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1495发布日期:2018-11-24 10:3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车身下部结构,例如有如下一种结构:在电池组的内部收装有电池,电池组的电池盒的开口部由电池盖覆盖。通过在电池盒的凸缘和电池盖的凸缘之间设置密封部件来对电池组进行密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电池盒和电池盖的各凸缘在电池组的侧壁从上下方向的中央水平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5531478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处,例如在碰撞载荷从车辆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载荷从凸缘的自由端被输入到凸缘。在所输入的载荷的作用下凸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即,电池组的侧壁侧)移动。通过凸缘向电池组的侧壁侧移动,而使侧壁以凹进电池组的内部的方式被压入。因此,侧壁被按压到收装于电池组的内部的电池,由此可想到电池会出现损伤。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将电池组的侧壁压入电池组的内部的车身下部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身下部结构10),具有电池组(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0),该电池组为,电池(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64)被收装于电池盒(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盒45),所述电池盒的第一凸缘(例如,实施方式的盒凸缘49)和电池盖(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盖46)的第二凸缘(例如,实施方式的盖凸缘68)被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具有:水平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盒水平部55a、盖水平部75a),其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电池盖的各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盒左侧壁47c、盖左侧壁66c)的第一弯曲点(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弯曲点81、84)向车宽方向外侧水平折弯;和延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盒延长部55b、盖延长部75b),其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的至少一方的水平部的第二弯曲点(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曲点82、85)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折弯,所述第一凸缘的水平部和所述第二凸缘的水平部之间被密封。

如此,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从电池盒和所述电池盖的侧壁的第一弯曲点向车宽方向外侧水平地折弯来形成水平部。因此,能够由水平部确保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密封。

另外,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至少一方从水平部的第二弯曲点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折弯来形成延长部。因此,在有碰撞载荷从车辆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水平载荷作用于延长部的自由端,产生使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折弯的分力。据此,能够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在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折叠,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盒的侧壁和所述电池盖的侧壁(即,电池组的侧壁)被压入电池组的内部。

即,根据车身下部结构,能够由水平部确保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密封。再者,通过在所输入的碰撞载荷的作用下使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折弯,能够抑制电池组的侧壁被压入电池组的内部而保护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内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内框架87),其设置于所述电池盒的侧壁的车宽方向外侧;和外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外框架88),其设置于所述内框架的车宽方向外侧,所述内框架的强度被设定为高于所述外框架的强度。

如此,在电池盒的侧壁设置内框架,在内框架上设置外框架。另外,将内框架的强度设定为高于外框架的强度。因此,在碰撞载荷从车辆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能够按照顺序,首先强度较低的外框架在碰撞载荷的作用下被压溃,接着强度较高的内框架被压溃。据此,能够良好地压溃外框架和内框架以进一步良好地抑制电池组的侧壁被压入电池组的内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具有一对内框架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内框架上腿部91、内框架下腿部92)和内框架外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内框架外侧壁93),其中,所述一对内框架腿部从所述电池盒的侧壁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所述内框架外侧壁连接所述一对内框架腿部的外缘之间,所述内框架外侧壁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压制筋(例如,实施方式的压制筋97)。

如此,通过在内框架外侧壁形成压制筋,能够容易地提高内框架的强度。据此,能够抑制内框架的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侧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侧梁12),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的上方;和支承托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承托架24),其安装于所述侧梁的下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侧梁下部33c),从所述侧梁的下部向下方延伸,所述外框架的外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外框架外侧壁103)安装于所述支承托架。

如此,将支承托架安装于侧梁的下部,将外框架的外侧壁安装于支承托架。因此,能够使侧梁向车宽方向外侧充分地离开电池组的侧壁。据此,在有碰撞载荷从车辆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确保侧梁的变形量,从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抑制电池组的侧壁被压入电池组的内部。

另外,由于将支承托架设定为从下部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因此,例如可以使支承托架形成为l字形。据此,能够实现支承托架的小型化、简单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在上下方向上被设定在所述侧梁的下部的高度位置(例如,实施方式的侧梁下部的高度位置p1),且配置于比所述外框架的外侧壁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此,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设定在侧梁的下部的高度位置,再者,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配置于比外框架的外侧壁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在有碰撞载荷从车辆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所输入的碰撞载荷首先在使侧梁被压溃的同时使侧梁的下部变形。接着,在使外框架被压溃的同时使侧梁的下部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

