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479阅读:11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属于金属材料的精细加工领域。
传统的金属材料深小孔加工方法有1、机械法,采用钻头钻小孔的机械法只能加工孔径0.5mm以上的小孔,深度一般小于3mm,且内孔粗糙度较大;2、激光法,采用激光打孔的方法可获得小直径的小孔,但也存在深度浅,内孔粗糙的问题;3、电火花法,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是目前加工深小孔的主要方法,加工的孔径可小至0.005mm,但其内孔粗糙。受电极刚性限制,这种方法所加工小孔的深径比也受到限制。目前仍缺少一种能在钢材料上加工小孔且内孔粗糙度小、深径比大的方法。经对现有文献的检索,至今尚未发现有对钢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基体在深小孔孔径为0.10mm-1.0mm内,小孔深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5∶1的高精度深小孔加工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在不锈钢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基体上实施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以满足在这类材质的基体上获得高精度深小孔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被加工材料基体上进行预加工,在设定加工深小孔的位置上先加工出预置工艺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预制的冷拔不锈钢细长管,管的外壁周围放上焊料,真空加热钎焊后即可获得高精度的深小孔。钎焊工艺条件为真空加热10-3Pa,1050℃-1150℃。
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实质性特点,解决了长期来机加工范围内无法解决的孔径在0.10mm-1.0mm范围内,孔深与孔径之比大于15∶1的高精度深小孔,深孔内圆的粗糙度低,达11,最大深径比可达200∶1,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大量加工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在一块基体上加工大量深小孔的场合。本发明为机械加工基础工艺填补了一种新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加工工艺对于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一种有力的促进作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

图1口待加工材料预加工方式一示意2口待加工材料预加工方式二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首先在待加工材料基体1上进行预加工开孔2,开孔2可以利用线切割在设定加工深小孔的位置附近钻一个工艺孔6,穿入切割线,沿小孔位置切割,然后在加工小孔2位置放入预制冷拔不锈细长管3,管外周围及线切割缝5上放上焊料后进行钎焊成型。工艺孔6可同时钎焊封闭。钎焊工艺条件为真空加热10-3Pa、1050℃-1150℃。经钎焊后,即可获得高精度深小孔。也可以将待加工材料沿加工小孔2位置对切开,在小孔2位置分别开微细槽,然后放入冷拔不锈钢细长管3和在管外周围放上焊料,在专用夹具4固定下,同样进行真空加热钎焊,并对切开的基体1焊接,获得高精度的深小孔。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被加工材料基体1上进行预加工,在设定加工深小孔的位置上先加工预置孔2,然后在孔2内放入预制的冷拔不锈钢细长管3,管的外壁周围放上焊料,钎焊后即可获得高精度的深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其特征还在于钎焊工艺条件为真空加热10-3Pa、1050℃-11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在被加工材料基体上进行预加工,在设定加工深小孔的位置上先加工预置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预制的冷拔不锈钢细长管,管的外壁周围放上焊料,钎焊后即可获得高精度的深小孔。本发明解决了孔径在0.10mm—1.50mm范围内,孔深与孔径之比大于15∶1的高精度深小孔。深小孔内圆的粗糙度低,达
文档编号B23H7/02GK1252331SQ9912410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4日
发明者李戈扬, 许俊华, 金燕苹, 戴嘉维, 顾明元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