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301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车辆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包括具有轨道和与轨道滑动接合并支撑座椅靠背的基座的导轨组件。支架连接至轨道并支撑座椅,其具有接合部件。连杆机构将座椅与座椅靠背连接。连接件与接合部件接合。连接件相对于接合部件的运动使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换,其中,座椅在展开位置大体垂直于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在折叠位置与座椅邻接并大体平行于轨道。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引起从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的转换。座椅大体垂直于轨道,座椅靠背滑动至轨道的前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车辆座椅处于折叠位置和接近位置时,可以在车辆内部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
【专利说明】车辆座椅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总的来说涉及车辆座椅组件,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进/出部件的柔性与折叠性极强的座椅的车辆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种种原因,能够增加车辆存储容量和后座组件可接近性的车辆座椅部件是极为有益的,这些原因包括在维持车辆内部存储空间和座椅数量的同时允许减小车辆尺寸。车辆座椅组件被配置成可折叠成多种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能够折叠成多种结构以在车辆内部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包括具有轨道和与轨道滑动连接并支撑座椅靠背的基座的导轨组件。支架连接至轨道并通过接合部件支撑座椅。连杆机构将座椅和座椅靠背连接。连接件与接合部件接合。连接件相对于接合部件的运动使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其中座椅大体垂直于座椅靠背)和折叠位置(其中座椅靠背与座椅邻接并大体平行于导轨)之间转换。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引起从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的转换。在接近位置,座椅大体垂直于轨道,并且座椅靠背滑动至轨道的前段。
[0005]优选地,座椅靠背与基座枢轴连接,并且座椅靠背具有与连杆机构连接的向前延伸的凸耳,使得座椅靠背从展开位置的向前枢转运动引起凸耳向后移动,并且连接件相对于接合部件运动。
[0006]优选地,支架的接合部件包括设置在支架的中部的细长槽,并且连杆机构的连接件包括设置在连杆机构的中间部的突起,使得突起与细长槽滑动接合。
[0007]优选地,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包括横向延伸的杆,杆在车辆座椅组件处于展开位置和接近位置时与支架上的分叉接合,从而在座椅靠背滑动至轨道的后段时,杆拉动所述分叉以将座椅从接近位置时的大体垂直定向调整至展开位置时的大体水平定向。
[0008]优选地,连杆机构包括与座椅的前部枢轴连接的前连杆、与座椅靠背的向前延伸的凸耳枢轴连接的后连杆以及包括与接合部件接合的连接件的中间连杆。
[0009]优选地,支架包括与轨道枢轴连接的向前滑动的连接件、包括接合部件的中部以及与座椅的后部枢轴连接的后接合部。
[0010]优选地,座椅靠背包括躺椅枢轴,躺椅枢轴将座椅靠背与基座枢轴连接并被配置成锁定座椅靠背的平面区域相对座椅的平面区域的角度。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包括与轨道滑动接合的座椅靠背。支架连接至轨道并支撑座椅。连杆机构将座椅与座椅靠背连接。中间部与支架的中部滑动接合,从而引起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其中座椅大体平行于轨道)与折叠位置(其中座椅靠背大体平行于轨道)之间的转换。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引起从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的转换。座椅在接近位置大体垂直于轨道。
[0012]优选地,支架枢轴连接至轨道的前段,并且座椅靠背包括与轨道的后段滑动接合的基座,使得座椅靠背在座椅组件处于接近位置时滑动至轨道的前段。