据此,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在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折叠,使内框架发生压溃。其结果,能够良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组的侧壁被压入电池组的内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底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底板14),其被架设于所述侧梁之间,具有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例如,实施方式的隆起部36),在所述隆起部和所述电池盖之间形成有上方空间(例如,实施方式的上方空间38);横杆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杆部件26),其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上方空间,被安装于所述电池盖;和能量吸收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能量吸收部28),其与所述横杆部件的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隔开间隔(例如,实施方式的间隔l2)地相向,被安装于所述侧梁。

如此,将横杆部件安装于电池盖,使能量吸收部隔开间隔地与横杆部件的端部相向。因此,在有碰撞载荷从车辆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在所输入的碰撞载荷的作用下,侧梁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通过侧梁的位移,能量吸收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而与横杆部件的端部抵接。据此,能够压溃能量吸收部而进一步良好地吸收碰撞能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部在与所述横杆部件的端部相向的部位(例如,实施方式的能量吸收部28的底部123)具有凹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抵接凹部125),该凹部以相对于所述横杆部件的端部凹进的方式形成。

如此,在能量吸收部中的与横杆部件的端部相向的部位形成凹部。因此,在通过从车辆的侧方所输入的碰撞载荷,侧梁发生位移而使能量吸收部与横杆部件的端部抵接时,能够可靠地保持使横杆部件的端部与能量吸收部的凹部抵接的状态。据此,能够良好地压溃能量吸收部来吸收碰撞能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密封被水平部确保。再者,当有碰撞载荷输入时,在碰撞载荷的作用下,第一弯曲点和第二弯曲点折弯。据此,能够抑制电池组的侧壁被压入电池组的内部而保护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在沿图2的iii-iii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剖切后的状态下所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中、表示图3的v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中、表示图4的vi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左后下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中、表示图7的viii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在沿图2的ix-ix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剖切后的状态下所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横杆部件和能量吸收部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中保护电池免受碰撞载荷影响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身下部结构;12:侧梁;14:底板;20、140、150、160:电池组;24:支承托架;26:横杆部件;26a:横杆部件的端部;28:能量吸收部;33c:侧梁下部(侧梁的下部);36:隆起部;38:上方空间;45:电池盒;46:电池盖;47:盒侧壁(电池盒的侧壁);47c:盒左侧壁(电池盒的侧壁);49:盒凸缘(第一凸缘);55、141、151、161:左侧盒凸缘;55a:盒水平部(水平部);55b、154:盒延长部(延长部);64:电池;66:盖侧壁(电池盖的侧壁);66c:盖左侧壁(电池盖的侧壁);68:盖凸缘(第二凸缘);75、152、162:左侧盖凸缘;75a:盖水平部(水平部);75b、156:盖延长部(延长部);81、84:第一弯曲点;82、85:第二弯曲点;83、86:第三弯曲点;87:内框架;88:外框架;91:内框架上腿部(内框架腿部);92:内框架下腿部(内框架腿部);93:内框架外侧壁;97:压制筋;101:外框架上腿部(外框架腿部);102:外框架下腿部(外框架腿部);103:外框架外侧壁(外框架的外侧壁);123:能量吸收部的底部(与横杆部件的端部相向的部位);125:抵接凹部(凹部);163、164:第一盒延长部、第二盒延长部(延长部);165:除水孔;166、167:第一盖延长部、第二盖延长部(延长部);l2:间隔(横杆部件和能量吸收部的间隔);p1:侧梁下部的高度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

此外,车身下部结构10由大致左右对称的部件构成,因此,下面对左侧的各结构部件进行说明,省略右侧的各结构部件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车身下部结构10具有侧梁12、底板14、第一横梁16、第二横梁18、电池组20、框架部22(参照图3)、支承托架24、横杆部件26和能量吸收部28(参照图9)。

侧梁12设置于车身下部的左右侧且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侧梁12具有侧梁外部件31和侧梁内部件32。

