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的方法

文档序号:343132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中的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
背景技术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能可逆的嵌入和脱嵌锂离子,脱锂得到的FePO4的体积比原来的体积只少了6.81%,所以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同时LiFePO4材料具有无毒、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比容量高(理论容量为170mAh/g,能量密度为550Wh/Kg)、高温稳定性能好等优点。但下面的缺点阻碍了它的实际应用(1)合成中Fe2+易氧化成Fe3+,不易得到单相的LiFePO4;(2)锂离子在LiFePO4中扩散困难(扩散系数在8.1×10-18和2.7×10-17),导致活性材料的利用率低;(3)LiFePO4本身的电导率也很低,导致它大电流放电性能差(导电系数为10-19Scm-1)。现有的研究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LiFePO4的性能(1)采用惰性气氛来保护Fe2+;(2)合成小粒径的LiFePO4提高锂离子的扩散能力;(3)加电导剂来提高电导率。目前几种合成方法固相法Goodenough等用Li2CO3、FeC2O4·2H2O和NH4H2PO4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于300℃左右使混合料初步分解,然后升温到700℃左右煅烧几十个小时。该方法合成的材料粒径分布不均匀、导电性能低,且周期长能耗大等缺点。
水热法Shuofeng Yang等人用FeSO4、H3PO4和LiH2PO4作为初始物质,在控制PH值为6.91,温度为120℃下合成LiFePO4。而此种方法合成的材料其冲放电性能差(Rietveld分析结果为其中约有7%-8%的Fe2+占据了Li+的位置,这极可能是使其冲放电性能变差的原因),且合成材料含水溶性杂质以及水分含量较多,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制作。
溶胶-凝胶法Huang等采用可溶性的CH3COOLi、(CH3COO)2Fe和NH4H2PO4作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在碳凝胶中,经老化、洗涤、热处理,得到LiFePO4。Yaoqin Hu等人把Fe(NO3)·9H2O和CH3COOLi加入H3PO4中,再加入乙二醇酸。用氨水来调节PH值,控制在8-9之间。得到的凝胶在500℃下煅烧并保温10h,便得到LiFePO4。该方法能使原料在分子水平上均匀混合,产物的批次稳定性易于控制,但制备的过程复杂,条件苛刻,成本高,所以很难工业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的方法,此方法合成的材料能很好的保护二价铁,得到的LiFePO4纯度高,而且其粒径分布均匀且细小、电导率也明显地得到提高,同时降低材料的成本,简化工艺,易于工业化。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将二价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氧化剂的溶液或固体混合,按LiFePO4的化学计量比混合,二价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氧化剂的浓度为0.01-3mol/L,控制PH=1-8,在20-100℃的搅拌反应器中反应0.5-24小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100nm左右的FePO4前驱体,烘干温度在30-160℃。然后将FePO4前驱体跟锂源化合物及还原剂混合放在炉中,在非氧化性气氛中以1-4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于400-800℃恒温煅烧2-35小时,同时以1-20℃/min的降温速度下降或随炉冷却,制得LiFePO4。
所述的二价铁源可选氯化亚铁、硝酸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二铵亚铁、硫酸铵亚铁、醋酸亚铁中的一种。磷源化合物可选磷酸、磷酸三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氧化剂可选过氧化钠、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中的一种。调节PH值的试剂可选用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中的一种。锂源可选氢氧化锂、醋酸锂、氯化锂、硫酸锂、硝酸锂、碳酸锂中的一种。还原剂可选炭黑、乙炔黑、石墨、炭凝胶、蔗糖中的一种。非空气气氛的气源选氮气、氩气、氢气中的一种。
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解决了亚铁离子容易氧化问题,直接用三价的铁作为前驱体来制备LiFePO4;以FePO4作为前驱体解决了原料难以混合均匀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前驱体FePO4粒度小,约在100nm左右,有利于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提高;多余的还原碳直接包覆在LiFePO4的颗粒上,故不须进行后期的包覆处理即可改善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制备过程时间短且易于控制,烧成温度低,能耗低;制备的LiFePO4具有颗粒细小、均匀,合成温度400-800℃之间可调,可得到不同粒度的材料。


图1前驱体FePO4的扫描电镜;图2实施例1制备的LiFePO4的XRD图谱;图3实施例1制备的LiFePO4的SEM图谱;
图4实施例1制备的LiFePO4的冲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
实施例1将0.01mol/L的氯化亚铁和0.01mol/L磷酸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锂控制PH值为3.5,再加入过氧化钠得到悬浊液,悬浊液在强烈搅拌的反应器中停留6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FePO4)在120℃下烘12小时。将烘干的前驱FePO4、碳凝胶和醋酸锂按化学计量混合(碳凝胶按含碳量算),同时保证碳凝胶过量5%,经球磨30min,然后将混合料放入还原炉中,通入Ar气作为保护气氛,以2℃/min的升温速度分别加热到500℃、600℃、700℃、800℃的的温度并保温20小时。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均为LiFePO4,没任何杂相,通过SEM可得到产物的粒径在500nm左右。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实验扣式电池测其冲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2C的倍率下进行冲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1。
表1实施例1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2将0.01mol/L的硫酸铵亚铁和0.01mol/L磷酸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钠控制PH值为3.5,再加入过氧化钠得到悬浊液,悬浊液在强烈搅拌的反应器中停留6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FePO4)在120℃下烘12小时。将烘干的前驱FePO4、碳凝胶和醋酸锂按化学计量混合(碳凝胶按含碳量算),同时保证碳凝胶过量5%,经球磨30min,然后将混合料放入还原炉中,通入Ar气作为保护气氛,以2℃/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600℃并分别保温10h、20h、30h。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均为LiFePO4,没任何杂相,通过SEM可得到产物的粒径在500nm左右。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实验扣式电池测其冲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2C的倍率下进行冲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2。
