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97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侧向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向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顶盖为四周封闭的矩形拉深件,为保证空调器室外机顶盖和前面板接触强度,防止顶盖受压力时发生塌陷,现在设计空调器室外机顶盖都需要向内折弯。为加工向内折弯形状,需要进行侧向折弯。折弯凹模侧向水平运动,将板料侧折向矩形件内侧,这时板料就会包住位于矩形顶盖内部凸模,模具打开时无法将产品取出。

另外,在“一种钣金折弯模具”(公开号cn20397263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折弯凹模能够左右移动,折弯时,折弯凹模与设置在下模上导向块接触,压缩折弯凹模复位弹簧向左运动,直至上模板与限位块接触,此时,折弯模凹模与折弯凸模完成对板料折弯。模具打开时,折弯凹模由复位弹簧带动向右运动,脱开产品。这种结构折弯模,虽然能折弯处负角,但是由于折弯凸模固定不动,能折弯角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弯凹模和折弯凸模均可水平移动、折弯负角度大、能够顺利脱模的侧向折弯装置。

一种侧向折弯装置,用于对工件侧边向内折弯,包括上模和下模,还包括侧向折弯机构,所述侧向折弯机构包括:

上模楔块,设置在所述上模上;

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设置有侧向凸模,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推块;所述滑块通过与第一弹性复位机构连接,能够沿所述下模水平滑动;

侧向凹模,通过与第二弹性复位机构连接,能够沿所述滑块水平滑动;所述侧向凹模的一端能够与所述侧向凸模相配合,用于对工件侧边折弯;另一端与所述推块之间形成空隙部,所述上模楔块位于所述空隙部的正上方;

分模状态下,侧向凸模与工件侧边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工件需折弯的水平宽度;合模状态下,所述上模楔块插入所述空隙部,能够使所述滑块滑动,带动侧向凸模与工件侧边的内侧面抵接,并使所述侧向凹模相对滑块滑动的相反方向运动,与所述侧向凸模配合对工件侧边折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向折弯机构还包括侧向脱料板,所述侧向脱料板通过第三弹性复位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侧向凹模上,模具闭合过程中,与侧向折弯凸模配合,压紧工件,防止工件侧向折弯过程中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机构包括挡块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挡块与所述下模固定,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挡块抵接,另一端与靠近推块的滑块一端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螺栓,所述挡块与滑块通过第一导向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螺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复位机构包括挡板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挡板一端与侧向凹模固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的侧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楔块具有第一斜切面和第二斜切面,所述第一斜切面位于靠近所述推块一侧,用于推动所述推块滑动,所述第二斜切面位于靠近所述侧向凹模一侧,用于推动所述侧向凹模滑动;上模楔块插入空隙部时,所述第一斜切面先推动所述滑块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顶部设置有与第一斜切面相配合的第一切角;所述侧向凹模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斜切面相配合的第二切角,所述第一切角与所述第二切角之间形成所述空隙部,所述第一切角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切角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向凹模的一端具有凸出的折弯部,与所述侧向凸模相配合,用于对工件侧边折弯,另一端具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推块之间形成空隙部;所述侧向脱料板设置在所述折弯部上;所述第三弹性复位机构包括第三复位弹簧,所述推动部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一端与第二滑槽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侧向脱料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还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和上脱料板,所述上夹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与上脱料板之间,且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上脱料板通过弹性件与所述上模座连接,能够使所述脱料板远离或靠近所述上夹板;所述下模还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座,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且位于所述下模板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向折弯机构设置有多个。

上述侧向折弯装置,侧向凸模和侧向凹模均能够水平滑动,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两者相向运动与工件接触完成折弯,折弯成型后,侧向凸模和侧向凹模分别在第一弹性复位机构和第二弹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脱离工件,保证脱料顺利,可用于折弯四周封闭的盒形件,且折弯负角度更大;同时折弯效率高,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室外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室外机顶盖的截面图;

