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77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模,于所述上模上虚拟X、Y轴坐标,且以所述上模的圆心为坐标原点;所述上模设置三孔,第一孔设置在Y轴正方向,第二孔设置在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第三孔设置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对称设置,三所述孔之间的桥位宽度大于8mm;三所述孔的分别设置模芯和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围绕所述模芯设置;所述本体还包括下模,所述下模设置三导流空腔,各所述导流空腔均设置与其自身连接的型腔;所述导流空腔与所述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型腔和所述模芯一一对应设置。有效保证了成型物料形状的完整性,还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水平。
【专利说明】一种挤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模具是一种通过成型物料得到型材的工具,主要改变物料的物理状态,并将物料通入模具来实现型材的加工,从而获得所需的型材。
[0003]随着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对型材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制作铝材的模具需要具有高强度,还需要将每个成型物料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保证成型物料的完整性。
[0004]现有技术中,挤压模具为保证模具的受力强度,一般设置为单孔或偶数孔,单孔的效率过低,偶数孔则对型材有一定的要求,如四孔或六孔,可是只能针对形状较为简单或较小的型材,对于形状特殊或较大的型材则只能使用两孔,但两孔的效率也很低,因此对于大批量的生产,无疑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效率,造成了产品生产的瓶颈。
[0005]因此,研发一种可以大量生产型材,大量提高效率的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模具,有效保证了成型物料形状的完整性,还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水平。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模,于所述上模上虚拟X、Y轴坐标,且以所述上模的圆心为坐标原点;
[0008]所述上模设置三孔,第一孔设置在Y轴正方向,第二孔设置在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第三孔设置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对称设置,三所述孔之间的桥位宽度大于8mm ;
[0009]三所述孔的分别设置模芯和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围绕所述模芯设置;
[0010]所述本体还包括下模,所述下模设置三导流空腔,各所述导流空腔均设置与其自身连接的型腔;
[0011]所述导流空腔与所述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型腔和所述模芯一一对应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模芯包括凸起和模颈,所述凸起设置工作带,所述工作带围绕所述凸起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工作带设置在凸起的中部。
[0014]优选地,所述模颈的横截面积从上端往下端逐渐增大,呈一梯形。
[0015]优选地,所述分流孔的边缘设置倒角。
[0016]优选地,所述分流孔之间的桥位两侧均设置凹口,所述凹口用于融合物料。
[0017]优选地,所述凹口长度为分流孔之间的桥位长度的1/2?2/3。
[0018]优选地,所述上模设置多个销钉,所述下模设置多个销钉孔,所述销钉和所述销钉孔均对应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
[0019]优选地,各所述孔均与上模边缘间隔15mm~25mm。
[002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挤压模具中上模设置三孔,这三孔分别按照坐标的Y轴正方向、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设置,三者之间的桥位宽度大于8mm,下模与上模对应,三孔分别可以通入物料至下模成型物料;物料从分流孔通过模芯导流至导流空腔,物料在导流空腔积累后,通过型腔输出,从而成型固定。由于在模具在上述位置设置三孔,当物料挤压至模具时,模具受到的压力,通过三孔可以平均分散,且桥位宽度的设置使得模具不会集中受力,因此模具不容易受损,且保证输出的成型物料之间不相互摩擦接触,因此保证了成型物料形状的完整性,还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水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上模结构另一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模芯的正视剖面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模芯的侧视剖面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装配后透视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坐标示意图。