[0013]优选地,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支撑面,并且座椅包括就坐面,使得靠背支撑面在座椅组件处于折叠位置时与就坐面邻接。
[0014]优选地,在座椅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座椅的平面区域大体垂直于座椅靠背的平面区域。
[0015]优选地,连杆机构的中间部包括细长槽,并且支架的中部包括突起,使得突起与所述细长槽滑动接合。
[0016]优选地,铰链在座椅组件从接近位置向展开位置转换时与支架接合,使得铰链拉动支架以沿着轨道向后枢转座椅。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包括连接至轨道、支撑座椅并具有接合部件的支架。连杆机构将座椅与座椅靠背连接。连接件与接合部件接合。连接件相对于接合部件的运动使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换。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引起从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的转换。
[0018]优选地,座椅组件处于展开位置进一步限定为座椅大体垂直于座椅靠背定向,并且座椅组件处于折叠位置进一步限定为座椅靠背邻接座椅并大体平行于轨道定向。
[0019]优选地,座椅组件处于展开位置进一步限定为座椅靠背在轨道的后段安置,并且座椅组件处于接近位置进一步限定为座椅大体垂直于轨道定向并且座椅靠背滑动至轨道的前段。
[0020]优选地,该车辆座椅组件还包括:基座,与轨道滑动接合并枢轴支撑座椅靠背。
[0021]优选地,支架与轨道枢轴连接用于座椅从所述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的枢转运动,其中,座椅在展开位置具有大体水平的定向,座椅在接近位置具有大体垂直的定向。
[0022]优选地,座椅靠背具有与连杆机构连接的向前延伸的凸耳,使得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运动引起向前延伸的凸耳使连接件相对于接合部件移动。
[0023]优选地,铰链具有横向延伸的杆,横向延伸的杆在座椅组件从所述接近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时与支架接合,使得横向延伸的杆沿着所述轨道向后枢转支架以将座椅从大体垂直的定向调整至大体水平的定向。
[002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车辆座椅处于折叠位置和接近位置时,可以在车辆内部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
[002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之后,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标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是车辆中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立体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组件的俯视分解立体图;
[0030]图3A是车辆座椅组件的座椅、支架和连杆机构的俯视立体图;[0031]图4是车辆座椅组件的座椅的俯视立体图;
[0032]图4A是图4中的座椅的侧视图;
[0033]图5是车辆座椅组件的支架的俯视立体图;
[0034]图5A是图5中的支架的侧视图;
[0035]图6是车辆座椅组件的连杆机构的俯视立体图;
[0036]图6A是图6中的连杆机构的侧视图;
[0037]图7是车辆座椅组件处于展开位置时的侧视图;
[0038]图8是车辆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换时的侧视图;
[0039]图9是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折叠位置时的侧视图;
[0040]图10是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折叠位置时的俯视立体图;
[0041]图11是车辆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转换时的侧视图;
[0042]图12是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接近位置时的侧视图;以及
[0043]图13是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接近位置时的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出于说明的目的,词语“上” “下” “右” “左” “后” “前” “垂直” “水平”及其派生
