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安装用夹具及部件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406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部件安装用夹具及部件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安装车辆内装部件等部件时使用的夹具及部 件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辅助扶手是具有下述功能的车辆内装部件,即,在例如上下车辆
时或由于在较差路面上行驶而产生振动时,通过用手握持而使乘客身
体稳定。辅助扶手安装在车辆的车室内的顶棚侧部。当前,在将辅助 扶手等车辆内装用部件向车室内的车体侧面板上安装时,具有例如特
开2001 — 130307号公报、特开2003 —226182号公报、及特开2001 — 277926号公报所公开的构造。
在特开2001 — 130307号公报的图3等中公开的构造为,在辅助 扶手(10)的扶手主体(12)上, 一体地设置扩縮部件(16),其具 有宽部(26A)及窄部(28A)。将该扩縮部件(16)嵌入形成于顶棚 基材(3)上的安装孔(36)中。然后,通过将锁止销(20)插入扩縮 部件(16)内的空隙中,从而将辅助扶手(10)固定在顶棚基材(30) 上。
在特开2003 — 226182号公报的图ll等中公开的构造为,将辅助 扶手(1)的扶手主体(11)可摆动地保持在基台(2)上。在该基台 (2)上安装具有卡止爪(31、 32)的夹具(3)。将夹具(3)嵌入在 车身面板(4)上形成的安装孔(41)中。将夹具(3)的卡止爪(31、 32)与安装孔(41)卡止。然后,将按压栓(22)嵌入夹具(3)的内 部空间中。
在特开2001 — 277926号公报的图5、图8、图9等中公开的构造 为,在盖部(销钉部件21)的侧面,沿插入方向设置第l、第2凸部 (28a、 28b)。在形成在基台(11)上的嵌入孔部(13)的侧壁上,沿插入方向设置第1、第2锁止孔(16a、 16b)。在将盖部插入嵌入 孔部(13)中时,首先通过使第2凸部(28b)与第1锁止孔(16a) 卡止,从而将盖部(21)临时固定在基台(11)上,在此状态下进行 输送等。此时,可以防止盖部(21)与其它部件碰撞而使盖部(21) 从基台(11)脱落。此外,如果沿插入方向推压盖部(21),则解除 第2凸部(28b)与第1锁止孔(16a)的卡止。进而,盖部(21)插 入嵌入孔部(13)中而嵌入车身面板的安装孔(H)中。另外,第2 凸部(28b)及第1凸部(28a)分别与第2锁止孔(16b)及第1锁止 孔(16a)卡止。由此,盖部(21)及基台(11)不会从安装孔(H) 中脱落,正式固定在安装孔中。
但是,在特开2001 — 130307号公报中,扩缩部件(16)的插入 负载根据扩縮部件(16)的易弯性而增减。因此,如果扩縮部件(16) 的宽度宽,则插入负载增大。反之,如果扩縮部件的宽度窄,则插入 负载减小。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因为利用扩縮部件(16)的整个 宽度按压安装孔(36)的周缘,所以其按压部分容易弯曲,可能使扩 縮部件(16)从安装孔(36)中脱落。另外,对于特开2003 — 226182 号公告的按压栓(22),也存在与专利文献1的扩縮部件(16)的情 况相同的问题。
在特开2001—277926号公报中,在辅助扶手输送时、放置时等, 会对扶手主体(1)施加较大的外力。盖部(21)的头部(22),有时 会由于凹部(2)的内表面而在盖部(21)的插入方向上承受较大负载。 在此情况下,基台(11)的侧壁被盖部(21)的第1凸部(28a)及第 2凸部(28b)向外侧推压,嵌入孔部(13)扩径,有可能使盖部(21) 从临时固定位置沿插入方向更深地进入。此时,如果盖部(21)前进 至正式固定位置,则阻止弹性卡止脚部(14)向内侧弯曲。因此,有 可能弹性卡止脚部(14)无法穿过安装孔(H),无法将辅助扶手正 式固定在安装孔(H)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夹具从安装孔中脱落的部件安装用夹具及部件的安装构造。
本发明的部件安装用夹具,在将部件安装至在安装部件上形成的 安装孔中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前述夹具具有 一对侧壁,它们在前 端部处相互连结;内部空间,其介于该一对侧壁之间;以及开口,其 在基端部处与前述内部空间连通,在前述一对侧壁上,分别设置与前 述安装孔卡止的弹性卡止部、及保持在前述基台上的保持部,前述弹 性卡止部的一个端部与前述侧壁连结,前述弹性卡止部的另一个端部 为自由端,前述弹性卡止部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具有凹部,其相 对于另一个端部向前述内部空间侧凹陷,与前述安装孔卡止;以及凸 出部,其相对于该凹部向外侧凸出,前述弹性卡止部从前述另一个端
部,至少至前述凹部,被分割为多个分割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夹具的弹性卡止部的凹部与安装孔的周缘卡 止,从而将夹具安装到安装孔中。弹性卡止部至少从自由端的端部至 凹部被分割为多个分割片。因此,被分割为多个分割片的弹性卡止部 的凹部,与未被分割的弹性卡止部的凹部相比,卡止在安装孔周缘上 的卡止宽度较小,刚性降低。因此,夹具插入夹具保持孔中的负载减 小。
另外,多个分割片的总卡止宽度,与未被分割的弹性卡止部的卡 止宽度相同。因此,在将夹具安装到安装孔中时,多个分割片整体从 安装孔的周缘承受的负载,与未被分割的弹性卡止部从安装孔的周缘 承受的负载大致相同。另外,从安装孔的周缘朝向凹部的负载被各分 割片分散。因此,各分割片承受的负载比多个分割片整体承受的负载 小。由此,可以抑制凹部增加弯曲,抑制夹具从安装孔中脱落。