表2 实施例2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3将2mol/L的氯化亚铁和2mol/L磷酸二氢钠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氨水控制PH值为3.5,再加入过氧化钠得到悬浊液,悬浊液在强烈搅拌的反应器中停留6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FePO4)在120℃下烘12小时。将烘干的前驱FePO4、碳黑和氢氧化锂按化学计量混合(碳黑按含碳量算),同时保证碳黑过量2%、5%、7%、10%,经球磨30min,然后将混合料放入还原炉中,通入氮气的保护,以2℃/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600℃并保温20小时。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均为LiFePO4,没任何杂相,通过SEM可得到产物的粒径在500nm左右。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实验扣式电池测其冲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2C的倍率下进行冲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3。
表3实施例3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4将0.01mol/L的醋酸亚铁和0.01mol/L磷酸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锂控制PH值为3.5,再加入双氧水得到悬浊液,悬浊液在强烈搅拌的反应器中停留6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FePO4)在120℃下烘12小时。将烘干的前驱FePO4、乙炔黑和碳酸锂按化学计量混合(乙炔黑按含碳量算),同时保证乙炔黑过量5%,经球磨或手磨一段时间,然后将混合料放入还原炉中,通入Ar气作为保护气氛,以2℃/min的升温速度加热600℃并保温20小时。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均为LiFePO4,没任何杂相,通过SEM可得到产物的粒径在500nm左右。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实验扣式电池测其冲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2C的倍率下进行冲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4。
表4实施例4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5将0.5mol/L的硫酸亚铁和0.5mol/L磷酸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锂控制PH值为3.5,再加入高锰酸钾得到悬浊液,悬浊液在强烈搅拌的反应器中停留6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FePO4)在120℃下烘12小时。将烘干的前驱FePO4、石墨和氯化锂按化学计量混合,同时保证石墨过量5%,经球磨或手磨一段时间,然后将混合料放入还原炉中,通入H2气的保护,以2℃/min的升温速度加热600℃并保温20小时。
表5 实施例5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均为LiFePO4,没任何杂相,通过SEM可得到产物的粒径在500nm左右。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实验扣式电池测其冲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2C的倍率下进行冲放点,他们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5。
实施例6 将1mol/L的氯化亚铁和1mol/L磷酸充分搅拌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锂控制PH值为3.5,再加入过氧化钠得到悬浊液,悬浊液在强烈搅拌的反应器中停留6小时,然后过滤、洗涤,得到的滤饼(FePO4)在120℃下烘12小时。将烘干的前驱FePO4、碳凝胶和醋酸锂按化学计量混合(碳凝胶按含碳量算),同时保证碳凝胶过量5%,经球磨30min,然后将混合料放入还原炉中,通入H2气的保护,以2℃/min的升温速度分别加热到500℃、600℃、700℃和800℃并保温20小时。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均为LiFePO4,没任何杂相,通过SEM可得到产物的粒径在500nm左右。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实验扣式电池测其冲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2C的倍率下进行冲放点,他们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6。
表6 实施例6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价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氧化剂按LiFePO4的化学计量比混合,二价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氧化剂的浓度为0.01-3mo1/L,控制PH=1-8,在20-100℃的搅拌反应器中反应0.5-24小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100nm左右的FePO4前驱体,烘干温度在30-160℃;然后将FePO4前驱体跟锂源化合物及还原剂混合放在炉中,在非氧化性气氛中以1-4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于400-800℃恒温煅烧2-35小时,同时以1-20℃/min的降温速度下降或随炉冷却,制得LiFePO4;所述的二价铁源可选氯化亚铁、硝酸亚铁、硫酸亚铁、硫酸二铵亚铁、硫酸铵亚铁、醋酸亚铁中的一种;磷源化合物可选磷酸、磷酸三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氧化剂可选过氧化钠、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中的一种;锂源可选氢氧化锂、醋酸锂、氯化锂、硫酸锂、硝酸锂、碳酸锂中的一种;还原剂可选炭黑、乙炔黑、石墨、炭凝胶、蔗糖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一种制备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的方法,将二价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氧化剂按LiFePO
文档编号C01B25/45GK1800003SQ20051003111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7日
发明者朱炳权, 李新海, 王志兴, 郭华军, 彭文杰, 胡启阳, 张云何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