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8641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包括脱挥预热器部分和脱挥器部分,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设于脱挥器部分顶部,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顶部分别设有壳程放空口和壳程导热油出口,底部分别设有壳程导热油进口和壳程排净口,所述脱挥器部分包括脱挥器内筒体,所述脱挥器筒体顶部一侧设有抽真空口,所述脱挥器内筒体顶部设有脱挥器上封头,底部设有脱挥器下锥体,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底部连接聚乳酸出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平盖锥封头的体积小,物料更易向下流动,且不易存料,流体在近管壁处的滞流内层厚度减薄,从而减小了传热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热脱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因此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现有技术中的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平盖锥封头的体积过大,物料向下流动缓慢,容易存料,流体在近管壁处的滞流内层厚度大,增加了传热的阻力,降低工作效率。
[0003]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包括脱挥预热器部分和脱挥器部分,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设于脱挥器部分顶部,
[0007]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顶部分别设有壳程放空口和壳程导热油出口,底部分别设有壳程导热油进口和壳程排净口,所述壳程筒体顶部设有上管板,底部设有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中心位置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装有换热元件,所述换热元件由左旋螺旋片和右旋螺旋片间隔设置而成或者由若干个与轴呈30°的横条焊接而成,所述壳程筒体内部间隔设有挡板I和挡板II,所述挡板I 一端通过定距拉杆I固定,另一端与壳程筒体内壁之间空有间隙,所述挡板II一端通过定距拉杆II固定,另一端与壳程筒体内壁之间空有间隙,所述定距拉杆I和定距拉杆II顶部固定于上管板上,所述上管板顶部设有平盖锥封头,所述平盖锥封头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聚乳酸进口,所述平盖锥封头外围设有夹套封头,所述封头夹套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和夹套导热油出口,所述夹套封头顶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出口,底部另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
[0008]所述脱挥器部分包括脱挥器内筒体,所述脱挥器筒体顶部一侧设有抽真空口,所述脱挥器内筒体顶部设有脱挥器上封头,底部设有脱挥器下锥体,所述脱挥器内筒体外围设有脱挥器筒体夹套,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外围设有脱挥器下锥体夹套,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和脱挥器下锥体夹套相通,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夹套底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顶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出口,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底部连接聚乳酸出口。
[0009]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内设有导流板。
[0010]所述脱挥器筒体顶部一侧设有带灯视镜。
[0011]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外壁上固定有设备耳座。
[0012]所述平盖锥封头的顶角α的角度范围为140° -160°。
[0013]所述上管板上均匀设有流管,所述流管顶部设有倒置的等腰梯形状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之间紧密贴合。[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平盖锥封头的体积小,物料更易向下流动,且不易存料,流体在近管壁处的滞流内层厚度减薄,从而减小了传热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上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换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壳程筒体,2、壳程放空口,3、壳程导热油出口,4、壳程导热油进口,5、壳程排净口,6、上管板,7、下管板,8、换热器,9、挡板I,10、挡板11,11、定距拉杆I,12、间隙,13、定距拉杆II,14、平盖锥封头,15、聚乳酸进口,16、夹套封头,17、夹套导热油进口,18、夹套导热油出口,19、脱挥器内筒体,20、抽真空口,21、脱挥器上封头,22、脱挥器下锥体,23、脱挥器筒体夹套,24、脱挥器下锥体夹套,25、聚乳酸出口,26、导流板,27、带灯视镜,28、设备耳座,29、顶角α,30、流管,31、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包括脱挥预热器部分和脱挥器部分,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设于脱挥器部分顶部,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包括壳程筒体1,所述壳程筒体I顶部分别设有壳程放空口 2和壳程导热油出口 3,底部分别设有壳程导热油进口 4和壳程排净口 5,所述壳程筒体I顶部设有上管板6,底部设有下管板7,所述上管板6上均匀设有流管30,所述流管30顶部设有倒置的等腰梯形状的导流管31,所述导流管31之间紧密贴合,这样可使物料更易向下流动,且不易存料,所述上管板6和下管板7之间中心位置设有换热器8,所述换热器8内装有换热元件,所述换热元件由左旋螺旋片和右旋螺旋片间隔设置而成(图3中a)或者由若干个与轴呈30°的横条焊接而成(图3中b),在它们的制约下流体发生忽而左旋忽而右旋,由管中心向外,又从管壁向内的运动。