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蕉枯萎病复合病原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_2

文档序号:9642185阅读:来源:国知局
养基中,然后放入25°C培养室中培养10天,待病原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 后,备用。按照以上培养方法,分别培养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固体菌块。
[0042] 其次,制备固体病原菌菌块。将培养的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固体菌块按 重量比4 : 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固体病原菌菌块。
[0043] 5)复合病原菌的制备
[0044] 在IL液体病原菌菌液中添加 100g捣碎的固体病原菌菌块,混合均匀即得接种专 用复合病原菌。配制的接种专用复合病原菌最好在两天内使用,效果比较好。
[0045] 实施例2
[0046] 香蕉枯萎病复合病原菌的制备:
[0047] 1)培养基配制
[0048] 马铃薯-乳糖培养液:称取去皮马铃薯块100g,加水1200ml煮沸15min左右至 马铃薯块能被玻璃棒捣碎为止,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汁,加水至1000ml,称取15g乳糖加入马 铃薯过滤夜中,搅拌均匀,装入三角瓶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C和98kpa下高温灭菌 15min〇
[0049] 麦粒培养基:将适量麦粒用水浸泡4h,捞起后将水沥干,然后取约70g麦粒,装 入体积为150ml的培养瓶中,盖好瓶盖,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C和98kpa下高温灭菌 15min〇
[0050] 2)病原菌母液的培养
[0051] 将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菌块分别接种于灭菌后的马铃薯-乳 糖培养液中,每300ml培养液接入3块直径约I. 5cm的菌饼,在温度为22°C、转速为150r/ min摇床上振荡培养5天后,备用。
[0052] 3)液体病原菌菌液制备
[0053] 首先,培养病原菌菌液。配制7L和70L马铃薯一乳糖培养液,分别装入10L-100L 微生物发酵设备的IOL和100L发酵罐中,然后在121°C下高温灭菌30min。待培养液冷却 后,向IOL小发酵罐中接种500ml病原菌母液,25°C培养7天后,将小发酵罐中的菌液抽到 100L大发酵罐中进行接种,25°C培养8天,当菌液的浓度达到10 scfU/mL后,将菌液从发酵 罐抽出放到25L塑料壶中备用。按照以上培养方法,分别培养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和 1号生理小种病原菌菌液。
[0054] 其次,制备液体病原菌菌液。将经10L-100L微生物发酵设备培养的香蕉枯萎病4 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菌液分别稀释到10 6cfu/mL浓度,然后将稀释后的两者菌液按 体积比3 : 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液体病原菌菌液。
[0055] 4)固体病原菌菌块制备
[0056] 首先,培养病原菌菌块。用消毒过的移液抢取3ml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母液,接种至 消毒后的麦粒培养基中,然后放入22°C培养室中培养8天,待病原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 后,备用。按照以上培养方法,分别培养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固体菌块。
[0057] 其次,制备固体病原菌菌块。将培养的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固体菌块按 重量比3 : 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固体病原菌菌块。
[0058] 5)复合病原菌的制备
[0059] 在IL液体病原菌菌液中添加80g捣碎的固体病原菌菌块,混合均匀即得接种专用 复合病原菌。配制的接种专用复合病原菌最好在两天内使用,效果比较好。
[0060] 实施例3
[0061] 香蕉枯萎病复合病原菌的制备:
[0062] 1)培养基配制
[0063] 马铃薯-乳糖培养液:称取去皮马铃薯块300g,加水800ml煮沸25min左右至马 铃薯块能被玻璃棒捣碎为止,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汁,加水至1000ml,称取25g乳糖加入马 铃薯过滤夜中,搅拌均匀,装入三角瓶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C和98kpa下高温灭菌 25min〇