本发明的部件的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前述夹具、带有基台 的部件、及带有安装孔的安装部件,通过将前述夹具的前述保持部保 持在前述基台上,同时将前述夹具嵌入前述安装孔中而将前述弹性卡 止部与前述安装孔的周缘卡止,从而将前述部件安装在前述安装部件 上。在此情况下,与前述情况相同地,可以防止夹具从安装孔中脱落。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辅助扶手的安装构造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辅助扶手的安装构造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辅助扶手的安装构造的要部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l所涉及的夹具的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的斜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l所涉及的基台的斜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l所涉及的基台的俯视图。
图8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l所涉及的辅助扶手的安装方法,在将 夹具保持在基台上时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之后将盖部临时插入基台及夹具中时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的P — P向视剖面图。
图11是图9之后将扶手主体安装在基台上时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12是图ll之后将夹具嵌入车辆侧面板的安装孔中而将辅助扶 手临时固定在车辆侧面板上时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之后将盖部的脚部进一步向夹具的内部空间推压, 而将辅助扶手正式固定在车辆侧面板上时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中在用扶手主体的凹部覆盖盖部时的夹具宽 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4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16是在实施方式2中,将盖部的脚部进一步向夹具的内部空 间推压,而将辅助扶手正式固定在车辆侧面板上时的夹具宽度方向剖 面图。
图17是在临时固定卡止部及正式固定卡止部为凸状,被卡止部 为凹状的情况下,用于说明尺寸关系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夹具的正视图。图1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夹具的要部放大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将辅助扶
手安装到车辆侧面板上的安装构造的正视图。图2是安装构造的分解 斜视图。如图1、图2所示,辅助扶手1使用夹具3及盖部4而被安 装在车辆侧面板2上。
辅助扶手1具有扶手主体10;以及基台11,其设置在扶手主 体10的两端部,可转动地支撑扶手主体10。扶手主体10的两端部具 有收容基台11的凹部10a。在凹部10a的侧壁上使轴孔10b开口。通 过将轴12插入轴孔10b及设置在基台11上的轴承部lla的孔中,从 而将扶手主体IO可旋转地支撑在基台11上。另外,在轴承部lla和 轴孔10b之间设置弹簧13。弹簧13将扶手主体10向使凹部10a靠近 基台11的方向预紧。弹簧13的一端13a与凹部10a的卡止部10c卡 止。弹簧13的另一端13b与轴承部lla的卡止部lln卡止。基台11 如后述所示,是利用夹具3及盖部4而固定在车辆侧面板2上的部分。 此外,扶手主体IO及基台ll通过将树脂材料向模具内注塑而成型。
图3是辅助扶手的安装构造的要部剖面图。在图3中,以图面下 方向为插入方向,以图面上方向为拔出方向,以纸面左右横向为夹具 内部空间的进深方向。另外,将朝向夹具的一对侧壁之间的进深中心 的方向称为进深中心方向G,将朝向夹具的侧壁的进深外侧的方向称 为进深外侧方向H。夹具侧壁间的内部空间的进深方向的宽度称为进 深宽度D。在图8、图9、图11 图13中均相同。
如图3所示,车辆侧面板2具有表面板件21,其向车室内露出; 以及内部板件22,其设置在表面板件21和车体之间。表面板件21是 在车辆的顶棚板件上粘贴表皮材料而成的。在表面板件21及内部板件 22上,在安装基台11的位置上贯穿形成安装孔2a。安装孔2a的表面 板件贯穿部2b比内部板件贯穿部2c的开口直径大。因此,内部板件 贯穿部2c的周缘2d向表面板件贯穿部2b露出。
如图3、图4所示,夹具3的剖面呈U字状。夹具3具有一对侧壁3e,它们具有长方形的平面部3h。 一对侧壁3e隔着内部空间3b而 配置在内部空间3b的两侧。利用夹具3的前端部3g, —对侧壁3e弯 曲为U字状而连结。在夹具3的基端部3d处侧壁3e不连结。夹具3 的基端部3d具有与内部空间3b连通的开口 3c。夹具3沿其长度方向 嵌入车辆侧面板2的安装孔2a中。夹具3的侧壁3e,在与长度方向正 交的方向、即与内部空间3b的进深方向正对的位置上,具有一对弹性 卡止部3a。
