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2241阅读:27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是干细胞研究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除了基因转录因子、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化学诱导剂等生物化学方法之外,人们发现材料表面性质对体外介导干细胞定向分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利用材料表面特性调控介导干细胞分化行为逐渐成为研究的新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以提供适合的移植细胞,是目前细胞替代疗法在骨质疏松症治疗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利申请CN201380080663.2,CN201380080656.2,CN201010153969.4均采用添加生化试剂或生物因子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但是,这些方法不仅成本较高,且引入的动物血清及生化试剂可能产生免疫原性等风险。Qi,L.(DOI:10.1371/journal.pone.0059022)研究发现材料表面拓扑形貌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这些方法对于材料的制备方法较为复杂,且成骨细胞分化比例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是通过将清洗干净的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经黑暗处理后利用紫外光照射钛酸锶{100}晶面单晶表面原位形成特定羟基性质表面,所利用的紫外光为波长365nm,功率15W,照射时间为30~60min。

本发明的钛酸锶{100}晶面单晶表面原位形成特定羟基性质表面(终端羟基/桥羟基的比例为0.3~0.4)。

本发明方法的获得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生物化学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特定干细胞分化方向的确定由材料表面蛋白质分子的构型决定,而蛋白质分子构型又可有材料表面特定的羟基性质调控。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对于终端羟基/桥羟基的比例为0.3~0.4的材料表面尤其敏感。

本发明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所采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为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提取而来。采用紫外光先对钛酸锶{100}晶面单晶表面照射处理,产生具有特定羟基性质的表面,继而在其上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常规的DMEM基础培养基培养7天可获得前成骨细胞,14天可获得成熟分化的成骨细胞。所产生的特定羟基性质表面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测定。所获得的成骨细胞比例通过流式细胞鉴定确定。所提供的利用材料表面羟基性质的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方便,成本极低,而且可以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比例,而且可避免动物血清及生化试剂应用的风险和免疫原性,适用在骨组织修复和重建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表面用去离子水在超声波中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在紫外光下照射(波长365nm,功率15W),照射时间30min;在钛酸锶{100}晶面单晶表面原位形成终端羟基/桥羟基的比例为0.3;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104/cm2的密度均匀种在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上,以常规的DMEM基础培养基进行培养,每隔两天换液一次;经14天的培养,经流式细胞鉴定获得成熟分化的成骨细胞比例为60%。

实施例2

将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表面用去离子水在超声波中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在紫外光下照射(波长365nm,功率15W),照射时间60min;在钛酸锶{100}晶面单晶表面原位形成终端羟基/桥羟基的比例为0.4;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104/cm2的密度均匀种在钛酸锶{100}晶面单晶片上,以常规的DMEM基础培养基进行培养,每隔两天换液一次;经14天的培养,经流式细胞鉴定获得成熟分化的成骨细胞比例为7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