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61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悬挂组件,更具体地涉及设置在车辆座椅内部的靠背框上以支撑乘客背部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内部设置有供乘客乘坐的座椅,这样的座椅由支撑乘客臀部的座椅垫、 支撑背部的靠背、可按放乘客胳膊的扶手以及支撑头部的头枕构成。其中,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靠背,具体在靠背的内部设置有形成靠背骨架的靠背框,而在靠背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乘客背部的钢丝悬挂组件。这样的钢丝悬挂组件由靠背框上横向配置的多个张力钢丝和分别在张力钢丝两端纵向配置且固定多个张力钢丝的一对边框钢丝构成。由于需要将多个张力钢丝全都固定在边框钢丝上,所以工艺复杂,需要大量的制造费用和制造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省去以往纵向配置的边框钢丝,并使横向配置的张力钢丝之间相互连接并固定,从而具有简化制造工艺的同时节约制造费用和制造时间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涉及设置在车辆座椅内部的靠背框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包括,在靠背框上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被靠背框的两侧支撑的至少一个支撑钢丝,以及在支撑钢丝的上侧或者下侧隔开设置且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在支撑钢丝一侧的至少一个张力钢丝。此时,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相互邻接的支撑钢丝与张力钢丝,或者连接张力钢丝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夹具。而且,连接夹具优选包含板状的主体、在主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在折弯部末端形成的止挡部。再者,优选支撑钢丝的直径大于等于张力钢丝的直径。还有,配置在支撑钢丝的上下两侧的张力钢丝可以形成为一体。上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能够制造成,在靠背框上横向设置至少一个支撑钢丝,而在支撑钢丝的上侧或者下侧横向设置至少一个张力钢丝,并且将张力钢丝的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固定在支撑钢丝的一侧,此时,相互邻接的支撑钢丝与张力钢丝,或者张力钢丝之间使用至少一个连接夹具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省去了以往纵向设置在靠背框上用于固定张力钢丝的边框钢丝,从而可节约制造费用和制造时间,而且,张力钢丝的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固定在支撑钢丝或者张力钢丝的一侧,从而能够通过张力钢丝在靠背的前后方向旋转规定角度来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冲击。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的主视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夹具的立体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的使用状态图[0016]附图标记[0017]1 靠背框2:固定夹具[0018]3 捆束夹具[0019]10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0020]20支撑钢丝21 弯曲部[0021]22挂钩部30:张力钢丝 31:弯曲部[0022]40连接夹具41 主体[0023]42折弯部43 止挡部[0024]50连接管[0025]60固定钢丝61 下端固定部[0026]62两端固定部62a 结合部[0027]63张力部 63a: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在此,附图中图示的线的粗细或者构成要素的尺寸等是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方便性有可能被夸张表示。而且,后述的术语是考虑了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根据使用者、操作者的意图或者惯例有可能变化。因此,有关这些术语的定义应以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基础而定。还有,下面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只是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构成要素的示例,而包含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全部内容涉及的技术范畴、并在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中能够均等替换构成要素的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连接夹具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10被设置在车辆座椅(未图示)内部的靠背框1上,其构成包括 在靠背框1上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被靠背框1的两侧支撑的至少一个支撑钢丝20 ;和在支撑钢丝20的上侧或者下侧隔开设置且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在支撑钢丝20 —侧的至少一个张力钢丝30,从而可弹性支撑乘客的背部。在此,支撑钢丝20以横跨靠背框1并向靠背框1的横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靠背框1的纵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个,而且在支撑钢丝20的两端上形成有钩状的挂钩部22, 挂扣在靠背框1的两侧上的挂扣部(未图示)而被固定。而且,在支撑钢丝20的上侧或者下侧,以横跨靠背框1并向靠背框1的横向延伸的状态设置有至少一个张力钢丝30,并且在靠背框1的纵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图1中示出,在最上端配置支撑钢丝20,在其下端配置两个张力钢丝30,然后在两个张力钢丝30的下端再配置支撑钢丝20,在该支撑钢丝20的下端再配置张力钢丝30的状态。这些支撑钢丝20和张力钢丝30的数量以及配置状态,在考虑冲击吸收性能和制造费用以及时间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例如,分别邻接配置在支撑钢丝20的上下两侧的张力钢丝30,可以在上侧和下侧各由一个张力钢丝30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张力钢丝30从支撑钢丝20的上侧向下侧延伸的状态配置。此时,张力钢丝30的两端向纵向折弯并与邻接的支撑钢丝20或者其它张力钢丝 30的一侧缠绕而固定。因此,不需要另行制作如以往的用于固定张力钢丝30两端的边框钢丝。而且,以缠绕固定的部位为中心,张力钢丝30相对于支撑钢丝20在靠背框1的前后方向可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可充分吸收车辆行驶中产生且传递到座椅的冲击,给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感。此时,由于固定在靠背框1上的支撑钢丝20需要整体上支撑乘客背部施加的载荷,因此考虑到刚性,优选支撑钢丝20的直径粗于张力钢丝30的直径。