侧梁12的侧梁外部件31的上凸缘31a和侧梁内部件32的上凸缘32a相接合。另外,侧梁12的侧梁外部件31的下凸缘31b和侧梁内部件32的下凸缘32b相接合。通过侧梁外部件31和侧梁内部件32,侧梁12形成为截面呈矩形框状。

在左侧的侧梁12和右侧的侧梁12上架设有底板14。车厢34的地板部由底板14形成。底板14具有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36。在隆起部36和电池组20的电池盖46之间形成有上方空间38。

在底板14的上表面14a配置有第一横梁16。第一横梁16被架设于左侧的侧梁12和右侧的侧梁12上。第一横梁16在车厢34内设置于车身前方。

驾驶座41和副驾驶座42的座椅坐垫41a、42a的前部与第一横梁16连接。

在第一横梁16的车身后方,于底板14的下表面14b设置有第二横梁18。第二横梁18被架设于左侧的侧梁12和右侧的侧梁12上。

驾驶座41和副驾驶座42的座椅坐垫41a、42a的后部与第二横梁18连接。

即,驾驶座41和副驾驶座42支承于第一横梁16和第二横梁18。

在底板14、第一横梁16和第二横梁18的下方且在左侧的侧梁12和右侧的侧梁12之间安装有电池组20。

如图3、图4所示,电池组20具有电池盒45和电池盖46。

电池盒45具有盒侧壁47、盒底部48和第一凸缘49。下面,将第一凸缘49称为“盒凸缘49”。

盒侧壁47具有盒前壁47a(参照图1)、盒后壁47b(参照图1)、盒左侧壁47c和盒右侧壁47d。盒前壁47a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具有突出壁47e(参照图2)。突出壁47e向车身前方突出成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通过盒前壁47a、盒后壁47b、盒左侧壁47c和盒右侧壁47d,盒侧壁47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

盒侧壁47的下端部由盒底部48堵住,在盒侧壁47的上端部形成有开口部51。盒凸缘49从盒侧壁47的开口部51的整个圆周向电池盒45的外侧突出。

盒凸缘49具有前盒凸缘53(参照图1)、后盒凸缘54(参照图1)、左侧盒凸缘55和右侧盒凸缘56。

在电池盒45的内部设置有盒横梁58。盒横梁58通过凸缘59与盒侧壁47的盒左侧壁47c接合。

盒横梁58在横梁上部58a形成有多个通孔61。紧固部件62沿上下方向贯穿通孔61。紧固部件62通过螺栓、螺母将下端部62a紧固于盒底部48(参照图1)。

在电池盒45的内部收装有电池64。

电池盒45的开口部51由电池盖46从上方堵住。电池盖46具有盖侧壁66、盖顶部67和第二凸缘68。下面,将第二凸缘68称为“盖凸缘68”。

盖侧壁66具有盖前壁66a(参照图1)、盖后壁66b(参照图1)、盖左侧壁66c和盖右侧壁66d。盖前壁66a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具有突出壁47e(参照图2)。通过盖前壁66a、盖后壁66b、盖左侧壁66c和盖右侧壁66d,盖侧壁66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即,盖侧壁66形成为与盒侧壁47相同的形状。

盖侧壁66的上端部由盖顶部67堵住,在盖侧壁66的下端部形成有开口部71。盖凸缘68从盖侧壁66的开口部71的整个圆周向电池盖46的外侧突出。

盖凸缘68具有前盖凸缘73(参照图1)、后盖凸缘74(参照图1)、左侧盖凸缘75和右侧盖凸缘76。

通过将盖凸缘68从上方与盒凸缘49重叠,而使盖凸缘68和盒凸缘49之间由密封部件78密封。因此,电池盒45的开口部51由电池盖46封闭。

在电池组20的内部79收装有电池64。在由电池盖46封闭电池盒45的开口部51的状态下,紧固部件62的上部62b(参照图1)从盖顶部67向上方突出。

突出的上部62b通过螺栓、螺母紧固于第二横梁18的横梁底部18a(参照图1)。据此,电池组20由多个紧固部件62紧固于第二横梁18的横梁底部18a。

如图5和图6所示,左侧盒凸缘55具有盒水平部(水平部)55a和盒延长部55b。盒水平部55a从盒侧壁47的左侧壁(侧壁)47c的第一弯曲点81向车宽方向外侧水平折弯。盒延长部55b从盒水平部55a的第二弯曲点82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呈弯曲状折弯。

