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枢转机构的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15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具有枢转机构的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具有枢转机构的座椅组件,该枢转机构可以与座椅靠背设置在一起。



背景技术:

在第8,678,496号美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枢转销保持器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可包括座椅靠背和枢转机构。座椅靠背可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枢转机构可枢转地联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枢转机构可包括联结管(linkage tube)和联结销(linkage pin)。联结管可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开口。第一端部可布置在第一部分上。第二端部可以与第一端部相对布置。开口可以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并且在第二端部处可以比在第一端部处窄。联结销可布置在第二部分上,并且可以延伸穿过开口。联结销可包括增大的头部。该增大的头部可构造成接合联结管的第二端部以阻止联结销从联结管脱离。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可包括座椅靠背和枢转机构。座椅靠背可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构造成绕轴线旋转。枢转机构可枢转地联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枢转机构可包括联结管和联结销。联结管可布置在第一部分上。联结管可具有开口以及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开口可以从联结管的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可邻近第二端部布置并且可朝着轴线延伸。联结销可布置在第二部分上,并且可以延伸穿过开口。联结销可包括增大的头部,该增大的头部可构造成接合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中的至少一个以将联结销保持在联结管中。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可包括座椅靠背、中间安装托架、联结管以及联结销。座椅靠背可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间安装托架可布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并且可具有孔。联结管可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开口。第一端部可布置在第一部分上。第二端部可以与第一端部相对布置。开口可以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并且在第二端部处可以比在第一端部处窄。联结销可布置在第二部分上,并且可以延伸穿过孔和开口。联结销可具有增大的头部,该增大的头部可构造成接合联结管的第二端部以将联结销保持在开口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座椅靠背的示例性座椅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座椅靠背的与枢转机构相关联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可以与座椅靠背设置在一起的枢转机构和托架的分解图。

图5是可以与枢转机构设置在一起的联结管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联结管的端视图。

图7是可以与枢转机构设置在一起的联结销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本文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的实施方案;然而,应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形式和可替代的形式来体现。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的;一些特征可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细节和功能性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不同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基础。

参照图1,示出了示例性座椅组件10。座椅组件10可构造用于在交通工具中使用,诸如类似于汽车或卡车的机动交通工具。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座椅组件10可以是后座椅,该后座椅可以构造成布置在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座椅或前排座椅的后面。另外,座椅组件10可以构造为长条座椅(bench seat),该长条座椅可具有用于座椅乘员的多个就座位置。座椅组件10可包括座椅底部12和座椅靠背14。

座椅底部12可构造成支撑一个或更多个座椅乘员。座椅底部12可安装到支撑表面,诸如交通工具主体或地板底盘(floor pan)。这样,座椅底部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固定地定位或可以相对于支撑表面静止。座椅底部12可包括支撑结构,诸如可以支撑且促使座椅底部12的部件(诸如座椅底部装饰罩20和座椅底部衬垫22)的安装的座椅框架、座椅底盘和/或支撑线。

座椅底部装饰罩20可以布置在座椅底部衬垫22之上或上方,并且可以形成或提供座椅底部12的可见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座椅乘员当处于就座位置时可以位于座椅底部装饰罩20上。座椅底部装饰罩20可以包括多个装饰板,多个装饰板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装,诸如通过缝合。另外,座椅底部装饰罩2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多种材料制成,诸如织物、皮革、乙烯基(vinyl)、毡毯或其组合。

座椅底部衬垫22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座椅底部装饰罩20隐蔽并且可以由座椅底部12的支撑结构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座椅底部衬垫22可以由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诸如泡沫。

座椅靠背14可紧邻座椅底部12布置并且可构造成支撑座椅乘员的背部。座椅靠背14可包括支撑结构,诸如座椅框架和/或支撑线,该座椅框架和/或支撑线可支撑和促进座椅靠背14的部件的安装。座椅靠背14还可以包括座椅靠背装饰罩30和座椅衬垫32。

