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26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
背景技术
棒料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工业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但现有的流水线类自动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常常因为落料装置的不完善导致对棒料的保护不当至使棒料损坏,或者由于料箱积料过少导致更换料箱过于频繁而降低生产效率;现有机床的落料装置大都是直接在机床的出料端设置一向下倾斜、由一底板和两侧板组成的落料槽,落料槽伸入其下方设置的储料仓内或者悬在储料仓的上方。但这两种落料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各自存在不同的缺陷;当落料槽伸入储料仓内时,落料槽槽口距离储料仓仓底的高度小于储料仓的仓壁高度,这样就会造成在储料仓不断积累棒料的过程中,储料仓的棒料越堆越高直至堆积到落料槽槽口处,此时棒料就无法滑落至储料仓内,而只能滞留在落料槽上,使得原来的储料仓空间无法充分利用,使得储料仓实际储料量远低于理论上的储料量,导致更换料槽的次数增加,在生产效益低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相对加重,不能保证生产有序的进行;而当落料槽悬在储料仓的上方时,势必会增加落料槽与储料仓底面的垂直高度,棒料在下落的过程中惯性增大,棒料与储料仓瞬间接触时的冲击力也增大,这会使棒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破损和不完整,导致原材料的耗损较大,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保护棒料不受损坏及增加储料仓储料数量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控制转轴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和若干组平行设置的落料组件,转轴横向安装在机架上,每组落料组件均包括用于承接棒料的导料杆和接料拨手,所述导料杆后端与接料拨手后端均安装在转轴上,接料拨手前端向上弯曲形成有限料部,所述限料部顶端高出导料杆上表面,且限料部顶端到接料拨手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的厚度。使用本装置时,棒料通过机械爪输送至落料组件上方,当棒料两端分别抵靠在相对应的落料组件上时,机械爪松开,棒料在自重下沿导料杆向下滑落直至被接料拨手限料部挡住;接着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周向转动,在转轴的带动下,落料组件向下摆动,当导料杆下表面先与储料仓内最上方的棒料接触并抵靠在该棒料上,此时导料杆停止摆动,而接料拨手在转轴的带动下继续向下摆动直至抵靠在储料仓内的棒料上,此时棒料便可从落料组件上滑落至储料仓内。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所述导料杆与接料拨手平行设置。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所述导料杆上表面与接料拨手上表面齐平。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所述导料杆与接料拨手均向下倾斜安装在转轴上。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接料拨手总长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总长度。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气缸,转轴一端安装有推拉块,气缸活塞杆连接有一推块且所述推块与推拉块铰接连接。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所述转轴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导料杆后端和接料拨手后端均套设在第一转轴上,导料杆下表面和接料拨手下表面均抵靠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上述的推拉块相连。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所述机架上竖立有两平行设置的竖板,上述的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贯穿两竖板,在两竖板上均开设有弧形缺口,第二转轴横向穿过两弧形缺口。在上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中,每组落料组件两侧均设置有轴向限位套,所述轴向限位套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上横向安装有两转轴并通过气缸控制两转轴的转动及摆动,在其中一转轴上套设有由接料拨手和导料杆组成的落料组件,通过落料组件将加工好的棒料承接住,在气缸的控制下,由转轴带动落料组件向下摆动并使棒料在自身重力下滑落至储料仓内,落料组件的摆动范围可根据储料仓棒料储量自动调整,操作方便、储料仓能存储更多棒料,同时棒料由落料组件带动滑落至储料仓,特别是在储料仓内储有一定量的棒料情况下,当导料杆与接料拨手依次抵靠在储料仓内的棒料上时,棒料轻缓滑落至储料仓内,保护棒料不受损坏,避免棒料直接从高处滑落至储料仓内发生碰撞造成棒料损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料拨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料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la、竖板;lb、弧形缺口 ;2、导料杆;2a、导料部;2b、连接部二;3、接料拨手;3a、承料部;3b、限料部;3c、连接部一 ;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推拉块;7、连接块;8、气缸;9、推块;10、储料仓;11、轴向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设置在机架I上,包括转轴、控制转轴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两组平行设置的落料组件,并在落料组件下方放置有用于容纳加工好的棒料的储料仓10,转轴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其中第二转轴5位于第一转轴4前方。在机架I上竖立有两平行设置的竖板la,第一转轴4两端分别横向贯穿两竖板la,驱动机构为一气缸8,气缸8位于一竖板Ia外侧部并竖直安装在机架I上。在两竖板Ia上均开设有弧形缺口 lb,第二转轴5横向穿过两弧形缺口 Ib且第二转轴5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块7与推拉块6与第一转轴4两端连接,通过连接块7和推拉块6将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连接在一起,同时还起到限制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轴向移动的作用,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在推拉块6上垂直铰接连接有一推块9,推块9与气缸8活塞杆固连,这样当气缸8活塞杆上升时即推动推拉块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周向转动,同时第二转轴5在推拉块6带动下,以第一转轴4和推拉块6的连接处为铰接点在弧形缺口 Ib内前后摆动,弧形缺口 Ib大小即第二转轴5向后摆动的范围,由弧形缺口 Ib提供第二转轴5前后摆动的空间,避免第二转轴5在摆动时碰到竖板Ia而无法继续向后摆动。每组落料组件均包括用于承接棒料的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其中接料拨手3总长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2总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接料拨手3总长度小于导料杆2总长度,这样保证在落料时棒料能沿着导料杆2滑落下来。接料拨手3分成承料部3a、限料部3b和连接部一 3c三部分,其中承料部3a位于限料部3b和连接部一 3c之间,限料部3b是由接料拨手3前端向上弯曲形成;导料杆2分成导料部2a和连接部二 2b两部分,其中连接部二 2b与接料拨手3上的连接部一 3c大小形状相同,导料部2a为一直杆,即导料部2a每处的厚度均相等。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即第一转轴4贯穿导料杆2连接部二 2b和接料拨手3连接部一 3c,这样可保证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能自由转动;连接部一 3c下表面和连接部二 2b下表面均抵靠在第二转轴5上,由于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均是后端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前端径向向外延伸出去,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有向下摆动的趋势,通过第二转轴5将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托住,这样即可避免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套在自重下向下摆动,同时当气缸8带动第二转轴5摆动时,由于连接部一 3c和连接部二2b始终抵靠在第二转轴5上(在导料杆2与储料仓10内棒料接触前),保证落料组件向下摆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落料组件突然下坠造成棒料直接从落料组件上脱离出来,避免棒料损坏。导料杆2与接料拨手3平行设置且导料杆2上表面与接料拨手3上表面齐平,即导料杆2导料部2a上表面与接料拨手3承料部3a上表面处于同于平面上,这样当棒料落到落料组件上时,棒料由导料杆2导料部2a和接料拨手3承料部3a —起将棒料托住,增大了棒料与落料组件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在驱动机构工作前落料组件能稳定的将棒料承接住,避免棒料输送至落料组件上时由于接触面积不够自动掉落下来。接料拨手3限料部3b顶端高出导料杆2上表面,即限料部3b顶端高出导料杆2导料部2a上表面,这样当棒料落入到落料组件上并沿着导料杆2向下滑落时,由接料拨手3限料部3b将棒料阻挡住,阻止棒料继续下滑,从而将棒料托住。接料拨手3与导料杆2均倾斜安装在第一转轴4上,即接料拨手3前端与导料杆2前端均向下倾斜,低于各自的后端,这样当棒料输送至落料组件上时,棒料在自重作用下沿导料杆2向下滑落直至被接料拨手3限料部3b挡住为止,起到导向作用,这样可避免当棒料输送至落料组件上时向后滑落而无法落入到储料仓10内。