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温耐盐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223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耐温耐盐交联聚合物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聚合物体系,具有耐温、耐盐、强度可调、交联时间可控的特点, 可用于油田调剖、堵水、堵漏、驱油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油藏自身的非均质性,高渗透带的原油易被采出。油田进入注水开发后,高渗透带 被注入水长期冲刷,非均质进一步加强,突出特点是油井普遍含水高,个别油水井间形成窜 流或水流通道,部分油井出现水淹现象。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注水的效率越来越差,原油采收 率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亦越来越差。如何提高注入水的波及效率成为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首 要问题。
目前为了解决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和油藏非均质严重等因素而影响注入流体波及效率的技 术手段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注入流体的粘度,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最具代表 性的是聚合物驱油,在其适用油藏条件下该方法能显著地增加原油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第二 类方法是通过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或对生产井出水层进行堵水作业。此类方法主要是针对 油藏层间的非均质严重而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入生产井,造成吸水不均匀、油井含水过 高而采取的调整措施,通常这种情况是贯穿于整个油藏之中。第三类方法是深度调驱,聚合 物通过延缓交联,在不增加注入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调驱剂的强度,改善储层深部的 非均质性,提高驱替液的波及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聚合物驱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a)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聚合物用量必须加大,继续 提高经济效益的余地不大;b)耐盐性差、难于实现油田污水配制,限制了聚合驱的实际应用; c)由于聚合物易高温水解,应用的温度范围受到限制;d)产出液中的聚合物难以处理,也 无法利用。
常规的调剖堵水仅仅是改变井眼附近区域的渗透率级差,注入水就会很快绕过调整带, 降低措施的效果,不能大幅度地提高波及效率。
原有的深度调驱剂所用的交联剂一般为有机铬、有机铝、有机锆、水溶性酚醛树脂等, 有机铬、有机铝、有机锆耐温耐盐性能较差,有的要求较低的温度,有的要求较低而且含量 变化较小含盐量,即便地面可以利用淡水满足配制要求,注入储层后,复杂的储层环境又使 调驱剂的性能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不交联的现象。水溶性酚酸树脂的耐盐性能较好,但适应 的储层温度必须在7(TC以上,调驱剂浓度较高时又容易出现成胶后收縮脱水现象。在1980年到1986年之间,国外调驱技术达到迅猛发展,高峰时美国35%的E0R项目是 聚合物驱,但从各类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项目中60%为凝胶调驱,但由于所用技术不能 适应苛刻的油藏条件,当时的应用成功率只有50%,且大多为近井地带调堵。
1994年国内就有关于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在矿藏应用的报道,1995年国内开始了大量的 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技术研究,但仍受到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矿化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联聚合物体系,具有耐温、耐盐、强度可调、交联时间可 控的特点,可用于油田调剖、堵水、堵漏、驱油技术。该体系由水、聚丙烯酰胺、三聚氰胺、 甲醛、添加剂复配而成,反应后可形成一种耐温耐盐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可用清水或处理合 格后的油田污水配制,交联时间可控,交联强度可控,与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相比,体 系粘度大幅度提高。 解决的技术问题
1. 本体系可用油田污水配制,适用的污水含盐量小于35X10^g/L, Ca2+、 Mg"总含量小 于5000 mg/L;
2. 本体系适用的储层温度范围为30 11(TC;
3. 本体系交联时间为6小时~25天;
4. 交联后粘度小于40 X 104mPa. s;
5. 长期稳定性好;
6. 与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相比,粘度大幅度提高。与聚合物驱油技术相比可适当 降低聚丙烯酰胺使用浓度,降低成本,提高驱油效果;
7. 与聚合物驱油技术相比可降低产出液中的聚丙烯酰胺浓度,提高利用率,降低产出 液的处理难度;
8. 可用于高浓度聚丙烯酰胺产出液的重复利用,简化处理方式;
9. 可用于油田调剖、堵水、堵漏、驱油技术;
10. 现场配制简单,容易组织实施。 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温耐盐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其特征在于,该体系由水、聚丙烯酰胺、三聚氰胺、 甲醛、添加剂复配而成,反应后可形成一种耐温耐盐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各组分组成如下 聚丙烯酰胺 0. 03 8重量%
三聚氰胺 0.01 4重量%甲醛溶液(35 38重量%) 0.03 10重量% 添加剂 〈2重量%
其余为配制用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可用于高温高盐油藏;
2. 可用清水或处理合格后的油田污水配制;
3. 可用于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与聚合物驱油技术相比,用量更少,增粘性能更好, 驱油效果更好;
4. 与聚合物驱油技术相比可降低产出液中的聚丙烯酰胺浓度,提高利用率,降低产出 液的处理难度;
5. 可用于高浓度聚丙烯酰胺产出液的重复利用,简化处理方式;
6. 可用于油田常规调剖、堵水、堵漏技术;
7. 交联时间可控,交联强度可控,可用于油田深部调剖、堵水技术;
8. 现场配制简单,容易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配制水、聚丙烯酰胺、三聚氰胺、甲醛按要求比例混合均匀,待聚丙烯酰胺搅拌完全 溶解后,即可注入储层。
权利要求
1.一种耐温耐盐交联聚合物体系,其特征在于,具有耐温、耐盐、交联时间可控、交联强度可控的特点,可用于油田调剖、堵水、堵漏、驱油技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其特征在于,该体系由水、聚丙烯酰胺、三聚氰胺、 甲醛、添加剂组成,各组分组成如下聚丙烯酰胺 0. 03 8重量%三聚氰胺 0.01 4重量% 甲醛溶液(35 38重量%) 0.03 10重量% 添加剂 〈2重量%其余为配制用水。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3 30X104,水解度〈30%,固含量>86重量%;交联剂为三聚氰胺和甲醛。
全文摘要
一种耐温、耐盐、交联时间和强度可控的交联聚合物体系,由水、聚丙烯酰胺、三聚氰胺、甲醛、添加剂复配而成,其中聚丙烯酰胺0.03~8重量%,三聚氰胺0.01~4重量%,甲醛溶液(35~38重量%)0.03~10重量%,添加剂<2重量%。适用的油田污水含盐量小于35×10<sup>4</sup>mg/L,Ca<sup>2+</sup>、Mg<sup>2+</sup>总含量小于5000mg/L;适用的储层温度范围为30~110℃;交联时间为6小时~25天;交联后粘度小于40×10<sup>4</sup>mPa.s;长期稳定性好;与聚合物驱油相比粘度大幅度提高,可适当降低聚丙烯酰胺使用浓度,降低成本,同时提高驱油效果,降低产出液的处理难度;可用于聚合物驱高浓度聚丙烯酰胺产出液的重复利用;可用于油田调剖、堵水、堵漏、驱油技术;现场配制简单。
文档编号C08K5/07GK101255260SQ20081009420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2日
发明者王志鹏 申请人:王志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