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床内置式多工位移模机械手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14590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构简练、工件自动提取与释放机构的动作稳定可靠、自动化效果优异并且能方便地搭载于冲床的冲床工作平台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1]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冲床工作平台固定座1,在该冲床工作平台固定座I朝向上的一侧以垂直于冲床工作平台固定座I的状态固定有一固定座左立信11和一固定座右立柱12,该固定座左、右立柱11、12彼此左右对应,并且在固定座左立柱11朝向固定座右立柱12的一侧的高度方向固定有一固定座左立柱导轨111,而在固定座右立柱12朝向固定座左立柱11的一侧的高度方向固定有一固定座右立柱导轨121 ;给出了一支承横梁2,该支承横梁2的左端与前述固定座左立柱11的顶部固定并且探出固定座左立柱一 11的左侧,而支承横梁2的右端与前述固定座右立柱12的顶部固定并且探出固定座右立柱12的右侧;给出了一升降横梁3,该升降横梁3的左端与前述的固定座左立柱导轨111滑动配合,而升降横梁3的右端与所述固定座右立柱导轨121滑动配合,并且在该升降横梁3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固定有一连接板平移导轨31,在该连接板平移导轨31上滑动地设置有一连接板固定座32 ;给出了一滑动架驱动机构4,该滑动架驱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的支承横梁2上;给出了一滑动架5,该滑动架5与前述滑动架驱动机构4连接并且在滑动架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循着前述支承横梁2的长度方向左右往复移动,在该滑动架5背对支承横梁2的一侧(即朝向前的一侧)以间隔状态纵向固定有机械手臂连接板升降导轨51 (本实施例为三根);给出了一用于驱使所述升降横架3上下运动的升降横梁驱动机构6,该升降横梁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升降横梁3的后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的冲床工作平台固定座I上并且与升降横梁3相配合;给出了一机械手臂连接板7,该机械手臂连接板7与前述连接板固定座32固定并且还同时与前述的机械手臂连接板升降导轨51滑动配合;给出了一组工件自动提取与释放机构8,该组工件自动提取与释放机构8以间隔状态固定在前述机械手臂连接板7朝向前的一侧。
[0022]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固定座左立柱11的顶替部固定有一支承横架左固定板112,而在所述固定座右立柱12的顶部固定有一支承横梁右固定板122,所述支承横梁2的左端与支承横梁左固定板112固定,而右端与支承横梁右固定板122固定。
[0023]前述的支承横梁2由支承横梁前板21、支承横梁后板22、支承横梁底板23、支承横梁左端封板24和支承横梁右端封板25共同构成,支承横梁前、后板21、22彼此横向并行(前后对应),并且支承横梁前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支在横梁底板23的前侧焊接(也可用螺钉)固定,而支承横梁后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与支承横梁底板23的后侧焊接(也可用螺钉)固定,支承横梁前、后板21、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支承横梁腔26,支承横梁底板23的左端用螺钉231与前述固定座左立柱11的顶部的支承横梁左固定板112固定,而右端同样用螺钉231与前述的固定座右立柱12的顶部的支承横梁右固定板122固定,支承横梁左端封板24在对应于支承横梁腔26的左腔口的位置用螺钉固定在支承横梁前、后板21、22之间,支承横梁右端封板25在对应于支承横梁腔26的右腔口的位置固定在支承横梁前、后板21、22之间,在支承横梁前板21的上部并且位于支承横梁前板21的左端固定有一滑动顶板左限位块211,而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滑动顶板左限位块211的位置固定有一滑动顶板右限位块212,在支承横梁后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背对支承横梁前板21的一侧(即图1所示状态的后侧)设置有一信号采集机构221。
