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的楔形复合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988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机的楔形复合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机的楔形复合键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01372030A于2009年2月25日公开一种直压式锁模柱架,它由头板、中板、尾板、四根大杠、开合模油缸、锁模油缸、调模机构组成,并将尾板设计为4个锁模油缸及2个开合模油缸的缸筒主体,锁模油缸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分别套装在四根大杠上,活塞杆上具有前缸活塞和后缸活塞,从而使锁模油缸成为具有两个进出油腔的超薄型串联油缸。据称,该结构的超薄型串联油缸提供了近2倍于现有技术锁模油缸的锁模推力,有近1倍的锁模推力富余量,富余的锁模推力贮存在锁模油缸的后缸盖上,可用于抵抗射料时来自射料二速产生的瞬时冲击力使锁模油缸发生瞬时油压介质窜缸,造成锁模力下降的影响;但是,该结构的机座与头板连接要求度高,对机座与头板的加工精度有严重的要求,使得加工出来的机座与头板废品多或机座与头板装配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安全可靠、连接紧凑度高且使用寿命长的压铸机的楔形复合键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压铸机的楔形复合键结构,包括带键槽的机座、带键槽的头板、楔形复合键、压板、压紧螺钉和调节螺钉,其特征在于:压板、压紧螺钉和调节螺钉设置在楔形复合键上,楔形复合键设置在机座和头板的键槽上,机座和头板通过楔形复合键相互固定。

所述机座的键槽上设置有机座侧直面,头板的键槽上设置有头板侧直面,楔形复合键的一侧与机座侧直面、头板侧直面相互贴合。

所述楔形复合键的宽度大于机座、头板的键槽宽度,楔形复合键的长度少于机座、头板的键槽长度;其中,楔形复合键的外侧设置有复合键直面,楔形复合键通过复合键直面与机座侧直面、头板侧直面相互贴合。

所述楔形复合键由右半键、左半上键和左半下键构成;其中,右半键的底面与左半下键的底面贴合在机座的键槽面上,右半键的顶面与左半上键的顶面与头板的键槽面间隙配合。

所述右半键与左半上键、左半下键具有相同的楔角,左半上键的底面与左半下键的顶面具有相同的楔角、且二者相互贴合,并分别形成有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

所述压板和压紧螺钉设置在右半键上,右半键通过压紧螺钉与压板相互锁紧;调节螺钉设置在左半上键和左半下键上,左半上键和左半下键分别通过调节螺钉的调节沿着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前后移动。

所述左半上键上设置有左半上键倒角,左半下键上设置有左半下键倒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能满足压铸机的机座与头板键连接的功能要求,保持现有键连接优点的同时,有效地克服了现有键连接结构上的缺点,其中楔形复合键能减少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并且通过调节螺钉的调节可实现压铸机工作时的无间隙(直至过盈)、间隙可调节和补偿,同时该结构可应用于圆周向、端面以及其他键连接的工作面,该结构很少甚至不需改变现有零件结构,大大地提高产品的适合性,还增加了各构件间的连接紧凑度,延长使用寿命。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安全可靠、连接紧凑度高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本压铸机的楔形复合键结构,包括带键槽的机座1、带键槽的头板2、楔形复合键3、压板4、压紧螺钉5和调节螺钉6,压板4、压紧螺钉5和调节螺钉6设置在楔形复合键3上,楔形复合键3设置在机座1和头板2的键槽上,机座1和头板2通过楔形复合键3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讲,机座1的键槽上设置有机座侧直面1.1,头板2的键槽上设置有头板侧直面2.1,楔形复合键3的一侧与机座侧直面1.1、头板侧直面2.1相互贴合。通过楔形复合键3的连接使头板2完全固定在机架1上,不容易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讲,楔形复合键3的宽度大于机座1、头板2的键槽宽度,正常状态下的楔形复合键3键宽比机座1与头板2的键槽宽0.2-0.5mm。

其中,楔形复合键3的外侧设置有复合键直面3.4,楔形复合键3通过复合键直面3.4与机座侧直面1.1、头板侧直面2.1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讲,楔形复合键3由右半键3.1、左半上键3.2和左半下键3.3构成;其中,右半键3.1的底面与左半下键3.3的底面贴合在机座1的键槽面上,右半键3.1的顶面与左半上键3.2的顶面与头板2的键槽面间隙配合,方便拆卸。

进一步地讲,右半键3.1与左半上键3.2、左半下键3.3具有相同的楔角,左半上键3.2的底面与左半下键3.3的顶面具有相同的楔角、且二者相互贴合,并分别形成有第一贴合面3.5和第二贴合面3.6。其中,第一贴合面3.5要保证平行度、平面度、粗糙度,第二贴合面3.6要保证平面度、粗糙度。

楔形复合键3的长度少于机座1、头板2的键槽长度,最优选择右半键3.1整体放在冲击传递方向,整体楔形复合键3横截面积较大能承受更大的剪切力。

进一步地讲,压板4和压紧螺钉5设置在右半键3.1上,右半键3.1 通过压紧螺钉5与压板4相互锁紧;调节螺钉6设置在左半上键3.2和左半下键3.3上,左半上键3.2和左半下键3.3分别通过调节螺钉6的调节沿着第一贴合面3.5和第二贴合面3.6前后移动。其中,向前移动即紧固,可实现工作时无间隙(直至过盈)、间隙可调节和补偿,后移即松开,方便拆卸。

进一步地讲,左半上键3.2上设置有左半上键倒角3.2.1,左半下键3.3上设置有左半下键倒角3.3.1。可补偿压铸机的机座1与头板2的键槽尖角、加工误差,同时在调节时候避免干涉顶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