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390480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类中重型载重车辆上采用的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 法,特别是关于一种主副双板簧结构的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衡悬架都是单板簧结构的,即将板簧中间固定在一个平衡轴 上。两端支撑在前后两个车桥上,再通过车桥上的轮胎将力传递到地面上。 这种平衡悬架是能很好的将前后两个车轮上的力平均分配,因而被广泛的 应用。但随着汽车载重量的不断加大,这种传统的单板簧平衡悬架不能很 好的解决车辆空载和满载两种工作情况下的矛盾。即空载情况下,车辆的
总质量比较小,板簧的刚度显得太大,车辆舒适性太差;而满载情况下车 辆的总质量比较大,板簧的刚度显得太小,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该装置空载时悬架刚 度小,驾驶舒适性好;满载时悬架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从而满足了空满 载两种不同工作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平衡悬 架板簧采用主板簧和副板簧连接构成,以便增加承载能力。
根据这种方法设计的平衡悬架装置,其特征是平衡轴壳和平衡轴通 过轴承连接起来,平衡轴壳是可以转动的;平衡悬架主板簧和平衡悬架副 板簧是通过骑马螺栓分别固定在平衡轴壳的上下两个槽内;上板簧滑板座 和下板簧滑板座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个桥管的上面和下面,平衡悬架主板簧 两端分别插在两个上板簧滑板座的空腔内 ,平衡悬架副板簧两端分别插在 两个下板簧滑板座的空腔内。
本发明的特点是将传统平衡悬架的单板簧结构改为双板簧结构,在 车辆空载情况下,只有主板簧起作用;在车辆满载情况下主板簧和副板簧 同时起用。这样既解决了空载板簧刚度太大的问题,又解决了满载情况下 板簧刚度太小的问题。这种平衡悬架装置,它空载时悬架刚度小,驾驶舒适性好;满载时悬架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从而满足了空载和满载两种不
同的工作情况。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在空载情况下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在重载情况下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图中1、平衡悬架主板簧;2、平衡悬架副板簧;3、平衡轴;4、平 衡轴壳;5、骑马螺栓;6、上板簧滑板座;7、下板簧滑板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的平衡悬架板簧采用主板簧和副板簧连接构成,以便增加承载 能力。平衡轴壳4和平衡轴3通过轴承联接起来,平衡轴壳4是可以转动 的;平衡悬架主板簧1和平衡悬架副板簧2是通过骑马螺栓5分别固定在 平衡轴壳4的上下两个槽内;上板簧滑板座6和下板簧滑板座7分别固定 在前后两个桥管的上面和下面,两个平衡悬架主板簧1两端分别插在上板 簧滑板座6的空腔内;两个平衡悬架副板簧2两端分别插在下板簧滑板座 7的空腔内。
在空载情况下如图l所示,由于车辆是空载的整车重量比较轻,只有 平衡悬架主板簧1的两端和上板簧滑板6的弧面接触,平衡悬架主板簧1 的弧度比较高,抬高了平衡轴3、平衡轴壳4和平衡悬架副板簧2,使平 衡悬架副板簧2没有与下板簧滑板7接触,既平衡悬架副板簧2和下板簧 滑板7的弧面是分开的,也就没有起作用。整个悬架的刚度是由平衡悬架 主板簧1的刚度决定的,其刚度比较小。
满载时如图2所示,由于整车重量比较重,在重力作用下,平衡悬架 主板簧l的弧度被压低,降低了平衡轴3、平衡轴壳4和平衡悬架副板簧 2,消除了平衡悬架副板簧2和下板簧滑板7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使平 衡悬架副板簧2与下板簧滑板7接触,这种情况下,平衡悬架主板簧1 与平衡悬架副板簧2同时起作用。整个悬架的刚度是由平衡悬架主板簧1 与平衡悬架副板簧2两个板簧的刚度叠加起来的,所以刚度比较大。
权利要求
1、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悬架装置的平衡悬架板簧采用主板簧和副板簧连接构成,以便增加承载能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设计的平衡悬架装置,其特征是悬架装 置的平衡轴壳(4)和平衡轴(3)通过轴承连接起来,平衡轴壳(4)是 可以转动的;平衡悬架主板簧(1)和平衡悬架副板簧(2)是通过骑马螺 栓(5)分别固定在平衡轴壳(4)的上下两个槽内;上板簧滑板座(6) 和下板簧滑板座(7)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个桥管的上面和下面,平衡悬架 主板簧(1)两端分别插在两个上板簧滑板座(6)的空腔内;平衡悬架副 板簧(2)两端分别插在两个下板簧滑板座(7)的空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各类中重型载重车辆上采用的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主副双板簧结构的平衡悬架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平衡悬架板簧采用主板簧和副板簧连接构成,以便增加承载能力。该装置空载时悬架刚度小,驾驶舒适性好;满载时悬架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从而满足了空满载两种不同工作情况。
文档编号B60G11/02GK101417593SQ20081023250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何文力, 彭满平, 昌彦明, 杜国军 申请人:陕西同力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