[0024]由图1所示,在前述升降横梁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构成有一凸轮配合腔33,设置在前述冲床工作平台固定座I上的升降横梁驱动机构6与该凸轮配合腔33相配合;在与滑动架驱动机构4连接的前述滑动架5上并且位于滑动架5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机械手臂让位腔52,前述升降横梁3的左端用左滑动块固定螺钉固定有一左滑动块34,右端用右滑动块固定螺钉固定有一右滑动块35,左滑动块34与前述固定座左立柱导轨111滑动配合,而右滑动块35与前述固定座右立柱导轨121滑动配合,在前述的连接板固定座32上并且在对应于连接板平移导轨31的位置采用滑块固定螺钉3211固定有一对连接板固定座滑块321,该对连接板固定座滑块321与连接板平移导轨31滑动配合;在前述的机械手臂连接板升降导轨51上滑动地设置有连接板滑块511,并且在前述的连接板固定座32上构成有一对连接板连接座322 ;前述的机械手臂连接板7携(连同)工件自动提取与释放机构8与前述连接板连接座322固定并且还同时与连接板滑块511固定,具体而言,由于连接板固定座32对应于前述滑动架5的后侧并且一对连接板连接座322在对应于机械手臂让位腔52的位置探出滑动架5的前侧并且与连接板滑块511处于同一平面上,因而机械手臂连接板7采用第一机械手臂连接板螺钉71与连接板滑块511固定连接,同时采用第二机械手臂连接板螺钉72与连接板连接座322固定。
[0025]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滑动架驱动机构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滑动架驱动电机41、减速箱42、主动传动轮43、从动传动轮44、传动带45和滑动架固定连接板46,滑动架驱动电机41以其电机轴朝向下的状态与减速箱4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42连同滑动架驱动电机41在对应于前述支承横梁后板22背对所述支承横梁前板21的一侦K支承横梁后板22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支承横梁后板22的右端,该减速箱42的减速箱输出轴421伸展到所述支承横梁腔26内并且通过减速箱输出轴轴承座4211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横梁前板21以及支承横梁后板22上,主动传动轮43位于支承横梁腔26内并且固定在减速箱输出轴421上(位于减速箱输出轴421的中部),从动传动轮44位于支承横梁腔26内并且转动地设置在从动传动轮轴441上的中部,该从动传动轮轴441的前端支承在支承横梁前板21的左端,而从动传动轮轴441的后端支承在支承横梁后板22的左端,传动带45的一端套置在从动传动轮44上,另一端套置在主动传动轮43上,滑动架固定连接板46在对应于所述支承横梁腔26的上方的位置与传动带45固定连接,在该滑动架连接板46上设置有一信号采集器触发脚461,该信号采集器461与设置在前述支承横梁后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背对所述支承横梁前板21的一侧的前述信号采集机构221相对应并且与信号采集机构221相配合,前述的滑动架5与滑动架固定连接板46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固定。
[0026]优选地,在支承横梁前板21的左端设置一用于对从动传动轮轴441实施调整的涨紧调整装置213,从动传动轮轴441支承在该涨紧调整装置213上,由于在支承横梁前板22的左端同样设置有与涨紧调整装置213等效的调整装置并且从动传动轮轴441同样支承在该调整装置上,因而通过的涨紧调整装置213以及调整装置的操作可使从动传动轮轴441向左或向右位移,藉以确保传动带45的涨紧效果。
[0027]上面提及的信号采集机构221包括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2212和第三信号采集器2213,该第一、第二、第三信号采集器2211、2212、2213彼此以等距离间隔的状态设置在所述支承横梁后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背对前述支承横梁前板21的一侧,前述的信号采集器触脚461与该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2211、2212以及第三信号采集器2213相对应并且相配合(下面还要详细说明),其中:第二信号采集器2212位于第一、第三信号采集器2211、2213之间;前述的滑动架驱动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前述的滑动架固定连接板46通过夹板连接螺钉464上夹带板462以及下夹带板463与所述的传动带45固定连接。由图1所示,传动带45在对应于滑动固定连接板46的长度方向的区域的部分位于上、下夹带板462、462之间。
[0028]当滑动架驱动电机41工作时,例如滑动架驱动电机41的电机轴顺时针运动,由电机轴带动减速箱42,由减速箱42减速并且由减速箱输出轴421带动主动传动轮43顺时针运动,由主动传动轮43带动传动带45,使传动带45在主、从动传动轮43、44之间向右位移,由于滑动架固定连接板46通过上、下夹带板462、463并且用夹带板连接螺钉464与传动带固定连接,因而由传动带45带动滑动架固定连接板46向右位移,当信号采集器触脚461对应到前述的第三信号采集器2213并且触及第三信号采集器2213时,则由该第三信号采集器2213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发出指令,使滑动架驱动电机41暂停工作并且在延迟按工艺设定的时间后,滑动架驱动电机41反向工作,电机轴反转(逆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