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4137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由非导电胶层构成的充气轮胎和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降低与实现车辆低耗油量化具有密切关系的轮胎转动阻力,已知对胎面的橡胶进行硅石(silica)高填充混合的充气轮胎。这是一种减少导致滞后损失(hysteresisloss)的碳黑的混合量而代之以混入硅石的轮胎。由此,能够降低转动阻力来实现车辆低耗油量化,并能够提高在潮湿路面上的制动力来提高湿地性能。但是,上述胎面胶与仅混入了碳黑的胎面胶相比,电阻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如果静电或者在橡胶变形时因内部摩擦而产生的电蓄积在车体内,则存在向人体放电或者引起收音机噪音等不良情况。因此,开发了这样一种充气轮胎在混入了硅石等的非导电胎面胶中提供一个混入了碳黑等的导电层,从而将车体内产生的电释放至道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l中,记载了在非导电胎面胶中设置有从其底面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至胎面表面的导电层的充气轮胎。但是,这种轮胎存在导电层的形成位置受图案设计影响的问题,因此除了在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条形图案之外的图案设计中,有时发生导电性不足的情况。此外,将上述导电层形成多层时,存在制造工序变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从胎面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经由侧面至底面的区域,涂敷混入了导电胶的橡胶胶水(rubberpaste)等液状物,由此形成导电层来赋予导电功能。但是,这种轮胎有时候由于只有胎肩早期磨损等胎面胶的磨损状态,发生不能充分发挥导电性能的情况。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导电层从胎面表面以撇兰(lottery)形状或者网状延伸至底面的充气轮胎。这种胎面胶是将非导电胶条的表面部分或者全部用导电层覆盖,将其沿着轮胎周向巻绕并层叠而形成的。但是,由于这种轮胎导电胶的比率超过所需比率,同时,导电胶层与磨损状态相应地在胎面的表面上连续露出,因此会有作为原来目的的低耗油量性能或者湿地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时候。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非导电胎面胶设置有导电层的充气轮胎,该导电层沿着轮胎的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其一端露出在胎面表面,另一端接触于胎侧胶。这种胎面胶是将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巻绕,形成具有肩部的规定断面形状的橡胶层之后,在该橡胶层上巻绕导电胶条,进而在其上面巻绕非导电胶条而形成的。但是,这种轮胎有时候由于胎面胶的磨损状态,发生露出在胎面表面上的导电胶特别少的情况,因此有可能不能充分地确保导电性能。此外,由于制造工序复杂,有生产率下降的趋势。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294490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Hll-227415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2004-136808
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损害由非导电胶层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所带来的改善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和该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的本发明实现。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非导电胶层和导电层,所述非导电胶层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由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巻绕并层叠而构成;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所述导电层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由非导电胶层构成,该非导电胶层是将非导电胶条巻绕并层叠而构成的。在非导电胶层中埋设有导电层,该导电层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于是,该导电层从非导电胶层的底面朝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轮胎表面上,因此车体所产生的电通过导电层向路面释放。导电层设置于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并与被巻绕的非导电胶条相应地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非导电胶条以适当改变端部的重叠宽度等巻绕方式而层叠,以获得非导电胶层的剖面形状。此外,非导电胶层由于设置在圆筒状的帘布层片的轮胎外周侧上,在轮胎成形时以轮胎子午线剖面呈慢弯的弓形的方式变形。因此,非导电胶条在不同的巻绕位置呈现各种剖面形状,设置在其一部分中的导电层在非导电胶层的内部分散在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磨损,紧接着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发生偏磨损的情况,由于恰当地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因此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在本发明中,由于导电层分散于非导电胶层的内部,因此,在不受花紋设计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此外,导电层以适于发挥导电性能的程度设置即可,由于其体积容易调整,因此不会发生如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轮胎那样的导电部分的比率超过所需比率的情况。从而,在不损害由非导电胶层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所带来的改善效果的情况下,在对非导电胶层进行硅石高填充混合时,能够发挥优异的节油性能以及湿地性能。