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3961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同时还涉及该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β-磷酸三钙是人体内无机矿物之一。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β-磷酸三钙,具有 与生物矿化β-磷酸三钙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似的组成,因此具有生物可吸收性、生物相 容性和适宜的力学性能,可以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特别地,在β-磷酸三钙中掺入镁(Mg) 离子后,镁可部分替换磷酸三钙晶体结构中Ca(V)位置,使得(1)提高了 磷酸三 钙烧结转变温度及抑制晶粒烧结时长大,从而有利于陶瓷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提高;(2)Mg 可以稳定溶液中β-磷酸三钙的结构,使其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便可获得;(3)改变了 β-磷 酸三钙在溶液中形核与结晶的历程,使其呈现出特定的结构和形貌。同时Mg是人体必需的 常量元素之一,能直接刺激造骨细胞增殖。如果Mg缺乏会减弱骨的生长,降低骨的质量和 强度,引起骨质疏松。因此,近年来采用掺Mg的β-磷酸三钙微球或陶瓷治疗因骨质疏松 而引起的骨折或骨缺损,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β-磷酸三钙粒子的形貌,在已公开文献中尚无报道,专利中涉及到的仅颗 粒的尺寸及制备方法。如专利(公开号CN 1699150Α)中提到利用磷酸八钙为前驱体,经 过煅烧制备出β-磷酸三钙,颗粒粒径4-12 μ m,为微米级,且未对颗粒形貌进行描述;专利 (公开号CN 1792779A)采用溶胶-凝胶及不同的煅烧温度下,制备出β-磷酸三钙、α-磷 酸三钙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文中提到某一煅烧条件下得到的颗粒尺寸为50-70nm,但未指 明粉体的物相及形貌。其他文献形式报道的β-磷酸三钙颗粒一般为不规则形状、棒状或 短棒状等。添加了镁元素后,β-磷酸三钙粒子的结晶度降低,颗粒一般呈现不规则形貌。 但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可改变形核与结晶习性,生长出特定的形貌,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目 前,未有专利对含镁磷酸三钙的形貌进行过描述。在其他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学术期 干1J、书籍和会议文集中公开报道的形貌有(1)花瓣状;(2)球形,以下简单说明。(1)花瓣状含镁 β-磷酸三钙,举出 “Novel in-situ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ηanostructured magnesium substituted β—tricalcium phosphate ( β -TCMP).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9(2009)69—77,,。该文所述的是具有(Ca+Mg)/P的原子比约为1. 207、Mg/Ca的原子比约为0. 445、 比表面积为200m2/g的含镁β-磷酸三钙。该粒子是从球形前驱体二水磷酸氢钙表面各方 向生长出来的片状物,聚集形成花瓣状,片状物尺寸约为80nm。但是从不同球形颗粒表面伸 出的片状物会生长在一起,形成严重的团聚,不利于实际应用。其制备方法是首先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含镁的二水磷酸氢钙。然后将二水磷酸 氢钙分散在去离子水中,通过不同的冷凝回流时间制备出含镁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另外,添加Mg后缩短了 β-磷酸三钙的形成时间。含镁β-磷酸三钙生成后,冷 凝回流时间的长短对粒子的组成和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