弹性卡止部3a的一个端部3s固定在夹具3的前端部3g附近的侧 壁3e上。弹性卡止部3a的另一个端部3q为自由端。弹性卡止部3a 在自由端的端部3q附近具有弯折部3t。弯折部3t具有凹部3k,其 相对于端部3q向内部空间3b侧凹陷,与安装孔3a卡止;以及凸出部 3m,其相对于凹部3k向外侧凸出。凹部3k形成在凸出部3m与弹性 卡止部3a的端部3q之间。凹部3k弯曲为圆弧状。凹部3k在未施加 负载的自由状态下,相对于侧壁3e的平面部3h向进深内侧方向G凹 陷。凸出部3m相对于与侧壁3e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平面部3h,以横V 字状向进深外侧方向H凸出。弹性卡止部3a的端部3q弯曲为圆弧状, 相对于平面部3h向进深外侧方向H凸出。
在弹性卡止部3a上,沿其长度方向形成狭缝3r。利用该狭缝3r, 弹性卡止部3a在横向宽度C的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分割片3u、 3u。 狭缝3r从作为自由端的端部3q,至少形成至凹部3k。优选狭缝3r从 端部3q经由凹部3k形成至凸出部3m的凹部3k侧的斜面3z。由此, 可以有效减少弹性卡止部3a插入安装孔时的负载。
优选狭缝3r在弹性卡止部3a的横向宽度C的中央形成,从而等 宽地分割弹性卡止部3a。由此,弹性卡止部的插入负载可以被均匀地 分散至各个分割片3u,抑制插入负载的偏差。另外,狭缝3r也可以沿 弹性卡止部3a的长度方向形成大于或等于2个。
在夹具3的侧壁3e上,在比弹性卡止部3a更靠近基端部3d的一 侧,形成阶梯部3f。阶梯部3f是保持在基台ll上的保持部。阶梯部 3f通过使侧壁3e向进深外侧方向H弯折而形成。夹具3通过对金属 板实施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另外,夹具3也可以利用树脂材料注塑成型。
如图3、图5所示,盖部4具有覆盖部4a和脚部4b。覆盖部4a 覆盖夹具3的基端部3d、及形成于基台11上的盖部保持壁llc。覆盖 部4a弯曲为剖面倒U字状,以覆盖盖部保持壁llc的上表面及侧面。 脚部4b从覆盖部4a延伸,沿其延伸方向从夹具3的开口 3c插入内部 空间3b中。脚部4b具有4根支柱4c,它们位于矩形的四个角上; 以及一对夹持部4d,它们以平面状将相邻的支柱4c之间连结。脚部 4b的与夹具3的侧壁3e相对的部分、即脚部4b的外侧面,具有相对 于侧壁3e压接的压接部4f。脚部4b的进深方向的厚度为,在插入方 向的前端4x附近,朝向插入方向而逐渐减小。此外,如图IO所示, 在盖部4的覆盖部4a的内侧面形成被卡止凸部4g。盖部4通过将树脂 材料向模具内注塑而成型。
如图3、图6、图7所示,辅助扶手1的基台11具有框部llf; 以及盖部保持壁llc,其从框部llf向上方凸出。框部llf具有使夹具 3嵌入的四方形的夹具保持孔llb。盖部保持壁Uc具有沿盖部4的覆 盖部4a的内侧面的形状。盖部保持壁11c通过与覆盖部4a的内侧面 抵接而保持盖部4。在盖部保持壁llc的后端部, 一体地固定可转动地 支撑上述扶手主体10的轴承部lla。
此外,基台11具有向框部llf的下方凸出的抵接肋lld。抵接肋 lld是限制部,其在将夹具3嵌入车辆侧面板2的安装孔2a中时,限 制夹具3向拔出方向移动。通过将抵接肋lld配置在夹具保持孔lib 的中央,从而将夹具保持孔llb分隔为两部分。抵接肋lld呈平滑的 板状。抵接肋11d的横向宽度B与夹具3的横向宽度C大致相同(参 照图10)。如图3所示,抵接肋lld在内部空间3b的进深方向上的厚 度,从基端llv开始,朝向比安装孔2a更靠近插入方向侧的位置llw 而逐渐增厚,从该位置llw朝向前端lle而逐渐变薄。如图6所示, 抵接肋lld的前端lle被倒圆角,前端lle的横向宽度B縮小。如图 10所示,该前端lle插入在夹具3的前端部3g开口的前端保持孔3j 中。由此,抵接肋lld被定位在夹具3的内部空间3b的进深宽度D的 大致中央。在抵接肋lld的横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加强部llk。加强部llk从框部llf向下方延伸,在与该横向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 有横向宽度J。
在使用夹具3及盖部4而将辅助扶手l安装在车辆侧面板2上时, 首先如图8所示,将夹具3的侧壁3e向进深中心方向G压缩。由此, 使存在于侧壁3e之间的内部空间3b的横向宽度D变窄。在此状态下, 将夹具3从基端部3d侧插入基台11的夹具保持孔lib中。夹具3的 侧壁3e, 一边与基台11的抵接肋lld滑动接触, 一边从夹具保持孔 lib的下方侧向上方侧插入。如图4、图10所示,夹具3的横向宽度 方向的端部与加强部llk的内侧面滑动接触,夹具3相对于夹具保持 孔llb在横向宽度方向上进行位置配合。由此,在将夹具3插入夹具 保持孔中llb时,通过使夹具3的侧壁3e与抵接肋lld及加强部llk 抵接,朝向夹具保持孔llb侧而滑动接触,从而准确地将夹具3向夹 具保持孔llb引导。
并且,将形成在夹具3的基端部3d上的阶梯部3f与夹具保持孔 lib的上侧周缘llm卡止。此时,抵接肋lld的前端lle嵌入在夹具 3的前端部3g开口的前端保持孔3j中。抵接肋lld的前端lle附近的 锥状或阶梯状的卡止部llh,与前端部3j的周缘3n卡止。由此,将夹 具3保持在基台ll上,同时将抵接肋11d定位于夹具3的内部空间3b 的进深宽度D的大致中央。