非导电胶层可以单独构成胎面胶,也可以构成所谓封口和基础结构中的封口胶,所述结构中设置有在轮胎内周侧表现导电特性的基础胶。作为非导电胶的例子,可以举出以高比率混入作为加强剂的硅石的橡胶组合物。此外,导电层优选表现出108Ocm以下体积电阻率的导电特性,由此能够充分地将车体所产生的电向路面释放。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所述导电层由涂敷在所述非导电胶条外周面的导电液状物,或者设置于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的导电胶形成。作为导电液状物,只要与橡胶的粘接性优异,经过加硫工序其导电特性也不受损害,就可以使用,而不做特别的限定,可例举混合了以高比率混入碳黑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胶水或者胶浆(rubbercement)。此外,作为导电胶,可例举以高比率混入作为加强剂的碳黑的橡胶組合物。导电层所需要的导电特性,除了通过碳黑,还可以通过混入规定量的碳化纤维、石墨等碳系的或者金属粉、金属氧化物、金属薄片、金属纤维等金属系的公知的能赋予导电特性的材料而获得。在以上所述中,所述导电层以使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多个,优选其中的至少一个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在上述结构中,在形成的多个导电层当中,至少一个从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延伸并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因此,能够通过该导电层将车体的电向路面释放。于是,通过将多个导电层以使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有效地提高上述导电层的分散程度,从而能够使导电层设置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能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频率,因此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例举如下轮胎所述非导电胶层是分别将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而形成的,该第一胶条在非导电胶条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一部分设置中所述导电层,该第二胶条在非导电胶条的与所述第一胶条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由此,能够高效率地形成非导电胶层,并能够提高生产率。在以上所述中,优选地,所述导电层变更相对于所述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由于导电层变更相对于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延伸,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上述导电层分散程度,并在非导电胶层的内部能够使导电层设置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其结果是,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的露出频率,即使导电层磨损,紧接着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发生偏磨损的情况,由于恰当地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因此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层的工序;通过将所述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形成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非导电胶层,使所述导电层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使其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轮胎表面的工序。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将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巻绕并层叠,形成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非导电胶层。在该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有导电层,与巻绕的非导电胶条相对应,能够使导电层在非导电层的内部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于是,使该导电层从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胎面表面上,由此形成用于将车体所产生的电向路面释放的导电路径。非导电胶条适当变更端部重叠宽度等巻绕方式而层叠,以获得非导电胶的剖面形状。此外,非导电胶层由于设置于圆筒状的帘布层片的轮胎外周侧上,在轮胎成形时,以轮胎子午线剖面呈慢弯的弓形的方式变形。因此,非导电胶条在不同巻绕位置呈现各种剖面形状,设置于其外周上的导电层在非导电胶层的内部分散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磨损,紧接着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发生偏磨损的情况,由于恰当地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因此能够制造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由于导电层分散在非导电胶层的内部,在不受花紋设计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制造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胎。此外,导电层以适于发挥导电性能的程度设置即可,由于其体积容易调整,因此不会发生如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轮胎那样的导电部分比率超过所需比率的情况。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制造方法中,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的工序,能够通过在所述非导电胶条外周面涂敷导电液状物,或者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胶来进行。导电液状物以及导电胶如上所述。