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式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59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拼式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拼式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压力机上进行冲压加工时,工件常卡在下模上不容易取出,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生产效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许多厂家提出了多种形式的顶料装置,如撞击式打料杆、弹力顶料装置等,以便于将工件于下模上取出,但撞击式打料杆会对工件施加一个冲击力,不仅会对工件造成损伤,而且工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无序的弹出并散落,现场较混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自动化生产;采用弹力顶料装置时,通常设置为弹簧或弹力橡胶来提供弹力,其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相关,弹力为变力,长期使用后性能下降,需定期更换弹性元件, 成本较高,且仅用于提供弹性顶料力,无法保证工件在顶料力的作用下按要求顶出,对于表面结构复杂的工件其顶料功能无法保证,避免不了卡料问题,而一旦出现卡料,则持续的弹力会将工件顶斜卡于模具内,使工件取出更为困难,甚至破坏模面。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冲压模具加以改进,使工件成型后能顺利的取出,避免卡料现象,保证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式冲压模具,其下模为拼合结构,冲压成型后各拼合部可沿水平方向向外侧移动使脱离与工件的接触,并通过一个托料块将工件托起,可有效避免卡料,能保证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拼式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托料块和围于托料块外侧并滑动连接于下模座的可拼合的至少两个下模拼合块;所述托料块为可升降结构,其顶面为部分下模面,各下模拼合块拼合所围的内侧面与托料块顶面可拼合构成完整的下模面;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和推块,所述上模固定设置于上模座底面,上模底面为与下模面相对应的上模面;所述推块围于上模外侧并与下模拼合块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随冲压机上工作台下行时推动相应下模拼合块进行拼合。进一步,所述下模拼合块和推块均为楔形块结构,位于每个下模拼合块的外侧设置有倾斜面I和竖直定位面I,位于每个推块的内侧设置有倾斜面II和竖直定位面II,倾斜面I与相应的倾斜面II以及竖直定位面I与相应的竖直定位面II均可面接触配合,倾斜面I与相应竖直定位面I以及倾斜面II与相应竖直定位面II均为由曲率相同的曲面连接的圆滑过渡连接;进一步,位于每个下模拼合块的倾斜面I和竖直定位面I上设置有贯通的滑槽I, 相应的推块的倾斜面II和竖直定位面II上设置有连为一体的并且可与相应滑槽配合的滑块I,用于防止推块和相应的下模拼合块之间产生错位;进一步,所述各下模拼合块与下模座之间均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位于下模座上与各下模拼合块相对应的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以托料块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位于各下模拼合块底面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相应燕尾槽的V形块;进一步,位于下模座上与每个推块相对应的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于相应推块外侧与之滑动配合,位于挡块内侧面设置有竖直滑槽II,位于推块外侧面设置有可与相应滑槽II配合的滑块II,用于通过挡块对相应的推块进行导向;进一步,所述各下模拼合块通过复位弹簧连接于相应的挡块,使推块上行时各下模拼合块在相应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脱离拼合;进一步,位于下模座上与每个推块相对应的还设置有让位孔;进一步,所述托料块沿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下模座,托料块通过下模座顶面下滑限位,使托料块位于最低点时其顶面可与各下模拼合块内侧面过渡衔接,位于下模座与托料块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托料块升降的行程限位螺钉和弹力装置,所述行程限位螺钉沿竖直方向穿过下模座紧固于托料块用于限制托料块水平方向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并对托料块进行上滑限位使托料块位于最高点时其顶面高于各下模拼合块顶面,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托料块内部支撑于托料块和下模座之间用于为托料块提供向上的弹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拼式冲压模具的下模设置为拼合结构,冲压成型后可将各下模拼合块可沿水平方向向外侧移动使脱离与工件的接触,通过一个托料块将工件托起,托料块顶面为部分下模面,与工件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利于表面结构复杂的工件的取出,可有效避免卡料,能保证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发明的半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下模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半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下模平面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拼式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1、托料块2和围于托料块 2外侧并滑动连接于下模座1的可拼合的至少两个下模拼合块3,;所述托料块2为可升降结构,其顶面为部分下模面,各下模拼合块3拼合所围的内侧面与托料块2顶面可拼合构成完整的下模面;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4、上模5和推块6,所述上模5固定设置于上模座 4底面,上模5底面为与下模面相对应的上模5面;所述推块6围于上模5外侧并与下模拼合块3 —一对应设置用于随冲压机上工作台下行时推动相应下模拼合块3进行拼合,如图 2所示,本实施例设置为分别位于四侧的四个下模拼合块3a、3b、3c、3d和相应的四个推块 6a、6b、6c、6d,使加工表面结构复杂的工件时各下模拼合块易于与工件脱离并复位,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料片放于托料块2上定位,上模座4随冲压机上工作台下行过程中,先通过推块6推动相应下模拼合块3进行拼合,后上模5压于料片并继续下行进行冲压直至托料块2 顶面与各下模拼合块3内侧面拼合构成完整的下模面时成型,上模座4随冲压机上工作台上行时可将各下模拼合块3复位,使各下模拼合块脱离与工件的接触,通过托料块将工件托起,利于表面结构复杂的工件的取出,可有效避免卡料,能保证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拼合块3和推块6均为楔形块结构,位于每个下模拼合块3的外侧设置有倾斜面I 31和竖直定位面I 32,位于每个推块6的内侧设置有倾斜面II 61 和竖直定位面II 62,倾斜面I 31与相应的倾斜面II 61以及竖直定位面I 32与相应的竖直定位面II 62均可面接触配合,倾斜面I 31与相应竖直定位面I 32以及倾斜面II 61 与相应竖直定位面II 62均为由曲率相同的曲面连接的圆滑过渡连接,使下模拼合块3和相应推块6之间的配合较稳定、可靠,各部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作。