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改进的蜡沉积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365948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改进的蜡沉积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利用改进的蜡沉积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描述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在悬浮体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和控制通过在悬浮体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的聚烯烃聚合物中的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的方法。悬浮聚合方法(其中烯烃单体在液体介质中聚合)在本领域熟知。得到的聚烯烃聚合物工业上成功用于很多应用。聚合过程不产生具有均匀分子量的聚合物而是具有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是常识。因此,悬浮聚合方法也产生不同长度的聚合物链,包括低分子量组分。通常将这类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链长度的组分称为低聚物或蜡。虽然在气相聚合方法中产生的低分子量聚合物链保留在生长的聚合物颗粒内,但在悬浮聚合方法中低分子量组分需要特殊注意,因为这些组分至少在升高温度下部分溶于悬浮介质。如果使用不容易由蒸发和随后冷凝而可再循环的悬浮介质,这尤其需要。存在这样的悬浮聚合方法,其中在聚合后,通过蒸发实质上所有的单体和稀释剂将液相与聚合物颗粒分离。例如,WO 99/47251描述在两个闪蒸罐的系列中进行的此分离方法。然而,在悬浮聚合方法中,也通常在聚合反应后从悬浮介质机械去除聚合物,例如,通过离心。为了节省成本,分离的悬浮介质或者其至少部分要么原样返回到聚合反应,要么在再生后返回,例如通过蒸馏,在此期间溶解的低分子量组分显现为不得不处理的糊状至固体残余物。因此,有利的是在与聚合物颗粒分离后悬浮介质包含尽可能少的蜡质成分。另外,对于一些应用,对于产物性质,可有利地在聚合物中包含尽可能多的低分子量组分。因此,已努力在悬浮聚合方法中增加与聚合物颗粒一起保留的低分子量组分部分,和减少不得不处理的蜡质成分的量。EP 0 905 152 Al 描述在悬浮体中制备乙烯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在从聚合物颗粒去除悬浮介质前使悬浮流部分蒸发,结果是在聚合中生成的一些蜡吸附到聚合物颗粒上。然而,使实质性部分的悬浮介质蒸发使用大量能量,并且需要向制造设备引入减压,这可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劣势,并且找到以与聚合物颗粒一起从悬浮介质去除大部分产生的低分子量组分的方式操作悬浮聚合过程的方法。另外,应能够调节去除的低分子量组分的量,以能够改变最终产物性质。我们已发现,通过一种方法达到此目的,所述方法为通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于40°C至120°C温度和0.1至IOMPa压力在悬浮体中连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从聚合反应器取出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其中悬浮体具有65°C至120°C的温度;
b)将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送到缓和容器;
c)将缓和容器中的悬浮体在60°C至85°C温度保持足够长时间,以使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为至少5分钟;
d)从缓和容器取出悬浮体;e)使从缓和容器取出的悬浮体冷却到20°C至55°C的温度;和
f)将固体聚烯烃颗粒与液体悬浮介质机械分离。另外,我们已发现控制通过在悬浮体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的聚烯烃聚合物中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可通过以下说明和附图更好地理解,附图示意性显示用于进行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装配。本发明提供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这些聚烯烃聚合物可以为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和1-烯烃(即,具有末端双键的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但不限于此。优选的单体为非极性烯属化合物,包括芳基取代的1-烯烃。