涂敷导电液状物的方法,除了采用毛刷或者滚筒涂敷的方法之外,可以例举使导电液状物流在非导电胶条的外周面上的方法。此外,作为设置导电胶的方法,可以例举将单独形成的条状的导电胶接合于非导电胶条的方法,或者利用双式挤压机同时挤出非导电胶条和导电胶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包括将在非导电胶条的轮胎外周侧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的第一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使所述导电层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延伸使其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工序;将在非导电胶条的与所述第一胶条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设置有导电层的第二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使该导电层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延伸的同时,使得与第一胶条的导电层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工序。在上述方法中,使用包括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的多个胶条形成非导电胶层。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分别在非导电胶条中设置导电层,相对于在第一胶条中导电层设置于轮胎外周侧部分,在第二胶条中导电层设置于与第一胶条不同的位置(例如,轮胎内周侧部分)。第一胶条以及第二胶条分别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至少第一胶条的导电层从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延伸而露出于胎面表面上。由此,形成将车体所产生的电向路面释放的导电路径。另外,通过将第二胶条的导电层以与第一胶条的导电层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延伸,有效地提高上述导电层的分散程度,从而能够使导电层设置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能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频率,因此能够制造发挥优异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另外,与第一胶条以及第二胶条一起,可以使用与这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其他胶条,若从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使用的胶条的数目优选为2-4才艮。在以上所述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条是在非导电胶条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胶来形成的,所述第二胶条是在非导电胶条的与所述第一胶条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胶而形成的。由于所述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分别是由导电胶条形成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的多层结构的胶条,所以能够有效地形成埋设有导电层的非导电胶层。在以上所述中,优选地,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的工序是,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外周,变更相对于该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所述导电层的工序。根据上述方法,变更导电层相对于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导电层,由此使导电层在非导电胶层的内部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同时有效地提高上述导电层的分散程度,从而能够使导电层设置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能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频率,因此能够制造发挥优异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在以上所述中,优选地,所述导电层是由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外周面上涂敷的导电液状物形成的。由此,能够简单地设置变更相对于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电层。图l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半剖面图。图2是表示进行胶条巻绕的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进行胶条巻绕的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刚刚挤出的非导电胶条的剖面立体图。图5是形成的胎面胶的剖面图。图6是示例说明设置导电层的部位的非导电胶条剖面图。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部分剖面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胎面胶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图9是胶条的剖面图。图IO是示意性地表示胶条的巻绕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图ll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胎面胶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图12是胶条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刚刚挤出的非导电胶条的剖面立体图。