[0064] 麦粒培养基:将适量麦粒用水浸泡6h,捞起后将水沥干,然后取约80g麦粒,装 入体积为100mL的培养瓶中,盖好瓶盖,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21°C和98kpa下高温灭菌 25min〇
[0065] 2)病原菌母液的培养
[0066] 将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菌块分别接种于灭菌后的马铃薯-乳 糖培养液中,每300ml培养液接入3块直径约I. 5cm的菌饼,在温度为28°C、转速为150r/ min摇床上振荡培养7天后,备用。
[0067] 3)液体病原菌菌液制备
[0068] 首先,培养病原菌菌液。配制7L和70L马铃薯一乳糖培养液,分别装入10L-100L 微生物发酵设备的IOL和100L发酵罐中,然后在121°C下高温灭菌30min。待培养液冷却 后,向IOL小发酵罐中接种500ml病原菌母液,25°C培养7天后,将小发酵罐中的菌液抽到 100L大发酵罐中进行接种,25°C培养8天左右,当菌液的浓度达到10 scfu/mL后,将菌液从 发酵罐抽出放到25L塑料壶中备用。按照以上培养方法,分别培养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 种和1号生理小种病原菌菌液。
[0069] 其次,制备液体病原菌菌液。将经10L-100L微生物发酵设备培养的香蕉枯萎病4 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菌液分别稀释到10 6cfu/mL浓度,然后将稀释后的两者菌液按 体积比5 : 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液体病原菌菌液。
[0070] 4)固体病原菌菌块制备
[0071] 首先,培养病原菌菌块。用消毒过的移液抢取3ml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母液,接种至 消毒后的麦粒培养基中,然后放入28°C培养室中培养12天,待病原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 后,备用。按照以上培养方法,分别培养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固体菌块。
[0072] 其次,制备固体病原菌菌块。将培养的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固体菌块按 重量比5 : 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固体病原菌菌块。
[0073] 5)复合病原菌的制备
[0074] 在IL液体病原菌菌液中添加120g捣碎的固体病原菌菌块,混合均匀即得接种专 用复合病原菌。配制的接种专用复合病原菌最好在两天内使用,效果比较好。
[0075]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 发明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 之内。
[0076] 复合病原菌致病性鉴定试验:
[0077] 1)香蕉品种:
[0078] 包括巴西蕉(AAA)、东蕉1号(AAA)、抗枯5号(AAA)、海贡(AA)、东竞中把大蕉 (ABB)、广粉1号(ABB)、粉杂1号(ABB)共7个品种,材料来源于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建 立的香蕉种质资源圃。
[0079] 2)试验基地的选择:
[0080] 在香蕉枯萎病病区选择田块作为试验基地。试验基地要求地势较高,地面比较平 整,排灌方便,雨期不会水浸,交通便利。经过调查走访,选择在东莞市洪梅镇农科站内建立 试验基地,试验基地占地面积约16668平方米,交通方便,排灌通畅,前作为巴西蕉,发病率 在50%左右。
[0081] 3)试验方法:
[0082] 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即对照和复合病原菌处理。对照是将香蕉品种直接种植在试 验基地进行抗病性鉴定;复合病原菌处理是将香蕉种苗接种复合病原菌后种植在试验基 地,再接种复合病原菌进行抗病性鉴定。
[0083] 4)调查方法:
[0084] 种植后,经常到田间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情况和发病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发病 率指采收时发病株数与种植总株数的比值,发病时间指从种植到开始发病的天数。参照资 料,以发病率作为抗病水平评价依据,将香蕉品种分为高抗、抗病、中抗、耐病、感病等五个 类型。发病率< 10. 〇%,高抗;发病率10. 〇%~30. 0%,抗病;发病率30. 0%~50. 0%,中 抗;发病率50. 0%~70. 0%,耐病;发病率多70. 0%,感病。
[0085] 5)致病性鉴定:
[0086] 香蕉种苗的选择。选择7~8片叶、生长健壮的二级试管苗作为试验种苗。试验品 种包括巴西蕉、抗枯5号、海贡、东莞中把大蕉、广粉1号、粉杂1号,东蕉1号等不同品种。
[0087] 香蕉种苗的伤根浸泡接种。种苗接种前先控水1~2天,使育苗杯里的土壤比较 干爽;然后用锋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