词语应当依据图1中所定向的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的是除非明确作出相反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呈现各种替代的定向。还应理解的是在附图中显示和在下列说明书中说明的具体设备和工艺仅仅为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涉及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视为限定,除非权利要求中作了其它明示。
[0045]参照图1至图13,参考标号10总体上表示包括具有就坐面14的座椅12的车辆座椅组件。座椅靠背16包括靠背支撑面18。凸耳20从座椅靠背16向前延伸。导轨组件22包括轨道24和与轨道24的后段28滑动接合并枢轴支撑座椅靠背16的基座26。支架30与轨道24的前段32和座椅12的后部34枢轴连接并包括设置在支架30的中部38处的接合部件36。连杆机构40包括与座椅12的前部44枢轴连接的前端42、与凸耳20枢轴连接的后端46、以及设置在连杆机构40的中间部50处并与接合部件36接合的连接件48。连接件48相对于接合部件36的运动引起车辆座椅组件10在展开位置52和折叠位置54之间转换。在展开位置52,座椅12的平面区域大体平行于导轨组件22并垂直于座椅靠背16的平面区域。在折叠位置54,座椅靠背16的平面区域大体平行于导轨组件22,并且座椅12的就坐面14邻接座椅靠背16的靠背支撑面18。铰链56设置在连接件48和后端46之间的连杆机构40中。铰链56的旋转引起车辆座椅组件10在展开位置52和接近位置58之间的转换。在接近位置58,座椅12的平面区域大体垂直于导轨组件22,并且座椅靠背16滑动至轨道24的前段32。
[0046]如图1中实施例所示,车辆座椅组件10设置在车辆62的内部60中。可以想到,车辆座椅组件10可设置在车辆62的内部60中的多个座椅位置处,包括第二排座椅位置、前排座椅位置和其它可想到的车辆乘客座椅位置。车辆62的内部60大体限定在车辆62的顶蓬64和地板66之间。车辆62的地板66在车辆62的内部60中延伸。车辆座椅组件10由地板66支撑并与其相连。更具体地,车辆座椅组件10在导轨组件22周围与车辆62的地板66连接。[0047]如图2所示,导轨组件22的轨道24与车辆62 (图1)的地板66连接。导轨组件22的基座26与轨道24滑动接合并由轨道24支撑,这使得基座26相对于车辆62的地板66沿着轨道24水平移动。轨道24包括沿着轨道24形成的通道68,该通道位于沿着轨道2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向正对保持边缘70之间。保持边缘70将基座26滑动包含在通道68内并防止基座26垂直运动或与轨道24垂直分离。基座26在轨道24的后段28处从轨道68向上延伸。基座26包括与轨道24滑动接合的滑块72和向上延伸以支撑并枢轴连接座椅靠背16的后部支撑件74。在轨道24的前段32处,支撑凸缘76与轨道24的内侧保持边缘70可操作地连接并从该边缘垂直突出。支撑凸缘76与支架30枢轴连接以支撑座椅
12。还可以想到,支撑凸缘76可与轨道24 —体成形。
[0048]如图2进一步示出的,座椅靠背16包括将座椅靠背16与基座26枢轴连接的躺椅枢轴78。躺椅枢轴78配置成锁定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椅12的平面区域的角度。更具体地,绕着躺椅枢轴78,座椅靠背16由基座26的后部支撑件74枢轴支撑。躺椅枢轴78包括致动装置80,其进行操作以锁定座椅靠背16的平面区域相对于座椅12的平面区域的角度。躺椅枢轴78还包括在对应的后部支撑件74之间延伸的扭杆82,后部支撑件74在车辆座椅组件10的相对侧98处以类似的方式与相应的导轨组件22接合。可以想到,可采用单个导轨组件或多个导轨组件来支撑车辆座椅组件10。此外,正如本文所描述和示出的,若干元件和组件可由两个或多个基本相同或镜像对应的元件和组件形成。为此,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车辆座椅组件10中的相同部件。
[0049]如图2所不,座椅靠背16包括设置在靠背框架86上方的靠背垫84。座椅靠背16的靠背支撑面18由靠背垫84的前表面限定。座椅靠背16的后面板88基本为平面并由座椅靠背16的后表面限定,座椅靠背16的后表面大体与靠背垫84平齐。如图2所不,当车辆座椅组件10处于展开位置52时,座椅靠背16的后面板88大体垂直于座椅12的平面区域。靠背框架86包括侧梁90,其沿后面板88的侧边缘92从躺椅枢轴78垂直延伸,并与从侧梁90处横跨后面板88的上边缘96垂直延伸的顶梁94连接。对应的侧梁90沿车辆座椅组件10的相对侧98延伸,以形成基本呈U形的靠背框架86。座椅靠背16包括与连杆机构40枢轴连接的向前延伸的凸耳20,使得凸耳20在座椅靠背16的基部100下方从靠背框架86的侧梁90处开始延伸,基部100与躺椅枢轴78和基座26的后部支撑件74连接。
[0050]再次参照图2,座椅12包括设置在座椅底板104 (图4)上方的座垫102 (图9)。座椅12的顶面14由座垫102的面朝上的表面限定。座椅12的后部34包括由座垫102与靠背垫84在座椅靠背16的基部100处邻接形成的折缝。座椅12的后部34由钩状物108(图3A)支撑,钩状物108从座椅12的后部34延伸并与从基座26的后部支撑件74向内横向延伸的突起接合。当车辆座椅组件10处于展开位置52时,由于钩状物108 (图3A)在展开位置52时与突起接合,因此钩状物108 (图3A)可为座椅12的后部34提供垂直支撑。