图14是表示涂敷了导电液状物的非导电胶条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图15是表示巻绕非导电胶条的情景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巻绕非导电胶条的情景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巻绕非导电胶条的始端附近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3胎面部10胎面胶11基础胶12封口胶(caprubber)(非导电胶层)12a封口胶的底面13导电层14导电层15成形鼓17胶条供给装置19液状物供给装置20导电液状物23胶条(第一胶条)24胶条(第二胶条)EW导电层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施方式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个实例的轮胎子午线半剖面图。该充气轮胎包括一对胎唇部1;从胎唇部1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在胎侧部2之间i殳置的胎面部3。在胎唇部l设置有将钢丝等束体用橡胶包覆而成的环状胎唇la;由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的硬质橡胶形成的胎边芯(beadfiller)lb。此外,在胎侧部2设置有胎侧胶9,在胎面部3设置有胎面胶10。在胎面胶10的表面上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以及与主沟交叉延伸的横沟,并形成预定的胎面花紋。胎唇la之间由胎体帘布层(carcasslayer)4加强,该胎体帘布层4至少由l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层)帘布层片(carcassply)构成。在胎体帘布层4的内周上设置有用于保持空气压力的内衬层5,在胎体帘布层4的胎面部3的轮胎外周上设置有通过箍(hoop)作用来进行加强的带束层(beltlayer)6,带束层6由内外层叠两层带束层片(beltply)构成。胎面胶10由基础胶11以及封口胶12形成两层结构,该基础胶ll设置于带束层6的轮胎外周,封口胶12(相当于上述非导电胶层)设置于基础胶11的轮胎外周,并构成胎面部3的轮胎外周部分。基础胶ll以高比率混入作为加强剂的碳黑,并由具有108Q,cm以下的体积电阻率的导电特性的导电胶形成。另一方面,封口胶12由以高比率混入了作为加强剂的硅石的非导电胶形成,同时,在其内部设置有导电层13。如以下所详细说明,封口胶12是将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巻绕并层叠而成的。导电层13设置于非导电胶条的外周面上,以介于胶条界面中的状态埋设于封口胶12中。此外,导电层13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并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露出在胎面表面上。因此,车体所产生的电通过导电层13向路面释放,从而能够防止向人体放电或者收音机噪音等各种不良情况。如图1所示,在轮胎子午线剖面中,导电层13分散在封口胶12的内部,并被设置在各种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在图1中的垂直方向的各个位置)。因此,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13被磨损,紧接着容易新露出导电层13的其他部分,假如发生偏磨损的情况,由于能确保导电层13露出在胎面表面上,因此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上述充气轮胎除了胎面胶10的形成工序之外,能以与现有方式相同的方式制造。以下说明胎面胶10的形成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如图2、3所示的装置。成型鼓8是以轴16为中心可旋转地构成的圆筒形构件。胶条供给装置17具有通过规定形状的喷嘴挤出非导电胶条R并向成型鼓8供给的功能。胶条供给装置17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可在成型鼓轴向水平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的非导电胶条R的例子,该非导电胶条R的剖面为扁平的半圆形状。液状物供给装置19设置于胶条供给装置17吐出口的附近,具有定量地流出导电液状物20,并将其涂敷在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面上的功能。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使用毛刷或者滚筒(roller)涂开导电液状物。液状物供给装置19装载于所述移动机构上,并以与胶条供给装置17—起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构成,其与胶条供给装置17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恒定的。控制装置18控制胶条供给装置17的动作以及氷平移动、成型鼓8的旋转,并控制液状物供给装置19的动作。胎面胶IO使用上述装置以如下方式形成。首先,在成型鼓8外周面上层叠两层带束层片而形成圆筒状,在该轮胎的外周上形成基础胶11。基础胶11可通过将导电胶沿着轮胎周向巻绕而形成,该导电胶是以条状挤出并成形的。另外,也可将导电胶以规定剖面形状挤出,将得到的挤出物连接为环状,由此形成基础胶ll。接着,在基础胶ll的轮胎外周上形成封口胶12。封口胶12是通过将非导电胶条R沿着轮胎周向巻绕并层叠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在基础胶11的外周面上固定非导电胶条R的巻绕始端,从该状态转动成型鼓8,与此同时,通过使胶条供给装置17进行水平移动,能够将非导电胶条R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成型鼓8的旋转速度以及胶条供给装置17的水平速度由控制装置18来恰当地调节,由此形成具有规定剖面形状的封口胶12。在上述中,在巻绕在成型鼓8上的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面上,由液状物供给装置19涂敷导电液状物20,形成导电层13,导电层13与非导电胶条R的巻绕相对应地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并如图1所示埋设在封口胶12中。非导电胶条R以涂敷有导电液状物20的部分连接于基础胶11外周面的方式巻绕,由此能够形成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延伸的导电层13。例如,从非导电胶条R的巻绕始端的端面露出导电性液状物20,由此使导电层13连接于基础胶11的外周面上。图5是形成的基础胶11和封口胶12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以两者分开的状态表示。非导电胶条R以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为起点巻绕至图5中右端,从该处折回并巻绕至图5中左端,再次折回并巻绕至中央而成为终端。非导电胶条R的端部重叠宽度等巻绕方式,在巻绕过程中可适当变化以获得封口胶12的剖面形状,非导电胶条R在不同巻绕位置具有各种剖面形状。