特别优选的1-烯烃为线形或支化C2-C12-1-烯烃,特别是线形C2-Cltl-1-烯烃,例如乙烯、丙烯、卜丁烯、1-戍烯、卜己烯、卜庚烯、1-辛烯、1-癸烯;或支化C2-C12-1-烯烃,例如4-甲基-1-戍烯;共轭和非共轭二烯,例如1,3- 丁二烯、1,4-己二烯或1,7-辛二烯;或乙烯基芳族化合物,例如苯乙烯或经取代的苯乙烯。也可使不同1-烯烃的混合物聚合。适合的烯烃也包括其中双键为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环系统的环状结构的部分的那些。实例为环戊烯、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或甲基降冰片烯,或二烯如5-亚乙基-2-降冰片烯、降冰片二烯或乙基降冰片二烯。另外可使两种或更多种烯烃的混合物聚合。本发明的方法可特别用于乙烯或丙烯的均聚或共聚。优选用最多40%重量的C3-C8-1-烯烃作为乙烯聚合中的共聚单体,特别是1- 丁烯、1-戊烯、1-己烯和/或1-辛烯。丙烯聚合中的优选共聚单体为最多40%重量的乙烯和/或1- 丁烯。特别优选使乙烯与最多20%重量1-己烯和/或1- 丁烯共聚的方法。本发明的聚合在悬浮体中进行。这意味聚合在介质中发生,也就是所谓的悬浮介质,介质在相应聚合反应器中的条件下为液态或超临界态,其中产生的聚烯烃不可溶,并且形成固体颗粒。悬浮体的固 体含量一般在10至8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20至40%重量。形成悬浮体的液相或超临界相的悬浮介质一般不仅包含稀释剂作为主要组分,而且包含其它组分,例如溶解的单体或共聚单体、溶解的助催化剂或清除剂(例如,烷基铝)、溶解的反应助剂(例如,氢)或聚合反应的溶解的反应产物(例如,低聚物或腊)。适合的稀释剂应为惰性,即,不应在反应条件下分解。这类稀释剂为例如具有3至12个碳原子的烃,特别是饱和烃,例如,异丁烷、丁烷、丙烷、异戊烷、戊烷、己烷或辛烷或这些烃的混合物。也可用不饱和烃作为稀释剂,例如单体本身,例如丙烯。如果使用不容易由蒸发和随后冷凝可再循环的稀释剂,本发明的方法尤其有利。这类稀释剂为例如具有高于40°C或甚至高于60°C的沸点的烃或包含高比例的这些烃的混合物。因此,如果聚合在如下液体悬浮介质中进行,本发明的方法尤其有利:所述介质包含大于50%重量的在0.1MPa下具有高于60°C的沸点的饱和烃,或甚至包含大于80%重量的在0.1MPa下具有高于60°C的沸点的饱和烃。该方法可在所有工业上已知的悬浮聚合方法中在40至120°C的温度(优选50至100°c,特别优选60至90°C )和在0.1至IOMPa(特别优选0.2至5MPa)的压力下进行。此类型方法一般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可用所有的常用烯烃聚合催化剂进行聚合。这意味可使用基于氧化铬的菲利普催化剂、基于钛的齐格勒或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或单中心催化剂进行聚合。按照本发明意图,单中心催化剂为基于化学均匀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催化剂。特别适合的单中心催化剂为包含体积大的O-或J1-结合有机配位体的那些催化剂,例如基于单-Cp络合物的催化齐U、基于双-Cp络合物的催化剂(一般被称为金属茂催化剂)或基于后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催化剂,特别是铁-双亚胺络合物。另外,也可用两种或更多种这些催化剂的混合物使烯烃聚合。这类混合催化剂通常被称为复合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的制备和用于烯烃聚合的用途一般已知。优选的催化剂为优选包含钛或钒化合物、镁化合物和任选的作为载体的颗粒状无机氧化物的齐格勒类型。作为钛化合物,一般用三价或四价钛的卤化物或烷氧化物,也可使用钛烷氧基卤素化合物或不同钛化合物的混合物。适合钛化合物的实例为TiBr3、TiBr4, TiCl3、TiCl4,Ti (OCH3) Cl3、Ti (OC2H5) Cl3、Ti (0-1_C3H7) Cl3, Ti (0-n_C4H9) Cl3, Ti (OC2H5) Br3, Ti (0-n_C4H9)Br3, Ti (OCH3)2Cl2' Ti (OC2H5)2Cl2' Ti (0-n_C4H9) 2C12、Ti (OC2H5)2Br2, Ti (OCH3)3CUTi (OC2H5) 3C1、Ti (0-n-C4H9) 3C1、Ti (OC2H5) 3Br、Ti (OCH3) 4、Ti (OC2H5) 4 或 Ti (0-n_C4H9) 4。优选使用包含氯作为卤素的钛化合物。同样优选使用除了钛只含卤素的卤化钛,其中尤其是氯化钛,特别是四氯化钛。在钒化合物中,可特别使用卤化钒、卤氧化钒、烷氧化钒和乙酰丙酮络钒。优选使用氧化态3至5的钒化合物,