[0051]如图2进一步示出的,座椅12的前部44由轨道24的支撑凸缘76支撑,支撑凸缘76通过支架30和连杆机构40与座椅12连接。连杆机构40在座椅12的前部44 (处于连杆机构40的前端42处)和凸耳20 (处于连杆机构40的后端46处)之间延伸,从而将座椅12与座椅靠背16连接。连接件48设置在连杆机构40的中间部50处,并与支架30的中部38上的接合部件36滑动接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30的接合部件36包括设置在支架30的中部38处的细长槽110。此外,连杆机构40的连接件48包括设置在连杆机构40的中间部50处的突起112,由此突起112滑动接合于细长槽110。支架30在轨道24的支撑凸缘76和座椅12的后部34之间延伸。还可以想到,支架30的接合部件36可以可选地包括突起,而连杆机构40的连接件48可以包括细长槽,使得支架30的中部38可与连杆机构40的中间部50滑动接合。
[0052]现在参照图3,靠背框架86的侧梁90包括躺椅枢轴容纳件114,其在座椅靠背16的基部100处基本垂直于后面板88 (图2)延伸。躺椅枢轴容纳件114与躺椅枢轴78对齐并与其相连。扭杆82在对应的躺椅枢轴容纳件114和对应的躺椅枢轴78之间延伸。凸耳20从靠背框架86的躺椅枢轴容纳件114处向前下方延伸。连杆机构40的后端46与凸耳20枢轴连接。靠背框架86与躺椅枢轴78连接,而躺椅枢轴78又与基座26的后部支撑件74连接。导轨组件22的轨道24与基座26滑动接合并支撑基座26,因此,基座26的滑块72沿轨道24的通道68的滑动运动会改变座椅靠背16相对于轨道24和车辆62 (图1)的地板66的水平定向。然而,支撑凸缘76与轨道24固定连接,使得座椅12的水平定向不会随着本实用新型的导轨组件22改变。因此,可以想到,支撑凸缘76还可以与轨道24滑动连接或者额外的导轨组件22可用于车辆座椅组件10以对车辆座椅组件10的水平定向进行前向或后向调整。
[0053]现在参照图3A,座椅12的座椅底板104包括沿座椅底板104的相对边缘垂直向下延伸的侧部凸缘116。从座椅12的后部34延伸出的钩状物108与侧部凸缘116对齐并且是侧部凸缘116的延伸部。侧部凸缘116与支架30和连杆机构40的前端42连接。连杆机构40包括前连杆118、中间连杆120 (图6A)以及后连杆122,其中,前连杆118的顶端124与侧部凸缘116在座椅12的前部44处枢轴连接。后连杆122的后端126与凸耳20(图3)枢轴连接。连接件48设置在前连杆118和中间连杆120的枢轴连接部处,并与设置在支架30的中部38处的接合部件36滑动接合。铰链56设置在中间连杆120和后连杆122的枢轴连接部处。连杆机构40的前端42和后端46分别等同于前连杆118的顶端124和后连杆122的后端126。
[0054]再次参照图3A,在连杆机构40的前连杆118与侧部凸缘116的连接部和凸耳20(图3)与后连杆122的连接部之间,支架30与侧部凸缘116在座椅12的后部34处连接。更具体地,支架30的后接合部128与侧部凸缘116枢轴连接。支架30的后接合部128的朝向地板侧129具有从后接合部128延伸出的分叉130,其在车辆座椅组件10处于展开位置52和接近位置58时(图12)与从铰链56横向延伸出的后接合杆132接合,这种功能会在下面进行更为详细地描述。支架30的中部38从后接合部128向前延伸,并且支架30的前滑动连接件134从支架30的中部38延伸,从而与轨道24 (图3)的支撑凸缘76枢轴连接。对应的连杆机构40和支架30设置在车辆座椅组件10的相对侧98并以类似的方式与其接合。
[0055]如图4所示,座椅12的前部44包括在侧部凸缘116之间延伸的前座垫支撑件136。前座垫支撑件136包括具有凹槽138的顶面,其中凹槽138在顶面的前后方向上水平形成。在座椅12的后部34处,后座垫支撑件140在侧部凸缘116之间延伸。多个接合件141从后座垫支撑140向上延伸。在前座垫支撑件136和后座垫支撑件140之间设置有间隔139,使得座垫102 (图2)能够弯曲并压缩进入间隔139。前座垫支撑件136和后座垫支撑件140用以使座垫102接合并固定至座椅底板104。[0056]现在参照图4A,座椅底板104的侧部凸缘116从座椅12的前部44延伸至后部34。在座椅12的前部44中,在侧部凸缘116上成形有前孔142以接合连杆机构40的前连杆118的顶端124。类似地,在座椅12的后部34中,在侧部凸缘116上成形有后孔144以接合支架30 (图3A)的后接合部128。钩状物108从座椅底板104上的后孔144向后延伸。钩状物108面朝下设置,使得钩状物108接合从基座26 (图3)的后部支撑件74向内横向延伸的突起。
[0057]如图5和5A所示,支架30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弧形中部38,其上具有接合部件36。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架30的中部38处的接合部件36包括在支架30中形成的弧形细长槽110。支架30的后接合部128从中部38以微小角度向上延伸。如图所示,后接合部128包括从后接合部128的朝向地板侧129向下延伸的分叉130。支架30的前滑动连接件134在其与后接合部128相对的一端处从支架30的中部38基本垂直向下延伸。因此,整个支架30的纵向平面基本上呈非线性。在支架30的相对端成形有连接孔146,使得一个连接孔146形成在前滑动连接件134中,而另一个连接孔146形成在后接合部128的末端中。