此外,形成的胎面胶IO设置于圓筒状的帘布层片的轮胎外周侧,因此,在轮胎成形时,从图5所示状态緩慢地弯曲,并以使轮胎子午线剖面呈弓形的方式变形。因此,设置于非导电胶条R—部分中并介于胶条界面间的导电层13(在图5中未图示),在封口胶12的内部分散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即使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13被磨损,紧接着容易新露出其他部分,假如发生偏磨损的情况,由于能确保导电层13恰当地露出在胎面表面上,因此也能够制造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该充气轮胎,由于导电层13分散于封口胶12的内部,因此在不受花紋设计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此外,由于导电层13的体积容易调节,因此,在使导电部分的比率不超过所需比率的情况下,并在不损害由对封口胶12进行硅石高填充混合所带来的改善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优异的节油性能以及湿地性能。导电层13的体积或者出现在胎面表面上的宽度尺寸,只要是适于获得所需导电性能的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非导电胶条R的剖面为半圆形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具有如后述的第二-第四实施例所示矩形或梯形、如图6所示的三角形等各种且优选形状的非导电胶条。此外,只要能连续巻绕,非导电胶条R的剖面形状在中途也可发生变化。状物20形成,例如,由设置于非导电胶条R—部分上的导电胶形成也可。此时,可以使用将以条状挤出成形的导电胶接合于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的方法,或者利用双式挤压机同时挤出非导电胶条和导电胶的方法。只要能使该导电层13从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延伸而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就不用特别限定导电层13的设置部位。例如,能够导电层13设置在如图6(a)~(c)所示的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的一部分上,或者如图6(d)、(e)所示的非导电胶条R内部的一部分中。此外,导电层13的剖面形状也不是限定的,能够采用涂敷导电液状物而获得的薄矩形,或者如图6所示的三角形等各种且优选的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胎面胶而言,作为封口和基础结构,示出了将封口胶由埋设有导电层的非导电胶层构成,并将基础胶由导电胶构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的胎面胶10,可以将基础胶ll由埋设有导电层13'的非导电胶层构成。此外,在本发明中,胎面胶的结构并不仅限定于封口和基础结构,由埋设有导电层的非导电胶层单独构成胎面胶也可。此时,通过在生胎体(greencarcass)上而不是在成型鼓上巻绕胶条并层叠,也可形成非导电胶层。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除了胎面胶由以下方式构成之外,其结构和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共同点,主要说明不同点。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和部位相同的构件和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胎面胶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胎面胶10是具有基础胶11和封口胶12(相当于上述非导电胶层)的封口和基础结构。基础胶ll由以高比率混入作为加强剂的碳黑的导电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规定剖面形状挤出的导电胶连为环状而形成。封口胶12由以高比率混入作为加强剂的硅石的非导电胶形成,通过将条状的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巻绕成螺旋状并层叠而形成。图8是示意图,与胎面胶10剖面相对的胶条的大小实际上更细,剖面形状也复杂。在封口胶12中埋设有成条状的两个导电层13、14。各导电层13、14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面胶10的图8中的左侧一半区域设置导电层13,同样地,在右侧一半区域设置导电层14。此外,与导电层13露出于胎面表面上相对的是,导电层14并没有露出于胎面表面上,以与导电层13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设置。通过上述结构,在磨损的初期阶段,能够通过导电层13向路面放电,因此能够抑制电在车体中的蓄积,来防止发生各种不良情况。此外,如上所述,导电层13、14分散于封口胶12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多个导电层13、14以在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有效地提高其分散程度,能够使导电层13、14设置在各种宽度方向的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其结果是,若露出在胎面表面的导电层13磨损,紧接着导电层13的其他部分或者导电层14露出,即使其发生磨损,因为导电层其他部分新露出,能确保导电层在胎面表面的露出频率,从而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非导电胶条使用了如图9所示的两根胶条23、24。如图9(a)所示的胶条23(相当于上述第一胶条)通过在非导电胶条23a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一部分上设置导电胶23b来形成,该导电胶条23b作为导电层13。此外,如图9(b)所示的胶条24(相当于上述第二胶条)通过在非导电胶条24a的一部分上设置导电胶24b来形成,该导电胶24b作为导电层14。在胶条23中,导电胶23b设置于非导电胶条23a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一部分,与此相对,在胶条24中,导电胶24b设置于非导电胶条24a的与胶条23的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轮胎内周侧部分的一部分)。具有这种结构的胶条是通过接合分别挤出的非导电胶和导电胶,或者同时挤出非导电胶和导电胶来形成的。导电层13、14的宽度EW优选满足0.lmm<EW<5mm的关系。由此,通过抑制由胎面胶IO的偏磨损等引发的导电层在中途断裂的现象,能够确保导电性能,并在不损害由以非导电胶构成封口胶12所带来的改善效果的情况下,在对非导电胶进行硅石高填充混合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很好地确保节油性能以及湿地性能。