(2)球形含镁 β-磷酸三钙,举出 “Solubility of Mg-containing β -tricalciumphosphate at 25°C . Acta Biomaterialia 5(2009)508-517”。文中所述含镁β-磷酸三钙为球形、直径2-5μπκ (Ca+Mg)/P的原子比为 1. 46-1. 50、Mg/Ca的原子比为0. 024-0. 112。致密球形粉末表面积较低,不适宜用作缓释剂 且作为陶瓷材料时成型性较差。而且微米级的粒子也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制备方法是首先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含镁IOmol %的β-磷酸三钙,再经过 850°C晶化。其次含镁10mol%的β -磷酸三钙与不同数量的纯β-磷酸三钙混合均勻,在 1000°C加热5h,得到不同镁含量的含镁β-磷酸三钙。所得的含镁β-磷酸三钙经过了高温烧结,其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降低。且烧 结过程中,球形颗粒团聚在一起发生颈缩,对形貌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含镁磷酸三钙的制备方法,传统上常用固相法,即采用缺钙羟基磷灰石 添加氧化镁在高温下煅烧,但产物中除了含镁磷酸三钙外,常有羟基磷灰石存在。虽然 通过调整氧化镁的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可以调整产物的比例,但是很难得到纯的含镁β-磷 酸三钙,且镁掺入量范围较窄。而且高温煅烧后,磷酸三钙的颗粒尺寸增大,比表面积 降低,使得生物活性降低。近来也有报道关于利用液相法制备含镁磷酸三钙,以下简单 阐述(3)生物矿物转化法,举出 “Conversion of sea urchin spines toMg-substituted tricalcium phosphate for bone implants. Acta Biomaterialia 3(2007)785-793”文中所述采用组成为富镁方解石的海胆脊椎骨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出含镁 β-磷酸三钙。生成的含镁磷酸三钙保持了海胆骨的外形和显微形貌,多孔,且材料表 面通过溶解结晶机制还生成了不同于内部的钙磷盐。认为材料具有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 但没有说明材料中镁的含量,且材料为多孔的固体,不适宜用作生物陶瓷原料、生物金属材 料涂层、高分子材料增强体等。而且原料是天然的海胆,数量有限。具体制备方法是磷酸氢二铵和海胆脊椎骨在180°C下水热反应生成了含镁β _磷 酸三钙。(4)液相沉积_回流法。可参见(1)列举的例子。从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含镁β-磷酸三钙一般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制备,由于高温 会造成粒子长大和团聚,即对形貌有破坏,所以在此类方法中对形貌研究的报道较少。近 年也有液相合成的报道,但是由于镁的加入和反应温度较低,含镁磷酸三钙粒子常结 晶度低,呈不规则形状,对形貌的研究也较少。而在水热条件下,六边形片状形貌的含镁的 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镁、具有特定六边 形片状形貌的含镁磷酸三钙纳米粒子。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含镁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它不含磷酸氢根, 具有β-磷酸三钙的晶体结构,其化学式为e-(Ca,Mg)3(PO4)2 ;本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为正六边形片状形貌,厚度为10-30nm,六边形对角线长度为100-200nm,(Ca+Mg)/P的
原子比是1. 30-1. 45,Mg/Ca的原子比是0. 05-0. 15。 所述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步骤为1)备料-配置相同浓度且浓度为0. 05-0. 2mol/L的四水硝酸钙水溶液、六水硝酸镁水溶液和无水磷酸氢二钾水溶液,使四水硝酸钙水溶液、六水硝酸镁水溶液和无水磷酸 氢二钾水溶液中(Ca+Mg) /P原子比为1. 66-1. 68,Mg/Ca原子比为0. 18-0. 40 ;2)混合-在0-60°C的温度条件下,先将六水硝酸镁水溶液加入到四水硝酸钙水溶 液中均勻混合形成混合液A,再在前述混合液A中加入无水磷酸氢二钾水溶液均勻混合形 成混合液B;边加入边搅拌;3)水热反应-将第2)步得到的混合液B置于反应器中,反应器溶液体积填充度为 55-70%;以彡1. 