图3为室外机顶盖的折弯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侧向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示为分模状态;

图5为本发明侧向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示为合模状态;

图6为图4中i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侧向折弯装置中设置有多个侧向折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工件100;

上托板210;上模座220;上夹板230;上脱料板240;

下托板310;下模板320;下模座330;

侧向折弯机构400;

上模楔块410;第一斜切面411;第二斜切面412;

滑块420;第一凹槽421;

推块430;第一切角431;

侧向凹模440;折弯部441;推动部442;第二切角443;

侧向凸模450;

侧向脱料板460;

第一弹性复位机构470;第一复位弹簧471;挡块472;第一导向螺栓473;

第二弹性复位机构480;第二复位弹簧481;挡板482;

第三弹性复位机构490;第三复位弹簧491;第二导向螺栓492;

固定螺栓510、520、530、5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室外机顶盖,该产品特点为四周封闭矩形拉深件。图2为产品截面图,如图中所示,该产品设计内扣的折弯。要完成该处折弯,需要将工件先折过渡角,再完成最终折弯,具体折弯过程如图3所示。在折弯过渡角时,为典型的侧向折弯。本发明侧向折弯装置,即用于该侧向折弯。下面对本发明侧向折弯装置进一步进行说明。

参照图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侧向折弯装置,用于对工件100侧边向内折弯。侧向折弯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还包括侧向折弯机构400,侧向折弯机构400包括上模楔块410、滑块420、侧向凹模440和侧向凸模450。其中:

上模楔块410,通过固定螺栓510固定在上模上。

滑块420滑动设置在下模上,滑块420一端固定设置有侧向凸模450,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推块430。侧向凸模450和推块430分别通过固定螺栓520、530固定。滑块420通过与第一弹性复位机构470连接,能够沿下模水平滑动。

侧向凹模440通过与第二弹性复位机构480连接,能够沿滑块420水平滑动。侧向凹模440设置在侧向凸模450的一侧,其一端能够与侧向凸模450相配合,用于对工件侧边向内折弯。侧向凹模440的另一端与推块430之间形成空隙部,上模楔块410位于空隙部的正上方。

分模状态下,如图4,侧向凸模450与工件100侧边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宽度大于工件需折弯的水平长度。合模状态下,如图5,上模楔块410插入空隙部,推动推块430进而带动滑块420水平滑动,使侧向凸模450与工件侧边的内侧面抵接,并使侧向凹模440相对滑块420滑动的相反方向运动,与侧向凸模450配合对工件侧边折弯。折弯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侧向凹模440和侧向凸模450分别在第二弹性复位机构480和第一弹性复位机构470的作用下,恢复至分模状态时的初始位置,与工件脱离。由于侧向凸模450与工件侧边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工件侧边折弯后的长度,因此能够将工件100从模具上取出。

上述的侧向折弯装置,侧向凸模450和侧向凹模440均能够水平滑动,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两者相向运动与工件100接触完成折弯,折弯成型后,侧向凸模450和侧向凹模440分别在第一弹性复位机构470和第二弹性复位机构480的作用下,相向运动脱离工件,保证脱料顺利,可用于折弯四周封闭的盒形件,且折弯负角度更大;同时折弯效率高,保证了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侧向折弯机构400还包括侧向脱料板460,侧向脱料板460通过第三弹性复位机构490,滑动设置在侧向凹模440上,且与侧向凸模450相对,用于与侧向凸模配合夹紧工件侧边。折弯过程中,侧向脱料板460与侧向折弯凸模450配合,压紧工件,防止工件侧向折弯过程中变形。具体地,侧向凹模440的一端具有凸出的折弯部441,与侧向凸模450相配合,用于对工件侧边折弯,另一端具有推动部442,推动部442与推块430之间形成空隙部;侧向脱料板460设置在折弯部441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三弹性复位机构490包括第三复位弹簧491,推动部442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44,第三复位弹簧491伸入第二滑槽444内一端与第二滑槽444底部抵接,另一端与侧向脱料板460连接。侧向脱料板460伸出侧向凹模440的折弯部441。进一步地,第三弹性复位机构490还包括第二导向螺栓492,侧向凹模440和侧向脱料板460通过第二导向螺栓492连接。第三复位弹簧491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螺栓492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复位机构470包括挡块472和第一复位弹簧471,挡块472与下模通过固定螺栓540固定。第一复位弹簧471一端与挡块472抵接,另一端与靠近推块430的滑块420一端抵接。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复位机构470还包括第一导向螺栓473,挡块472与滑块420通过第一导向螺栓473连接,第一复位弹簧471套设在第一导向螺栓473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二弹性复位机构480包括挡板482和第二复位弹簧481,滑块42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21,第二复位弹簧481设置在第一滑槽421内;挡板482一端与侧向凹模440固定,另一端伸入第一滑槽421与第二复位弹簧481的一端抵接,第二复位弹簧48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421的侧壁抵接。