胶条23、24的宽度(最大宽度)OW与上述EW和接地宽度CW的关系优选满足0.5CW^OW〉EW。作为胶条23、24的厚度(最大厚度)举出0.5-5.Omm的例子,形成该胶条一部分的导电胶的厚度举出0.1-5.Omm的例子。以下说明胎面胶10的形成工序。首先,在作为基础胶ll的轮胎外周侧面的图8的左端固定胶条23的巻绕始端。接着,朝向右侧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之后,在中央附近折回向左侧巻绕并层叠。然后,在左端再次折回向右侧巻绕并层叠,将巻绕终端固定于中央附近。由此,形成胎面胶10的图8的左侧一半部分。胶条24以与胶条23左右相对称的方式大致相同地巻绕,由此形成胎面胶10的图8的右侧一半部分。胶条24的巻绕可以在结束胶条23的巻绕之后进行,但优选地将两者同时巻绕,因为这样效率更高。各胶条23、24以导电胶23b、24b连接于基础胶11的轮胎外周侧面的方式巻绕,由此,能够使导电层13、14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延伸。具体而言,如图10中所示的胶条23,巻绕始端的端面23c贴在基础胶的轮胎外周侧面上。或者,以端面23c的导电胶23b和基础胶的轮胎外周侧面相连接的方式涂敷导电液状物也可。另外,如胶条24,将轮胎内周侧部分的一部分由导电胶24b形成时,只进行巻绕就可。就各胶条23、24的巻绕而言,可使用如图2、3所示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非导电胶条23a、24a的外周配置导电胶23b、24b来设置导电层13、14,因此不必使用液状供给装置。导电层13在巻绕有胶条23的状态中,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并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另一方面,导电层14在巻绕有胶条24的状态中,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虽然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朝向轮胎外周侧,但并不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胶条23和胶条24在巻绕之前的剖面面积和剖面形状相同,导电胶24b形成在与导电胶23b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部位上。因此,通过使两根胶条23、24的巻绕条件相同,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封口胶12,而且能够使导电层13和导电层14的轮胎剖面高度适当地不同。其结果是,如上所述,通过恰当地确保导电层13、14露出于胎面表面的频率,能够制造出发挥优异导电性能的充气轮胎。另外,两根胶条23、24在巻绕之前的剖面面积和剖面形状互相不同也可。此外,导电层13、14也可由导电液状物形成。例如,在轮胎外周侧部分使用涂數有导电液状物的非导电胶条,在轮胎内周侧部分使用涂敷有导电液状物的非导电胶条,如此,通过使用两根胶条,并巻绕这些胶条,能够形成如上所述的封口胶12。实施例以下,针对具体表明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的实施例等进行说明。另外,轮胎的各性能评价如下进行。(1)导电性能对内压为200kPa、按照ETRTO/JATMA/TRA所规定的测量轮辋宽度准备的轮胎,施加适于上述规格的最大负荷xO.88x0.8的负荷,从支撑轮辋的轴向轮胎接地的金属板施加电压(100V)并测定了电阻值。该测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未发生磨损的新品时;和胎面胶上形成的主沟深度的60%被磨损即60%磨损时,评价结果是电阻为1.00E+08Q以下时没有问题。(2)湿地性能在实际车辆(2000cc、4门轿车、两名乘客)的全部轮上安装轮胎,测定了在潮湿路面上从运行速度90km/h到车辆停止所用的制动距离。将比较例1-l作为IOO进行指数评价,指数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表示具有优异的湿地性能。(3)转动阻力对内压为200kPa、按照ETRTO/JATMA/TRA所规定的测量轮辋宽度准备的轮胎进行试验,测定了运行速度为80km/h时的转动阻力(RR:RollingResistance)。将比较例1-1作为100进行指数评价,指数越大转动阻力越小,表示耗油量越少。比较例1-1将胎面胶采用由导电胶形成的基础胶和由非导电胶形成的封口胶的两层结构、在封口胶上没设置导电层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205/65R1594H,接地宽度CW:170mm)作为比较例1-1。上述非导电胶使用了作为加强剂含有30%重量比的硅石、7%重量比的碳黑的胶(在其他例中也相同)。比较例2-2除了在从封口胶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经由侧面到达底面的区域涂敷了导电液状物(混入了导电胶的橡胶胶水),与比较例l-l相同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1-2。上述导电胶使用了作为加强剂含有0%重量比的碳黑、31%重量比的碳黑的胶(在其他例中也相同)。实施例1-1~1-4将胎面胶采用由导电胶形成的基础胶和由非导电胶形成的封口胶的两层结构,如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在封口胶中埋设了两个导电层的充气轮胎作为实施例1-1~1-4。在形成封口胶时,使用了一部分(厚度为0.5mm)由导电胶形成、剖面为长方形、厚度为2mm的胶条,并安照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顺序进行了巻绕。结果表示在表l中。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如表l所示,在比较例1-1中并没有产生导电效果。此时,电蓄积在车体中,有可能发生向人体放电或者收音机噪音等不良情况。在比较例l-2中,虽然在磨损的初期阶段产生了导电效果,但在60%磨损时导电性能恶化,该导电性能的恶化和轮胎的转动方向无关,是恒定的。与此相对,在实施例l-l中,通过在封口胶中设置导电层,能够良好地确保湿地性能和节油性能,同时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另外,在实施例l-2中,由于导电层的宽度窄,在中途容易断裂,因此在出现60%磨损时,有时候导电性能下降,不过大体上能够确保导电性能。在实施例l-3中,虽然湿地性能和节油性能少许降低了,但确保了导电性能。在实施例1-4中,由于胶条宽度较宽,巻绕次数少,所以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的数目少,因此,在出现60%磨损时,有时候导电性能下降,不过大体上能够确保导电性能。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除了胎面胶的结构为如下之外,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和作用,因此省略共同点,主要说明不同点。