在固体组分制备中,优选另外使用镁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此类型的合适化合物为含卤素的镁化合物,例如,卤 化镁,特别是氯化物或溴化物,和某些镁化合物,从它们可以常规方式得到卤化镁,例如,通过与卤化剂反应。按照本发明意图,卤素为氯、溴、碘或氟或两种或更多种卤素的混合物,优选氯或溴,特别是氯。可能的含卤素镁化合物特别为氯化镁或溴化镁。可用以得到卤化物的镁化合物为例如烷基镁、芳基镁、烷氧基镁化合物或芳氧基镁化合物或格氏化合物。适合的齒化剂为例如卤素、卤化氢、SiCl4或CCl4,优选氯或氯化氢。镁的合适无卤素化合物的实例为二乙基镁、二正丙基镁、二异丙基镁、二正丁基镁、二仲丁基镁、二叔丁基镁、二戊基镁、正丁基乙基镁、正丁基仲丁基镁、正丁基辛基镁、二苯基镁、二乙氧基镁、二正丙基氧基镁、二异丙基氧基镁、二正丁基氧基镁、二仲丁基氧基镁、二叔丁基氧基镁、二戊基氧基镁、正丁基氧基乙氧基镁、正丁基氧基仲丁基氧基镁、正丁基氧基辛基氧基镁和二苯氧基镁。在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使用正丁基乙基镁或正丁基辛基镁。格氏化合物的实例为氯化甲基镁、氯化乙基镁、溴化乙基镁、碘化乙基镁、氯化正
丙基镁、溴化正丙基镁、氯化正丁基镁、溴化正丁基镁、氯化仲丁基镁、溴化仲丁基镁、氯化叔丁基镁、溴化叔丁基镁、氯化己基镁、氯化辛基镁、氯化戊基镁、氯化异戊基镁、氯化苯基镁和溴化苯基镁。除了二氯化镁或二溴化镁外,优选用二(C1-Cltl-烷基)镁化合物作为制造颗粒状固体所用的镁化合物。优选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包含选自钛、锆、钒、铬的过渡金属。齐格勒类型的催化剂通常在助催化剂存在下聚合。优选的助催化剂为元素周期表第1、2、12、13或14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特别是第13族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尤其是有机铝化合物。优选的助催化剂为例如烷基有机金属、有机金属烷氧化物或有机金属卤化物。优选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烷基锂、烷基镁或锌、齒化烷基镁、烷基铝、烷基硅、烷氧基硅和齒化烷基硅。更优选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烷基铝和烷基镁。更优选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烧基招,优选二烧基招化合物。优选烧基招包括例如二甲基招、二乙基招、二异丁基招、二正己基招等。聚烯烃聚合物的制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中进行。优选聚合在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聚合反应器级联中进行。这些反应器不限于任何具体设计,然而,优选这些反应器为回路反应器或搅拌釜反应器。对此类级联的反应器数没有限度,然而,优选级联由二、三或四个反应器组成,最优选由二或三个反应器组成。如果聚合反应器级联用于本发明的方法,则聚合反应器中的聚合条件可以在共聚单体的性质和/或量,或者聚合助剂(例如,氢)的不同浓度方面不同。在此情况下,可制备由不同组成的组分构成的聚烯烃聚合物,一般被称为多峰或双峰聚烯烃聚合物,然而,在此术语“多峰”通常也包括“双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从聚合反应器连续取出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的步骤。此聚合反应器可以为单个聚合反应器。优选该反应器为一系列反应器的最后聚合反应器。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具有65°C至120°C的温度,优选65°C至90°C,尤其优选70°C至85°C。将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送到缓和(moderating)容器。该缓和容器与聚合反应器的区别是不向该反应器加入另外的单体或共聚单体。缓和容器的用途是在一定温度保持悬浮体一定时间。这 样的缓和容器通常为具有连续进料和连续排料的搅拌容器。根据本发明,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温度被调节到在60°C至85°C的范围,优选60°C至80°C,尤其优选60°C至75°C。缓和容器的进料、排料和体积应进一步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使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为至少5分钟,优选5分钟至60分钟,尤其优选10分钟至30分钟。然后,使从缓和容器连续取出的悬浮体冷却到20°C至55°C的温度,优选30°C至50°C。此冷却通常通过使悬浮体通过热交换器来达到,热交换器优选夹套管。随后,使经冷却的悬浮体机械分离为固体聚烯烃颗粒和液体悬浮介质。分离可在所有适合的分离装置中进行,例如离心机或过滤系统。优选用于分离固体聚烯烃颗粒和液体悬浮介质的装置为离心机。利用聚合反应器或聚合反应器级联的最后聚合反应器中的压力与缓和容器中压力的压差,定期将悬浮体从聚合反应器或聚合反应器级联的最后聚合反应器转移到缓和容器。不过,为了从缓和容器取出悬浮体,一般利用泵,优选离心泵。另外,缓和容器通常在低于聚合反应器或聚合反应器级联的最后聚合反应器中温度的温度操作。因此,来自聚合反应器或聚合反应器级联的最后聚合反应器的悬浮体所携带的热量和在缓和容器中发生的后聚合的热量必须部分去除。