优选盒水平部5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与盒延长部55b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将盒延长部55b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抑制为小于盒水平部5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左侧盖凸缘75具有盖水平部(水平部)75a和盖延长部75b。盖水平部75a位于盒水平部55a的上方,沿盒水平部55a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盖水平部75a从盖侧壁66的盖左侧壁66c的第一弯曲点84向车宽方向外侧水平折弯。

优选盖水平部7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与盖延长部75b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将盖延长部75b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抑制为小于盖水平部7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盖左侧壁66c的第一弯曲点84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位于与盒左侧壁47c的第一弯曲点81大致相同的位置。

盖延长部75b在盒延长部55b的上方隔开规定间隔,沿盒延长部55b配置。盒延长部75b从盒水平部75a的第二弯曲点85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折弯成弯曲状。

盖水平部75a的第一弯曲点84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位于与盒水平部55a的第一弯曲点81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此,左侧盒凸缘55具有盒水平部55a。左侧盖凸缘75具有盖水平部75a。在盒水平部55a和盖水平部75a之间平坦地设置有密封部件78。据此保持盒水平部55a和盖水平部75a之间被密封的状态。

另外,左侧盒凸缘55具有盒延长部55b。左侧盖凸缘75具有盖延长部75b。因此,在碰撞载荷f1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水平载荷f2作用于盒延长部55b的自由端55c和盖延长部75b的自由端75c。

产生使左侧盖凸缘75的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弯的分力。第二弯曲点85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同样,产生使左侧盒凸缘55的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折弯的分力。第二弯曲点82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

据此,左侧盒凸缘55在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被折叠为倒v字形。左侧盖凸缘75在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被折叠为倒v字形。

其结果,能够抑制盒左侧壁47c和盖左侧壁66c(即,电池组2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

即,根据车身下部结构10,能够由盒水平部55a和盖水平部75a确保左侧盒凸缘55和左侧盖凸缘75之间的密封。再者,采用了使左侧盒凸缘55的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折弯,使左侧盖凸缘75的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弯的结构。据此,能够抑制电池组2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而保护电池64。

在盒左侧壁47c,于第一弯曲点81的下方设置有框架部22。框架部22具有内框架87和外框架88。

内框架87设置于盒左侧壁47c的外表面,从外表面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内框架87具有内框架上腿部91、内框架下腿部92、内框架外侧壁93、内框架上凸缘94和内框架下凸缘95。

内框架上腿部91从盒左侧壁47c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内框架下腿部92在内框架上腿部91的下方隔开间隔配置,从盒左侧壁47c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内框架上腿部91的外缘和内框架下腿部92的外缘由内框架外侧壁93连接。通过内框架上腿部91、内框架下腿部92和内框架外侧壁93,内框架87形成为截面呈u字状。

内框架上凸缘94从内框架上腿部91的内缘沿盒左侧壁47c向上方突出。内框架下凸缘95从内框架下腿部92的内缘沿电池盒45的盒底部48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内框架上凸缘94与盒左侧壁47c接合,内框架下凸缘95与电池盒45的盒底部48接合。据此,内框架87安装于盒左侧壁47c的外表面。

另外,在内框架外侧壁93具有压制筋97。压制筋97形成于内框架外侧壁93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再者,内框架外侧壁93从内框架外侧壁93的外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形成为凹状,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通过在内框架外侧壁93形成压制筋97,能够容易地提高内框架87的强度。据此,能够在控制成本的状态下得到强度较高的内框架87。

在内框架87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外框架88。外框架88从内框架87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外框架88具有外框架上腿部101、外框架下腿部102、外框架外侧壁103、外框架上凸缘104和外框架下凸缘105。