具体地,上模楔块410具有第一斜切面411和第二斜切面412。第一斜切面411位于靠近推块430一侧,用于推动推块430滑动。第二斜切面412位于靠近侧向凹模440一侧,用于推动侧向凹模440滑动。上模楔块410插入空隙部时,第一斜切面411先推动滑块420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推块430顶部设置有与第一斜切面411相配合的第一切角431。侧向凹模440推动部44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斜切面412相配合的第二切角443,第一切角431与第二切角443之间形成空隙部,且第一切角431高度大于第二切角443高度。上模楔块410下压时,第一斜切面411先与推块430的第一切角431接触,推动推块430,进而带动滑块420向右侧运动,上模楔块410继续下压后,第二斜切面412与侧向凹模440的第二切角443接触,推动侧向凹模440向右侧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上模还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托板210、上模座220、上夹板230和上脱料板240。上夹板230设置在上模座220与上脱料板240之间,且与上模座220连接。上脱料板240通过弹性件与上模座220连接,能够使脱料板远离或靠近上夹板230。上模楔块410固定设置在上模座220上。下模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模板320、下模座330和下托板310。工件100设置在下模板320上。滑块420设置在下模座330上且位于下模板320的侧面。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侧向折弯机构400可以沿工件四周设置多个,可对四周封闭拉深件全周侧向折弯。

参照图,以说明本发明侧向折弯装置的工作流程。将工件放置在下模板320上,工件侧边位于侧向凸模450的外侧,位于折弯凸模与侧向凹模440之间。在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上脱料板240首先与工件的顶面接触,上脱料板240将工件100夹住。然后继续合模,上模座220继续下压,上模楔块410插入至推块430与侧向凹模440之间的空隙部中,上模楔块410的第一斜切面411首先与推块430的第一切角431接触,迫使推块430向外侧水平移动,并带动滑块420一起移动,进而带动侧向凸模450与工件侧边的内侧面抵接;当上模楔块410继续下行至其第一斜切面411所在的侧面与推块430侧面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时,上模楔块410的第二斜切面412与侧向凹模440的第二切角443接触,迫使侧向凹模440沿侧向凸模450运动的相反方向移动,靠近工件侧边;靠近过程中,侧向脱料板460先与工件侧边的外侧面抵接,将工件侧边夹紧,侧向凹模440继续移动,通过弯折部将工件侧边向内折弯。折弯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侧向凸模450和侧向凹模440分别在第一复位弹簧471、第二复位弹簧481的作用下,恢复至分模状态时的初始位置,与工件100脱离。由于侧向凸模450与工件侧边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工件侧边折弯后的水平宽度,因此能够将工件从下模板320上取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侧向折弯装置,通过侧向凸模450与侧向凹模440之间的相向运动,使工件侧边被折弯,分模时,侧向凸模450与侧向凹模440分别向两侧滑动与工件分离,保证脱料顺利,可以用于折弯四周封闭的盒形件,且折弯负角度更大;同时折弯效率高,保证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