然后,如图9、图10所示,将盖部4的脚部4从夹具3的开口 3c临时插入内部空间3b中。此时,如图10所示,夹具4的向覆盖部 4a的内侧面4h凸出的被卡止凸部4g,与基台11的盖部保持壁llc的 外周缘llg卡止。在被卡止凸部4g与夹具保持壁llc的外周缘llg卡 止的位置上,使盖部4向夹具3的内部空间3b的插入暂时停止。脚部 4b插入至夹具3的内部空间3b的弹性卡止部3a所处的位置上,但如 图9所示,在弹性卡止部3a所处的位置上的内部空间3b中,在进深 方向上存在间隙3p。因此,弹性卡止部3a可以容易地在内部空间3b 的进深方向上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脚部4b与夹具3的侧壁3e滑动接触,所 以其间隙3p形成在脚部4b与抵接肋lld之间。但是,在脚部4b与抵接肋lld滑动接触的情况下,间隙3p也可以形成在脚部4与夹具3的 侧壁3e之间。在脚部4b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均未与夹具3的侧壁3e、 抵接肋lld接触的情况下,在脚部4b的外周面和侧壁3e之间、及在 脚部4b的内周面和抵接肋11d之间均形成间隙3p。另外,也可以是脚 部4b的前端4x与弹性卡止部3a相比更靠近基端部3d侧,存在与内 部空间3b的进深宽度相同宽度的间隙3p。无论哪一种情况,只要是 在内部空间3b的弹性卡止部3a的配置部分的进深方向上,存在弹性 卡止部3a可以变形的间隙3p即可。
然后,如图11、图2所示,将基台ll设置在扶手主体部10的凹 部10a中。将轴12插入凹部10a的轴孔10b及基台11的轴承部lla 中。将轴12插入圆筒状的轴套14的孔中。另外,在轴承部lla和轴 孔10b之间配置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13a与凹部10a的卡止部10c 卡止。弹簧13的另一端13b与轴承部lla的卡止部lln卡止。由此, 扶手主体IO被安装在基台11上,同时,利用弹簧13将扶手主体10 向基台11预紧。并且,使夹具4的覆盖部4a的端部4u,与在凹部10a 的内表面10d上形成的小凹部10x抵接。由此,将夹具3、盖部4及扶 手主体部IO—体地保持在基台11上。
然后,如图12所示,将扶手主体10向车辆侧面板2侧(图12 的F1方向)按压。由此,利用在扶手主体10的凹部10a的内表面10d 上形成的小凹部10x,按压盖部4的覆盖部4a的端部4u。此外,盖部 4利用被卡止凸部4g按压基台11 (参照图IO)。保持在基台ll上的 夹具3嵌入车体侧面板2的安装孔2a中。内部板件贯穿部2c的周缘 2d向安装孔2a露出。因此,夹具3的弹性卡止部3a与周缘2d弹性接 触,使得弹性卡止部3a之间的内部空间3b的进深方向宽度D縮小, 使弹性卡止部3a的凸出部3m穿过内部板件贯穿部2c。在穿过内部板 件贯穿2c之后,弹性卡止部3a利用弹性卡止部3a的弹簧反作用力使 进深方向宽度D接近初始大小。并且,利用该弹簧反作用力使弹性卡 止部3a的弯折部3t的凹部3k与内部板件贯穿部2c的周缘2d卡止。 由此,辅助扶手1被临时固定在车辆侧面板2上。此外,在本实施方 式中,夹具的弹性卡止部3a与向安装孔2a露出的内部板件贯穿部2c的周缘2d卡止,但也可以使弹性卡止部3a与安装孔2a的表面板件贯 穿部2b的周缘卡止。
然后,如图13所示,将盖部4的覆盖部4a向车辆侧面板2侧、 即图13所示的F2方向,以大于图12的临时固定时的力F1的负载按 压。由此,使盖部4的被卡止凸部4g与基台11的盖部保持壁Uc的 外缘llg之间的卡止分离。从而,盖部4沿插入方向正式插入。盖部 保持壁llc与覆盖部4a的内侧面抵接,夹具3的基端部3d侧及基台 11的上部侧由覆盖部4a覆盖。另夕卜,盖部4的脚部4嵌入夹具3的内 部空间3b中。由此,利用形成于脚部4b之间的一对夹持部4d,夹持 基台11的抵接肋lld。另外,抵接肋lld的内部空间3b在进深方向上 的厚度为,从基端llv开始,朝向比安装孔2a更靠近插入方向侧的位 置llw而逐渐增厚。因此,如果脚部4b继续向凸缘3的侧壁3e和抵 接肋lld之间插入,则在插入开始位置,脚部4b的内侧面从抵接肋 lld分离,但马上与抵接肋lld滑动接触。另外,脚部4b的外侧面与 夹具3的侧壁3e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另外,脚部4b的夹持部4d与弹 性卡止部3a的凹部3k的内表面压接。即,如图13、图4、图5所示, 通过使盖部4的脚部4b的夹持部4d与夹具3的弹性卡止部3a的凹部 3k抵接,抑制弹性卡止部3a的变形。另外,盖部4的脚部4b的支柱 4c与夹具3的侧壁3e的平面部3h抵接,抑制除了弹性卡止部3a之外 的夹具3整体的变形。由此,夹具3的内部空间3在进深方向上的间 隙消失,使得弹性卡止部3a难以向内部空间3b的进深中心方向G变 形。并且,夹具3的侧壁3e及弹性卡止部3a的凹部3k难以向进深中 心方向G弯曲,防止夹具3从安装孔2a中拔出。由此,辅助扶手1 正式固定在车辆侧面板2上。
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12所示,在将夹具3嵌入车体侧面板2 的安装孔2a中时,存在弹性卡止部3a向使进深方向宽度D减小的方 向弹性变形从而夹具3向与插入方向相反侧拔出的情况。此时,如图 4所示,弹性卡止部3a至少从作为自由端的端部3q至凹部3k,被分 隔为2个分割片3u、 3u。因此,被分割的分割片3u与凹部3k未被分 割的弹性卡止片相比,与安装孔2a的周缘2d卡止的卡止宽度K减小,刚性降低。因此,可以减小将夹具3插入安装孔2a时的插入负载。
另外,分别形成为多个分割片3u、 3u的凹部3k的卡止宽度K的 总和,与未被分割的凹部3k的程度相同。因此,在将夹具3安装在安 装孔32中后,多个分割片3u、 3u整体承受的负载,与凹部3k未被分 割的情况相同。另外,凹部3k从安装孔2a的周缘2d承受的负载被分 散至各个分割片3u。因此,分散至各个分割片3u的负载小于多个分割 片3u、 3u整体的负载。由此,可以抑制凹部3k的弯曲增大,抑制夹 具3从安装孔2a中拔出。