外框架上腿部101从内框架上腿部91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外框架下腿部102在外框架上腿部101的下方隔开间隔配置,且从内框架下腿部92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外框架上腿部101的外缘和外框架下腿部102的外缘被外框架外侧壁103连接。通过外框架上腿部101、外框架下腿部102和外框架外侧壁103,外框架88形成为截面呈u字状。

外框架上凸缘104从外框架上腿部101的内缘沿内框架上腿部91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外框架下凸缘105从外框架下腿部102的内缘沿内框架下腿部92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外框架上凸缘104与内框架上腿部91接合,外框架下凸缘105与内框架下腿部92接合。据此,外框架88安装于内框架87的车宽方向外侧。

此处,通过在内框架外侧壁93形成压制筋97,能够提高内框架87的强度。因此,内框架87的强度被设定为高于外框架88的强度。据此,在碰撞载荷f1从车辆ve的侧方被输入到车身下部结构10的情况下,能够按照顺序,首先强度较低的外框架88在载荷f3的作用下被压溃,接着强度较高的内框架87在载荷f4的作用下被压溃。

在外框架88的上方且在外框架88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侧梁12。侧梁12的侧梁内部件32在上凸缘32a和下凸缘32b连接有内鼓出部33。内鼓出部33具有内部件内侧壁33a、内部件上部33b和内部件下部33c。

内部件上部33b从上凸缘32a的下缘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内部件下部33c从下凸缘32b的上缘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内部件上部33b的内缘和内部件下部33c的内缘通过内部件内侧壁33a连接。

通过内部件内侧壁33a、内部件上部33b和内部件下部33c,内鼓出部33形成为截面呈u字状。侧梁内部件32的内部件下部33c形成侧梁12的下部。下面,将侧梁12的下部称为“侧梁下部33c”。

多个支承托架24沿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安装于侧梁下部33c。

如图7和图8所示,支承托架24具有安装部111、下垂部112、前凸缘113和后凸缘114。安装部111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状,通过螺栓116、螺母117(参照图6)从下方安装于侧梁下部33c。在该状态下,安装部111沿侧梁下部33c水平配置。下垂部112从安装部111的内缘向下方延伸。

在下垂部112的上部中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托架凹部119。托架凹部119在车宽方向上在与螺栓116相向的位置以下垂部112的外表面112a向车宽方向内侧凹进的方式形成。因此,托架凹部119向车宽方向内侧远离螺栓116的头部116a而配置。据此,在紧固螺栓116的头部116a时,下垂部112不会构成妨碍而能够容易地紧固螺栓116。

下垂部112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呈矩形状,且从安装部111的内缘沿外框架外侧壁103的外表面向下方延伸。外框架外侧壁103的外表面通过接合于下垂部112的下部112b而安装。

另外,在安装部111的前缘和下垂部112的前缘形成有前凸缘113。前凸缘113形成为l字形。在安装部111的后缘和下垂部112的后缘形成有后凸缘114。后凸缘114形成为l字形。

通过在支承托架24具有l字形的前凸缘113和l字形的后凸缘114,使支承托架24由前凸缘113和后凸缘114来加强。据此,能够确保支承托架24的强度。

如图6所示,支承托架24安装于侧梁下部33c,外框架外侧壁103安装于支承托架24。因此,侧梁12以足够的间隔l1向车宽方向外侧远离盒侧壁47的盒左侧壁(即,电池组20的侧壁)47c。

据此,能够在碰撞载荷f1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侧梁12的变形量,并且能够良好地抑制盒侧壁47的盒左侧壁47c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

另外,由于将支承托架24设定为从侧梁下部33c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因此,例如能够使支承托架24形成为l字形。据此,能够使支承托架24小型化、简单化。

盒凸缘49和盖凸缘68在上下方向上被设定在侧梁下部33c的高度位置p1。另外,盒凸缘49和盖凸缘68配置于比外框架外侧壁103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再者,盒凸缘49和盖凸缘68配置于比侧梁12(具体而言,内鼓出部33的内部件内侧壁33a)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因此,在碰撞载荷f1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所输入的碰撞载荷f1首先在使侧梁12被压溃的同时使侧梁下部33c变形。接着,在压溃外框架88的同时使侧梁下部33c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