[0058]如图6所示,连杆机构40包括分别依次枢轴连接的前连杆118、中间连杆120以及后连杆122。前连杆118的顶端124包括在前连杆118的对应顶端124之间延伸的上接合杆148。类似地,前连杆118的底端150包括在对应的底端150之间延伸的下接合杆152,使得前连杆118的底端150绕着下接合杆152枢轴连接中间连杆120的第一端154。此外,下接合杆152向外横向延伸到中间连杆120外从而限定连接件48的突起112,该突起与接合部件36的细长槽110(图5)接合。中间连杆120的第二端156与后连杆122的前端158(图11)枢轴连接。后接合杆132在中间连杆120的对应的第二端156之间延伸,并横向延伸以与后连杆122的前端158连接。绕着后接合杆132的枢轴连接限定了设置在连杆机构40中的铰链56。后连杆122的后端126与座椅靠背16 (图3)的凸耳20枢轴连接。
[0059]如图6A所示,基本呈线性的前连杆118与基本呈线性的中间连杆120枢轴连接。由此,前连杆118的纵向平面基本呈线性,因此前连杆118的顶端124从前连杆118的底端150线性延伸。类似地,中间连杆120的第一端154从中间连杆120的第二端156线性延伸。连杆机构40的中间部50对应于中间连杆120以及中间连杆120与前连杆118的连接部。后连杆122基本呈非线性,具有在其后端126处向上延伸的后部件160。连接孔形成在前连杆118的顶端124处和后连杆122的后端126处。还可以想到,正如下面所详细描述的,可对前连杆118、中间连杆120以及后连杆122的形状和连接点作各种改变以完成与连杆机构40类似的功能。
[0060]现在参照图7,车辆座椅组件10被示出处于展开位置52。在展开位置52,连杆机构40的连接件48的突起112与沿支架30的中部38设置的接合部件36的细长槽110的前部162接合。类似地,在此位置,连杆机构40的前连杆118基本垂直于座椅底板104和连杆机构40的中间连杆120的纵向平面进行设置。此外,前连杆118大体平行于座椅靠背16的纵向平面。相应地,座椅12的平面区域大体平行于导轨组件22并大体垂直于座椅靠背16的平面区域。此外,在此位置,凸耳20从后部支撑件74和座椅靠背16的靠背框架86向前延伸。可以想到,在车辆座椅组件10处于展开位置52时,座椅靠背16可绕着躺椅枢轴78向后倾斜,从而改变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椅12的位置。然而,如图所示,此处描述的是车辆座椅组件10的展开位置52的状态。通过图1至图7,可以很容易理解处于展开位置52的车辆座椅组件10的元件的其他相对结构和定向。
[0061]如图8所示,车辆座椅组件10在展开位置52 (图7)和折叠位置54 (图9)之间转换。在向折叠位置54 (图9)转换期间,座椅靠背16绕躺椅枢轴78向前枢转以向前倾斜,引起凸耳20绕躺椅枢轴78旋转并逆时针向后移动。如图所示,向后移动的凸耳20引起连杆机构40同样向后移动,这引起连接件48的突起112在接合部件36的细长槽110中向后滑动。由于突起112向后滑动至细长槽110的中部164,连杆机构40的前连杆118开始向前倾斜,这与座椅靠背16的重新定向类似。此外,由于突起112沿细长槽110向后滑动,铰链56的后接合杆132与支架30的分叉130分离。座椅12的前部44和座椅底板104开始朝向导轨组件22和车辆62 (图1)的地板66下降。随着座椅靠背16持续向前下方折叠,连接件48的突起112继续沿细长槽110的中部164向后滑动。
[0062]现在参照图9,车辆座椅组件10被示出处于折叠位置54。在折叠位置54,座椅12的就坐面14和座椅靠背16的靠背支撑面18邻接。类似地,座椅12的平面区域和座椅靠背16的平面区域基本平行于连杆机构40的中间连杆120的纵向平面。凸耳20绕躺椅枢轴78的逆时针旋转将后连杆122的后端126重新定位于躺椅枢轴78的下方,并使连接件48的突起112滑动至接合部件36的细长槽110的后部166。通过向后拉动连杆机构40,凸耳20被旋转至躺椅枢轴78和座椅靠背16后方的位置。然而,可以想到,使用更厚或更薄的座垫102或靠背垫84会造成座椅12和座椅靠背16的定向与上述定向相比稍有改变。
[0063]如图10进一步示出的,当车辆座椅组件10处于折叠位置54时,座椅靠背16的平面区域大体平行于导轨组件22的轨道24。由此,座椅靠背16的后面板88可在车辆62(图1)内用作基本水平的储物面。此外,在折叠位置54,座椅12和座椅底板104相对于处于展开位置52 (图7)时被折叠至更接近导轨组件22和车辆62 (图1)的地板66。
[0064]车辆座椅组件10可通过与上面参照图7至图10所描述和示出的步骤相反的一系列步骤从折叠位置54 (如图9和图10所示)提升至展开位置52 (图7)。相反的一系列步骤包括:将座椅靠背16的上边缘96向后抬高,使得座椅靠背16绕躺椅枢轴78 (图9)枢转,并使凸耳20 (图9)绕躺椅枢轴78旋转并顺时针向前运动。因此,从折叠位置54向展开位置52的转换步骤基本等同于图8示出的转换步骤。当使用处于展开位置52 (图7)的车辆座椅组件10时,车辆座椅组件10将再次呈现出该位置如上详细描述的特性。