座椅靠背装饰罩30可以布置在座椅衬垫32之上或上方,并且可以形成或提供座椅靠背14的可见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座椅靠背装饰罩30可以包括多个装饰板,该多个装饰板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装,诸如通过缝合。另外,座椅靠背装饰罩3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多种材料制成,诸如织物、皮革、乙烯基、毡毯或其组合。

座椅衬垫32,也可称为座椅靠背衬垫,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座椅靠背装饰罩30隐藏并且可以由座椅靠背14的支撑结构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座椅衬垫3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泡沫。

参照图1和图2,座椅靠背14可以构造成相对于座椅底部12枢转。更具体地,座椅靠背14可以分割成或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该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可以构造成相对于座椅底部12围绕轴线38枢转。例如,座椅靠背14的各部分可构造成从设计位置(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枢转到折叠位置(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在折叠位置中,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可以向前折叠在座椅底部12之上。设计位置可以是可允许人们占用座椅组件10的标称就座位置或正常使用位置。这样,当处于设计位置时,座椅靠背14可以从竖直向后稍微倾斜或成角度。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可接合座椅底部12和/或当处于折叠位置时可以在大体上水平的方向上延伸。如在图2中最佳地示出,轴线38可以相对于交通工具和座椅组件10在横向方向上延伸。

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座椅靠背14分割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可围绕轴线38枢转。为了清晰地参考,各部分从左至右用参考数字40、40”和40’来编号。部分40、40’和40”可以横跨交通工具或横跨座椅靠背14的宽度横向地延伸。部分40、40’和40”可以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或可以不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例如,图1中的座椅靠背14设置有40/20/40分割构型,其中部分40和40’具有近似相等的宽度,部分40和40’各自横跨座椅靠背14的近似40%延伸,而部分40”横跨座椅靠背14的近似20%延伸。部分40和40’可以分别邻近座椅靠背14的左侧和右侧布置,并且可以各自为座椅乘员提供就座位置。部分40”可邻近座椅靠背14的中心布置,并且可以布置在左部部分40和右部部分40’之间。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部分40”可包括或可构造为扶手,和/或可为座椅乘员提供另一个就座位置。部分40、40’、40”可以依靠所采用的闩锁构型独立地或以各种组合围绕轴线38枢转。例如,部分40和部分40”可各自独立于部分40’枢转,而部分40’和部分40”可独立于部分40枢转。

还设想的是,座椅靠背14可以分割成少于三个部分。例如,座椅靠背14可分割成两个部分40、40’,这两个部分40、40’可以围绕轴线38独立地枢转。部分40、40’可以横跨交通工具或横跨座椅靠背14的宽度横向地延伸,使得部分40、40’可以彼此相邻地布置。每个部分40、40’可以为座椅乘员提供就座位置。部分40、40’可以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或可以不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并且可以均匀地分割座椅靠背14或可以不均匀地分割座椅靠背14。例如,座椅靠背14可设置有50/50的分割构型,其中部分40、40’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且将座椅靠背14划分成两个近似相等的部分(例如,50%/50%的分割)。作为另一个示例,座椅靠背14可设置有40/60的分割构型,其中部分40、40’具有不相等的宽度(例如,40%/60%的分割)。在该构型中,一个部分40可以比另一个部分40’宽,并且可以包括扶手。

参照图2,枢转机构44可枢转地连接座椅靠背14的不同的部分。在图2中,提供了两个枢转机构44。一个枢转机构44可以将部分40枢转地连接到部分40”。另一个枢转机构44可以将部分40’枢转地连接到部分40”。一个枢转机构44可以枢转地连接仅具有两个部分的座椅靠背14(诸如具有40/60的分割构型的座椅靠背14)中的部分40和40’。