据此,能够在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使左侧盒凸缘55折叠,并且在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使左侧盖凸缘75折叠。通过使左侧盒凸缘55和左侧盖凸缘75折叠,能够使内框架87发生压溃。其结果,能够良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能够抑制盒侧壁47的盒左侧壁(即,电池组20的侧壁)47c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底板14的隆起部36和电池盖46之间形成有上方空间38。在上方空间38内配置有横杆部件26。例如,横杆部件26形成为截面呈矩形框状。横杆部件26以沿电池盖46的盖顶部67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例如,横杆部件26通过mig焊接(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安装于盖顶部67。

在与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相向的位置设置有能量吸收部28。能量吸收部28安装于侧梁内部件32的内部件内侧壁33a。能量吸收部28具有侧壁122、底部123和接合凸缘124。侧壁122形成为矩形框状,侧壁122的一端部(远离内部件内侧壁33a的一侧的端部)由底部123堵住。

底部123的外形形成为矩形状。底部123以与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隔开间隔l2相向的方式配置。底部123具有抵接凹部125。抵接凹部125以相对于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凹进的方式形成。例如,优选使抵接凹部125凹进成球面。当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与抵接凹部125抵接时,能够由抵接凹部125适当地保持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

开口部127在侧壁122的另一端部(内部件内侧壁33a侧的端部)呈矩形状开口。另外,在侧壁122的另一端部,于开口部127的整个圆周形成有接合凸缘124。接合凸缘124在与内部件内侧壁33a接触的状态下接合。

如此,能量吸收部28形成为在内部件内侧壁33a侧开口有开口部127的矩形截面的箱状。

此外,作为其他的例子,能量吸收部28也可以形成为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截面的箱状。

如此,在盖顶部67安装有横杆部件26,能量吸收部28与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隔开间隔l2而与之相向。因此,在碰撞载荷f1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在所输入的碰撞载荷f1的作用下,侧梁12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通过侧梁12的位移,能量吸收部28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而与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抵接。据此,能够压溃能量吸收部28而进一步良好地吸收碰撞能量。

再者,在能量吸收部28的底部123形成有抵接凹部125。当横梁12在所输入的碰撞载荷f1的作用下位移而使能量吸收部28与横杆部件26的端部抵接时,能够可靠地保持使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与能量吸收部28的抵接凹部125抵接的状态。据此,能够可靠地压溃能量吸收部28来吸收碰撞能量。

接着,基于图4、图9和图11,对在碰撞载荷f5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时由车身下部结构10保护电池64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盒凸缘49的左侧盒凸缘55和盖凸缘68的左侧盖凸缘75在上下方向上被设定在侧梁下部33c的高度位置p1。另外,左侧盒凸缘55和左侧盖凸缘75配置于比外框架88的外框架外侧壁103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再者,左侧盒凸缘55和左侧盖凸缘75配置于比侧梁12(具体而言为内鼓出部33的内部件内侧壁33a)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11所示,障碍物138从车辆ve的侧方碰撞而使碰撞载荷f5输入。所输入的碰撞载荷f5首先在使侧梁12被压溃的同时使侧梁下部33c变形。接着在压溃外框架88的同时使侧梁下部33c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

通过侧梁下部33c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而使侧梁12的内部件内侧壁33a与左侧盒凸缘55的自由端55c及左侧盖凸缘75的自由端75c抵接。

即,在碰撞载荷f5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水平载荷f6作用于左侧盒凸缘55的自由端55c和左侧盖凸缘75的自由端75c。因此,产生使左侧盒凸缘55的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折弯的分力。同样,产生使左侧盖凸缘75的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弯的分力。

左侧盖凸缘75的第二弯曲点85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同样,左侧盒凸缘55的第二弯曲点82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

据此,能够将左侧盒凸缘55在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折叠成倒v字形。能够将左侧盖凸缘75在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叠成倒v字形。

其结果,能够抑制电池盒45的盒左侧壁47c和电池盖46的盖左侧壁66c(即,电池组2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

另外,通过折叠左侧盒凸缘55和左侧盖凸缘75,能够使内框架87发生压溃。其结果,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吸收碰撞能量,并且能够抑制电池组2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

