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剖分轴承打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套剖分轴承外圈打磨系统。
背景技术:
剖分轴承是将一整套完整轴承零件进行等分剖切形成的结构,便于在特殊工况下安装使用。剖分轴承外圈内、外径打磨一直是行业加工难点。采用现有外圈打磨系统,单次只能加工剖分轴承外圈的一个半圆结构。但剖分轴承外圈孔径较大,经过切割后形成的半圆结构在打磨过程中无法平衡砂轮产生的打磨应力而发生变形,导致成对组装时超差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套剖分轴承外圈打磨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电磁底座与中轴滑块和定位滑块的配合,实现剖分轴承外圈整体夹装,有利于平衡打磨应力,提高加工精确度,保证产品质量;且通过中轴滑块和定位滑块的交替夹装,实现剖分轴承外圈内、外径组合打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控制机构调控的采用液压和滑座驱动的夹装机构、打磨机构和上料机构的协同运行,以实现剖分轴承外圈打磨的自动加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剖分轴承外圈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夹装机构、打磨机构、上料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夹装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对设于所述机架内两侧,所述打磨机构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横臂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下部机台内;
所述夹装机构包括底座、中轴滑块、定位滑块、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和电控转台,所述中轴滑块和所述定位滑块分别由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带动在所述底座内滑动,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底部与所述电控转台连接固定;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砂轮、伸缩臂、第二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一电控滑座,所述第一电控滑座套设于所述横臂处,沿所述横臂水平滑动;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卧式料腔、上料推杆、第三液压驱动装置和第二电控滑座,所述上料推杆在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所述卧式料腔内滑动,所述卧式料腔、所述上料推杆和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均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控滑座上,沿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滑轨水平滑动;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液压控制电源、滑座控制电源、电磁控制电源、旋转驱动电源和 PLC控制器,所述液压控制电源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滑座控制电源分部与所述第一电控滑座和所述第二电控滑座相连,所述电磁控制电源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中轴滑块相连,所述旋转驱动电源与所述电控转台相连,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压控制电源、所述滑座控制电源、所述电磁控制电源和所述旋转驱动电源相连。
进一步,所述底座前端正下方的所述机台处设有下料斗。
进一步,所述底座前侧表面和所述中轴滑块采用电磁材料。
进一步,所述卧式料腔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内径与剖分轴承外圈外径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卧式料腔设有装料口。
进一步,所述中轴滑块和所述卧式料腔的水平中轴线相互重合。
进一步,所述中轴滑块为圆柱状,其外径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内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底座与中轴滑块和定位滑块的配合,实现剖分轴承外圈整体夹装,有利于平衡打磨应力,提高加工精确度,保证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中轴滑块和定位滑块的交替夹装,实现剖分轴承外圈内、外径组合打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机构调控的采用液压和滑座驱动的夹装机构、打磨机构和上料机构的协同运行,以实现剖分轴承外圈打磨的自动加工,有利于提供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剖分轴承外圈外径打磨时的夹装结构。
图2(b)示出了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剖分轴承外圈内径打磨时的夹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剖分轴承外圈打磨系统,包括机架1、夹装机构2、打磨机构3、上料机构4和控制机构5,所述夹装机构2和所述上料机构4对设于所述机架1内两侧,所述打磨机构3固定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横臂11处,所述控制机构5设置于所述机架1 下部机台12内。所述机架1用于为其余机构提供支撑架构。所述夹装机构2用于整体夹装剖分轴承外圈9。所述打磨机构3用于加工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内、外径。所述上料机构4用于将待加工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放置于所述夹装机构2内。所述控制机构5 用于自动化调控所述夹装机构2、所述打磨机构3和所述上料机构4协同工作。
所述夹装机构2包括底座21、中轴滑块22、定位滑块23、第一液压驱动装置24和电控转台25。所述中轴滑块22和所述定位滑块23分别由所述液压驱动装置24带动在所述底座21内滑动,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24底部与所述电控转台25连接固定。所述底座21前侧表面和所述中轴滑块22采用电磁材料。通过所述中轴滑块22自所述底座21 内出露,所述中轴滑块22的电磁性吸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内径,所述底座21的电磁性吸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侧壁,打磨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外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对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整体夹持稳定性,以提高外径打磨精确度。完成外径打磨后,通过所述中轴滑块22回撤入所述底座21后,所述定位滑块23自所述底座21内出露,卡设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外侧,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侧壁仍依靠所述底座21的电磁性吸附,以便在打磨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内径时保证夹持稳定性,以提高内径打磨精确度。通过所述中轴滑块22和所述定位滑块23的交替出露,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只需进行单次夹装即可完成内、外径打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砂轮31、伸缩臂32、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和第一电控滑座34。通过所述伸缩臂32的伸缩调控所述砂轮31相对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电控滑座34套设于所述横臂11处,沿所述横臂11水平滑动,以便调控所述砂轮31相对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水平距离。