[0028]其中,图中标记如下:`
[0029]I一上I旲、11一第一孔、12—第二孔、13—第二孔、14一分流孔、15一|旲芯、16—桥位、17—桥位、18—圆心/坐标原点、19一销钉、41一倒角、151—工作带、152—模颈、153—上空刀、154—下空刀、155—凸起、161—凹口、2—下模、21—导流空腔、22—型腔、23—销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挤压模具,保证了成型物料形状的完整性,还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水平。
[003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上模结构另一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模芯的正视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模芯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装配后透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挤压|旲具的坐标不意图。
[003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挤压模具,包括本体,本体包括上模1,于上模I上虚拟X、Y轴坐标,且以上模I的圆心18为坐标原点18 ;
[0034]上模I设置三孔,第一孔11设置在Y轴正方向,第二孔12设置在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第三孔13设置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第二孔12和第三孔13对称设置,三孔之间的桥位17宽度大于8mm ;
[0035]三孔的分别设置模芯15和多个分流孔14,分流孔14围绕模芯15设置;
[0036]本体还包括下模2,下模2设置三导流空腔21,各导流空腔21均设置与其自身连接的型腔22 ;
[0037]导流空腔21与孔——对应设置,型腔22和模芯15——对应设置。
[0038]其中,挤压模具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椭圆体或其他特殊形体,优选为圆柱形,以圆柱形横截面的圆心18为坐标原点18,在坐标原点18上做一纵轴和一横轴,纵轴和横轴相互垂直,纵轴为Y轴、横轴为X轴。如图7所示,Y轴和X轴所划分的四个区域中,右上的称为第一象限,左上的称为第二象限,左下的称为第三象限,右下的称为第四象限,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0039]所称的虚拟X、Y轴坐标并非真实存在于本模具的坐标,仅为清晰表示各部件的关系所进行的描述。
[0040]所称的第二孔12设置在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优选地第二孔12大致设置在第三象限,部分穿过第三象限至第二象限。所称的第三孔13设置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优选地第三孔13大致设置在第四象限,部分穿过第四象限至第一象限。
[0041]本体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三孔均贯穿上模1,模芯15设置在上模I的一侧,模芯15为一突出于上模I的结构,导流空腔21设置在下模2的一侧,型腔22设置在下模2的另一侧,导流空腔21和型腔22贯穿连通。三孔分别与导流空腔21对应设置,大小也对应设置,模芯15分别与型腔22对应设置。
[0042]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将上模I设有模芯15的一侧称为上端,上模I另一侧称为下端;将下模2设有导流空腔21的一侧称为下端,将下模2设有型腔22的一侧称为上端,下文不再强调。
[0043]成型铝材的过程中,将铝材物料挤压进上模的下端(没在图中显示),铝材物料分别进入三孔,并通过分流孔14延模芯15进入导流空腔21,待铝材物料充满导流空腔21时,受到不停挤压进上模的铝材物料作用,导流空腔21内的铝材物料进入型腔22,从而通过型腔22定型物料。
[0044]所称的桥位17是孔与孔之间的位置,桥位宽度指孔与孔之间连接处的宽度。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孔11、第二孔12和第三孔13之间的成为桥位17,其宽度称为桥位宽度,桥位宽度可以为大于8mm,优选为8mm?20mm,更优选为IOmm?17mm,最优选为13mm?15mm。
[0045]其中分流孔14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导流空腔21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对应设置,可以设置为大于孔的形状。型腔22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导流空腔21的中部,与模芯15对应,模芯15和型腔22之间不连接,使得物料可以顺利延模芯15进入型腔22内。
[0046]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当型腔22的形状呈“L”形状时,孔可以设置四个分流孔14,三个模芯15大致垂直一分流孔14,模芯15设置在四个分流孔14的中部,导流空腔21的形状设置为与分流孔14对应,其中分流孔14之间桥位16较宽的地方,导流空腔21可以不包含其对应的位置;该模芯15可以设置为扁平状结构。
[0047]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模芯15包括凸起155和模颈152,凸起155设置工作带151,工作带151可以为一等高的横条,围绕围绕凸起155设置。优选地,工作带151 一般设置在凸起155的中部位置。其中,工作带151将凸起155分成了三部分,下部为下空刀154、中部为工作带151、上部为上空刀153,凸起155优选呈一矩形状。
