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220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磨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磨床。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公昭60-26901号公报中公开有设置有用于将配置于砂轮的加工位置的工件向转送装置的搬出搬入位置推出的推出部件的主轴台。在日本实公昭60-26901号公报中记载有在搬出搬入位置设置限制装置,通过推出装置将处于加工位置的工件输送至与限制装置抵接的位置的技术。

这里,在通过推出装置将工件输送至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替代使用日本实公昭60-26901号公报记载的限制装置,公知有配置检测工件被输送至规定位置的传感器,并在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到工件之前进行由推出装置进行的输送的技术。然而,在由砂轮进行磨削加工时使用冷却液的情况下,若以在砂轮的加工位置露出的状态配置传感器,则冷却液淋到传感器,有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具备用于检测工件的位置的传感器的磨床中,提供能够防止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的磨床。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磨床具备:在加工区域支承工件的主轴;能够旋转地支承上述主轴的主轴台主体;对被上述主轴支承的上述工件施加磨削加工的砂轮;向上述加工区域供给冷却液的冷却液供给部;移位部,其相对于上述主轴台主体,以从上述主轴台主体的朝向上述加工区域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量能够变更的方式被支承,并使配置于上述加工区域的上述工件从被上述主轴支承的位置向从上述主轴分离的位置移动;以及传感器部,其检测上述移位部从上述主轴台主体的朝向上述加工区域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量。

上述传感器部相对于上述主轴台主体的朝向上述加工区域侧的端面,配置于上述加工区域的相反一侧的区域,并对上述移位部中的未从上述主轴台主体的朝向上述加工区域侧的端面突出的部位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方式的磨床,在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时,朝向加工区域供给冷却液。相对于此,传感器部相对于朝向主轴台主体的加工区域侧的端面,配置于加工区域的相反一侧的区域,对移位部中未从朝向主轴台主体的加工区域侧的端面突出的部位进行检测。因此,因为能够避免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所以能够防止因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引起的传感器部的检测精度降低。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磨床的结构的图。

图2是主轴台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主轴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磨床1进行说明。磨床1是使砂轮座5相对于底座2进行横动(向z轴方向的移动)的砂轮座横动型磨床。此外,磨床1的工件w是曲轴。

磨床1在被固定于设置面的底座2的上表面,配置有主轴台3以及尾座4。在主轴台3上主轴3a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在尾座4上顶尖4a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另外,在主轴台3中主轴3a被马达3c旋转驱动,工件w被主轴3a以及顶尖4a两端支承。

并且,在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沿z轴方向(工件w的轴线方向)以及x轴方向(与工件w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能够移动的砂轮座5。砂轮座5通过马达5a向z轴方向移动,并通过马达5b向x轴方向移动。在砂轮座5能够旋转地配置有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的砂轮6,砂轮6被马达6a旋转驱动。

另外,在底座2的上表面配置有测量工件w的磨削部位的外径的尺寸确定装置7,和向磨削部位供给冷却液的冷却液供给部8。冷却液供给部8向设置于主轴台3的喷嘴(未图示)供给冷却液,冷却液从喷嘴朝向磨削部位被排出。并且,在磨床1设置有对各马达3c、5a、5b、6a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9。

接下来,对主轴台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主轴台3具备主轴3a、主轴台主体3b以及马达3c。如上述那样,主轴3a支承工件w的一端。主轴3a以使支承工件w的主轴3a的前端朝向由砂轮6进行磨削加工的加工区域r的状态,能够旋转地被主轴台主体3b支承。另外,主轴台主体3b设置为能够在底座2上调整主轴3a的前端朝向。

如图2所示,在主轴台主体3b中的朝向加工区域r的端面配置有主轴3a,并在朝向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端面外置有马达3c。马达3c是施加用于使主轴3a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配置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区域。另外,在主轴台主体3b中,在主轴3a以及马达3c的下方配置有用于移动工件w(参照图1)的移位装置10。移位装置10具备移位部20、临时承受台30以及传感器部40。

