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检测6‑硫代鸟嘌呤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2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是EuIII-dtpa-bis(cytosine)。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1)取二乙三胺五乙酸、乙酸酐和吡啶,混合均匀,在60-70℃下,搅拌加热22-25h,冷却至室温,过滤,无水乙醚洗涤,抽滤,干燥,得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酐(dtpaa);

2)取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酐(dtpaa)、三乙胺、无水DMF和胞嘧啶,混合均匀,于95-105℃下,搅拌加热22-25h,静置,冷却到室温,过滤,真空干燥,得二乙三胺五乙酸-双(胞嘧啶)(dtpa-bis(cytosine));

3)将二乙三胺五乙酸-双(胞嘧啶)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溶解,得dtpa-bis(cytosine)溶液,用dtpa-bis(cytosine)溶液洗涤Eu(NO3)3·6H2O,收集洗涤液,洗涤液于70-80℃下加热20-30min或于室温下放置1-2天,得EuIII-dtpa-bis(cytosin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摩尔比,二乙三胺五乙酸:乙酸酐:吡啶=1:4:6。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摩尔比,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酐:三乙胺:胞嘧啶=1:3: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二乙三胺五乙酸-双(胞嘧啶):Eu(NO3)3·6H2O=40:1。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荧光探针在检测6-硫代鸟嘌呤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将6-硫代鸟嘌呤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溶解,加入由Tris-HCl缓冲溶液配置的pH=7.4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荧光探针EuIII-dtpa-bis(cytosine),在288nm的激发波长下观察荧光光谱的变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