[0048]模芯15为一突出于上模I的结构,其形状一般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计,可以为长条状、圆柱状或特殊形状,优选地,当型腔22为“L”形状时,模芯15呈扁平长条状结构。
[0049]其中,模颈152的横截面积从上端往下端逐渐增大,呈一梯形。
[0050]该工作带151围绕凸起155设置:
[0051]优选地,设置在凸起155的的中上端;
[0052]更优选地,模芯15高度为23_?29mm,模颈152高度为15_?17mm,模颈152下端宽度较上端宽度大,其下端宽度大于上端宽度0.1mm?0.5mm,凸起155高度为8mm?12mm,工作带151高度为4mm?6mm ;
[0053]最优选地,模芯15高度为21_?27mm,模颈152高度为16_?17mm,模颈152下端宽度较上端宽度大,其下端宽度大于上端宽度0.2mm?0.5mm,凸起155高度为5mm?Ilmm,工作带151高度为4mm?6mm。
[0054]其中,上述所称的高度以模芯15的上端和下端所在的方向为准。
[0055]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分流孔14的边缘设置倒角41。
[0056]所称的边缘优选设置在模芯15上端的边缘处,保证物料具有方向性地流至导流空腔21。
[0057]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分流孔14之间的桥位16两侧均设置凹口 161,所述凹口 161用于融合物料,使得物料融合充分后进入导流空腔21。
[0058]如图2所示,凹口 161 —般设置在桥位16两侧,即为分流孔14的侧边,尤其指靠近模芯15的位置,优选地,凹口 161长度为分流孔14间的桥位长度的1/2?2/3。
[0059]其中,以上模I上端和下端所在的方向为准,凹口 161长度所在的方向垂直于上端和下端所在的方向,该处即为凹口 161长度。孔与孔连接的位置、分流孔14与分流孔14连接的位置,都可以成为桥位16、17。
[0060]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模I设置多个销钉19,所述下模2设置多个销钉孔23,所述销钉19和所述销钉孔23均对应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上模I和所述下模2,保证上模I和下膜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偏移。
[0061]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孔均与上模I边缘间隔15mm?25mm,以保证物料挤压时进入各孔时,均匀分布,也能保证成型物料成型时不接触模具四周的部件,保证成型物料的完整性。
[0062]在挤压模具中上模设置三孔,这三孔分别按照坐标的Y轴正方向、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设置,三者之间的桥位宽度大于8mm,下模与上模对应,三孔分别可以通入物料至下模成型物料;物料从分流孔通过模芯导流至导流空腔,物料在导流空腔积累后,通过型腔输出,从而成型固定。由于在模具在上述位置设置三孔,当物料挤压至模具时,模具受到的压力,通过三孔可以平均分散,且桥位宽度的设置使得模具不会集中受力,因此模具不容易受损,且保证输出的成型物料之间不相互摩擦接触,因此保证了成型物料形状的完整性,还大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水平。
[0063]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模,于所述上模上虚拟X、Y轴坐标,且以所述上模的圆心为坐标原点; 所述上模设置三孔,第一孔设置在Y轴正方向,第二孔设置在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第三孔设置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对称设置,三所述孔之间的桥位宽度大于8_ ; 三所述孔的分别设置模芯和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围绕所述模芯设置; 所述本体还包括下模,所述下模设置三导流空腔,各所述导流空腔均设置与其自身连接的型腔; 所述导流空腔与所述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型腔和所述模芯一一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凸起和模颈,所述凸起设置工作带,所述工作带围绕所述凸起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带设置在凸起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颈的横截面积从上端往下端逐渐增大,呈一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的边缘设置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之间的桥位两侧均设置凹口,所述凹口用于融合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长度为分流孔之间的桥位长度的1/2?2/3。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置多个销钉,所述下模设置多个销钉孔,所述销钉和所述销钉孔均对应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均与上模边缘间隔15mm?25mm。
【文档编号】B21C25/02GK203578433SQ201320725426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曾舒赪, 郑超中, 左辉 申请人: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