接料拨手3限料部3b顶端到接料拨手3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2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接料拨手3限料部3b顶端到接料拨手3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导料杆2的厚度,这样当落料组件在向下摆动时,导料杆2下表面(即导料杆2导料部2a下表面)先与储料仓10内最上方的棒料接触并抵靠在该棒料上,此时导料杆2停止摆动,而接料拨手3在第一转轴4的带动下继续向下摆动直至抵靠在储料仓10内的棒料上,当落料组件整个停止摆动时,接料拨手3限料部3b顶端低于导料杆2上表面(即导料杆2导料部2a上表面),此时落料组件上的棒料不再受限料部3b限制,并在自重下自然滑落至储料仓10内。每组落料组件两侧均设置有轴向限位套11,即在用一组内的接料拨手3外侧部与导料杆2外侧部均设有一轴向限位套11,轴向限位套11安装在第一转轴5上,通过轴向限位套11可将接料拨手3和导料杆2轴向限制在第一转轴5上,避免落料组件在摆动时在第一转轴5上滑动,增强本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若需要调整两落料组件之间的间距(根据棒料的长度选择),只需调整轴向限位套11在第一转轴上的位置即可。使用本装置时,由于导料杆2连接部二 2b和接料拨手3连接部一 3c—起抵靠在第二转轴5上,此时接料拨手3限料部3b高出导料杆2上表面;棒料通过机械爪输送至落料组件上方,当棒料两端分别抵靠在相对应的落料组件上时,机械爪松开,棒料在自重下沿导料杆2向下滑落直至被接料拨手3限料部3b挡住;接着气缸8开始工作,气缸8活塞杆上升推动推拉块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周向转动,同时第二转轴5在推拉块6带动下向弧形缺口 Ib内部摆动;在第一转轴4的带动下,落料组件向下摆动,当导料杆2下表面(即导料杆2导料部2a下表面)先与储料仓10内最上方的棒料接触并抵靠在该棒料上,此时导料杆2停止摆动,而接料拨手3在第一转轴4的带动下继续向下摆动直至抵靠在储料仓10内的棒料上,此时棒料便可从落料组件上滑落至储料仓10内。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设置在机架(I)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控制转轴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和若干组平行设置的落料组件,转轴横向安装在机架(I)上,每组落料组件均包括用于承接棒料的导料杆(2)和接料拨手(3),所述导料杆(2)后端与接料拨手(3)后端均安装在转轴上,接料拨手(3)前端向上弯曲形成有限料部,所述限料部高出导料杆(2)上表面,且限料部顶端到接料拨手(3)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⑵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杆(2)与接料拨手(3)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杆(2)上表面与接料拨手(3)上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杆(2)与接料拨手(3)均向下倾斜安装在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料拨手(3)总长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2)总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一气缸(8),转轴一端安装有推拉块¢),气缸(8)活塞杆连接有一推块(9)且所述推块(9)与推拉块(6)铰接连接。
7.根据 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所述导料杆(2)后端和接料拨手(3)后端均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导料杆(2)下表面和接料拨手(3)下表面均抵靠在第二转轴(5)上,所述的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5)通过上述的推拉块(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上竖立有两平行设置的竖板(Ia),上述的第一转轴(4)两端分别贯穿两竖板(Ia),在两竖板(Ia)上均开设有弧形缺口(Ib),第二转轴(5)横向穿过两弧形缺口(l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落料组件两侧均设置有轴向限位套(11),所述轴向限位套(11)安装在第一转轴(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类全自动伺服机械手的落料装置,包括机架、转轴、驱动机构和落料组件,转轴安装在机架上,落料组件包括导料杆和接料拨手,导料杆与接料拨手安装在转轴上,接料拨手前端形成一限料部,限料部顶端高出导料杆上表面,限料部顶端到接料拨手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料杆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防止棒料在落料过程中受损,保证棒料的完整度,充分利用储料仓空间,保证储料仓最大限度的储放棒料,减少周转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3Q7/04GK203076995SQ2013201083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朱建群 申请人:宁波海良精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