50C /min的速率升温至180_220°C,在该温度下保温,保温时间不低于1小 时,再冷却至室温;4)过滤、洗涤和干燥_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器内的液体取出,经过滤得到沉淀,再 用蒸馏水和乙醇交替洗涤至中性;洗净后的滤饼在50-70°C温度下干燥,由此得到上述含 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进一步地,水热反应中升温速率为1. 0-1. 50C /min,保温时间为l_24h。本发明新颖的六边形片状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作为生物陶瓷原料、骨水泥 成分、基因和蛋白质载体、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药物缓释剂、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涂层、医用 高分子材料增强体是有用的。另外,通过上述各种的用途组合,能够拓展更新颖的用途。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含Mg的β-磷酸三钙,在组成上更接近于生物矿化的β-磷酸三钙。 β -磷酸三钙中掺入的镁能直接刺激造骨细胞增殖,与纯β “磷酸三钙相比,更适宜于治疗 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或骨缺损。2)本发明含Mg的β -磷酸三钙,平均粒子长度为100-200nm。作为生物陶瓷的原 料,纳米级的粒子可以明显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既可节约制备过程中的能耗,还能尽可能 的保证材料的生物活性。同时,掺入镁后可以提高烧结过程中β-磷酸三钙向α-磷酸三 钙的转变温度及抑制晶粒长大,从而有利于陶瓷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提高。3)本发明含Mg的β-磷酸三钙,形貌为六边形片状。作为药物、基因、生长因子及 细胞等的载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效率更高。并且特定的六边形形貌,裸露出特定的 大的(001)晶面,使吸附的选择性更高,有利于特定离子、蛋白质或基团的吸附。4)本发明含Mg的β -磷酸三钙,与纯的β -磷酸三钙相比,晶粒的结晶度降低。 作为生物金属材料表面的涂层,植入体内后,结晶度低的含Mg的β -磷酸三钙粒子更易水 解转变为类骨磷灰石,表现出更优良的生物活性。同时镁离子的释放,也可促进新骨的形成 和患处的愈合。5)本发明含Mg的β -磷酸三钙,与球形或花瓣状含Mg的β -磷酸三钙相比,作为 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增强体,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6)本发明含Mg的β _磷酸三钙,作为骨水泥的初始成分之一,填充至体内缺损处, 在固化过程中不会放热,且与纯的β-磷酸三钙相比,可缩短固化时间。7)本发明含Mg的β _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简单。水热过程中,β-磷酸三钙直接形核并结晶,省去了传统工艺中高温晶化的过程,既避免了六边形形 貌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可能的变形,也保证了材料的生物活性。8)本发明含Mg的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热液中添加镁离子, 在液相中合成了高纯度的含Mg的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克服了用缺钙羟基磷灰石添加氧 化镁在高温下烧结的常见制备工艺中,产物里含羟基磷灰石的问题。9)本发明含Mg的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中,无需特定的矿化剂或络合 齐IJ,仅在特定水热条件下,通过调节Mg离子浓度便可改变β _磷酸三钙的形貌,且粒子尺寸 分布窄。


