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37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焊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支架横梁结构的自动送料、 夹紧、翻转、卸料的自动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自动化是焊接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合,主要标志是焊接过程控制系统 的智能化、焊接生产系统的柔性化及集成化。国外焊接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十分成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世界工业 发达国家,当代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在英、美、德、法、和日本等过均有相 当规模,焊接自动化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也很强。例如三菱帕杰罗越野车设计制造的后 桥壳焊接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由PLC控制器作为中心控制环节,大量采用非接触式传感 器件和光电编码控制环节,该生产线通过引进焊接工位机械手实现了自动化操控,在保证 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人员达80%以上,完全体现了现代焊接技 术的优势。但是,上述的自动焊接装置,造价昂贵,程序控制复杂,不适用支架横梁结构的焊 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支架 横梁结构的自动送料、夹紧、翻转、卸料的自动焊接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械;控制焊接机械的控制装置;形成总 体结构框架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外侧一端的送料装置;设置在支架滚道槽中的托板 装置;设置在支架另一侧上方的夹紧翻转装置;平行设置在夹紧翻转装置中间上方的两个 卸料装置。其中送料装置包括输送链轮组;支撑输送链轮组的支撑架;平行设置在支撑架 上,与输送链轮组传动连接的两条输送链条;安装在输送链条上的多组定位块;驱动输送 链轮的输送电机;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将工件从输送链条上拨动到托板上的两个拨动机构; 拨动机构包括拨动气缸和拨杆;托板装置包括托板;与托板一侧下部固定的齿条;齿条与 固定在支架下部驱动电机上的齿轮啮合;设置在托板下部中央的两个托举气缸。夹紧翻 转装置包括可以夹紧工件两端的夹紧装置;推动夹紧装置横向运动的夹紧气缸;在其中之 一的夹紧装置上设置的翻转齿轮;与该夹紧装置呈90设置的翻转气缸;翻转气缸上安装 与翻转齿轮相啮合的翻转齿条;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机械爪;控制卸料机械爪开合的伸缩气 缸;伸缩气缸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横向设置在卸料气缸支撑架上的卸料气缸;伸缩气缸与 卸料气缸伸缩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通过自动输送,自动夹紧翻转与自动卸料,实现了支架横梁结构的自动焊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高 产品利润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与焊接职业危害。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俯视图;[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局部侧视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夹紧装置示意图;[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翻转装置和卸料装置示意图。[0014]主要符号说明[0015]1、焊接机械2、支架[0016]201、传动电机202、齿轮[0017]3、送料装置301、输送链轮组[0018]302、支撑架303、输送链条[0019]304、定位块305、输送电机[0020]306、拨动机构A、拨动气缸[0021]B、拨杆4、托板装置[0022]401、托板402、托板齿条[0023]403、托举气缸5、夹紧翻转装置[0024]501、夹紧装置502、夹紧气缸[0025]503、翻转齿轮504、翻转气缸[0026]505、翻转齿条6、卸料装置[0027]601、卸料机械爪602、伸缩气缸[0028]603、卸料气缸支撑架604、卸料气缸[0029]605、伸缩杆C、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弯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 置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夹紧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 型的自动焊接装置的翻转装置和卸料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械1 ;控制焊接机械1 的控制装置(未图示);形成总体结构框架的支架2 ;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外侧一端的送料装 置3 ;设置在支架滚道槽中的托板装置4 ;设置在支架另一侧上方的夹紧翻转装置5 ;平 行设置在夹紧翻转装置中间上方的两个卸料装置6。