而且,如图1所示,支撑钢丝20以及张力钢丝30优选具备至少一个梯形形状的弯曲部21、31。通过该弯曲部21、31的伸缩,支撑钢丝20与张力钢丝30可分别向长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另外,为了防止由于载荷导致张力钢丝30与支撑钢丝20的配置形状发生移位或者永久变形,需要连接张力钢丝30之间或者张力钢丝30与支撑钢丝20之间以加强钢丝悬挂组件10的整体刚性,为此,使用连接夹具40。即,利用连接夹具40将邻接的张力钢丝30之间,或者张力钢丝30与支撑钢丝20 纵向连接,此时,如图2所示,连接夹具40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并包含长度比宽度长的板状主体41、在主体41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42、以及形成在折弯部 42的末端的止挡部43。张力钢丝30或者支撑钢丝20的外表面挂扣在连接夹具40的止挡部43上,并分别向连接夹具40的上下两侧发生弹性位移。而且,连接夹具40的宽度和长度等尺寸,可在考虑到需要连接的张力钢丝30之间的间距或者张力钢丝30与支撑钢丝20之间的间距以及施加的载荷,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此时,在纵向上隔开配置的多个支撑钢丝20与张力钢丝30的中间部通过由射出成型制造的合成树脂材料的连接管50相互连接,因此,优选连接夹具40分别设置在向纵向折弯的张力钢丝30的两侧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10的下端配置有固定钢丝60,该固定钢丝60通过连接夹具40与支撑钢丝20或者张力钢丝30连接。在此,固定钢丝60包括下端固定部61,其中间部以梯形形状向后方折弯,并通过固定夹具2固定在靠背框1的下端部;两端固定部62,其具有U形形状,向上侧折弯并延伸的两侧通过金属或者合成树脂材料的捆束夹具3而与下端固定部61的两侧结合,且两端固定在靠背框1的两侧;张力部63,其横跨两端固定部62的两侧而配置,并且在长度方向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63a,且两端通过捆束夹具3与两端固定部62的两侧结合。[0046]此时,两端固定部62的两侧末端部向外侧延伸之后再向下方折弯,分别形成 “1”形状的结合部62a,该结合部6 挂扣在靠背框1的两侧的挂钩状的支架(未图示)上而被固定。为了防止磨损和噪音,优选在结合部6 上套上橡胶或者合成树脂材料的外罩。而且,为了制作方便,在制造两端固定部62时,优选分别制作左右侧各一个共两个部件(piece)之后,通过捆束夹具3使一侧端相结合,从而构成一个两端固定部62。相结合的部位优选向上侧折弯形成梯形形状。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中记载了张力钢丝30的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在支撑钢丝20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但是,张力钢丝30的两端也可以通过单独的卡具(未图示)被固定连接在支撑钢丝20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10的组装以及动作如下。将分别在两端形成有钩状挂钩部22的支撑钢丝20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平行地配置多个,并且在支撑钢丝20之间配置多个张力钢丝30,而且将张力钢丝30的两端向邻接的支撑钢丝20方向折弯并分别缠绕在支撑钢丝20的两侧而固定。此时,支撑钢丝20和张力钢丝30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梯形形状的弯曲部 21、31,并且在支撑钢丝20和张力钢丝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射出成型而成的、 由合成树脂材料制造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管50,从而能够维持支撑钢丝20与张力钢丝30或者张力钢丝30之间的间距。而且,在支撑钢丝20与张力钢丝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上结合有连接夹具40,以连接上下方向上相互邻接的支撑钢丝20与张力钢丝30、或者张力钢丝30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10的下端隔开设置有通过固定夹具2固定在靠背框1上的固定钢丝60,其通过连接夹具40与支撑钢丝20或者张力钢丝30连接。设置时,固定钢丝60的两端挂扣在靠背框1两侧的支架上而被固定,并且,固定钢丝60的下端通过固定夹具2固定在靠背框1的下端部,而设置在支撑钢丝20的两端的挂钩部22与设置在靠背框1的两侧上的挂扣部结合。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10,固定张力钢丝30不需要另行准备如以往的边框钢丝,而且,在被施加载荷时,张力钢丝30不仅通过弯曲部31的伸缩引起的弹性变形,还由于其两端被缠绕在支撑钢丝20上而相对于支撑钢丝20在靠背框1的前后方向转动规定角度,从而可吸收冲击。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被设置在车辆座椅内部的靠背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钢丝,其横向设置在所述靠背框上,且两端分别被靠背框的两侧支撑;以及至少一个张力钢丝,在所述支撑钢丝的上侧或者下侧隔开设置,且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在所述支撑钢丝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夹具,该连接夹具用于对相互邻接的所述支撑钢丝与所述张力钢丝、或者所述张力钢丝之间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夹具包括 板状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形成在折弯部末端的止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丝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张力钢丝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所述支撑钢丝的上下两侧的所述张力钢丝被形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钢丝的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在所述支撑钢丝的一侧而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钢丝的两端通过卡具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钢丝的一侧。
专利摘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在车辆座椅内部的靠背框上的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组件,其包括,在靠背框上横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被靠背框的两侧支撑的至少一个支撑钢丝,以及在支撑钢丝的上侧或者下侧隔开设置且两端向纵向折弯并缠绕在支撑钢丝一侧的至少一个张力钢丝,由于制造工艺的简化,具有节约制造费用和制造时间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N2/68GK202098317SQ20112001971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
发明者金文哲 申请人:金文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