图1-实施例1所得含镁β -磷酸三钙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2-实施例1所得含镁β -磷酸三钙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由以下特征来表征一、其化学式为β-(Ca,Mg)3(P04)2 ;六方晶系,空间群为R3C,与β-磷酸三钙的晶 体结构相同。镁主要以离子形式进入磷酸三钙晶格,部分替换钙。晶格中不含磷酸氢 根基团。二、本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为正六边形片状形貌,厚度为10-30nm,六边形 对角线长度为100-200nm。三、(Ca+Mg)/P的原子比是1. 30-1. 45 ;若小于1. 30,则会生成磷酸氢钙与β -磷 酸三钙的混合物,而若大于1.45,会有碳酸钙与β-磷酸三钙共存,不能得到高纯度的含镁 β-磷酸三钙。四、Mg/Ca的原子比以0. 05-0. 15的比例为佳;若比例小于0. 05,则会形成羟基磷 灰石与β-磷酸三钙的混合物,不能得到高纯的β-磷酸三钙,而若比例大于0. 15,得到的 β -磷酸三钙不是六边形片状形貌,而是球形颗粒。其中,含镁β -磷酸三钙中Ca、Mg和P的含量由X射线能量色散型荧光光谱仪 (XRF)定量测定;其物相和晶体结构由X射线衍射仪测定;所含基团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 定;其颗粒尺寸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测定。上述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是通过下述制备方法得到的1)备料-配置相同浓度且浓度为0. 05-0. 2mol/L的四水硝酸钙水溶液、六水硝酸 镁水溶液和无水磷酸氢二钾水溶液,使四水硝酸钙水溶液、六水硝酸镁水溶液和无水磷酸 氢二钾水溶液中(Ca+Mg) /P原子比为1. 66-1. 68,Mg/Ca原子比为0. 18-0. 40 ;原料中(Ca+Mg) /P原子比若小于1. 66,则会有磷酸氢钙与β -磷酸三钙混合共存; 若大于1. 68,则会出现碳酸钙。原料中Mg/Ca的原子比若小于0. 18,产物中会生成羟基磷 灰石,若大于0.40,β-磷酸三钙的颗粒呈球形。在此原料配比范围内生成的含镁β-磷酸 三钙纳米粒子的(Ca+Mg)/P的原子比为1. 30-1. 45,Mg/Ca的原子比是0. 05-0. 15。四水硝酸钙为分析纯,也可以是工业和农业级硝酸钙。硝酸钙易潮解,称量时最好放置于玻璃的称量瓶中进行。溶解硝酸钙的水为蒸馏水。为了促进硝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可以采取玻璃棒搅拌或磁力搅拌等方法,在此无特别地限定。六水硝酸镁为分析纯,也可以是工业级和农业级硝酸镁。硝酸钙易潮解,称量时最 好放置于玻璃的称量瓶中进行。溶解硝酸镁的水为蒸馏水。为了促进六水硝酸镁在水中的 溶解,可以采取玻璃棒搅拌或磁力搅拌等方法,在此无特别地限定。无水磷酸氢二钾为分析纯,也可以是工业级和农业级硝酸镁。无水磷酸氢二钾易 潮解,称量时最好放置于玻璃的称量瓶中进行。溶解硝酸镁的水为蒸馏水。为了促进无水 磷酸氢二钾或三水磷酸氢二钾在水中的溶解,可以采取玻璃棒搅拌或磁力搅拌等方法,在 此无特别地限定。四水硝酸钙、六水硝酸镁和无水磷酸氢二钾三种水溶液浓度相同且控制在 0. 05-0. 2mol/L之间,即使不到0. 05mol/L也能制备出β -磷酸三钙,但制备过程需要大量 的水或者容器变大等经济上的问题。若超过0. 2mol/L,水热保温时间大大提高,且产物中容 易出现磷酸氢钙,因此最好是0. 08-0. 15mol/L。三种水溶液的浓度要求一致,例如同为0. 5mol/L、或同为1. Omol/L。通过量取不 同原材料水溶液的体积来达到特定的(Ca+Mg)/P和Mg/Ca。2)混合_将上述三种水溶液(三种原料在水中溶解后均为无色透明)混合,混合 顺序为首先硝酸镁水溶液加入到硝酸钙水溶液中,混合均勻后呈无色透明,再加入无水磷 酸氢二钾水溶液,一边加入一边搅拌,此时混合液为乳白色悬浊液。混合时的温度为0-60°C。在0°C以下,混合溶液易结冰,并且溶解困难。若超过 600C,不仅在加热和保温中需要多的能量,而且容易改变β -磷酸三钙前驱体的性质,使后 续产物的形貌发生改变。混合终了溶液的ρΗ值在5-7之间。根据初始材料中(Ca+Mg) /P的改变,相应混合 液的PH值有所变化。3)水热反应_将第2)步最后得到的混合液置于反应器中,反应器溶液体积填充 度为55-70% ;以1. 0-1. 50C /min的速率升温至180-220°C,在该温度下保温,保温时间为 l-24h ;水热过程的升温速率控制在1. 0-1. 50C /min。若小于1. 0°C /min,升温速率过慢, 浪费时间。若升温速率高于1.5°C/min,由初始的不定型磷酸钙向β -磷酸三钙前驱体转 变、β “磷酸三钙前驱体向β “磷酸三钙转变的过程及晶体生长过程缩短,不利于形成规则 的六边形形貌。水热过程的水热温度控制在180-220°C。若低于180°C,β _磷酸三钙前驱体向 β-磷酸三钙转变不完全,不能得到纯的β-磷酸三钙。若温度高于220°C,也能得到β-磷 酸三钙,但是温度过高会消耗更多能量。水热保温时间控制在l_24h。若低于lh,β -磷酸三钙前驱体向β -磷酸三钙转 变不完全,存在磷酸氢钙。若保温时间高于24h,也能得到β-磷酸三钙,但是需要更多的热量。水热反应结束后,溶液随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冷却所需时间约8_15h。因为水热保 温结束后至室温这一阶段,水热液中的晶体仍然在生长。如果加快冷却,会影响β-磷酸三 钙的晶体生长,形成不了六边形形貌。