其中如图2、3、4所示送料装置3包括输送链轮组301 ;支撑输送链轮组301的 支撑架302 ;平行设置在支撑架302上,与输送链轮组301传动连接的两条输送链条303 ;安 装在输送链条303上的多组定位块304 ;驱动输送链轮的输送电机305 ;平行设置在支架上 将工件从输送链条上拨动到托板上的两个拨动机构306 ;拨动机构306包括拨动气缸A和 拨杆B ;托板装置4包括托板401 ;与托板401 —侧下部固定的托板齿条402 ;托板齿条402与固定在支架2下部传动电机201上的齿轮202啮合;设置在托板401下部中央的两个托 举气缸403。夹紧翻转装置5包括可以夹紧工件两端的夹紧装置501 ;推动夹紧装置501 横向运动的夹紧气缸502 ;在其中之一的夹紧装置501上设置的翻转齿轮503 ;与该夹紧装 置501呈90设置的翻转气缸504 ;翻转气缸504上安装与翻转齿轮503相啮合的翻转齿条 505 ;卸料装置6包括卸料机械爪601 ;控制卸料机械爪601开合的伸缩气缸602 ;伸缩气缸 602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未图示);横向设置在卸料气缸支撑架603上的卸料气缸604 ;伸缩 气缸602与卸料气缸604伸缩杆605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将一组工件C放置在输送链条303上面,工件C由输送链条303上面的定位块 304定位,然后输送电机305启动,驱动输送链条动作,使之带动工件C运动,工件C被运送 到位后输送电机305停止运行。2、拨动机构306的拨杆B由拨动气缸A驱动将工件由拨动到托板401上,托板401 由托板限位定位,工件C由工件限位定位。然后拨动机构306的拨杆B回位,3、传动电机201启动,传动电机201带动齿轮202旋转,齿轮202驱动与之啮合的 托板齿条402运动,从而与托板齿条402固定的托板401随之运动,将托板401上工件C运 送到焊接位置的下方位置。4、工件C被运送到位后传动电机201停止运行,两个托举气缸403开始启动,托举 气缸403通过托举将工件C托举到两个夹紧装置501中间的位置。5、由夹紧气缸502推动夹紧装置501将工件C夹紧。工件C夹紧后,托举气缸403 缩回到初始位置。6、托板401回到原位,同时焊接机械1开始焊接工作。7、正面焊接工作结束后,翻转气缸504启动,翻转气缸504带动翻转齿条505作直 线运动,驱动与之啮合的翻转齿轮503旋转,同时与翻转齿轮503相连接的夹紧装置501带 动工件翻转180°,使工件C的背面朝上。翻转动作结束后,焊接机械1开始背面焊接工作。8、焊接工作完全结束后,两个卸料气缸604同时将卸料机械爪601推动到工件C 上方,动作停止后,再由伸缩气缸602驱动卸料机械爪601将工件C抓住,松开夹紧装置 501,然后由卸料气缸605将伸缩气缸602拉回原位,再由伸缩气缸602将卸料机械爪601 张开,将工件C放开。在拨动机构306停止运动,托板401回到原位的时候,输送电机305重新启动,重 复上述动作,从而实现焊接工作的自动化。本自动焊接装置,通过自动输送,自动夹紧翻转与自动卸料,实现了支架横梁结构 的自动焊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与焊接职 业危害。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械;控制焊接机械的控制装置;形成总体结构框架 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外侧一端的送料装置;设置在支架滚道槽中的托 板装置;设置在支架另一侧上方的夹紧翻转装置;平行设置在夹紧翻转装置中间上方的两 个卸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送料装置包括输送链轮组;支撑 输送链轮组的支撑架;平行设置在支撑架上,与输送链轮组传动连接的两条输送链条;安 装在输送链条上的多组定位块;驱动输送链轮的输送电机;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将工件从输 送链条上拨动到托板上的两个拨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拨动机构包括拨动气缸和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板装置包括托板;与托板一侧 下部固定的齿条;齿条与固定在支架下部驱动电机上的齿轮啮合;设置在托板下部中央的 两个托举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翻转装置包括可以夹紧工 件两端的夹紧装置;推动夹紧装置横向运动的夹紧气缸;在其中之一的夹紧装置上设置的 翻转齿轮;与该夹紧装置呈90设置的翻转气缸;翻转气缸上安装与翻转齿轮相啮合的翻 转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机械爪;控制 卸料机械爪开合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横向设置在卸料气缸支撑架上 的卸料气缸;伸缩气缸与卸料气缸伸缩杆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机械;控制焊接机械的控制装置;形成总体结构框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外侧一端的送料装置;设置在支架滚道槽中的托板装置;设置在支架另一侧上方的夹紧翻转装置;平行设置在夹紧翻转装置中间上方的两个卸料装置。通过自动输送,自动夹紧翻转与自动卸料,实现了支架横梁结构的自动焊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与焊接职业危害。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1900410SQ20102067665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于学起, 和玉洁, 张海顺, 沈平, 王庆云, 王鸣山, 苏荣莲, 陈雪凯 申请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华核新技术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