[0065]现在参照图11,车辆座椅组件10在展开位置52 (图7)和接近位置58 (图12)之间转换。在向接近位置58转换期间,座椅靠背16开始绕躺椅枢轴78稍微向前枢转,并且支撑座椅靠背16的基座26开始在轨道24上朝向轨道24的前段32向前滑动。由于支架30与轨道24的前段32为固定枢转连接,因此座椅靠背16的向前滑动运动引起连杆机构40中的铰链56开始旋转并将中间连杆120的第二端156以及后连杆122的前端158抬起。铰链56的运动向前推动支架30,并使座椅12的后部34与基座26分离并上升到座椅12的前部44上方。相应地,座椅12的后部34上的钩状物108与基座26上的突起分离。连接件48的突起112保持在接合部件36的细长槽110的前部162中,因此,前连杆118相对于支架30和座椅12保持静止。随着基座26的滑块72继续沿轨道24向前滑动,铰链56继续旋转并使座椅12的后部34向前上方枢转。可选地,座椅12的后部34可被抬高从而旋转连杆机构40中的铰链56,并使得座椅靠背16开始沿轨道24向前滑动。
[0066]如图12所示,车辆座椅组件10被示出处于接近位置58。在接近位置58,座椅12的平面区域大体垂直于导轨组件22,座椅靠背16向前滑动至轨道24的前段32。相应地,枢轴支撑座椅靠背16的基座26的滑块72滑动至轨道24的前段32。在座椅靠背16向轨道24的前段32滑动的过程中,连杆机构40中的铰链56旋转并将中间连杆120的第二端156和后连杆122的前端158抬起,从而使中间连杆120大体处于垂直状态并垂直于导轨组件22的轨道24。此外,铰链56的运动使支架30向前旋转,并因此旋转座椅12的后部34,使得座椅12大体处于垂直状态。座椅靠背16稍微向前旋转,使得凸耳20位于躺椅枢轴78的扭杆82下方。在接近位置58,靠背支撑面18靠近垂直定向的座椅12定向。可以想到,在接近位置58,座椅12的后部34可与座椅靠背16的靠背支撑面18邻接。还可以想到,使用更厚或更薄的座垫102或靠背垫84会造成座椅12和座椅靠背16的定向与上述定向相比稍有改变。
[0067]如图13进一步示出的,当车辆座椅组件10处于接近位置58时,座椅12的就坐面14朝前,并且座椅12的平面区域大体垂直于导轨组件22的轨道24。此外,座椅靠背16沿轨道24向前滑动至接近大体垂直定向的座椅12,使得轨道24的后段28不再被座椅12或座椅靠背16占据。由处于接近位置58的车辆座椅组件10提供的位于轨道24的后端28上方的区域使乘客能够更容易接近车辆座椅组件10后方的后座位置或将该区域用作额外的存储空间。
[0068]通过经历与上面参照图7、图11和图12所描述和示出的一系列步骤相反的步骤进行转换,车辆座椅组件10可从接近位置58 (如图12和图13所示)再定位至展开位置52(图7)。相反的一系列步骤包括:向后拉动座椅靠背16的上边缘96 (图2),使座椅靠背16绕躺椅枢轴78 (图9)枢转,并使基座26沿轨道24向轨道24的后段28滑动。随着座椅靠背16滑动至轨道24的后段28,后接合杆132拉动支架30上的分叉130,从而使座椅12的后部34从处在接近位置58的大体竖直定向向下枢转至处在展开位置52 (图7)的大体水平定向。由此,铰链56在车辆座椅组件10从接近位置58向展开位置52转换时与支架30接合。关于车辆座椅组件10的元件的其它定向和结构,从接近位置58向展开位置52转换的步骤大体与图11中示出的转换步骤相同。当采用处于展开位置52的车辆座椅组件10时,车辆座椅组件10将再次呈现出该位置如上详细描述的特性。
[006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的实用新型和其他部件的结构不局限于任何特定材料。本文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描述。
[0070]出于公开的目的,术语“连接”通常表示两个部件直接或间接相互接合(电气的或机械的)。这种接合本质上是固定的或者本质上是活动的。这种接合可以由这两个部件(电气的或机械的)和任何中间部件来实现,这些中间部件彼此集成为单一整体或者中间部件可以与上述两个部件集成为单一整体。这种接合本质上是永久性的或者本质上是可拆卸的或可释放的,除非另有规定。
[0071]还应当注意,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部件的结构和设置仅是示例性的。尽管本公开中仅详细描述了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过本公开后可以很容易地意识到,在不实质性偏离所述主题的教导和优势的情形下,可以有多种变形(例如,改变多种部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值,安装方式,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等)。例如,示出为整体形成的构件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或者示出为多个部件的构件可以整体形成;接触面的操作可以颠倒或做出其它改变;结构件和/或构件的长度或宽度、或者系统中的连接器或其它构件均可以改变;构件之间的调整位置的种类或数量也可以改变。