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01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控制臂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控制臂。



背景技术:

控制臂是汽车底盘系统中重要的安全件和导向件,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各种载荷,其强度、刚度对整车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目前,现有的汽车控制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一端和第二支臂的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头销总成,第一支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橡胶衬套总成,第二支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橡胶衬套总成;而现有的汽车控制臂为了增强控制臂的整体强度,只是简单在控制臂上设置有加强通孔,这种的控制壁的整体强度还是较差,受到车身或车轮振动力时,控制臂还是会出现极易变形,从而降低了使用寿命;且在使用过程中球头销总成受到车身或者车轮所产生的振动时,球头销总成内部的缓冲层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了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由于影响了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从而影响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使用寿命、保证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及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的汽车控制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和第二支臂的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头销总成,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橡胶衬套总成,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橡胶衬套总成,所述第一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槽,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槽,所述第一加强槽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的一端往第一橡胶衬套总成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一加强槽的槽深由朝向第一橡胶衬套总成的一端往球头销总成方向逐渐变浅,所述第二加强槽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的一端往第二橡胶衬套总成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二加强槽的槽深由朝向第二橡胶衬套总成的一端往球头销总成方向逐渐变浅;所述球头销总成包括端盖、安装座、防尘罩、球头及与球头连接的杆体,所述端盖、安装座和防尘罩构成具有一紧密的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球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包覆于球头表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侧面与安装槽的内侧面相互抵触,所述缓冲层朝向端盖的一侧与端盖相互抵触,所述安装槽朝向缓冲层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缓冲层朝向安装槽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槽,第一加强槽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的一端往第一橡胶衬套总成方向逐渐变窄结合第一加强槽的槽深由朝向第一橡胶衬套总成的一端往球头销总成方向逐渐变浅,提高了第一支臂抗变形能力,提高了第一支臂的整体强度;在第二支臂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槽,第二加强槽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的一端往第二橡胶衬套总成方向逐渐变窄结合第二加强槽的槽深由朝向第二橡胶衬套总成的一端往球头销总成方向逐渐变浅,提高了第一支臂抗变形能力,提高了第一支臂的整体强度,最终延长了使用寿命。在缓冲层的外侧面与安装槽的内侧面相互抵触和在缓冲层朝向端盖的一侧与端盖相互抵触,再结合该安装槽朝向缓冲层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和缓冲层朝向安装槽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实现了对缓冲层起到了上下左右的固定,实现了多方位的固定,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球头销总成受到车身或者车轮所产生的振动时,球头销总成内部的缓冲层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保证了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凸起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所成的角为直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成的角为钝角,缓冲层安装于安装槽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便于缓冲层放入安装槽内,该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所成的角为直角,对缓冲层的定位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侧壁的端面呈锯齿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与缓冲层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球头销总成受到车身或者车轮所产生的振动时,球头销总成内部的缓冲层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保证了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第一支臂1和第二支臂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1的一端和第二支臂2的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球头销总成3,所述第一支臂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橡胶衬套总成4,所述第二支臂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橡胶衬套总成5,所述第一支臂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槽100,所述第二支臂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槽200,所述第一加强槽100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3的一端101往第一橡胶衬套总成4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一加强槽100的槽深由朝向第一橡胶衬套总成4的一端102往球头销总成3方向逐渐变浅,所述第二加强槽200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3的一端201往第二橡胶衬套总成5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第二加强槽200的槽深由朝向第二橡胶衬套总成5的一端202往球头销总成3方向逐渐变浅;所述球头销总成3包括端盖31、安装座32、防尘罩33、球头34及与球头34连接的杆体35,所述端盖31、安装座32和防尘罩33构成具有一紧密的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座3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球头34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包覆于球头34表面的缓冲层36,所述缓冲层36的外侧面与安装槽的内侧面相互抵触,所述缓冲层36朝向端盖31的一侧与端盖31相互抵触,所述安装槽朝向缓冲层36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37,所述缓冲层36朝向安装槽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37适配的定位凹槽(图中未标出),该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37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臂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槽,第一加强槽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的一端往第一橡胶衬套总成方向逐渐变窄结合第一加强槽的槽深由朝向第一橡胶衬套总成的一端往球头销总成方向逐渐变浅,提高了第一支臂抗变形能力,提高了第一支臂的整体强度;在第二支臂上设置有第二加强槽,第二加强槽的槽宽由朝向球头销总成的一端往第二橡胶衬套总成方向逐渐变窄结合第二加强槽的槽深由朝向第二橡胶衬套总成的一端往球头销总成方向逐渐变浅,提高了第一支臂抗变形能力,提高了第一支臂的整体强度,最终延长了使用寿命。在缓冲层的外侧面与安装槽的内侧面相互抵触和在缓冲层朝向端盖的一侧与端盖相互抵触,再结合该安装槽朝向缓冲层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和缓冲层朝向安装槽的端面设置有与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实现了对缓冲层起到了上下左右的固定,实现了多方位的固定,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球头销总成受到车身或者车轮所产生的振动时,球头销总成内部的缓冲层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保证了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37包括第一侧壁371、第二侧壁372和第三侧壁373,该第一侧壁371与第二侧壁372所成的角为钝角,该第二侧壁372与第三侧壁373所成的角为直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成的角为钝角,缓冲层安装于安装槽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便于缓冲层放入安装槽内,该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所成的角为直角,对缓冲层的定位效果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373的端面呈锯齿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与缓冲层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球头销总成受到车身或者车轮所产生的振动时,球头销总成内部的缓冲层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发生,保证了球头销总成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