另外,对于与第一、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和部位相同的构件和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图ll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的胎面胶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在该胎面胶10中,在基础胶11上的封口胶12(相当于上述非导电胶层)中设置三个导电层13、14、15,这些导电层以互相具有不同轮胎剖面高度的方式设置。各导电层13、14、15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其中的导电层13露出于胎面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使导电层的轮胎剖面高度阶段性地不同,因此通过更有效地提高导电层的分散程度,使导电层13、14、15设置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其结果是,通过提高导电层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频率,能够发挥更优异的导电性能。胎面胶10是采用三根胶条形成的,该三根胶条是上述胶条23、24加上如图12所示的胶条25。胶条25是在非导电胶条25a的一部分上设置导电胶25b而形成的,该导电胶25b作为导电层15。导电胶25b设置于非导电胶条25a的与胶条23、24的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导电胶条25a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在本实施方式中,胶条23的巻绕以如下的方式进行。首先,在作为基础胶11的轮胎外周侧面的图11的左端固定胶条23的巻绕始端。接着,朝向右侧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在右端折回向左侧层叠。然后,在左端再次折回向右侧巻绕并层叠,巻绕终端固定于右端。胶条25以在宽度方向邻接于胶条23的状态,胶条24以在宽度方向邻接于胶条25的状态,分别与胶条23同时且以相同的方式巻绕。这样巻绕的胶条23、24、25分别设置于胎面胶10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即使胎面胶IO发生偏磨损的情况,由于导电层13、14、15中之一露出于胎面表面上,因此能确保导电性能。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除了胎面胶的结构为如下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和作用,因此省略共同点,主要说明不同点。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和部位相同的构件和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胎面胶10具有包括基础胶11和封口胶12(相当于上述非导电胶层)的封口和基础结构,其轮胎子午线剖面如图1中所例举。此外,封口胶12使用如图2、3所示的装置,将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巻绕并层叠而形成的。图13是表示刚刚挤出的非导电胶条R的剖面立体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涂敷了导电液状物的非导电胶条R的平面和各位置上的剖面的图。导电液状物20在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变更相对于该非导电胶条R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长度方向连续涂敷,在俯视方向上以波形延伸。由此,通过巻绕非导电胶条R,导电层13变更相对于非导电胶条R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而且,如图15所示,导电液状物20的涂敷位置的高度不恒定,导电层13设置于各种轮胎剖面高度上。由此,通过有效地提高导电层13的分散程度,能够使导电层13设置于各种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以及轮胎剖面高度上,并通过确保导电层13在胎面表面上的露出频率,能够优异地发挥导电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优选将非导电胶条R的端部叠盖的同时巻绕,由此,通过使非导电胶条R外周面倾斜,能够更可靠地使导电层13具有不同的轮胎剖面高度。图16是表示巻绕非导电胶条R的情景的俯视图。如上所述,胶条供给装置17和液状物供给装置19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恒定,但通过采取使胶条供给装置17的水平移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更大等措施,调整胶条供给装置17和成型鼓8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使由胶条供给装置17架设在成型鼓8上的非导电胶条R倾斜,从而能够变更涂敷导电液状物20的位置。另外,也可设置单独移动液状物供给装置19的其他的移动机构。非导电胶条R以涂敷有导电液状物20的部分连接于基础胶11的外周面的方式巻绕,由此能够形成从封口胶12的底面12a向轮胎外周侧延伸的导电层13。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也可通过在非导电胶条R的巻绕始端的端面Re上涂敷导电液状物20,或者从非导电胶条R的侧面露出导电液状物20,而连接于基础胶11的外周面上。在胎面表面侧的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面上涂敷的导电液状物20作为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导电层13。由此,车体所产生的电能够通过导电层13向路面释放。另外,在内外层叠的非导电胶条R之间,涂敷有导电液状物20的位置互相接触的地方部分存在,此时,导电层13短路,导电路径变短,因此在发挥导电性能的方面是优选结构。实施例以下,针对具体表明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关于轮胎的各性能评价,由于以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相同的方法进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关于湿地性能以及节油性能(转动阻力)的评价,以比较例2-l作为IOO进行指数评价。比较例2-1胎面胶采用由导电胶形成的基础胶和由非导电胶形成的封口胶的两层结构,在封口胶中不设置导电层的充气轮胎(轮胎尺寸205/65R1594H)作为比较例2-1。