应当注意,系统的部件和/或组件可以由可提供足够的强度或耐用性的多种材料中的任一种构成,该材料可以具有多种颜色、质地和组合。因此,所有的这些变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可以对期望的以及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在设计、操作条件、布置方式作出其它替代、修改、变化和省略,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0072]应该理解,所述工艺中任何所述工序或步骤可以与其它公开的工序或步骤相结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结构。本文公开的示例性结构和工序均是出于示例性的目的并且不应视为限定。
[0073]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方法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除非另外指定,否则这些构思被权利要求所覆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组件,包括轨道和与所述轨道滑动接合并支撑座椅靠背的基座; 支架,连接至所述轨道并支撑座椅,所述支架具有接合部件;以及 连杆机构,将所述座椅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包括: 连接件,与所述接合部件接合,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件的运动使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换,其中,所述座椅在所述展开位置大体垂直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折叠位置与所述座椅邻接并大体平行于所述轨道;以及 铰链,位于所述连杆机构中,所述铰链可枢转以从所述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转换,在所述接近位置,所述座椅大体垂直于所述轨道,并且所述座椅靠背滑至所述轨道的前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基座枢轴连接,并且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的向前延伸的凸耳,使得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展开位置的向前枢转运动引起所述凸耳向后移动,并且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接合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中部的细长槽,并且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杆机构的中间部的突起,使得所述突起与所述细长槽滑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包括横向延伸的杆,所述杆在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接近位置时与所述支架上的分叉接合,从而在所述座椅靠背滑动至所述轨道的后段时,所述杆拉动所述分叉以将所述座椅从所述接近位置时的大体垂直定向调整至所述展开位置时的大体水平定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座椅的前部枢轴连接的前连杆、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向前延伸的凸耳枢轴连接的后连杆以及包括与所述接合部件接合的所述连接件的中间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轨道枢轴连接的向前滑动的连接件、包括所述接合部件的中部以及与所述座椅的后部枢轴连接的后接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躺椅枢轴,所述躺椅枢轴将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基座枢轴连接并被配置成锁定所述座椅靠背的平面区域相对所述座椅的平面区域的角度。
