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97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座椅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后排座椅的数字通信 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市场上国内生产的车型中,后排坐椅控制装置尚未作为标准配置被广 泛应用。后排坐椅的位置调节,即对坐垫、靠背、靠枕等上下、前后及角度的调整, 大多仍然使用手动调节的方式进行,后排坐椅加热、按摩等功能也仅被配置在一些 中、高档车型中。但随着对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汽车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后 排坐椅的电动调节、加热、按摩等功能将会在更多中、高档车型中得到应用,甚至 可能在一些较低档的车型中作为标准配置出现。
现有的后排坐椅控制装置多采用将开关发出的信号直接向下传输,带动负载, 这样的结构需要在开关和负载间配置大量的传输信号用配线,使控制装置体积变 大,控制装置集合的功能越多,则体积的增加越为明显。具有坐椅位置调节、加热 和按摩功能的控制装置,输出线束数将近70条,这使得一些开关无法被集中安置 在最易于操作的坐椅扶手上,而被分散到坐垫侧面等处。另外,直接带动负载所需 的大电流也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其结构更 为紧凑、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其中,所 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座椅加热按摩开关,输出一加热/按摩的模拟信号; 一座椅位置调节开关,输出一位置调节的模拟信号,所述调节开关连接该些
座椅加热按摩开关;
一编码器,其输入端汇总该些开关输出的加热/按摩的模拟信号和/或位置调节 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出;
一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一条信号串行传输线连接该编码器的输 出端,所述中央控制集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线束组连接负载模块,所述集成模块内 设有一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后输出至负载模块以拖动负载工作。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该编码器安装在该座椅位置调节开关的内部。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该编码器安装在该些座椅加热按摩开关其中之 一的内部。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座椅加热按摩开关和座椅位置调
节开关均安装在座椅扶手上。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负载包括直流电动机、加热器。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数字信号是微电流形式的数字信号。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座椅控制装置安装于汽车后排座椅中。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座椅位置调节开关包括座椅面前部升降开
关、座椅面后部升降开关、座椅前后移动开关以及靠背角度调节开关。
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中,该座椅加热按摩开关包括座椅加热开关和座椅
按摩开关。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码器将所有 开关发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由一条串行传输线传送至一设有解码器的 控制集成模块,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后拖动负栽工作。对比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紧凑、搡作性和安全可靠性并重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控制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控制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
是以安装在车用后排座椅上的座椅控制装置为例。座椅控制装置包括左后座椅加热 按摩开关1、右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2、后座椅位置调节开关3、中央控制集成模 块4。其中左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1和右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2各自通过线束20 连接后座椅位置调节开关3,后座椅位置调节开关3通过一条U-ART串行数据传输 线21连接中央控制集成模块4。中央控制集成模块4通过两組线束22分别连接左 座椅负载模块5和右座椅负载模块6。左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1又分为加热开关la 和按摩开关lb,同样地右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2又分为加热开关2a和按摩开关2b。 后座椅位置调节开关3针对左右后座椅分成两组开关,对于左后座椅这一组开关, 包括左后座椅面前部升降开关3a、左后座椅面后部升降开关3b、左后座椅前后移 动开关3c以及左右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开关3d;同样地对于右后座椅这一组开关, 包括右后座椅面前部升降开关3e、右后座椅面后部升降开关3f 、右后座椅前后移 动开关3g、右后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开关3h。
为了令操作更为直观方便,所有的开关全部安装于可翻起的后座椅扶手上。 左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1和右后座椅加热按摩开关2的输出信号为30A的模拟信 号,这些模拟信号通过线束20传输至后座椅位置调节开关3。后座椅位置调节开 关3内设有编码器7。上述的加热/按摩模拟信号以及位置调节开关3输出的位置 调节模拟信号(包括座椅面前部升降、座椅面后部升降、座椅前后移动、靠背角度 调节等四个自由度调节的模拟信号)汇总至编码器7,由编码器7将最大电流30A 的大电流模拟信号转变成20mA的微电流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U-ART串行传输 数据线传输至中央控制集成模块4,由设置在集成模块4中的解码器8将微电流数 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再经由线束22传输至左座椅负栽模块5和右座 椅负载模块6,以驱动负载部件完成动作。这些负载包括可逆型直流电动机、加热 器等外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通过设计一串行传输方式大大减少了线束数目, 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也减少了扶手向上翻起、放下等动作对线束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 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 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座椅加热按摩开关,输出一加热/按摩的模拟信号;一座椅位置调节开关,输出一位置调节的模拟信号,所述调节开关连接该些座椅加热按摩开关;一编码器,其输入端汇总该些开关输出的加热/按摩的模拟信号和/或位置调节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出;一中央控制集成模块,其输入端通过一条信号串行传输线连接该编码器的输出端,所述中央控制集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线束组连接负载模块,所述集成模块内设有一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后输出至负载模块以拖动负载工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其结构更为紧凑、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座椅位置调节开关中安装编码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开关和负载功能部件之间设置集成模块,使用U-ART串行传输方式,通过少量线束接收来自开关的数字信号,再由内置在集成模块中的解码器将信号还原,输出模拟信号带动负载部分完成动作。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车用座椅中。
文档编号B60N2/04GK201000579SQ20072006652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2日
发明者庄连萍, 潘立二, 胜本健次, 邢晓珏 申请人: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