通过连接到缓和容器的冷却夹套冷却缓和容器,或者通过用于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外部冷却循环,可进行此除热;可通过使缓和容器中的部分液体悬浮介质蒸发进行除热;或者可通过使在缓和容器下游的冷却步骤中冷却的部分悬浮体返回到缓和容器进行除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使在缓和容器下游的冷却步骤中冷却的部分悬浮体返回到缓和容器,通过使缓和容器中的部分液体悬浮介质蒸发,或者通过使在缓和容器下游的冷却步骤中冷却的部分悬浮体返回到缓和容器和通过使缓和容器中的部分液体悬浮介质蒸发二者进行除热。对于所有这些优选的实施方案,可通过冷却夹套或外部冷却循环产生另外的冷却。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步骤e)中冷却后,从缓和容器取出的悬浮体不直接送到用于将悬浮体机械分离为固体聚烯烃颗粒和液体悬浮介质的装置,而是送到收集容器,其中悬浮体优选保持在20°C至55°C的温度,尤其优选30°C至50°C。该收集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优选为至少5分钟,尤其优选5分钟至60分钟。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减少液体悬浮介质中蜡质成分的量。然而,液体悬浮介质中蜡质成分的最终得到含量和减少程度强烈取决于制备的产物。使用共聚单体越多,制备的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越宽,从最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介质中溶解的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越多。优选在步骤f)中与聚烯烃颗粒分离的液体悬浮介质包含小于3%重量的溶解蜡质成分,更优选包含小于1%重量的溶解蜡质成分,在此,通过使悬浮介质在60°C温度通过过滤器,通过在40kPa加热到120°C经历30分钟使液体蒸发,并称重残余物,测定蜡质成分含量。在步骤f)中与聚烯烃颗粒分离的液体悬浮介质适合直接再循环到聚合过程。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将在步骤f)中与聚烯烃颗粒分离的液体悬浮介质送到一个或多个其中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器。通过在缓和容器中选择适当温度和适当平均停留时间,可大量减少悬浮介质中蜡质成分的量,并使它沉积在固体聚烯烃颗粒上。通过在缓和容器中选择不同的悬浮体温度和/或不同的平均停留时间,较少的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沉积在固体聚烯烃颗粒上,因此,观察到在悬浮介质中溶解蜡质成分的较高含量。另外,方法的特征也取决于产生的聚烯烃的结构。然而,一般在缓和容器中的较短平均停留时间导致在悬浮介质中较高含量的溶解蜡质成分。关于缓和容器中的温度,太高温度和太低温度均可导致在悬浮介质中较高量的溶解蜡质成分,和因此在聚烯烃聚合物中较低量的此类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因此,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温度和/或平均停留时间的变化给予容易地改变聚烯烃聚合物中蜡质成分(即,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也 提供控制通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于40°C至120°C温度和0.1至IOMPa压力在悬浮体中连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的聚烯烃聚合物中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从聚合反应器取出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其中悬浮体具有65°C至120°C的温度;
b)将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送到缓和容器;
c)从缓和容器取出悬浮体;
d)使从缓和容器取出的悬浮体冷却到20°C至55°C的温度;和
e)将固体聚烯烃颗粒与液体悬浮介质机械分离,
其中通过将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温度和/或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设置到预定值,控制聚烯烃聚合物中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进行本发明的方法有多种可能性。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悬浮体中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优选装配的图解,其中聚合在三个反应器的级联中发生。