另外,盖部4的脚部4b从夹具3的开口 3c向内部空间3b嵌入, 抑制弹性卡止部3a向内部空间3b侧的变形。因此,使得夹具3更加 难以从安装孔2a中拔出。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基台11具有插入夹具3的内部空间的 抵接肋lld。抵接肋lld在夹具3的内部空间3b中,被盖部4的夹持 部4d夹持。另外,夹具3的侧壁3e在被夹持部4d向进深外侧方向H 推压的状态下,嵌入安装孔2a中。因此,夹具3的侧壁3e之间在进 深方向上的内部空间3b中没有间隙。因此,侧壁3e会不弯曲,而是 由夹持部4d稳定地保持。
另外,利用夹持部4d压接一对弹性卡止部3a。因此,在弹性卡 止部3a间的内部空间3b中没有间隙。另外,夹持部4d与夹具3的侧 壁3e压接。因此,夹具3的侧壁3e之间的内部空间3b的进深方向上 没有间隙。因此,侧壁3e不会弯曲,而是由夹持部4d稳定地保持。 由此,可以防止夹具的晃动。
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将夹具3嵌入车体侧面板2的安装孔2a 中时,存在弹性卡止部3a向进深方向宽度D减小的方向弹性变形而使 夹具3向与插入方向相反侧拔出的情况。此时,抵接肋lld与夹具3 的插入方向侧的前端部3g抵接。由此,抵接肋11d限制夹具3向拔出 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夹具3从安装孔2a中拔出。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将辅助扶手1安装到车辆侧面板2 上之后,抵接肋lld由盖部4的夹持部4d夹持。因此,容易地将抵接 肋lld保持在夹具3的中心位置上。由此,可以不使夹具3向安装孔2a倾斜而保持在安装孔2a的轴线方向上。
在将夹具3插入安装孔2a中时,弹性卡止部3a在一对侧壁3e 之间的内部空间3b的进深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该进深的中心配置基台 11的抵接肋lld,利用盖部4的夹持部4d从进深方向的两侧夹持抵接 肋lld。由此,在将夹具3安装在安装孔2a中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 弹性卡止部3a弹性变形。另外,可以将抵接肋lld保持在进深中心, 抑制夹具3相对于安装孔2a倾斜或晃动。
抵接肋11d的前端嵌入在夹具3上开口的前端保持孔3j中。因此, 可以将抵接肋11d定位于夹具3的内部空间3b的中央。另外,可以抑 制抵接肋lld相对于夹具3的位置偏移。可以抑制夹具3相对于安装 孔2a倾斜或晃动。
在实施方式1中,在将盖部4的脚部4b插入夹具3的内部空间 3b中之后,将夹具3嵌入车辆侧面板2的安装孔2a中。这是因为,通 过將辅助扶手1的基台11、扶手主体10、夹具3及盖部4集中而一体 化,可以易于运输、放置。但是,即使上述顺序反过来,也可以发挥 本发明的效果。即,也可以在未将盖部4的脚部4b插入夹具3的内部 空间3b中的状态下,首先将夹具3嵌入安装孔2a中,然后,将盖部4 的脚部4b插入夹具3的内部空间3b中。在此情况下,盖部4的脚部 4b可以通过单一的动作完全插入夹具3的内部空间3b中。
在图14至16中说明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14、图 15所示,在基台11的外侧面llp上设置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及正式 固定卡止凹部llr。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及正式固定卡止凹部llr, 分别沿盖部4的插入方向,排列在基台11的相对的一对盖部保持壁llc 的外侧面llp上。正式固定卡止凹部llr比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更 靠近插入方向侧。盖部保持壁llc的外侧面llp比框部llf的外廓更 靠近内侧。在外侧面llp和框部llf之间形成阶梯部lls。其它结构与 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2中,在将辅助扶手1安装在车体侧面板2上时,与 实施方式l相同地,首先将夹具3保持在基台ll上,将盖部4的脚部 4b临时插入夹具3的内部空间3b中。然后,如实施方式l的图ll、图2所示,将扶手主体10可自由
转动地安装在基台ll上。并且,将盖部4的覆盖部4a收容在扶手主 体IO的凹部10a内。此时,盖部4的覆盖部4a的端部4u与在凹部10a 的内表面10d上形成的小凹部10x抵接。
在这里,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14、图15所示,覆盖部4a的外 周面在与被卡止凸部4g背对的部分上,具有被卡止部背面部4e。该被 卡止部背面部4e被凹部10a的内表面10d覆盖。扶手主体10的凹部 10a利用弹簧13的预紧力保持,以覆盖基台11。由此,夹具3、盖部 4及扶手主体IO被一体地保持在基台11上。
如图15所示,从临时固定卡止凸部llq的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 1U至被卡止凸部4g的前端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Ll,大于被 卡止部背面部4e与凹部10a的内表面10d之间的间隔L2。在此情况 下,即使被卡止背面部4e向外侧变形,也可以利用凹部10a的内表面 10d将变形量抑制至最大间隔L2。相对于该被卡止部背面部4e的变形 量,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11q的盖部4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llt至被卡 止凸部4g的前端部4k为止的宽度Ll较大。因此,被卡止凸部4g不 会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脱离,可以维持其临时固定位置。