4)过滤、洗涤和干燥_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器内的液体取出,经过滤得到沉淀,再 用蒸馏水和乙醇交替洗涤至中性;洗净后的滤饼在50-70°C温度下干燥,即得到上述特定 形貌和原子比的含镁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实验室具体的制备步骤为
(1)溶液的配制。将成都科龙化学试剂厂生产的分析纯级四水硝酸钙加入蒸馏水 中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 05-0. 2mol/L的溶液A。测量溶液A的pH值。将重庆北碚化学试 剂厂生产的分析纯级六水硝酸镁加入蒸馏水中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 05-0. 2mol/L的溶液 B。测量溶液B的pH值。将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分析纯级无水磷酸氢二钾加 入蒸馏水中溶解,配制成浓度为0. 05-0. 2mol/L的溶液C。测量溶液C的pH值。(2)溶液的混合。将溶液B倒入溶液A中混合,均勻后,再倒入溶液C,搅拌均勻后, 形成乳白色悬浮液,溶液中(Ca+Mg)/P原子比为1. 66-1. 68,Mg/Ca原子比为0. 18-0. 40。测 量混合液的PH值。(3)水热过程。混合液放入容积为500ml的磁力搅拌反应釜内,混合液填充度为 55-70%o反应釜密封后,以1. 0-1. 50C /min的速度升温至保温温度。在保温温度保温l_24h 后,停止加热,热液随釜冷却至室温。整个过程未使用搅拌。(4)粉末的获取。反应釜内热液冷却至10-40°C时取出。测量得到的白色悬浮液D 的PH值。采用水循环真空泵过滤得到沉淀,再用蒸馏水和乙醇交替洗涤至中性。洗净后的 滤饼放入干燥箱内,在50-70°C温度下干燥,得到六边形片状含镁β -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以下给出实验室的四个具体的实施例实施例1-称取3. 4733g四水硝酸钙、0. 9485g六水硝酸镁、1. 9197g无水磷酸氢二 钾,分别溶解在150ml、36ml和1 IOml蒸馏水中,得到溶液A、B和C,测量pH值。按前述步骤 混合后得到悬浮液D,测量pH值。混合搅拌过程中温度约为10°C。混合液移入反应釜内, 以1. 450C /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200°C,保温3h。保温结束后,随釜冷却至30°C,冷却过 程约llh。沉淀抽滤后,经过水洗、乙醇洗、水洗和乙醇洗,在70°C下干燥13h。得到的粉末 利用XRD表征全部为β-磷酸三钙,如图1所示。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看出, 粒子呈六边形片状,对角线长度约为150nm,如图2所示。实施例2-称取5. 3166g四水硝酸钙、1. 500Ig六水硝酸镁、2. 8145g无水磷酸氢二 钾,分别溶解在151ml、35. 5ml和IlOml蒸馏水中,得到溶液A、B和C,测量pH值。按前述 步骤混合后得到悬浮液D,测量pH值。混合搅拌过程中温度约为25°C。混合液移入反应釜 内,以1. 20°C /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220°C,保温6h。保温结束后,随釜冷却至27. 6°C,冷 却过程约15h。沉淀抽滤后,经过水洗、乙醇洗、水洗和乙醇洗,在65°C下干燥10h,得到六边 形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对角线长度约为120nm。实施例3-称取2. 870Ig四水硝酸钙、1. 1225g六水硝酸镁、2. 3093g无水磷酸氢二 钾,分别溶解在150ml、35ml和1 IOml蒸馏水中,得到溶液A、B和C,测量pH值。按前述步骤 混合后得到悬浮液D,测量pH值。混合搅拌过程中温度约为15°C。混合液移入反应釜内, 以1. 