所述上料机构4包括卧式料腔41、上料推杆42、第三液压驱动装置43和第二电控滑座44。所述上料推杆42用于将所述卧式料腔41内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推出上料。所述上料推杆42在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43的带动下在所述卧式料腔41内滑动,所述卧式料腔41、所述上料推杆42和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43均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控滑座 44上,沿设置于所述机台12上的滑轨13水平滑动。所述卧式料腔41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内径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外径相匹配。所述卧式料腔41设有装料口411。通过所述装料口411在所述卧式料腔41装入一定量的待加工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
所述控制机构5包括液压控制电源51、滑座控制电源52、电磁控制电源53、旋转驱动电源54和PLC控制器55。
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24、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43相连,以便分别调控所述中轴滑块22和所述定位滑块23的交替出露,所述伸缩臂32的伸缩和所述上料推杆42对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推送。
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分部与所述第一电控滑座34和所述第二电控滑座44相连,以便分别调控所述砂轮31和所述卧式料腔41的水平位置。
所述电磁控制电源53与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轴滑块22相连,以便赋予或消除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轴滑块22的电磁性,实现对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整体夹持或自动下料。
所述旋转驱动电源54与所述电控转台25相连,以便调控所述电控转台25的旋转情况。
所述PLC控制器55分别与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所述电磁控制电源53和所述旋转驱动电源54相连。通过所述PLC控制器55的调控,使所述夹装机构2、所述打磨机构3和所述上料机构4协同运行,实现对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内、外径的自动打磨,有利于提供生产效率。
所述底座21前端正下方的所述机台12处设有下料斗14。完成内外径打磨后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自所述下料斗14下料收集。
所述中轴滑块22和所述卧式料腔41的水平中轴线相互重合。保证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顺利上料和夹装。
所述中轴滑块22为圆柱状,其外径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内径相匹配。所述中轴滑块22贴合于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内壁,有利于提高夹装稳定性,并能够减轻打磨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外径时的应力,避免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变形,保证加工精确度。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上料
将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自所述装料口411装入所述卧式料腔41内。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驱动所述第二电控滑座44沿所述滑轨 13滑向所述夹装机构2。
外径打磨
夹装
图2(a)所示,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24,将所述中轴滑块22自所述底座21内推出至前侧。
所述第二电控滑座44带动所述卧式料腔41前端与所述底座21相接触,所述卧式料腔41套设于所述中轴滑块22外侧。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43,带动所述上料推杆42在所述卧式料腔41腔内向前滑动,将位于腔内最前端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推至其外侧壁贴设与所述底座21前侧表面,此时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推套设于所述中轴滑块22外侧。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电磁控制电源53赋予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轴滑块22 以磁性,使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贴合固定于所述夹装机构2处。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三液压驱动装置43,带动所述上料推杆42复位。同时,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驱动所述第二电控滑座44复位。
打磨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旋转驱动电源54驱动所述电控转台25旋转,带动夹持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绕所述中轴滑块22水平中轴线旋转。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调控所述伸缩臂32向下延伸,带动所述砂轮31至预设外径打磨高度位点。同时,所述PLC 控制器55调控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驱动所述第一电控滑座34沿所述横臂11滑向所述夹装机构2。所述砂轮31底部接触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外径,进行打磨。
完成预设时间的打磨后,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调控所述伸缩臂32复位;并调控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驱动所述第一电控滑座34复位。
内径打磨
夹装
图2(b)所示,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24,将所述定位滑块23自所述底座21内推出至前侧,而后调控所述中轴滑块22 复位至所述底座21内。
打磨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调控所述伸缩臂32向下延伸,带动所述砂轮31至预设高度位点,对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外径进行打磨。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旋转驱动电源54驱动所述电控转台25旋转,带动夹持的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绕所述中轴滑块22水平中轴线旋转。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调控所述伸缩臂32向下延伸,带动所述砂轮31至预设内径打磨高度位点。同时,所述PLC 控制器55调控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驱动所述第一电控滑座34沿所述横臂11滑向所述夹装机构2。所述砂轮31顶部接触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的内径,进行打磨。
完成预设时间的打磨后,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二液压驱动装置33,调控所述伸缩臂32复位;并调控所述滑座控制电源52驱动所述第一电控滑座34复位。
下料
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完成上述外径、内径打磨后,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所述液压控制电源51驱动所述第一液压驱动装置24,使所述定位滑块23复位至所述底座21内。
所述PLC控制器55调控关闭所述电磁控制电源53,所述底座21和所述中轴滑块22 失去磁性,所述剖分轴承外圈9落入所述下料斗14内,及时成对收料。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连续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