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10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冶炼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转炉钢渣清理的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过程中,钢渣等会落在轨道上、堆积在渣道中间及铁轨两侧,如果不及时清除,将可能造成渣车、钢车“掉道”以及钢水罐滑动水口刮碰损坏漏钢等恶性事故。又由于生产的连续性,不可能停止生产来清理渣道。所以,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自动推渣装置是必要的。 一般设计大、小推渣板,大推渣板清理渣道中间渣子,小推渣板清理轨道及轨道外侧的渣子。渣车每次驶出都进行推渣作业,将落渣推进渣坑,后用抓斗吊车清理运走。目前推渣装置所用的推渣板均采用平板结构,容易造成渣子向轨道外两侧堆积,推渣板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渣子堆积影响钢、渣车的运行,超出允许高度后,需要更换新推渣板。推渣板备件消耗较大,即提高生产成本又影响转炉作业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易变形、耐磨损、位置可调整,且可提高推渣效果的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解决措施;—种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横梁、中间推渣板、侧翼推渣板、连接件组成;中间推渣板和两块外侧带有弧形的侧翼推渣板通过连接件分别安装在横梁中间和两侧,横梁安装于渣车车体下部。所述连接件包括立柱、切向键、吊杆、铰轴及补偿垫片组;立柱焊接在横梁上表面,吊杆通过切向键固定套装在立柱上,推渣板上部通过铰轴铰接在吊杆上,在吊杆与横梁之间的立柱上设有补偿垫片组。所述中间推渣板与侧翼推渣板之间留有缝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实用新型侧翼推渣板外侧带有弧形,使侧翼推渣板两侧内收,更容易将轨道外侧钢渣收集到渣坑位置;中间推渣板采用加强结构,不易变形,耐磨损;铰轴铰接方式既可使推渣板始终紧靠在横梁的前表面上,保证推渣板有足够的支撑,又能在渣车反方向运行时,推渣板可自由抬起,避免将钢渣带入炉下;同时,推渣板位置可根据磨损情况向下快速调整,保证了推渣效果,其特殊的安装方式,使推渣板由一次使用变为多次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仅推渣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推渣板也由每年消耗约12套降低到每年消耗约3套,显著降低备件成本,提高转炉作业率。

[0012]图I为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示意图。图2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洛车I、侧翼推渣板2、横梁3、中间推渣板4、立柱5、吊杆6、切向键7、铰轴8、补偿垫片组9。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是由渣车I、侧翼推渣板2、横梁3、中间推渣板4及连接件所组成。两块侧翼推渣板2的外侧及下部均带有弧形,中间推渣板4下部带有弧形,横梁3为一根具有一定高度的钢梁。连接件包括立柱5、吊杆6、切向键7、铰轴8及补偿垫片组9 ;立柱5焊接在横梁3的上表面,吊杆6通过切向键7固定套装在立柱5上,侧翼推渣板2和中间推渣板4的上部通过铰轴8铰接在吊杆6上,使侧翼推渣板2和中间推渣板4始终紧靠在横梁3的前表面上,且在渣车I反方向运行时,侧翼推渣板2与中间推渣板4可自由抬起。中间推渣板4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横梁3中间位置上,两块侧翼推渣板2通过连接件 分别安装在中间推洛板4两侧的横梁3上,横梁3固定安装在渣车I车体推渣一侧的下部。中间推渣板4与侧翼推渣板2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其距离大于钢轨轨头宽度。另外,在吊杆6与横梁3之间的立柱5上还设有补偿垫片组9。补偿垫片组9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调整推渣板的高低。
权利要求1.一种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横梁、中间推渣板、侧翼推渣板、连接件组成;中间推渣板和两块外侧带有弧形的侧翼推渣板通过连接件分别安装在横梁中间和两侧,横梁安装于渣车车体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立柱、切向键、吊杆、铰轴及补偿垫片组;立柱焊接在横梁上表面,吊杆通过切向键固定套装在立柱上,推渣板上部通过铰轴铰接在吊杆上,在吊杆与横梁之间的立柱上设有补偿垫片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推渣板与侧翼推渣板之间留有缝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渣车补偿型推渣装置,由横梁、中间推渣板、侧翼推渣板、连接件组成;连接件包括立柱、切向键、吊杆、铰轴及补偿垫片组;立柱焊接在横梁上表面,吊杆通过切向键固定套装在立柱上,位于横梁中间和两侧位置上的中间推渣板和外侧带有弧形的侧翼推渣板上部通过铰轴铰接在吊杆上,横梁安装于渣车车体下部。由于侧翼推渣板两侧内收,防止了钢渣外翻;铰接方式既可使推渣板始终紧靠横梁前表面,又能在渣车反方向运行时保证推渣板自由抬起,避免将钢渣带入炉下;推渣板位置可根据磨损情况向下调整,极大延长推渣板使用周期,使推渣板由每年消耗约12套降低到3套,显著降低备件成本。
文档编号C21B3/10GK202786278SQ20122034151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5日
发明者吴丙恒, 高波, 赵同涛, 刘玉春, 周福鼎, 代新华, 唐守东, 刘杰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