图3所示,移位部20是具备缸主体21、活塞22以及杆23的油压缸,被控制装置9(参照图1)驱动控制。杆23的一部分从朝向主轴台主体3b的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图3左侧)的端面突出,并且该突出部位被收容于杆收容部24。

活塞22横跨缸主体21和杆收容部24地被收容,并在杆收容部24的内部与杆23连结。另外,活塞22连接有向杆23的伸长方向的相反方向(图3左方向)延伸的延伸配置部25,在延伸配置部25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被检测部26。此外,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延伸配置部25的位置。另外,延伸配置部25也可以与杆23连结。

活塞22与供给至缸主体21的油压相对应地往复移动,并且杆23以及被检测部26伴随着活塞22的往复移动而伸缩。另外,在杆收容部24,安装有从杆收容部24向杆23的伸长方向的相反方向(图2左方向)延伸的传感器安装部27。

临时承受台30是从下方支承工件w的部位,总是配置于加工区域r内。临时承受台30与杆23的前端连结,被临时承受台30支承的工件w伴随着杆23的伸缩而与临时承受台30一体移动。

传感器部40是检测杆23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的面突出的突出量的传感器,具备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在面对被检测部26伴随着杆23的伸缩移动的区域的位置被安装于传感器安装部27。即,传感器部40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配置于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区域。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沿着杆23的伸缩方向并列设置,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与另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2相比配置于靠近加工区域r侧的位置。另外,替代接近传感器41、42,也可以使用光传感器、检测超声波等传感器。

在移位部20的杆23伸长的过程中,若与杆23一体移动的被检测部26来到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的前面,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检测到被检测部26,并将检测信号向控制装置9发送。控制装置9若接受来自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就停止移位部20的驱动。同样,在杆23收缩的过程中,若被检测部26来到另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2的前面,则另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2检测到被检测部26,将检测信号向控制装置9发送。控制装置9若接受来自另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就停止移位部20的驱动。

此外,相对于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以插入形成于传感器安装部27的孔27a、27b的状态被固定,供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插入的孔27a形成为以杆23的伸长方向(图3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孔状。因此,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相对于传感器安装部27能够调整杆23的伸缩方向上的安装位置。

这样,传感器部40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配置于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区域,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在移位部20的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区域中,检测从主轴台主体3b露出的被检测部26。在该情况下,在对工件w磨削加工时,能够避免向加工区域r排出的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因此能够避免传感器部40的检测精度降低。另外,因为移位部20中的缸主体21以及活塞22配置于马达3c的下方,所以能够防止因为冷却液引起的移位部20的不良的产生。

另外,因为移位部20的一部分以及传感器部40配置于在马达3c的下方形成的空间,所以能够防止主轴台3作为整体大型化。并且传感器部40在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区域中,以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从主轴台主体3b露出的状态配置。因此,在一对接近传感器41、42产生了故障等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更换作业。除此之外,因为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以能够调整杆23的伸缩方向上的位置调整的状态安装于传感器安装部27,所以能够容易进行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2的位置调整。

接下来,对磨床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在进行工件w的装卸时,预先处于与磨削加工时相比使尾座4从主轴台3分离,并且使杆23伸长,并使临时承受台30处于向从主轴台主体3b分离的位置移动的状态。

将工件w配置于临时承受台30之后,使杆23缩短从而使临时承受台30靠近主轴台主体3b,使工件w的端部与主轴3a接触。此时,控制装置9对移位部20进行驱动控制而使杆23缩短,当接收到来自另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2的检测信号时,停止移位部20的驱动。此外,在图2以及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使杆23收缩的状态下的临时承受台30、延伸配置部25以及被检测部26的位置。

接着,使尾座4靠近主轴台3侧,通过主轴3a以及顶尖4a能够旋转地两端支承被临时承受台30支承的工件w。其后,通过设置于主轴台主体3b的卡盘(未图示)对工件w的外周面进行保持,并通过砂轮6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