座椅靠背14的每个部分40、40’、40”可包括相应的支撑结构42、42’、42”。例如,支撑结构42、42’、42”可包括板,该板可布置在座椅靠背14的座椅衬垫32的后面或布置在座椅衬垫32的与座椅靠背14的每个部分40、40’、40”相关联的部分后面。如在图3和图4中最佳示出的,座椅靠背14的每个部分40、40’、40”可具有托架46、46’、46”,该托架46、46’、46”可促进相应的枢转机构44的安装。为了清晰地参考,托架从左至右用参考数字46、46”和46’来编号。托架46、46’、46”可以在座椅靠背14的底部附近布置在相应的支撑结构42、42’、42”上,并且可以分别固定地布置在相应的座椅靠背部分40、40’、40”的支撑结构42、42’、42”上或相对于相应的座椅靠背部分40、40’、40”的支撑结构42、42’、42”固定地定位。每个托架46、46’、46”可远离支撑结构42、42’、42”或板延伸,并且可以朝向座椅靠背14的前部或朝向座椅衬垫32延伸。另外,每个托架46、46’、46”可具有至少一个托架孔,该至少一个托架孔可接纳枢转机构44的一部分。更具体地,托架46可包括托架孔48,托架46’可包括托架孔48’,并且托架46”可包括两个托架孔48”。还设想的是,部分40”上的托架46”可构造为两个单独的托架,两个单独的托架可各自具有一托架孔48”。托架孔48、48’、48”可以沿着轴线38对齐或同轴布置。

再次参照图2,座椅靠背14可以通过多个安装托架,诸如一个或更多个端部安装托架50和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安装托架52安装到交通工具或支撑表面。

端部安装托架50可促进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围绕轴线38枢转。例如,端部安装托架50可以枢转地支撑座椅靠背14的左部部分40和右部部分40’。每个端部安装托架50可以与枢转机构44间隔开,并且可以包括安装凸缘和轴。安装凸缘可以固定地定位在支撑表面上或可以相对于支撑表面固定地定位。例如,安装凸缘可以利用诸如螺栓的一个或更多个紧固件附接到支撑表面或交通工具主体。轴可以沿着轴线38从安装凸缘延伸,并且可以操作地连接到可与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设置在一起的托架。

中间安装托架52也可以促进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围绕轴线38枢转。中间安装托架52可布置在相应的枢转机构44上并且可支撑相应的枢转机构44。这样,中间安装托架52可以沿着轴线38安置在端部安装托架50之间。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两个中间安装托架52被设置使得一个中间安装托架52与各自的枢转机构44相关联。例如,一个中间安装托架52可布置在部分40和部分40”之间,而另一个中间安装托架52可布置在部分40’和部分40”之间。每个中间安装托架52可以固定地定位在支撑表面上或相对于支撑表面固定地定位。例如,中间安装托架52可以具有整体式构型或一体式构型并且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的一个或更多个紧固件附接到支撑表面或交通工具主体。如在图4中最佳示出的,中间安装托架52可具有孔54,枢转机构44的一部分可穿过该孔54延伸。孔54可沿着轴线38布置且可以围绕轴线38定中心。一个中间安装托架52可与仅具有两个部分的座椅靠背14设置在一起,诸如具有40/60的分割构型的座椅靠背14。

参照图2至图4,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枢转机构44。枢转机构44可枢转地联接座椅靠背14的两个不同的部分。在图2至图4中,枢转机构44沿着轴线38在共同的方向上定向;然而,应设想的是,一个或更多个枢转机构44可以在与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定向。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枢转机构44可以包括联结管60、联结销62和内衬套64。

参照图3和图4,联结管60可构造成接纳联结销62和内衬套64。联结管60可邻近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40”布置,并且可接合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40”。例如,联结管60可固定地布置在托架46、46’、46”上,并且可以与相应的托架孔48、48’、48”对齐。另外。联结管60可以与座椅靠背14的支撑结构42、42’、42”或板完全间隔开,并且可以不接合座椅靠背14的支撑结构42、42’、42”或板。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一个联结管60布置在托架46上,而另一个联结管布置在托架46”上。

