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端面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166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缸体端面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缸体加工工装,特别涉及缸体端面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体是发动机的基础零件,通过缸体把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油机构、润滑机构和冷却机构组装成一个整体。缸体在加工时需要通过夹具工装夹紧,然后通过加工刀具进行作业。专利申请号为20132024846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缸体夹紧工装,其通过在底板四周设置三块挡板将缸体夹紧。但是,缸体在进行端面加工时,若采用现有技术的夹紧工装,在进行不同端面加工时需要手动更换缸体方向,将待加工的端面露出,操作步骤较多,造成了加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加工缸体两个端面,操作简单,有效提升加工效率的缸体端面加工工装。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缸体端面加工工装,包括基座,移动板和固定轴,移动板和基座通过多个销轴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侧面设有多个固定柱,固定柱与缸体上的定位孔对应,移动板中部设有通孔,固定轴设置在基座上并穿过所述通孔及缸体的缸孔,缸体固定在固定轴上,所述基座侧面设有安装孔,基座中设有气缸,所述销轴穿过安装孔与气缸连接。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销轴环绕固定轴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套管,套管与固定轴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基座中设有油缸,容纳腔与油缸通过油道。

作为优选方案,气缸有多个,多个气缸环绕油缸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道包括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纵向通道设置在固定轴中部,纵向通道与容纳腔通过横向通道连通,纵向通道与油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缸体端面加工工装能够便于对缸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行加工,无需工人手工翻转缸体,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通过气缸能够自动实现移动板的伸缩,便于操作;此外,通过液压膨胀使得套管能够胀开,从而将缸体固定在固定轴上,无需增加额外夹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缸体端面加工工装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销轴伸出时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缸体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缸体端面加工工装包括基座1,移动板2和固定轴3,移动板2和基座1通过多个销轴4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侧面设有多个固定柱5,移动板2中部设有通孔21,固定轴3设置在基座1上并穿过所述通孔21及缸体10的缸孔101,缸体10固定在固定轴3上。固定柱5与缸体10上的定位孔102对应,从而在缸体安装时对缸体进行定位。所述基座1侧面设有安装孔11,基座1中设有气缸6,所述销轴4穿过安装孔11与气缸6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基座中的气缸能够使销轴伸缩,销轴伸缩能够带动移动板运动。当加工缸体10的第一端面103时,销轴伸出,从而使移动板向右侧伸出,工人将缸体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使定位孔102与固定柱对应;然后启动工装,通过转轴20带动工装转动,设置在工装侧面的刀具朝向缸体运动并与第一端面接触,进行切削。当需要对缸体的第二端面104进行加工时,气缸带动销轴缩回,使得移动板与缸体的第二端面脱离,从而使刀具能够对第二端面进行加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缸体两个端面加工时,切换方便,无需工人手动操作,提升了加工效率。

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销轴4环绕固定轴3设置,销轴4的布置根据缸体10端面的定位孔102设计。所述固定轴3上套设有套管7,套管7与固定轴3之间设有容纳腔31,所述基座1中设有油缸8,容纳腔31与油缸8通过油道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缸体套设在套管上,油道和容纳腔中具有液压油,工装启动时,油缸向油道输送液压油,使得套管胀开,从而将缸体固定在固定轴上。气缸6有多个,多个气缸6环绕油缸设置。所述油道9包括纵向通道91和横向通道92,纵向通道91设置在固定轴3中部,纵向通道91与容纳腔31通过横向通道92连通,纵向通道与油缸连通,从而使液压油通过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进入容纳腔31中。

本实施例的缸体端面加工工装能够便于对缸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行加工,无需工人手工翻转缸体,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通过气缸能够自动实现移动板的伸缩,便于操作;此外,通过液压膨胀使得套管能够胀开,从而将缸体固定在固定轴上,无需增加额外夹具。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