用于在第一聚合反应器(I)中使烯烃在悬浮体中聚合的稀释剂通过进料管线(2)送到反应器,而反应混合物的其它组分,例如催化剂、单体、可能的共聚单体和聚合助剂,通过一个或多个进料管线(3)送到该反应器。由于在反应器(I)中聚合,形成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该悬浮体通过管线(4)送到第二聚合反应器(5),在此发生进一步聚合。新鲜共聚单体或反应混合物的其它组分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进料管线(6)送到反应器(5)。随后,将反应器(5)的悬浮体通过管线(7)送到第三聚合反应器(8),其中进行另外的聚合。一个或多个进料管线(9)允许将共聚单体或反应混合物的其它组分补充进料到反应器⑶。在反应器(8)中形成的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通过管线(10)连续转移到缓和容器(11),缓和容器(11)以平均停留时间为约20分钟的方式操作。缓和容器
(11)的内容物用泵(12)通过管线(13)取出,通过热交换器(14),并转移到收集容器(15)。为了使缓和容器(11)中的悬浮体冷却——这是需要的,因为一方面,较高温度的悬浮体通过管线(10)连续加入,另一方面要去除在缓和容器(11)中产生的后聚合热量——可使部分悬浮介质蒸发并通过管线(16)去除产生的气体,并可使在热交换器(14)中冷却的部分悬浮体通过管线(17)返回到缓和容器(11)。为了调节冷却或抑制它们之一或两者,管线
(16)和(17)装配有阀(18)和(19)。然后,使悬浮体通过管线(20)通到离心机(21),在此,固体聚烯烃颗粒与液体悬浮介质分离。分离的聚烯烃颗粒,其在去除液体悬浮介质后仍具有10至30%重量残余水分即残余悬浮介质,通过管线(22)引导到干燥器(未显示),随后引导到制粒装置(未显示)。分离的悬浮介质通过管线(23)转移到另外的收集容器(24),从这里用泵(25)通过管线(26)转移到聚合反应器(I)、(5)和/或(8)。为了控制和调节悬浮介质到反应器(I)、(5)和/或(8)的转移,管线(26)及其分支装配有阀(27)、(28)和(29)。本发明的方法使得能够以可容易操作的方式在固体聚合物颗粒上控制地沉积高比例的所得聚烯烃聚合物中产 生的低分子量组分,并将它们从悬浮介质去除。以下借助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于此。实施例1
以连续方法在串联布置的三个反应器中使乙烯聚合。将如WO 91/18934,实施例2中说明地制备并且具有操作数(operative number) 2.2的齐格勒催化剂组分以关于催化剂化合物的钛含量为13.5mmol/h的量与174mmol/h三乙基铝和足量的作为稀释剂的己烷、乙烯和氢一起送入第一反应器。调节乙烯的量(=67.2kg/h)和氢的量(=74g/h),以便以第一反应器的气体空间中测得乙烯和氢的百分数比例分别为20至23%体积和66至71%体积,其余为氮和蒸发的稀释剂的混合物。第一反应器中的聚合在84°C进行。然后,将来自第一反应器的悬浮体转移到第二反应器,其中气相中氢的百分数比例已减少到16至20%体积,向此反应器中与46.8kg/h的乙烯一起加入120g/h的量的1-丁烯。氢的量通过中间H2减压减少。在第二反应器的气相中测得65至70%体积乙烯、16至20%体积氢和0.15至0.20%体积1-丁烯,其余为氮和蒸发的稀释剂的混合物。第二反应器中的聚合在84°C进行。利用进一步中间H2减压将氢的量调节到在第三反应器的气体空间中的2.0%体积,将来自第二反应器的悬浮体转移到第三反应器。向第三反应器中与32.lkg/h的量的乙烯一起加入540g/h的量的1_ 丁烯。在第三反应器的气相中测得的百分数比例为81至84%体积乙烯、1.9至2.3 %体积氢和1.2%体积1- 丁烯,其余为氮和蒸发的稀释剂的混合物。第三反应器中的聚合在0.4MPa的压力下在85°C进行。将来自第三反应器的悬浮体转移到在0.13MPa的压力操作的缓和容器,缓和容器通过冷却夹套和使部分液体悬浮介质蒸发来冷却。在缓和容器中的悬浮体具有65°C的温度,平均停留时间为20分钟。悬浮体从缓和容器通过泵取出,并通过热交换器转移到收集容器,收集容器起离心机的进料容器的作用。由通过热交换器使悬浮体冷却到35°C温度。在收集容器中的悬浮体具有35°C的温度,在此容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0分钟。随后,将悬浮体转移到离心机,在此使悬浮介质和聚合物颗粒分离。离开离心机的液体悬浮介质具有0.2%重量的溶解蜡质成分含量。通过从悬浮介质取约IOOg样品,使在60°C温度的样品通过过滤器,通过在40kPa加热到120°C经历30分钟使液体蒸发,并称重残余物,测定该溶解蜡质成分含量。将与聚合物颗粒分离的液体悬浮介质送回到级联的第二和第三反应器。比较实施例A
