顶出杆推抵 制成品朝远离下模座的方向移动而将制成品推出,以完成制成品的卸离工作。
然而,公知的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 由于顶出杆呈间隔设置,推移过程中并不易使制成品的各处受到均匀且同时的 作用力,这样将令制成品产生偏斜或卡掣现象,而降低其退出速度,并使生产 效能大幅度地被降低;另外,顶出杆配置在下模座的正下方,对于深度大的制 成品,其下模座为提供足够的空间供顶出杆容设,必将增加成型装置的外形体 积,不仅增加材料成本及制作成本,更将使有限的作业空间被占据;着实有待 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使 成型后的制成品被均匀地推出下模座外部,并且能加速制成品从下模座的退出 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与上模座盖
合于下模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模穴的模具相互配合;其中,该下模座设有在
该模穴内部的凹槽及位于该下模座的底部且连通该凹槽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导
槽;该卸料机构包括顶出件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的推杆组,该顶出件容 置在该凹槽内,而该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则分别容设在该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 中,且该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在对应该凹槽及该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的连通处 分别设有凹陷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借由各组 成部件的相互配置,不但可以使成型后的制成品被均匀地推出下模座外部,而 且能加速制成品从下模座的退出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卸料机构的操作容易 度及使用方便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应用于板件加工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应用于板件加工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4-4线的剖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机构尚未将板件推出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机构已将板件推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成型装置1 上模座 10
顶板 11 侧板 12
定位孔 121 下模座 20
模块 21 边板 22
凹槽23 导槽 24
定位柱25 卸料机构30
顶出件31 推杆组 32
杆体 321 连接柱 322
凹陷部 323 平面 324
倾斜面325 金属板 3
模穴 a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 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l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该成型装置1包括上模座10、下模座20及卸料机构30。
上模座10呈矩形体,由矩形顶板ll及从顶板ll各边向下垂直延伸出的环形 侧板12所构成,并在顶板11及侧板12之间形成有凹陷空间;另外在侧板12的底 面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孔121。
下模座20也呈矩形体,供所述上模座10盖合连接,而在上模座10与下模座 20的之间形成有模穴a(如图4所示);在下模座20中央处凸伸有模块21 ,而下模 座20的外周缘则具有环形边板22,在下模座20的模块21与边板22的相接合处设 有矩形凹槽23,且该凹槽23形成在模穴a的内部;另外在下模座20的底部且对应 在凹槽23的位置处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24,此导槽24与凹槽23相互连通; 同时,在各边板22上连接有对应所述的各定位孔121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柱 25,以相互穿设定位。
卸料机构30包含顶出件31及推杆组32,本实施例的顶出件31为封闭状矩形 环体,但不以此种形态为限,该顶出件31容置在凹槽23内,而推杆组32由呈间 隔排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321及分别连接在各杆体321的末端的连接柱322 所组成,各杆体321分别容设在各导槽24中,且在其对应于凹槽23及各导槽24 的连通处分别设有凹陷部323,本实施例的凹陷部323由平行于顶出件31底面的 平面324及从平面324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倾斜面325组成。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为分别本实用新型成型装置应用于板件加工的 立体分解图、组合示意图及沿图3中4-4线的剖视图,借由前述的各组件的组合,
此成型装置l可用于对板件进行成型加工,此板件以金属板3为例,制作时将金
属板3置于下模座20上,再将上模座10的各定位孔121对应于下模座20的各定位 柱25套接,并利用模块21对金属板3作一部分冲压成型,另外以高压气压对金属 板3作另一部分气压成型,而使金属板3的底面沿着模块21及顶出件31顶缘作贴 附接触,而完成金属板3的成型加工。
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为分别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机构尚未将板件推出的剖 视图及已将板件推出的剖视图,完成前述的成型加工后,先将上模座10提起退 出,再推动推杆组32作水平方向移动,当杆体321的倾斜面325朝顶出件31接近 后,将使顶出件31产生垂直于各杆体321的移动方向的移动(即铅直方向移动), 而令金属板3被顶出件31均匀地向上推升而退出模块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与上模座盖合于下模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模穴的模具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该下模座设有在该模穴内部的凹槽及位于该下模座的底部且连通该凹槽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该卸料机构包括顶出件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的推杆组,该顶出件容置在该凹槽内,而该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则分别容设在该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中,且该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在对应该凹槽及该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的连通处分别设有凹陷部。
2、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中 央处凸伸有模块,而下模座的外周缘则具有边板,该凹槽形成在该模块与该边 板的相接合处。
3、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为环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由平 行于该顶出件底面的平面及从该平面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倾斜面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还包 含连接柱,该连接柱连接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装置的卸料机构,与上模座盖合于下模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模穴的模具相互配合;其中,下模座设有在模穴内部的凹槽及位于该下模座的底部且连通凹槽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导槽;卸料机构包括顶出件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杆体的推杆组,顶出件容置在凹槽内,而各杆体则分别容设在各导槽中,且各杆体在对应凹槽及各导槽的连通处分别设有凹陷部,借由对推杆组的推移,将使顶出件产生垂直于各杆体的移动方向的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制成品被均匀地推出,还能加速制成品从下模座的退出速度。
文档编号B21D45/00GK201205586SQ20082011839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5日
发明者孙禀厚, 杨濬鸿, 林丕光 申请人:联盛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