8.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靠背,与轨道滑动连接; 支架,连接至所述轨道并支撑座椅;以及 连杆机构,将所述座椅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包括: 中间部,与所述支架的中部滑动接合以使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换,座椅在所述展开位置大体平行于所述轨道,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折叠位置大体平行于所述轨道;以及 铰链,位于所述连杆机构中,所述铰链可枢转以从所述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转换,所述座椅在所述接近位置大体垂直于所述轨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枢轴连接至所述轨道的前段,并且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与所述轨道的后段滑动接合的基座,使得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接近位置时滑动至所述轨道的前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支撑面,并且所述座椅包括就坐面,使得所述靠背支撑面在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与所述就坐面邻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座椅的平面区域大体垂直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平面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的中间部包括细长槽,并且所述支架的中部包括突起,使得所述突起与所述细长槽滑动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在所述车辆座椅组件从所述接近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转换时与所述支架接合,使得所述铰链拉动所述支架以沿着所述轨道向后枢转所述座椅。
14.一种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连接至轨道、支撑座椅并具有接合部件;以及 连杆机构,将所述座椅与座椅靠背连接,包括: 连接件,接合所述接合部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件的运动使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换;以及 铰链,位于所述连杆机构中,所述铰链可枢转以从所述展开位置向接近位置转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座椅大体垂直于所述座椅靠背定向,并且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折叠位置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座椅靠背邻接所述座椅并大体平行于所述轨道定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轨道的后段安置,并且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处于所述接近位置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座椅大体垂直于所述轨道定向并且所述座椅靠背滑动至所述轨道的前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与所述轨道滑动接合并枢轴支撑所述座椅靠背。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轨道枢轴连接用于所述座椅从所述展开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的枢转运动,其中,所述座椅在所述展开位置具有大体水平的定向,所述座椅在所述接近位置具有大体垂直的定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与所述连杆机构连接的向前延伸的凸耳,使得所述车辆座椅组件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之间的运动引起所述向前延伸的凸耳使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件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具有横向延伸的杆,所述横向延伸的杆在所述车辆座椅组件从所述接近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移动时与所述支架接合,使得所述横向延伸的杆沿着所述轨道向后枢转所述支架以将所述座椅从大体垂直的定向调整至大体水平的定向。
【文档编号】B60N2/02GK203472581SQ20132052368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乔纳森·安德鲁·莱恩, 杜米特鲁·丹·纳埃, 斯蒂文·麦基纳利, 阿梅斯瓦拉·拉奥·萨贾, 柯蒂斯·D.·斯坦诺普, 戈尔尼克卡·莫亚·希思, 丹尼尔·费雷蒂, 库尔特·科尔莫什 申请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