另外,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的与嵌入方向相反侧的外缘部llu, 其距离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的底面llz的长度,可以与嵌入方向侧 的外缘部llt相同。即,与嵌入方向相反侧的外缘部llu的径向位置, 也可以为与嵌入方向侧的外缘部llt相同的位置。另外,与插入方向相 反侧的外缘部llu的径向位置,也可以比嵌入方向侧的外缘部llt更靠 近径向内侧。在此情况下,与外缘部llt、 llu这二者的径向位置相同 的情况相比,可以以较小的负载将被卡止凸部4g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 llq卡止。
然后,与实施方式l相同地,将扶手主体10向车辆侧面板2的 安装孔2a侧(参照图12)按压,将辅助扶手1临时固定在车辆侧面 板2上。然后,抵抗弹簧13的预紧力而使扶手主体IO转动,使基台 11及盖部4从凹部IO露出(参照图13)。以比临时固定时的力更大 的负载将盖部4的覆盖部4a向车辆侧面板2侧按压。由此,如图16所示,盖部4的被卡止凸部4g与基台11的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之 间的卡止脱离,盖部4进一步沿嵌入方向进入。并且,盖部4的被卡 止凸部4g,与比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更靠近嵌入方向的正式固定卡 止凹部llr卡止。
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从正式固定卡止凹部llr的插入方向侧 的外缘部Us至被卡止凸部4g的前端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L3, 优选大于前述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的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lit至 被卡止凸部4g的前端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Ll。在此情况下, 即使是在盖部4正式嵌入时等向盖部4施加沿插入方向的较大负载, 从而使被卡止部背面部4e向外侧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被卡止凸 部4g从正式固定卡止凹部llr中脱离,以变形后的状态保持在比正式 固定卡止凹部llr更靠近插入方向侧的外侧面llp或框部llf上。
并且,在被卡止凸部4g被卡止在正式固定卡止凹部llr上时,利 用覆盖部4a的内侧面4h覆盖盖部保持壁llc及夹具3的基端部3d。 另外,盖部4的脚部4b正式嵌入夹具3的内部空间3b中。由此,使 脚部4b嵌入夹具3的弹性卡止部3a所位于的内部空间3b中,防止弹 性卡止部3a向内侧变形,抑制其从安装孔2a中脱落。如上所述,辅 助扶手1被安装在车体侧面板2上。
根据实施方式2,如图14、 15所示,在盖部4的被卡止凸部4g 与临时卡止凹部llq卡止时,形成盖部4的被卡止凸部4g的部分的背 面侧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3,被凹部10a覆盖。因此,即使在向盖部4 沿插入方向施加较大负载时,也可以抑制盖部4的被卡止凸部4g变形, 防止被卡止凸部4g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脱落。因此,通过利用凹 部IO的内表面10d覆盖盖部4的被卡止凸部背面部4e,从而即使在承 受较大负载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盖部4相对于基台11的临时固定位 置。
并且,在将夹具3嵌入安装孔2a中之后,通过使扶手主体10相 对于基台ll转动,使被卡止部背面部4e从凹部10a露出。在此状态 下,盖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容易向外侧变形。因此,通过将盖部 4进一步向夹具3的内部空间3b按压,从而被卡止部背面部4e向外侧变形,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之间的卡止脱离。因此,盖部4的 脚部4b进一步沿插入方向进入。并且,盖部4的被卡止部4d与正式 固定卡止凹部llr卡止,可以抑制盖部4从基台ll脱离。
另外,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的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llt至被 卡止凸部4g的前端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Ll,大于被卡止部背 面部4e与凹部10a的内表面10d间的间隔L2。在此情况下,因为盖 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被凹部10a的内表面10d覆盖,所以即使例 如向外侧变形,其变形量也限于其与凹部10a的内表面10d之间的间 隔L2。并且,与该间隔L2相比,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的插入方 向侧的外缘部11t至被卡止凸部4g的前端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 Ll更大。因此,即使盖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向外侧变形,被卡止 凸部4g也不会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脱落。所以,通过在临时固定 时由凹部10a的内表面10d覆盖盖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可以可 靠地阻止被卡止凸部4g沿嵌入方向进入。