这种运动使流体在近管壁处的滞流内层厚度减薄,从而减小了传热的阻力,所述壳程筒体I内部间隔设有挡板I 9和挡板II 10,所述挡板I 9 一端通过定距拉杆I 11固定,另一端与壳程筒体I内壁之间空有间隙12,所述挡板II 10—端通过定距拉杆II 13固定,另一端与壳程筒体I内壁之间空有间隙12,流体在近管壁处的滞流内层厚度减薄,从而减小了传热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定距拉杆I 11和定距拉杆II 13顶部固定于上管板6上,所述上管板6顶部设有平盖锥封头14,所述平盖锥封头14的顶角α 29的角度为150°,这样可使得平盖锥封头14的体积小,所述平盖锥封头14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聚乳酸进口 15,所述平盖锥封头14外围设有夹套封头16,所述夹套封头16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 17和夹套导热油出口 18,所述夹套封头16顶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出口 18,底部另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 17,所述脱挥器部分包括脱挥器内筒体19,所述脱挥器筒体19顶部设有抽真空口20和带灯视镜27,脱挥器内筒体19的容积大小和抽真空口 20选用大小关系到聚乳酸的脱挥率,所述脱挥器内筒体19顶部设有脱挥器上封头21,底部设有脱挥器下锥体22,所述脱挥器内筒体19外围设有脱挥器筒体夹套23,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23外壁上固定有设备耳座28,所述脱挥器下锥体22外围设有脱挥器下锥体夹套24,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23和脱挥器下锥体夹套24相通,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夹套24底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 17,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23顶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出口 18,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23内设有导流板26,所述脱挥器下锥体22底部连接聚乳酸出口 25。
【权利要求】
1.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挥预热器部分和脱挥器部分,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设于脱挥器部分顶部, 所述脱挥预热器部分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顶部分别设有壳程放空口和壳程导热油出口,底部分别设有壳程导热油进口和壳程排净口,所述壳程筒体顶部设有上管板,底部设有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中心位置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装有换热元件,所述换热元件由左旋螺旋片和右旋螺旋片间隔设置而成或者由若干个与轴呈30°的横条焊接而成,所述壳程筒体内部间隔设有挡板I和挡板II,所述挡板I 一端通过定距拉杆I固定,另一端与壳程筒体内壁之间空有间隙,所述挡板II一端通过定距拉杆II固定,另一端与壳程筒体内壁之间空有间隙,所述定距拉杆I和定距拉杆II顶部固定于上管板上,所述上管板顶部设有平盖锥封头,所述平盖锥封头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聚乳酸进口,所述平盖锥封头外围设有夹套封头,所述封头夹套顶部两侧分别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和夹套导热油出口,所述夹套封头顶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出口,底部另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 所述脱挥器部分包括脱挥器内筒体,所述脱挥器筒体顶部一侧设有抽真空口,所述脱挥器内筒体顶部设有脱挥器上封头,底部设有脱挥器下锥体,所述脱挥器内筒体外围设有脱挥器筒体夹套,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外围设有脱挥器下锥体夹套,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和脱挥器下锥体夹套相通,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夹套底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进口,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顶部一侧设有夹套导热油出口,所述脱挥器下锥体底部连接聚乳酸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内设有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挥器筒体顶部一侧设有带灯视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挥器筒体夹套外壁上固定有设备耳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盖锥封头的顶角α的角度范围为140° -1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预热脱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板上均匀设有流管,所述流管顶部设有倒置的等腰梯形状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之间紧密贴合。
【文档编号】C08G63/08GK203525331SQ20132062136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0日
【发明者】陈东辉, 杨蕴辉, 叶楚宝, 叶洪斌 申请人:启东市巨龙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