再者,如图9所示,在碰撞载荷f5(参照图11)从车辆ve的侧方输入的情况下,在所输入的碰撞载荷f5的作用下,能量吸收部28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而与横杆部件26的端部26a抵接。据此,能够压溃能量吸收部28而进一步良好地吸收碰撞能量。

据此,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抑制电池组2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20的内部79而保护电池64。

接着,基于图12~图14,对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相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电池组140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左侧盒凸缘55替换成左侧盒凸缘141的电池组,其他结构与电池组20相同。

左侧盒凸缘141除去左侧盒凸缘55的盒延长部55b而仅具有盒水平部55a。

左侧盒凸缘141仅具有盒水平部55a。因此,能够将密封部件78以平坦的状态设置于左侧盒凸缘141的盒水平部55a和左侧盖凸缘75的盖水平部75a之间。据此,能够保持盒水平部55a和盖水平部75a之间被密封的状态。

另外,左侧盖凸缘75除具有盖水平部75a以外,还具有盖延长部75b。因此,当水平载荷f7作用于左侧盖凸缘75的自由端75c时,产生使左侧盖凸缘75的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弯的分力。

左侧盖凸缘75的第二弯曲点85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左侧盖凸缘75在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叠成倒v字形。

通过左侧盖凸缘75被折叠为倒v字形,盖延长部75b与左侧盒凸缘55的盒水平部55a的自由端55d抵接。因此,盒水平部55a与左侧盖凸缘75一起在第一弯曲点81被朝上折叠。

据此,能够抑制电池盒45的盒左侧壁47c和电池盖46的盖左侧壁66c(即,电池组14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140的内部142,从而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保护电池64。

另外,通过仅由盒水平部55a形成左侧盒凸缘141,能够简化左侧盒凸缘141的形状,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电池组150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左侧盒凸缘55替换成左侧盒凸缘151,将左侧盖凸缘75替换成左侧盖凸缘152的电池组,其他结构与电池组20相同。

左侧盒凸缘151是将左侧盒凸缘55的盒延长部55b替换成盒延长部154的左侧盒凸缘。盒延长部154从盒水平部55a的第二弯曲点82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呈直线状折弯。因此,左侧盒凸缘151的第二弯曲点82折弯成适当的角状。

优选盒水平部5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与盒延长部154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将盒延长部55b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抑制为小于盒水平部5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左侧盖凸缘152是将左侧盖凸缘75的盖延长部75b替换成盖延长部156的左侧盖凸缘。盖延长部156从盖水平部75a的第二弯曲点85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呈直线状折弯。因此,左侧盖凸缘152的第二弯曲点85折弯成适当的角状。

优选盖水平部7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与盖延长部156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将盖延长部156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抑制为小于盖水平部75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左侧盒凸缘151具有盒水平部55a。左侧盖凸缘152具有盖水平部75a。因此,能够在盒水平部55a和盖水平部75a之间平坦地设置密封部件78。据此,能够保持盒水平部55a和盖水平部75a之间被密封的状态。

另外,左侧盒凸缘151具有盒延长部154。再者,左侧盖凸缘152具有盖延长部156。水平载荷f8作用于盒延长部154的自由端154a和盖延长部156的自由端156a。

通过水平载荷f8的作用,产生使左侧盒凸缘151的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折弯的分力。同样,产生使左侧盖凸缘152的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弯的分力。

左侧盒凸缘151的第二弯曲点82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另外,左侧盖凸缘152的第二弯曲点85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因此,左侧盒凸缘151在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被折叠成倒v字形。同样,左侧盖凸缘152在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被折叠成倒v字形。

此处,左侧盒凸缘151的第二弯曲点82折弯成适当的角状。另外,左侧盖凸缘152的第二弯曲点85折弯成适当的角状。

因此,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将左侧盒凸缘151在第一弯曲点81和第二弯曲点82折叠成倒v字形。同样,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将左侧盖凸缘152在第一弯曲点84和第二弯曲点85折叠成倒v字形。

据此,能够抑制电池盒45的盒左侧壁47c和电池盖46的盖左侧壁66c(即,电池组15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150的内部158,从而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保护电池64。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电池组160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左侧盒凸缘55替换成左侧盒凸缘161,将左侧盖凸缘75替换成左侧盖凸缘162的电池组,其他结构与电池组20相同。