本实施例中,位于每个下模拼合块3的倾斜面I 31和竖直定位面I 32上设置有贯通的滑槽I 33,相应的推块6的倾斜面II 61和竖直定位面II 62上设置有连为一体的并且可与相应滑槽配合的滑块I 63,用于防止推块6和相应的下模拼合块3之间产生错位, 使各下模拼合块3拼合后形成的下模面与上模面正对,保证冲压加工的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各下模拼合块3与下模座1之间均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位于下模座ι上与各下模拼合块3相对应的设置有燕尾槽11,所述燕尾槽11以托料块2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位于各下模拼合块3底面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相应燕尾槽11的V形块34,使用性能好,加工方便。本实施例中,位于下模座1上与每个推块6相对应的设置有挡块12,所述挡块12 设置于相应推块6外侧与之滑动配合,位于挡块12内侧面设置有竖直滑槽II 121,位于推块6外侧面设置有可与相应滑槽II 121配合的滑块II 64,用于通过挡块12对相应的推块6进行导向,通过挡块12可对相应的推块6进行导向并支撑限位,进而对相应的下模拼合块3进行限位,整个模具体的受力效果较好,配合精度高,各下模拼合块3拼合更牢固,可保证加工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各下模拼合块3通过复位弹簧7连接于相应的挡块12,使推块6 上行时各下模拼合块3在相应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脱离拼合,结构较合理,使用性能好。本实施例中,位于下模座1上与每个推块6相对应的还设置有让位孔13,结构涉及
较合理。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料块2沿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下模座1,托料块2通过下模座1顶面下滑限位,使托料块2位于最低点时其顶面可与各下模拼合块3内侧面过渡衔接,位于下模座1与托料块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托料块2升降的行程限位螺钉21和弹力装置22,所述行程限位螺钉21沿竖直方向穿过下模座1紧固于托料块2用于限制托料块2水平方向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并对托料块2进行上滑限位使托料块2位于最高点时其顶面高于各下模拼合块3顶面,所述弹力装置22设置于托料块2内部支撑于托料块2和下模座1之间用于为托料块2提供向上的弹力,本实施例的托料块2定位精度较好,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较低。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托料块和围于托料块外侧并滑动连接于下模座的可拼合的至少两个下模拼合块;所述托料块为可升降结构,其顶面为部分下模面,各下模拼合块拼合所围的内侧面与托料块顶面可拼合构成完整的下模面;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和推块,所述上模固定设置于上模座底面,上模底面为与下模面相对应的上模面;所述推块围于上模外侧并与下模拼合块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随冲压机上工作台下行时推动相应下模拼合块进行拼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拼合块和推块均为楔形块结构,位于每个下模拼合块的外侧设置有倾斜面I和竖直定位面I,位于每个推块的内侧设置有倾斜面II和竖直定位面II,倾斜面I与相应的倾斜面II以及竖直定位面I与相应的竖直定位面II均可面接触配合,倾斜面I与相应竖直定位面I以及倾斜面II与相应竖直定位面II均为由曲率相同的曲面连接的圆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个下模拼合块的倾斜面 I和竖直定位面I上设置有贯通的滑槽I,相应的推块的倾斜面II和竖直定位面II上设置有连为一体的并且可与相应滑槽配合的滑块I,用于防止推块和相应的下模拼合块之间产生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下模拼合块与下模座之间均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位于下模座上与各下模拼合块相对应的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以托料块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位于各下模拼合块底面设置有可滑动连接于相应燕尾槽的V形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模座上与每个推块相对应的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于相应推块外侧与之滑动配合,位于挡块内侧面设置有竖直滑槽II,位于推块外侧面设置有可与相应滑槽II配合的滑块II,用于通过挡块对相应的推块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下模拼合块通过复位弹簧连接于相应的挡块,使推块上行时各下模拼合块在相应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脱离拼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模座上与每个推块相对应的还设置有让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式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块沿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下模座,托料块通过下模座顶面下滑限位,使托料块位于最低点时其顶面可与各下模拼合块内侧面过渡衔接,位于下模座与托料块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托料块升降的行程限位螺钉和弹力装置,所述行程限位螺钉沿竖直方向穿过下模座紧固于托料块用于限制托料块水平方向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并对托料块进行上滑限位使托料块位于最高点时其顶面高于各下模拼合块顶面,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托料块内部支撑于托料块和下模座之间用于为托料块提供向上的弹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式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托料块和围于托料块外侧并滑动连接于下模座的可拼合的至少两个下模拼合块,托料块为可升降结构,各下模拼合块拼合所围的内侧面与托料块顶面可拼合构成完整的下模面,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和推块,上模固定设置于上模座底面,推块围于上模外侧并与下模拼合块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随冲压机上工作台下行时推动相应下模拼合块进行拼合,本发明的拼式冲压模具的下模设置为拼合结构,冲压成型后可将各下模拼合块沿水平方向向外侧移动使脱离与工件的接触,通过一个托料块将工件托起,托料块顶面为部分下模面,与工件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利于表面结构复杂的工件的取出,可有效避免卡料,能保证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397951SQ20111042532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唐云峰, 唐舜清, 郑凯 申请人: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