300C /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80°C,保温5h。保温结束后,随釜冷却至18°C,冷却过 程约10h。沉淀抽滤后,经过水洗、水洗、乙醇洗、水洗和乙醇洗,在65°C下干燥8h,得到六边 形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对角线长度约为llOnm。实施例4-称取3. 4800g四水硝酸钙、0. 7560g六水硝酸镁、1. 9108g无水磷酸氢二钾,分别溶解在153ml、34ml和1 IOml蒸馏水中,得到溶液A、B和C,测量pH值。按前述步骤 混合后得到悬浮液D,测量pH值。混合搅拌过程中温度约为40°C。混合液移入反应釜内, 以1. 500C /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200°C,保温3h。保温结束后,随釜冷却至30°C,冷却过 程约llh。沉淀抽滤后,经过水洗、乙醇洗、水洗和乙醇洗,在55°C下干燥8h,得到β-磷酸 三 钙,粒子呈六边形片状,对角线长度约为200nm,厚约30nm。
权利要求
一种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本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不含磷酸氢根,具有β-磷酸三钙的晶体结构,其化学式为β-(Ca,Mg)3(PO4)2,其特征在于本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为正六边形片状形貌,厚度为10-30nm,六边形对角线长度为100-200nm,(Ca+Mg)/P的原子比是1.30-1.45,Mg/Ca的原子比是0.05-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镁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 法制备步骤为1)备料_配置相同浓度且浓度为0.05-0. 2mol/L的四水硝酸钙水溶液、六水硝酸镁水 溶液和无水磷酸氢二钾水溶液,使四水硝酸钙水溶液、六水硝酸镁水溶液和无水磷酸氢二 钾水溶液中(Ca+Mg) /P原子比为1. 66-1. 68,Mg/Ca原子比为0. 18-0. 40 ;2)混合-在0-60°C的温度条件下,先将六水硝酸镁水溶液加入到四水硝酸钙水溶液中 均勻混合形成混合液A,再在前述混合液A中加入无水磷酸氢二钾水溶液均勻混合形成混 合液B;边加入边搅拌;3)水热反应-将第2)步得到的混合液B置于反应器中,以彡1.5°C/min的速率升温 至180-220°C,在该温度下保温,保温时间不低于1小时,再冷却至室温;4)过滤、洗涤和干燥_将冷却至室温的反应器内的液体取出,经过滤得到沉淀,再用 蒸馏水和乙醇交替洗涤至中性;洗净后的滤饼在50-70°C温度下干燥,由此得到上述含镁 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 器溶液体积填充度为55-7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水热反应中升温速率为1. 0-1. 50C /min,保温时间为l_24h。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它不含磷酸氢根,具有β-磷酸三钙的晶体结构,其化学式为β-(Ca,Mg)3(PO4)2;本含镁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为正六边形片状形貌,厚度为10-30nm,六边形对角线长度为100-200nm,(Ca+Mg)/P的原子比是1.30-1.45,Mg/Ca的原子比是0.05-0.15。本产品需要通过备料、混合、特定的水热反应和过滤、洗涤和干燥而得到。本发明具有特定的六边形片状形貌,作为药物、基因、生长因子及细胞等的载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效率更高,使吸附的选择性更高,有利于特定离子、蛋白质或基团的吸附。作为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增强体,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文档编号C01B25/32GK101811686SQ2010101623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4日
发明者张敏, 辛仁龙, 陈飞宏, 高家诚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