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0323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结构具有聚烯酮衍生的,被一内脂键闭合的大环内酯骨架,并通过羟基以糖苷键联结1~3个罕有的中性或碱性糖。

红霉素是由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发酵产生的。该菌以前称为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erythreus)。生产上一般是将其孢子悬液接入种子罐,种子扩大培养2次后移入发酵罐进行发酵,发酵液经过预处理后,再经溶媒萃取进行分离纯化,最后经浓缩结晶干燥后得成品。

霉菌可利用油脂作为碳源,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油脂具有消泡和补充碳源的双重作用。目前,红霉素发酵中通常是利用豆油、菜子油、棉籽油等天然植物油脂作为发酵过程菌体利用的主要碳源物质,植物油脂被菌体分解后生成各种脂肪酸、甘油为红霉素合成提供代谢中间体。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植物油脂在被菌体分解过程中存在着油脂分解不彻底的现象,利用速度慢,分解利用滞后,造成发酵液中残留油脂较多,从而影响发酵液的过滤速度及产品质量,发酵单位偏低,并加大原材料的消耗量,发酵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以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作为碳源的红霉素发酵工艺,该工艺能明显提高红霉素产率。

一种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菌种的制备:将冻干管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接种至装有固体培养基的斜面,在温度32-34℃,湿度30-50%条件下,培养8-9d;

2、种子液的制备:将斜面孢子接种入一级种子罐,在33-35℃条件下,培养32-48h,然后再接种入二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搅拌转速为450rpm,通气量为1-1.5wm,罐压为0.07mpa的条件下培养50-55h;

3、将步骤2培养的种子液移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33-35℃,搅拌转速为700rpm,通气量为1-1.2wm,罐压为0.06mpa,ph为7.0,补入营养物质糖和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培养160-170h,所述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为棉籽油甲酯、棉籽油乙酯和棉籽油丁酯的混合液。

所述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中棉籽油甲酯占42-57%,棉籽油乙酯占25-38%,棉籽油丁酯占15-25%。

优选的棉籽油甲酯占50%,棉籽油乙酯占30%,棉籽油丁酯占20%。

本发明采用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替代大豆油或单组分的棉籽油脂肪酸酯作为碳源,其红霉素产率比大豆油或单组分的棉籽油脂肪酸酯提高了10-12%,成本比大豆油降低30-4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斜面菌种的制备:将冻干管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接种至装有固体培养基的斜面,在温度32-34℃,湿度30-50%条件下,培养8-9d。

2)种子液制备:配置种子培养基,灭菌。将斜面孢子加入无菌水制备成孢子悬液,接种入一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培养32-48h,然后再接种入二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搅拌转速为450rpm,通气量为1-1.5wm,罐压为0.07mpa的条件下培养50-55h;

3)发酵培养:在发酵罐中配置好发酵培养液,灭菌后将种子液移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33-35℃,搅拌转速为700rpm,通气量为1-1.2wm,罐压为0.06mpa,ph为7.0,补入营养物质糖和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培养160-170h,所述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为棉籽油甲酯、棉籽油乙酯和棉籽油丁酯的混合液。其中棉籽油甲酯占42%,棉籽油乙酯占38%,棉籽油丁酯占20%。

实施例2

1)斜面菌种的制备:将冻干管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接种至装有固体培养基的斜面,在温度32-34℃,湿度30-50%条件下,培养8-9d。

2)种子液制备:配置种子培养基,灭菌。将斜面孢子加入无菌水制备成孢子悬液,接种入一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培养32-48h,然后再接种入二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搅拌转速为450rpm,通气量为1-1.5wm,罐压为0.07mpa的条件下培养50-55h;

3)发酵培养:在发酵罐中配置好发酵培养液,灭菌后将种子液移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33-35℃,搅拌转速为700rpm,通气量为1-1.2wm,罐压为0.06mpa,ph为7.0,补入营养物质糖和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培养160-170h,所述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为棉籽油甲酯、棉籽油乙酯和棉籽油丁酯的混合液。其中棉籽油甲酯占50%,棉籽油乙酯占30%,棉籽油丁酯占20%。

实施例3

1)斜面菌种的制备:将冻干管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erythraea)接种至装有固体培养基的斜面,在温度32-34℃,湿度30-50%条件下,培养8-9d。

2)种子液制备:配置种子培养基,灭菌。将斜面孢子加入无菌水制备成孢子悬液,接种入一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培养32-48h,然后再接种入二级种子罐中,在33-35℃条件下,搅拌转速为450rpm,通气量为1-1.5wm,罐压为0.07mpa的条件下培养50-55h;

3)发酵培养:在发酵罐中配置好发酵培养液,灭菌后将种子液移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33-35℃,搅拌转速为700rpm,通气量为1-1.2wm,罐压为0.06mpa,ph为7.0,补入营养物质糖和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培养160-170h,所述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为棉籽油甲酯、棉籽油乙酯和棉籽油丁酯的混合液。其中棉籽油甲酯占57%,棉籽油乙酯占25%,棉籽油丁酯占18%。

以上3个实施例中,实施例2红霉素产率提高最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替代大豆油和单组分的棉籽油脂肪酸酯作为碳源的红霉素发酵方法,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为棉籽油甲酯、棉籽油乙酯和棉籽油丁酯的混合液,采用多元棉籽油脂肪酸脂发酵生产红霉素,其产率可提高10‑12%,成本比大豆油降低30‑40%。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明;杨晓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宝塔化工中心实验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3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