如在图5和图6中最佳示出的,联结管60可以具有大致管状的构型,该大致管状的构型可围绕轴线38连续地延伸并且可以与轴线38间隔开。在至少一种实施方案中,联结管60可具有第一端部70、第二端部72、开口74、凹陷部76以及突出部78。

如在图3中最佳示出的,第一端部70可以固定地布置在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上。例如,联结管60的第一端部70可以以诸如焊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地附接到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这样,联结管60可以不相对于座椅靠背14的联结管60安装在其上的部分旋转或移动。

第二端部72可以与第一端部70相对布置。如在图3中最佳示出的,第二端部72相对于第一端部70和相关的托架46、46’、46”可以是悬臂式的。这样,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联结管60可以不被外部地支撑在第一端部70和第二端部72之间。

开口74可以从第一端部70延伸到第二端部72。另外,开口74可以沿着轴线38延伸。开口74可以构造成接纳联结销62。这样,联结管60可以从第一端部70至第二端部72或在第一端部70和第二端部72之间围绕联结销62连续地延伸。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开口74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大致平滑的表面界定,并且可以不包括螺纹或键槽。

如在图5和图6中最佳示出的,联结管60和开口74可以具有邻近第一端部70的第一构型和邻近第二端部72的第二构型。举例来说,联结管60邻近第一端部70可以是大体上圆形的或圆柱形的,并且邻近第二端部72可以是非圆形的或非圆柱形的。在这样的构型中,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联结管60可具有外周界80和内周界82,该外周界80和内周界82可邻近布置,且其可以从第一端部70延伸,并且其可以布置在离轴线38大体上恒定的径向距离处。

一个或更多个凹陷部76可以与联结管60设置在一起。在图5和图6中,联结管60具有两个凹陷部76,但是应设想到,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数量的凹陷部76。如将在下文更详细讨论的,凹陷部76可以构造成帮助将联结销62保持在联结管60中。凹陷部76可邻近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布置。例如,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凹陷部76可以从第二端部72朝着第一端部70延伸,但可以不完全延伸到第一端部70。如在图6中最佳示出的,凹陷部76可以朝着轴线38延伸,但可以与轴线38间隔开。此外,凹陷部76可以比联结管60的外周界80和内周界82更靠近轴线38布置。

凹陷部76可以沿着凹陷部轴线90安置并且可以被该凹陷部轴线90平分,该凹陷部轴线90可以大体上垂直于轴线38布置。这样,凹陷部76可以关于凹陷部轴线90大体上对称。另外,凹陷部76可以沿着弧线或曲线延伸,并且可以布置成在凹陷部轴线90处最靠近轴线38。在这样的构型中,第一凹陷部76可以与第二凹陷部76间隔开距离D1,该距离D1可以沿着凹陷部轴线90测量。

一个或更多个突出部78可与联结管60设置在一起。在图5和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联结管60具有两个突出部78,但是应设想到,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突出部78。突出部78可邻近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布置。例如,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突出部78可以从第二端部72朝着第一端部70延伸,但可以不完全延伸到第一端部70。如在图6中最佳示出的,突出部78可以远离轴线38延伸,并且可以安置在第一凹陷部76和第二凹陷部76之间。此外,突出部78可以比联结管60的外周界80和/或内周界82更远离轴线38布置。

突出部78可以沿着突出部轴线92安置且可以被突出部轴线92平分。这样,突出部78可以关于突出部轴线92大体上对称。突出部轴线92可以大体上垂直于轴线38和凹陷部轴线90布置。突出部78可以沿着弧线或曲线延伸,并且可以布置成在突出部轴线92处离轴线38最远。在这样的构型中,第一突出部78可以与第二突出部78间隔开距离D2,该距离D2可以沿着突出部轴线92测量。距离D2可大于距离D1。