左侧盒凸缘161具有盒水平部55a、第一盒延长部163和第二盒延长部164。

第一盒延长部163从盒水平部55a的第二弯曲点82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呈直线状折弯。第二盒延长部164从第一盒延长部163的第三弯曲点83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呈直线状折弯。第二盒延长部164的自由端164a位于与左侧盒凸缘161的盒水平部55a相同的高度位置。

第一盒延长部163和第二盒延长部164折弯成截面呈v字形。第一盒延长部163在第三弯曲点83形成有除水孔165。第三弯曲点83位于第一盒延长部163和第二盒延长部164的底部。

左侧盖凸缘162具有盖水平部75a、第一盖延长部166和第二盖延长部167。

第一盖延长部166从盖水平部75a的第二弯曲点85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呈直线状折弯。第一盖延长部166位于第一盒延长部163的上方,沿第一盒延长部163延伸。

第二盖延长部167从第一盖延长部166的第三弯曲点86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上方呈直线状折弯。第二盖延长部167位于第二盒延长部164的上方,沿第二盒延长部164延伸。

第一盖延长部166和第二盖延长部167沿第一盒延长部163和第二盒延长部164折弯成截面呈v字形。

第二盖延长部167的自由端167a位于与左侧盖凸缘162的盖水平部75a相同的高度位置。

盖左侧壁66c的第一弯曲点84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位于与盒左侧壁47c的第一弯曲点81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盖水平部75a的第二弯曲点85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位于与盒水平部55a的第二弯曲点82大致相同的位置。再者,第一盖延长部166的第三弯曲点86在上下方向和车宽方向上位于与第一盒延长部163的第三弯曲点83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处,例如可想到水从第二盖延长部167的自由端167a和第二盒延长部164的自由端164a之间侵入到第二盖延长部167和第二盒延长部164之间。于是,在第三弯曲点83形成有除水孔165。据此,能够将侵入到第二盖延长部167和第二盒延长部164之间的水经除水孔165排出。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60,水平载荷f9作用于第二盒延长部164的自由端164a和第二盖延长部167的自由端167a。通过水平载荷f9的作用,产生使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一弯曲点81、第二弯曲点82和第三弯曲点83折弯的分力。同样,产生使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一弯曲点84、第二弯曲点85和第三弯曲点86折弯的分力。

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三弯曲点83以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二弯曲点82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

另外,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三弯曲点86以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折弯。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二弯曲点85以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折弯。

因此,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二盒延长部164和第一盒延长部163被折叠为v字形。另外,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一盒延长部163和盒水平部55a被折叠为倒v字形。

同样,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二盖延长部167和第一盖延长部166被折叠为v字形。另外,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一盖延长部166和盒水平部75a被折叠为倒v字形。

另外,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一盒延长部163和第二盒延长部164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左侧盒凸缘161的第二弯曲点82和第三弯曲点83折弯成适当的角状。

同样,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一盖延长部166和第二盖延长部167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左侧盖凸缘162的第二弯曲点85和第三弯曲点86折弯成适当的角状。

即,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将左侧盒凸缘161在第一弯曲点81、第二弯曲点82和第三弯曲点83折叠。同样,能够进一步良好地将左侧盖凸缘162在第一弯曲点84、第二弯曲点85和第三弯曲点86折叠。据此,能够抑制电池盒45的盒左侧壁47c和电池盖46的盖左侧壁66c(即,电池组160的左侧壁)被压入电池组160的内部168,从而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保护电池64。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内框架外侧壁93形成压制筋97来提高内框架87的强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例如也可以增大内框架外侧壁93的板厚尺寸,或者通过改变材质来提高内框架87的强度。

另外,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内框架外侧壁93形成了1个压制筋9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可以任意选择内框架外侧壁93的压制筋97的个数。

再者,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左侧盒凸缘141仅具有盒水平部55a,在左侧盖凸缘75具有盖水平部75a和盖延长部75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左侧盒凸缘141具有盒水平部和盒延长部,在左侧盖凸缘75仅具有盖水平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