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力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酶活力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改进的酶活力测定仪,特别是一种以动力学方法测定酶反应的电化学分析仪器。适用于测定多种酶系的活力。
国内,目前是采用常规比色法来检测酶的活力。该方法从三、四十年代沿用至今,缺点是(1)时间长,如检测糖化酶活力,时间长达一小时左右;(2)成本高,由于测试中需用多种试剂,其发色剂价格比较贵,导致了成本高;(3)手续繁复,对样品必须进行预处理;(4)精度低,由测试者凭经验目测来决定滴定终点,增加了测试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专利申请昭58-183089、昭58-183090提出了使用多只反应池,采用酶膜电极参加反应和附加电脑校正系统的酶活性测定装置。由于酶很容易失活,采用此装置时电极表面的酶膜需经常更换,造成操作不方便。由于装置中使用多只反应池,测试中进行多次反应,所以需要附加电脑系统进行对比校正,使得整个仪器的制造难度大、造价比较高。另外该装置采用计流器记录电流变化,灵敏度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酶活力测定仪,它不仅能够方便、迅速、精确地测出酶的活力,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特别适合我国国情,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在化学反应部份中,用铂丝电极代替酶膜电极。
(二)在检测部份中采用微恒电流装置,记录电压的变化,代替恒电压记录电流的变化。
(三)用一个反应池取代多个反应池或反应池组。
由于用铂丝电极代替酶膜电极,从根本上避免了酶失活的问题,使测试后对电极的处理变得极为简单方便,只要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即可反复使用。既提高了测试稳定性又提高了使用寿命。由于采用铂丝构成电极,反应池可以压缩到仅用一只,缩短了测试时间,减少了所用试剂的品种,同时省掉了对比、校正系统,使整个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由于在检测系统中,用微恒电流装置记录电压变化来代替恒电压记录电流变化,提高了测试灵敏度。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实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其中,1——铂对电极 2——甘汞电极 3——接触温度计 4——反应池 5——搅拌棒 6——恒温池 7——恒温磁力搅拌器 8——电流表 9——数字显示 10——调零 11——电流 12——测量 13——显示 14——电源开关 15——记录仪。
图2是所举实施例的标准曲线。
图3是所举实施例的记录仪测绘图。
1、试剂的配制(一)胆碱脂酶(简称chE)标准液称取chE1毫克溶于10毫升PH值为7.4 0.1M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简称Tris)盐酸(Hcl)缓冲液的容量瓶中(即浓度为0.1毫克/毫升或0.4活力单位/毫升),冷藏。
(二)硫代乙酰胆碱碘化物(基质)简称Acschl溶液精确称取Acschl100毫克溶于10毫升PH7.4 0.1M Tris-Hcl缓冲液中,即基质液浓度10毫克/毫升,冷藏。
(三)PH7.4 0.1M Tris-Hcl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克溶于去离子水中,用1NHcl调节PH到7.4,然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升,冷藏。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参照图1,在反应池中加入11.5毫升Tris-Hcl缓冲液和1毫升基质液(10毫克/毫升),插入三电极系统(铂对电极和217型饱和甘汞电极),于电磁搅拌下控温于31±0.5℃,接通电源,调微恒电流为25μA并连接记录仪,使记录笔处于中心位置,此时显示器表示(0.45V左右),调纸速为6000mm/小时,此时记录纸上绘出一直线,数秒钟以后,分别加入20、40、60、80、100微升chE标准液,作切线分别记录△E和△t值(见图3),以△E/△t比值为纵座标,chE浓度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
3、样品的测试在反应池中加入11.5毫升PH7.4 0.1MTris-Hcl缓冲液和1毫升基质液,插入三电极系统,操作步骤均同绘制标准曲线一样,此时记录纸上绘出一直线。数分钟后,加入0.2毫升抗凝血样,即刻在记录纸上绘出一曲线(见图3),通过作图得出△E/△t=1.75毫伏/秒,从图2中查得chE浓度为0.011毫克/毫升,(0.044活力单位/毫升)。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包括检测系统、数字显示电路的主机和包括电极、恒温池等的反应池两大部份组成的测定酶活力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机部份有一个用微恒电流记录电位变化的装置,反应池部份只有一个带有铂金属电极的反应池。
专利摘要
测定酶活力的电化学装置。通过只用一个由铂金属构成的反应池,以及主机部分用微恒电流装置记录电压变化,能在5~8分钟内测定酶活力,精度达0.01活力单位/毫升。凡“底物A酶产物I+产物II”这类反应,只要任一种产物比其底物具有更大或更小的活性,如胆碱脂酶、葡萄糖甘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等能用本仪器测定。本仪器适用于生物化学、医药工业、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是进行教学、科研、产品检验、临床诊断的优良仪器。
文档编号C12Q1/00GK87200230SQ87200230
公开日1988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19日
发明者刘瑞莲, 卢明春, 师文洁 申请人:上海电视十一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