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045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一种机床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微型类零件的自动线中,因微型零件直径小,重量轻,用一般现有的上料装置如果倾斜角度小,其不会往下滚动,角度稍大,容易飞出外面,用人工摆放成本高,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全自动的微型零件的上料装置。

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料道和底板,所述的底板一侧设有垫板,垫板上设有料道,料道由第一料道板和第二料道板组成,两第二料道板组成零件的纵向的进料道,零件从外部进入纵向的进料道;由横向第一料道板和两纵向的第二料道板组成横向的进料道,料道上的第一料道板上设有弧形的开口,将零件进行定位;所述底板另一侧设有通过气缸驱动的推块,所述的推块沿直线导轨左右滑行,将料道内的零件推进,保证了推块的直线前进。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推块设有V形或圆弧形的开口,在零件推动时进行定位。

所述的推块与料道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将零件推进时不会偏移。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有效解决了微型零件自动上料的问题,避免了人工摆放,其结构简单,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上料装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料道1和底板2,所述的底板2一侧设有垫板3,垫板3上设有料道1,料道1由第一料道板11和第二料道板12组成,两第二料道板12组成零件的纵向的进料道,零件从外部进入纵向的进料道;由横向第一料道板11和两纵向的第二料道板12组成横向的进料道,且第一料道板11上设有弧形的开口,当零件从纵向的进料道进入横向的进料道时,对零件进行定位。

所述底板2另一侧设有通过气缸4驱动的推块8,所述的推块8为长条形,其连接在连接板6上,连接板6一端连接在通过固定座5固定的气缸4上,另一端连接在直线导轨7的滑块上,由气缸4带动连接板6上推块8沿直线导轨7左右滑行,将横向的进料道内的零件推进。推块8位于横向的进料道内,进行阻挡零件,当感应机构感应需要零件进入时,气缸4后退,纵向的进料道的零件进入横向的进料道内,气缸4前进,推动零件前进,完成一个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块8设有V形或圆弧形的开口81,本实施例为弧形开口,零件位于开口81内,保证了零件沿着推块8的直线前进,不会偏移。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推块8与料道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进一步保证了零件的直线推进。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