上述非导电胶使用了作为加强剂含有30%重量比的硅石、7%重量比的碳黑的胶。(其他例中也相同)。比较例2-2除了在从封口胶表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经由侧面到达底面的区域涂敷了混入导电胶的橡胶胶水之外,与比较例2-l相同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2-2。上述导电胶使用了作为加强剂含有0%重量比的硅石、31%重量比的碳黑的胶。(其他例中也相同)。实施例2-1胎面胶采用由导电胶形成的基础胶和由非导电胶形成的封口胶的两层结构,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在封口胶中埋设导电层的充气轮胎作为实施例2-l。另外,导电液状物使用了混入导电胶的橡胶胶水。结果表示在表2中。表2电阻(Q)湿地节油新品时60%磨损时性能性能比较例2-1OOoo100100比较例2-21.00E+031.00E+10100100实施例2-11.00E+031.00E+03100100如图2所示,在比较例2-1中并没有产生导电效果。此时,电蓄积在车体中,有可能发生向人体放电或者收音机噪音等不良情况。在比较例2-2中,虽然在磨损的初期阶段产生了导电效果,但在出现60%磨损时导电性能恶化。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1中,通过在封口胶中设置导电层,不仅是在新品时,在出现60%磨损时也能够在良好地确保湿地性能和节油性能的同时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非导电胶层,该非导电胶层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由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卷绕并层叠而构成;导电层,该导电层设置于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所述导电层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胎面表面上。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导电层由涂敷在所述非导电胶条外周面的导电液状物,或者设置于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的导电胶形成。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导电层以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多个,其中的至少一个露出于胎面表面上。4.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非导电胶层是分别将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而形成的,该第一胶条在非导电胶条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该第二胶条在非导电胶条的、与所述第一胶条不同部位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导电层变更相对于所述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6.—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层的工序;通过将所述非导电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形成至少构成胎面部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的非导电胶层,使所述导电层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使其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轮胎表面的工序。7.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的工序,通过在所述非导电胶条外周面涂敷导电液状物或者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胶来进行。8.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在非导电胶条的轮胎外周侧部分设置所述导电层的第一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使所述导电层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延伸从而使其露出于胎面表面的工序;将在非导电胶条的与所述第一胶条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设置有导电层的第二胶条,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巻绕并层叠,使该导电层从所述非导电胶层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延伸的同时,使得与第一胶条的导电层轮胎剖面高度不同的工序。9.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胶条是在非导电胶条的轮胎外周側部分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胶来形成的,所述第二胶条是在非导电胶条的与所述第一胶条部位不同的一部分中设置导电胶而形成的。10.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一部分中设置所述导电层的工序是,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外周,变更相对于该非导电胶条的宽度方向位置的同时沿着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所述导电层。11.权利要求IO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导电层是由在所述非导电胶条的外周面上涂敷的导电液状物形成的。全文摘要一种充气轮胎,其中至少胎面部(3)的轮胎外周侧部分由非导电胶层(12)构成。非导电胶层(12)是将非导电胶条(R)沿着轮胎周向卷绕并层叠而形成的。在非导电胶条(R)的外周设置有导电层(13),该导电层(13)沿着轮胎周向连续且以螺旋状延伸,并从非导电胶层(12)的底面向轮胎外周侧露出于胎面表面,因此车体所产生的电通过导电层(13)向路面释放。导电层(13)分散在非导电胶层(12)内,由于恰当地确保在胎面表面露出,因此能够发挥优异的导电性能。文档编号B60C19/08GK101374680SQ20068005301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发明者东英司,朝山佳则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