重复实施例1,然而在缓和容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减少到4分钟。离开离心机的液体悬浮介质具有1.2%重量的溶解蜡质成分含量。比较实施例A和实施例1的比较显示,通过用较长平均停留时间操作缓和容器,可显著减少悬浮介质中 溶解蜡质成分的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于40°C至120°C温度和0.1至IOMPa压力在悬浮体中连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从聚合反应器取出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其中悬浮体具有65°C至120°C的温度; b)将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送到缓和容器; c)将缓和容器中的悬浮体在60°C至85°C温度保持足够长时间,以使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为至少5分钟; d)从缓和容器取出悬浮体; e)使从缓和容器取出的悬浮体冷却到20°C至55°C的温度;和 f)将固体聚烯烃颗粒与液体悬浮介质机械分离。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从中取出悬浮体的聚合反应器为一系列聚合反应器的最后聚合反应器。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缓和容器在0.1OlMPa至1.0MPa的压力操作。
4.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缓和容器中的悬浮体通过使在步骤e)中冷却的部分悬浮体返回到缓和容器来冷却。
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缓和容器中的悬浮体通过使缓和容器中的部分液体悬浮介质蒸发来冷却 。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悬浮体在冷却步骤e)后送到收集容器。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将悬浮体在收集容器中在20°C至55°C温度保持足够长时间,以使在收集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为至少5分钟。
8.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固体聚烯烃颗粒和液体悬浮介质的分离在离心机中发生。
9.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步骤f)中与聚烯烃颗粒分离的液体悬浮介质包含小于3%重量的溶解蜡质成分,其中通过使悬浮介质在60°C温度下通过过滤器,通过在40kPa加热到120°C经历30分钟使液体蒸发,并称重残余物,测定溶解蜡质成分含量。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在步骤f)中与聚烯烃颗粒分离的液体悬浮介质送到一个或多个其中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器。
11.一种控制通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于40°C至120°C温度和0.1至IOMPa压力在悬浮体中连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的聚烯烃聚合物中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从聚合反应器取出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其中悬浮体具有65°C至120°C的温度; b)将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送到缓和容器; c)从缓和容器取出悬浮体; d)使从缓和容器取出的悬浮体冷却到20°C至55°C的温度;和 e)将固体聚烯烃颗粒与液体悬浮介质机械分离, 其中通过将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温度和/或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设置到预定值,控制聚烯烃聚合物中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
全文摘要
通过在至少一个聚合反应器在聚合催化剂存在下于40℃至120℃温度和0.1至10MPa压力在悬浮体中连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聚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从聚合反应器取出固体聚烯烃颗粒在悬浮介质中的悬浮体,其中悬浮体具有65℃至120℃的温度;b)将从聚合反应器取出的悬浮体送到缓和容器;c)将缓和容器中的悬浮体在60℃至85℃温度保持足够长时间,以使缓和容器中悬浮体的平均停留时间为至少5分钟;d)从缓和容器取出悬浮体;e)使从缓和容器取出的悬浮体冷却到20℃至55℃的温度;和f)将固体聚烯烃颗粒与液体悬浮介质机械分离,以及控制通过在悬浮体中聚合一种或多种烯烃单体制备的聚烯烃聚合物中具有14至300个碳原子的烃的含量的方法。
文档编号C08F2/18GK103080147SQ20118004203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G.迈尔, R.屈尔, H.普朗, M.奥勒巴赫 申请人: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