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自动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95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方位自动抛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抛丸机,确切地说,公开了一种全方位自动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是为了清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或杂质,是涂装的前处理工序。也或者是为了消除焊接应力而进行的应力消除手段。不锈钢坯在高温冶炼过程中,常在表面形成氧化层,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对表面形成的氧化层进行清除,以便后期抛光或喷涂处理,通常需要通过高压水除磷或机械除磷,以达到清除氧化层的目的,这些工艺在针对体积较小或尺寸较短的钢坯还有一定的效果,但也需要在钢坯冷却后进行,而高温冷却后的钢坯往往被氧化的时间较长,形成的氧化层较厚,更增加了清除的难度,况且对于需要高温下处理的尺寸较大的异型钢坯,通常的方法就不适应了,原因是高温环境下工人无法靠近,不锈钢钢坯的冶炼对温度要求极高,通常需要所有工艺一次完成,否则就影响到产品质量,特别是针对不锈钢异型材的冶炼,尺寸较长,重量较大,普通的方法很难解决现有的问题,目前国内生产不锈钢异型材行业,如何高温下对规格较大的异型材清除其表面氧化层的技术,还是一片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全方位自动抛丸机,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抛丸室(1)固置在辊道(2)上构成,且辊道可以正常匀速运行;包括:抛丸室(1)、辊道(2)、辊道转盘(2’)、第一抛丸机(3)、第一抛丸机进砂口(3’)、第二抛丸机(301)、第二抛丸机进砂口(301’)、出砂口(4)、抛射角(5)、钢坯型材(6)及集砂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丸室(1)为一长方形箱状体,期前后端各有一开口,辊道(2)从该开口处贯穿前后,抛丸室(1)固置在辊道(2)的支架上,该箱状体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成漏斗状的集砂池(7),集砂池(7)一侧设置出砂口(4),辊道(2)上的高温钢坯型材(6)可在辊道(2)的作用下匀速推入抛丸室(1)内,再从另一端推出,所述的第一抛丸机(3)及第二抛丸机(301)各有四台,第一抛丸机(3)固置在抛丸室(1)的顶部,并分别形成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且确保进入抛丸室(1)的高温钢坯型材(6)完全处在抛丸机的抛射角(5)的覆盖范围之内,所述的第二抛丸机(301)两两一组,固置在漏斗状集砂池(7)的前后两端,也形成前后及左右对称,确保钢坯型材(6)的底面完全处在第二抛丸机(301)的斜向抛射角抛射范围内,所述的第一抛丸机进砂口(3’)及第二抛丸机进砂口(301’)分别连接到集砂池(7)的出砂口(4)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多角度覆盖进入抛丸室(1)的钢坯型材(6),使钢坯型材(6)一旦进入抛丸室(1)即被全方位抛丸清除氧化层,不留死角,边运行边处理,节省时间,适合流水线作业,砂料击打钢坯后自然下落,进入集砂池(7),然后再次被吸入抛丸机得以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向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1)抛丸室、(2)辊道、(2’)辊道转盘、(3)第一抛丸机、(3’)第一抛丸机进砂口、(301)第二抛丸机、(301’)第二抛丸机进砂口、(4)出砂口、(5)抛射角、(6)钢坯型材及(7)集砂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使用洗咸宁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2,抛丸室(1)纵向固置在辊道(2)上,并使辊道(2)水平贯穿抛丸室(1),第一抛丸机(3)及第二抛丸机(301)分别固置在抛丸室(1)得顶部和底部,并将抛丸机的进砂口与抛丸室底部的集砂池(7)的出砂口(4)连接构成本实用型。

实施例,启动抛丸机,当高温钢坯型材(6)沿辊道(2)进入抛丸室(1)时,即处于抛丸机抛射角的覆盖之下,钢坯型材(6)边随辊道(2)运行边被抛击,其行进速度可根据加工工艺需求适当调节,以加工效果符合规定的时间为准,钢坯型材(6)运行出抛丸室后即被加工完毕。

实施例二,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抛丸室的入口处及出口处,分别设置红外线控制器,并将控制器连接到抛丸机的工作电路中,当有钢坯型材进入抛丸室,抛丸机即自行启动,如果无钢坯通过抛丸机即自行停止,即使辊道仍在运行,这样可减少人力监控,节省人力资源,同时节约能源,减少了生产环境的噪音污染,降低了砂料对辊道击打造成的损伤,延长砂料使用寿命,还可以通过调节辊道转盘(2’)调节辊道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坯型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