在实施方式2中,在基台11的外侧面llp上形成凹状的临时固定 卡止凹部llq及正式固定卡止凹部llr,在盖部4的覆盖部4a的内表 面4h上形成凸状的被卡止凸部4g。但是,凹凸关系也可以相反。艮卩, 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基台11的外侧面llp上形成凸状的临时固定 卡止凸部llq,及正式固定卡止凸部llr,,在盖部4的覆盖部4a的内表 面4h上形成凹状的被卡止凹部4g'。在此情况下,从临时固定卡止凸 部llq,的前端部llt'至被卡止凹部4g,的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4k,的配 置位置为止的宽度Ll',大于盖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与凹部10a 的内表面10d间的间隔L2。由于盖部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被凹部10a 的内表面10d覆盖,所以其变形量限于其与凹部10a的内表面10d的 间隔L2。与该间隔L2相比,从临时固定卡止凸部llq'的前端部llt, 至被卡止凹部4g'的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 Ll'更大。因此,即使盖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向外侧变形,被卡 止凹部4g'也不会从临时固定卡止凹部llq'脱落。因此,通过在临时固 定时利用凹部10的内壁面10d覆盖盖部4的被卡止部背面部4e,可以 可靠地阻止被卡止凹部4g'沿嵌入方向进入。如图17的双点划线所示,从正式固定卡止凸部llr'的嵌入方向侧 的框部llf的外缘部lis至被卡止凹部4g'的前端部4k'的配置位置为 止的宽度L3',优选大于前述的从临时固定卡止凸部llq'的前端部llt' 至被卡止凹部4g'的插入方向侧的外缘部4k'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 Ll'。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盖部4正式嵌入时等向盖部4施加沿嵌入方 向的较大负载而使被卡止部背面部4e向外侧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抑 制被卡止凹部4g'从正式固定卡止凸部llr,中脱离,以变形后的状态保 持在比正式固定卡止凸部llr'更靠近插入方向侧的外侧面llp或框部 llf上。
图18、图19表示实施方式3。如图18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 夹具3的弹性卡止部3a的凹部3k作为与车体侧面板2的安装孔2a的 内部板件贯穿部2c卡止的部分,具有弯曲为横V字状的弯曲部3v。 如果夹具3被嵌入安装孔2a中,则利用弯曲部3v与安装孔2a的内部 板件贯穿部2c的周缘卡止。如图19所示,内部板件贯穿部2c的上端 2e及下端2f,以推开弯曲部3v的方式与弯曲部3v的上部3w及下部 3x抵接。因此,可以更加无晃动而稳定地将夹具3安装在安装孔2a 中。其它与第1、实施方式2相同。
此外,在前述第1 实施方式3中,作为部件使用作为车辆内装 部件之一的辅助扶手,但也可以应用于控制箱、仪表板、遮阳板、挂 衣钩、调温器、车厢照明灯等车辆内外部件。
另外,在前述第1 第3实施方式中,保持夹具的部分由扶手主 体IO和基台11这2个部件构成,但只要是具有本发明的基台的结构, 也可以由1个部件构成上述部分。当然,该部分也可以由基台和其它 大于或等于2个的部件构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 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 一种部件安装用夹具,其在将部件安装至在安装部件上形成的安装孔中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前述夹具具有一对侧壁,它们在前端部处相互连结;内部空间,其介于该一对侧壁之间;以及开口,其在基端部处与前述内部空间连通,在前述一对侧壁上,分别设置与前述安装孔卡止的弹性卡止部、及保持在前述部件上的保持部,前述弹性卡止部的一个端部与前述侧壁连结,前述弹性卡止部的另一个端部为自由端,前述弹性卡止部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具有凹部,其相对于另一个端部向前述内部空间侧凹陷,与前述安装孔卡止;以及凸出部,其相对于该凹部向外侧凸出,前述弹性卡止部从前述另一个端部,至少至前述凹部,被分割为多个分割片。