参照图3和图4,联结销62可延伸穿过联结管60的开口74。联结销62可布置在座椅靠背14的不同于联结管60的部分40、40’、40”上。例如,联结销62可固定地布置在托架46、46’、46”上,并且可以延伸穿过至少一个托架孔48、48’、48”。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一个联结销62固定地布置在部分40”和/或托架46”上,并且延伸穿过布置在托架46上的联结管60,而另一个联结销62固定地布置在部分40’和/或托架46’上,并且延伸穿过布置在托架46”上的联结管60。另外,联结销62的延伸穿过联结管60的部分可以与座椅靠背14的支撑结构42、42’、42”或板完全间隔开,并且可以不接合座椅靠背14的支撑结构42、42’、42”或板。如在图7中最佳示出的,联结销62可包括主体部分100和销部分102。

主体部分100可沿着轴线38延伸,并且可以固定地布置在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40”上。主体部分100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型。例如,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主体部分100可构造为空心管。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主体部分100在其整个长度或大部分长度上可具有大体上恒定的直径。如在图3和图4中最佳示出的,主体部分100可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相应的联结管60和内衬套64。主体部分100还可以延伸穿过托架46、46’、46”和相应的托架孔48、48’、48”。例如,一个联结销62的主体部分100可延伸穿过托架46”和托架46,而另一个联结销62可延伸穿过托架46’和托架46”。联结销62可以以诸如焊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地安装到相应的托架46、46’、46”和/或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40”。如在图4中最佳示出的,主体部分100还可以旋转地布置在中间安装托架52中的孔54中,并且可以延伸穿过内衬套64。

再次参照图7,销部分102可以沿着轴线38延伸,并且可以布置在主体部分100的端部处。销部分102可以与主体部分100一体地形成,或者销部分102和主体部分100可以由单独的部件组装而成。例如,销部分102可接纳在主体部分100中,并且可以焊接到主体部分10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销部分102可具有杆部分104和增大的头部106。

杆部分104可以从主体部分100延伸。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杆部分104可以是大体上圆柱形的,并且可以沿着轴线38延伸。另外,杆部分104可具有比主体部分100小的直径。

增大的头部106可邻近联结销62的远端布置。这样,增大的头部106可以与杆部分104相对布置,或可以邻近联结销62的端部布置,该端部可以最靠近组装好的枢转机构44的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布置,如在图3中最佳示出的。增大的头部106可远离轴线38向外延伸,并且可以比杆部分104更远离轴线38延伸。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大的头部106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钩状部分110。在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设置了可以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两个钩状部分110;然而,应设想的是,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可设置单个钩状部分110。一个或更多个钩状部分110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第一侧表面112、第二侧表面114和端表面116界定。

第一侧表面112可以与第二侧表面114相对地布置。另外,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中,第一侧表面112可以大体上平行于第二侧表面114布置。从第一侧表面112至第二侧表面114的距离D3(在图7中示出)可以小于从第一凹陷部76至第二凹陷部76的距离D1(在图6中示出)。这样,当第一侧表面112和第二侧表面114邻近凹陷部76布置或大体上平行于突出部轴线92定位时,增大的头部106可穿过联结管60中的开口74装配。

端表面116可以在第一侧表面112和第二侧表面114之间延伸。端表面116可以比第一侧表面112和/或第二侧表面114更远离轴线38布置。这样,第一侧表面112和第二侧表面114可以比端表面116更靠近轴线38布置。在具有两个钩状部分110的构型中,从第一端表面116至第二端表面116的距离D4(在图7中示出)可以小于从第一突出部78至第二突出部78的距离D2(在图6中示出),并且大于距离D1。这样,当端表面116邻近突出部78布置,或者沿着突出部轴线92定位,或与突出部轴线92对齐时,增大的头部106可穿过联结管60中的开口74装配。