如上述那样,传感器部40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配置于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区域,对移位部20中的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在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区域露出的部位亦即被检测部26进行检测。由此,在工件w的磨削加工时,能够避免向加工区域r排出的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因此,能够防止传感器部40的检测精度降低。另外,因为缸主体21以及活塞22配置于马达3c的下方,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冷却液淋到缸主体21以及活塞22引起的移位部20的不良的产生。

在磨削加工结束之后,使尾座4向远离主轴台3的方向移动。此时,因为临时承受台30配置于工件w的下方,所以能够防止工件w随尾座4的移动落下的情况。其后,通过使杆23伸长,使工件w向远离主轴台3的方向移动,进行工件w的替换。此时,控制装置9对移位部20进行驱动控制而使杆23伸长,并在接收了来自一方的接近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时,停止移位部20的驱动。此外,工件w向磨床1内的搬运能够使用龙门式装载机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马达3c外置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与加工区域r的相反一侧的端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将马达3c收容于主轴台主体3b的内部。另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传感器部40配置于在马达3c的下方形成的空间。在该情况下,因为传感器部40被收容于主轴台主体3b的内部,所以能够可靠地避免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淋到冷却液而引起在传感器部40产生不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主轴台3和尾座4对工件w进行两端支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用2台主轴台3对工件w进行两端支承。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不需要卡盘。另外,在对工件w进行两端支承的状态下,也可以从两侧对工件w进行旋转驱动,也可以从主轴台3的单侧对工件w进行旋转驱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磨床1具备:在加工区域r支承工件w的主轴3a;能够旋转地支承主轴3a的主轴台主体3b;对被主轴3a支承的工件w实施磨削加工的砂轮6;朝向加工区域r供给冷却液的冷却液供给部8;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以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量能够变更的方式支承,并使配置于加工区域r的工件w从被主轴3a支承的位置向从主轴3a分离的位置移动的移位部20;以及检测移位部20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侧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量的传感器部40。除此之外,对于磨床1而言,传感器部40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侧的端面,配置于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区域,对移位部20中的未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侧的端面突出的部位进行检测。

根据该磨床1,在对工件w进行磨削加工时,朝向加工区域r供给冷却液。与此相对,传感器部40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侧的端面,配置于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区域,并对移位部20中的未从主轴台主体3b的朝向加工区域r侧的端面突出的部位进行检测。因此,因为能够避免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所以能够防止因为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引起的传感器部40的检测精度降低。

除了上述的磨床1之外,磨床1具备与移位部20连结并且总是配置于加工区域r,并支承从主轴3a脱离的工件w的临时承受台30。根据该磨床1,能够防止从主轴3a脱离的工件w落下。

在上述的磨床1中,传感器部40与主轴台主体3b相比配置于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区域。根据该磨床1,能够防止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因此,能够防止因淋到冷却液引起在传感器部40产生不良。

在上述的磨床1中,传感器部40由能够对移位部20中的相对于主轴台主体3b在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区域露出的部位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41、42构成。根据该磨床1,在接近传感器41、42产生了故障等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接近传感器41、42的更换。

在上述的磨床1中,主轴台主体3b具备施加用于使主轴3a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3c,马达3c以在主轴台主体3b的与加工区域r相反一侧的区域露出的状态设置,传感器部40配置于在马达3c的下方形成的空间。根据该磨床1,因为能够将空闲的空间作为传感器部40的配置空间来利用,所以能够抑制主轴台主体3b的大型化。

在上述的磨床1中,传感器部40配置于主轴台主体3b的内部。根据该磨床1,能够防止冷却液淋到传感器部40。因此,能够防止因为淋到冷却液而在传感器部40产生不良的情况。

在上述的磨床1中,主轴台主体3b具备施加用于使主轴3a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3c,马达3c被收容于主轴台主体3b的内部,传感器部40配置于在马达3c的下方形成的空间。根据该磨床1,因为能够将空闲的空间作为传感器部40的配置空间来利用,所以能够抑制主轴台主体3b的大型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