2. —种部件的安装构造,其具有 部件,其具有基台; 安装部件,其具有安装孔;以及夹具,其具有在前端部处相互连结的一对侧壁、介于该一对侧壁 之间的内部空间、以及在基端部处与前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上述 一对侧壁分别配置有弹性卡止部及保持部,通过将前述夹具的前述保持部保持在前述基台上,同时将前述夹 具嵌入前述安装孔中而使前述弹性卡止部与前述安装孔的周缘卡止, 从而将前述部件安装在前述安装部件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夹具的前述弹性卡止部的一个端部与前述侧壁连结,前述弹 性卡止部的另一个端部为自由端,前述弹性卡止部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具有凹部,其相对于前 述另一个端部向前述内部空间侧凹陷,与前述安装孔卡止;以及凸出 部,其相对于该凹部向外侧凸出,前述弹性卡止部从前述一个端部,至少至前述凹部,被分割为多 个分割片。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部件的安装构造还具有盖部,其从前述夹具的前述开口嵌入前 述内部空间中,该盖部具有覆盖部,其覆盖前述夹具的前述基端部;以及脚部,其从前述开口嵌入前述内部空间中,抑制前述弹性卡止部向前述内部 空间侧的变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台具有限制部,其在将前述夹具嵌入前述安装孔中时,限制前述夹具向从前述安装孔中拔出的方向移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限制部为抵接肋,其被插入前述夹具的前述内部空间中,同时与前述夹具的该插入方向上的前端部抵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盖部的前述脚部设置在前述抵接肋与前述弹性卡止部之间,同时前述脚部具有夹持前述抵接肋的一对夹持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抵接肋配置在前述一对侧壁之间的前述内部空间的进深方向的中心,同时由前述一对夹持部从前述内部空间的进深方向的两侧 夹持。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夹持部压接在前述夹具的前述侧壁上。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夹持部压接在前述弹性卡止部上。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夹具的前述前端部形成前端保持孔,前述抵接肋的插入方向的前端嵌入该前端保持孔中,形成于前述抵接肋的前述前端附近的卡止部与前述前端保持孔的 周缘卡止。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部件为辅助扶手。
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部件为辅助扶手,前述辅助扶手为长方形,具有两端带有凹部的扶手主体及前述基台,该基台被可收容在上述凹部中的上述凹部的轴支撑部可旋转地轴 支撑,同时具有夹具保持孔,前述夹具使前端部向上述夹具保持孔突出而插入,基端部保持在 前述夹具保持孔的周缘上,前述盖部的前述覆盖部在与前述基台的外侧面相对的部分上设 置被卡止部,前述基台的外侧面设置有临时固定卡止部,其将前述盖部保持在临时固定位置上;以及正式固定卡止部,其与该临时固定卡止部相比更朝向前述盖部的嵌入方向侧而配置,将前述盖部保持在与前述临 时固定位置相比向前述嵌入方向嵌入的位置上,在前述盖部的前述被卡止部与前述临时固定卡止部卡止时,前述覆盖部外侧面的与前述被卡止部背对的被卡止部背面部,由前述凹部 的内表面覆盖。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部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前述临时固定卡止部及前述正式固定卡止部,是向前述外侧面凹陷的临时固定卡止凹部及正式固定卡止凹部,前述被卡止部是从前述覆盖部的内侧面凸出的被卡止凸部, 从前述临时固定卡止凹部的前述嵌入方向侧的外缘部至前述被卡止凸部的前端部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大于前述被卡止部背面部与前述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辅助扶手,其特征在于, 前述临时固定卡止部及前述正式固定卡止部,是从前述基台的前述外侧面凸出的临时固定卡止凸部及正式固定卡止凸部,前述被卡止部是向前述覆盖部的内侧面凹陷的被卡止凹部, 从前述临时固定卡止凸部的前端部至前述被卡止凹部在前述嵌入方向侧的外缘部的配置位置为止的宽度,大于前述被卡止部背面部与前述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部件安装用夹具及部件的安装构造。该夹具(3)具有一对侧壁(3e),它们的前端部(3g)相互连结;内部空间(3b),其介于一对侧壁之间;以及开口(3c),其在基端部(3d)处与内部空间连通。在一对侧壁上分别配置卡止在安装孔中的弹性卡止部(3a)及保持在辅助扶手上的阶梯部(3f)。弹性卡止部的一端(3s)与侧壁连结,另一端(3q)为自由端。弹性卡止部具有弯折部(3t),其具有凹部(3k),其相对于端部向内部空间侧凹陷,与安装孔卡止;以及凸出部(3m),其相对于凹部(3k)向外侧凸出。弹性卡止部至少从端部至凹部被分割为多个分割片(3u)。利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夹具从安装孔中拔出。
文档编号B60N3/02GK101434211SQ200810180908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6日
发明者一濑信之, 佐久间纯行, 寺冈寿美江, 户谷千春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