联结销62可以与联结管60配合以控制枢转机构44的组装和拆卸。更具体地,增大的头部106可准许联结销62穿过联结管60插入或在一个或更多个离散旋转位置处从联结管60移除。例如,如上文所讨论的,当钩状部分110朝着突出部78延伸时,和/或当第一侧表面112和第二侧表面114面朝着相应的凹陷部76且邻近相应的凹陷部76布置时,增大的头部106可以穿过联结管60插入。反之,当钩状部分110不与突出部轴线92大体上对齐时,或当增大的头部106或至少一个钩状部分110接合凹陷部76或被凹陷部76阻挡时,联结销62不可以完全插入穿过联结管60的开口74。

参照图3,当组装枢转机构44时,增大的头部106通常可以与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完全间隔开,以便不妨碍联结销62相对于联结管60的旋转。组装的枢转机构44的增大的头部106在多个旋转位置处可以阻止联结销62从联结管60脱离。例如,当钩状部分110不与突出部轴线92大体上对齐时,联结销62不可以从联结管60的开口74移除。更具体地,当联结销62轴向移动或移动成与第二端部72接合,并且增大的头部106不与突出部轴线92大体上对齐时,增大的头部106或钩状部分110可以接合联结管60的凹陷部76和/或窄的第二端部72。当例如响应于交通工具撞击事件可发生的座椅靠背14的一部分和/或枢转机构44变形时,增大的头部106可以朝着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移动,且可以接合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增大的头部106和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的接合可以阻止联结销62从联结管60滑出。这样,枢转机构44可帮助将座椅靠背14保持在一起,并且抵制响应于交通工具撞击事件的脱离。当座椅靠背14的相关部分布置在设计位置时,增大的头部106可以不与突出部轴线92对齐。

参照图3和图4,内衬套64可以布置在联结管60中。内衬套64可以围绕联结销62延伸,且可以帮助将联结销62对齐到联结管60,且促进联结销62相对于联结管60的旋转,或反之亦然。内衬套64可以布置在联结管60的开口74中,且可以延伸穿过联结管60的开口74,并且可以具有内衬套开口120,该内衬套开口120可接纳联结销62。这样,当组装枢转机构44时,内衬套64可以布置在联结管60和联结销62之间。内衬套64还可以延伸穿过托架孔48、48’、4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内衬套64可包括第一保持特征部122和第二保持特征部124。

第一保持特征部122可以邻近内衬套64的第一端部。第一保持特征部122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突片(tab),该一个或更多个突片可远离轴线38延伸,并且可以接合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40”,且可以固定到座椅靠背14的部分40、40’、40”,诸如,托架46、46’、46”。这样,第一保持特征部122可以轴向布置在托架46、46’、46”和中间安装托架52之间。

第二保持特征部124可以布置在内衬套64的与第一保持特征部122相对的端部处。第二保持特征部124可以邻近联结管60布置,并且可以接合该联结管60。例如,第二保持特征部124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臂,该一个或更多个臂可朝着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延伸,并且可以钩接到联结管60的第二端部72上。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两个第二保持特征部124与内衬套64设置在一起,并且各自接纳联结管60的相应的突出部78,以便不干涉联结销62的旋转,不干涉联结销62插入到联结管60中,和/或不干涉联结销62从联结管60的脱离。

参照图3和图4,安装托架衬套130可以布置在中间安装托架52中的孔54中。安装托架衬套130可具有安装托架衬套孔,该安装托架衬套孔可以沿着轴线38延伸,并且可以接纳联结销62,并且旋转地支撑联结销62。这样,安装托架衬套130可布置在联结销62和中间安装托架52之间。安装托架衬套130可包括多个突片132,该多个突片132可远离轴线38延伸,并且可沿着中间安装托架52的相对侧布置,以阻止安装托架衬套130的轴向移动。安装托架衬套130还可以包括长形臂134,该长形壁134可以接纳在中间安装托架52中的狭槽140中,以阻止安装托架衬套130相对于中间安装托架52和轴线38的旋转。

虽然上文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案,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的形式。相反,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词是描述的词而不是限制的词,且应理解的是,可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另外地,可组合各种实现方案的特征,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