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97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退火炉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退火炉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退火炉膨胀控制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退火炉主要采用炉壳直接放在钢平台上的结构(例如,附图I所示)。在实际使用中,采用此种结构的退火炉其炉壳受热产生热膨胀力,从而使炉壳相对钢平台发生滑动,由此炉壳与钢平台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力,进而磨损钢平台表面。在热膨胀力作用下, 炉壳的表面应カ増大,长时间的应力作用容易使炉壳发生金属疲劳,从而大大降低了炉壳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小炉壳和钢平台之间摩擦力的退火炉支撑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可减小由于热膨胀作用产生的应力,从而延长炉壳的使用寿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ー个方面,提供ー种退火炉支撑装置,其包括炉壳、导向部分、支撑部分以及钢平台;炉壳通过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支撑在钢平台上;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固定在钢平台上。优选的是,所述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的个数可以为2个、3个、4个或5个等。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分成对地设置在炉壳纵向轴线的两侧,其由第一底部钢板、垂直钢板和加强钢板组成。进ー步优选的是,第一底部钢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钢平台上,垂直钢板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上,加强钢板成翼形,其同时与垂直钢板和第一底部钢板焊接,以增强垂直钢板的结构稳定性。在另ー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分由第二底部钢板、支撑辊、移动架、纵向限位钢板、横向限位钢板、第二紧固件和垫片组成。进ー步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辊自由地安放在移动架之中,所述移动架与第二底部钢板可移动地接触。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架由多块横向钢板和多块纵向钢板焊接而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为螺栓。在另ー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限位钢板和横向限位钢板分别限制移动架的纵向和横向移动范围。相比较炉壳直接安放在钢平台上的传统结构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可大幅度減少热膨胀力引起的滑动摩擦作用。这样,就减小了炉壳的表面应カ,很大程度上防止炉壳出现金属疲劳现象,从而延长炉壳的使用寿命。

现在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在參考附图阅读如下详细描述时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I是现有的退火炉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支撑装置的示意性框架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退火炉支撑装置的俯视图;以及图5是图3的退火炉支撑装置的C向视图。图中1 一炉壳、2—钢平台、3—导向部分、4ー支撑部分、5—第一底部钢板、6—垂直钢板、7—加强钢板、8—第二底部钢板、9一支撑棍、10—移动架、11一纵向限位钢板、12一 横向限位钢板、13一第一紧固件、14一垫片、15—横向钢板、16一纵向钢板、17一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现在參考附图,图I是现有的退火炉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退火炉的炉壳刚性地支撑在钢平台上。图疒图5从不同视角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支撑装置。该退火炉支撑装置包括导向部分3、支撑部分4、炉壳I以及钢平台2。炉壳I通过导向部分3、支撑部分4支撑在钢平台2上。导向部分3、支撑部分4分别通过例如是螺栓的第一紧固件13、例如是螺栓的第二紧固件17可拆卸地固定在钢平台2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具有多个导向部分3和支撑部分4,在图示的示例中,导向部分3和支撑部分4的个数分别为2个,根据炉壳I的长度和设计需要,导向部分3和支撑部分4的个数可以为3、4、5个、6个等等。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部分3成对地设置在炉壳纵向轴线的两侧,其由第一底部钢板5、垂直钢板6和加强钢板7组成。第一底部钢板5通过第一紧固件13固定连接在钢平台2上,垂直钢板6焊接在底部第一底部钢板5上,加强钢板7成翼形,其同时与垂直钢板6和第一底板钢板5焊接,以增强垂直钢板6的结构稳定性。导向部分3限定了炉壳I的移动方向,保证炉壳I在热膨胀力作用下沿着垂直钢板6限定的方向进行移动。支撑部分4由第二底部钢板8、支撑辊9、移动架10、纵向限位钢板11、横向限位钢板12、第二紧固件17和垫片14组成。垫片14由一组可调厚度的垫片组成,其安放在第二底部钢板8与钢平台2之间,以调节钢平台2和炉壳I之间的高度。第二底部钢板8和垫片14通过第二紧固件17固定在钢平台2上。移动架10由多块横向钢板15和多块纵向钢板16焊接而成,为了减少移动架10与第二底部钢板8之间的摩擦力,纵向钢板16配置成与第二底部钢板8可滑动地直接接触,而横向钢板15配置成与第二底部钢板8隔离。如此一来,減少了移动架10与第二底部钢板8的接触面积,从而減少移动过程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如图4所示,在每ー个支撑部分4中,移动架10的横向钢板15和纵向钢板16形成两个用来容纳支撑辊9的矩形空间(图4中已示出但未标识)。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辊9的径向直径大于纵向钢板16和横向钢板15的厚度并且略微小于矩形空间的宽度,支撑棍9的长度略微小于矩形空间的长度,以保证支撑辊9自由地放置在该矩形空间内,从而保证支撑辊9的运动带动移动架10在第二底板钢板8上的运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底部钢板8上还焊接有纵向限位钢板11和横向限位钢板12,以分别限制移动架10的纵向和横向移动范围。炉壳I安放在支撑辊9上,在热膨胀力作用下,炉壳I带动支撑辊9进行移动,支撑辊9的存在,使得炉壳I与钢平台2之间的相对运动为滚动运动。相比较炉壳I直接安放在钢平台2上的传统结构而言,大大減少了热膨胀力引起的滑动摩擦作用。这样,就减小了炉壳I的表面应力,很大程度上防止炉壳I出现金属疲劳现象,从而延长炉壳I的使用寿命O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最实用的和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应当了解 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意图覆盖包含在附加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不同改型和等效布置方案。
权利要求1.ー种退火炉支撑装置,包括炉壳(I)、导向部分(3)、支撑部分(4)以及钢平台(2);其特征在于,炉壳(I)通过支撑部分(4)支撑在钢平台(2)上;导向部分(3)和支撑部分(4)分别通过第一紧固件(13)、第二紧固件(17)固定在钢平台(2)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分(3)和支撑部分(4)的个数分别为2个、3个、4个或5个。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分(3)成对地设置在炉壳(I)纵向轴线的两侧,其由第一底部钢板(5)、垂直钢板(6)、加强钢板(7)、第一紧固件(13)组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4)由第二底部钢板(8)、支撑辊(9)、移动架(10)、纵向限位钢板(11)、横向限位钢板(12)、第二紧固件(17)和垫片(14)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钢板(5)通过第一紧固件(13)固定连接在钢平台(2)上,垂直钢板(6)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5)上,加强钢板(7)成翼形,其同时与垂直钢板(6)和第一底部钢板(5)焊接,以增强垂直钢板(6)的结构稳定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部钢板(8)通过第二紧固件(17)固定连接在钢平台(2)上,支撑辊(9)自由地安放在移动架(10)之中,所述移动架(10)与第二底部钢板(8)可移动地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0)由多块横向钢板(15)和多块纵向钢板(16)焊接而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13)和第二紧固件(17)为螺栓。
9.如权利要求4或6或7所述的退火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限位钢板(11)和横向限位钢板(12)分别限制移动架(10)的纵向和横向移动范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火炉支撑装置,具体而言,该退火炉支撑装置由导向部分和支撑部分组成。导向部分的第一底部钢板、支撑部分的第二底部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平台上,炉壳安放在支撑部分的支撑辊上,支撑辊安放在移动架中。炉壳在热膨胀时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支撑辊运动,移动架伴随着支撑辊沿限定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C21D1/26GK202482365SQ20122001775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朴明秀, 李兴, 王琛玉, 许庆绍, 陈新 申请人:美钢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