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路况下的重型车辆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6337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复杂路况下的重型车辆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制动系统中的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复杂路况下的重型车辆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的制动性能是衡量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车辆的制动过程即制动系统向车辆施加制动力的过程,车轮在车辆制动过程中,同时受到制动器对其施加的制动力矩,以及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力。然而,若车辆受到的制动力达到其与路面间的附着力,车辆则完全停止旋转,即出现抱死现象;抱死现象使得车辆在制动过程中,车辆与路面的侧向附着力消失,从而使得车辆极易出现侧翻现象,进而另车辆的安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0003]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现有的车辆多采用防抱死系统以避免车轮抱死,然而,防抱死系统仅适用于中小型车辆,而对于重型车辆而言,受其结构影响,目前无法通过防抱死系统对其进行制动力的调节;并且重型车辆,如矿山或工程用车辆等,受其使用场合影响,经常需要在复杂路况下行驶;上述情形较于正常行驶的情况,重型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综上所述,目前的重型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难以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其可使得车辆,尤其是重型车辆在复杂颠簸路况下可自行对制动力进行调节,以避免车辆发生抱死现象从而导致车辆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路况下的重型车辆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其包括有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阀腔,阀体之中设置有连通至阀腔内部的输入口与输出口 ;所述阀腔包括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分别与输入口以及输出口相连通,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同轴延伸,且其直径小于第二腔体的直径。
[0006]所述阀腔之中设置有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其彼此相连且同轴延伸,所述第一活塞延伸至第二腔体之中,所述第二活塞延伸至第三腔体之中,第一活塞的直径大于第二活塞的直径;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连接端部之上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阀腔的内壁之上。
[0007]所述第一腔体之中分别设置有连通至第二腔体的第一流道,以及连通至第三腔体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腔体中,第一流道与第一腔体的相交端部和输入口与第一腔体的相交端部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阀球,第一腔体中,位于阀球重力方向之上的端面为支撑端面;所述支撑端面包括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第一腔体中输入口所在的端面相交,且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第二端面与第一腔体中第一流道所在的端面相交,第二端面的高度在输入口朝向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
[0008]所述阀体之中设置有辅助推进装置,其包括有液压缸主体与液压缸推杆,所述液压缸推杆经由第一腔体内的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延伸至第一腔体内部,液压缸推杆朝向第一流道进行延伸,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端面中第二端面;所述辅助推进装置中包括有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连接位置;所述阀体之中设置有倾态控制装置,其包括有气压缸主体以及气压缸推杆,所述气压缸推杆经由第一腔体内输入口所在端面延伸至第一腔体内部,气压缸推杆朝向支撑端面中第二端面进行延伸,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所述阀球之中设置有倾态控制槽,其包括有设置于阀球内部的第一槽体,以及经由第一槽体延伸至阀球表面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径向截面采用圆形结构,第一槽体的任意径向截面均垂直于阀球的直径,所述第二槽体的径向截面采用矩形结构,第二槽体与第一槽体同轴延伸;所述第二槽体的径向长度与第一槽体的径向直径相等。
[0009]所述倾态控制装置中,气压缸推杆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气压缸推杆的轴线进行延伸的控制杆件,控制杆件的尺寸与第二槽体的径向截面相对应,所述气压缸推杆的端部设置有步进电机,其主轴与气压缸推杆同轴延伸,所述控制杆件固定连接于步进电机的主轴之上;所述倾态控制装置中设置有水平传感器,其与气压缸主体之间采用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阀球两侧分别设置有沿阀球径向进行延伸的定位杆件,定位杆件同时平行于支撑端面中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腔体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定位轨道,定位轨道平行于支撑端面进行延伸,且其与支撑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与阀球的半径相等,所述定位杆件对应延伸至其所在侧边的定位轨道内部;所述定位杆件的端部设置有定位轮,定位轮位于定位轨道内部,且其可沿定位轨道进行滚动。
[0011]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阀球在制动液的压力作用下沿支撑端面进行滚动的过程中,通过阀球两侧的定位杆件沿定位轨道的运动,使得阀球的前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阀球在定位杆件轴向上保持稳定,从而有效避免阀球发生侧滚进而导致其无法对第一流道进行良好的密封。与此同时,上述结构设置可通过定位杆件对阀球的支撑,使得阀球始终仅保持在支撑端面的延伸方向上进行滚动,从而避免阀球的相对角度发生旋转,进而致使阀球上的第二槽体的开口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移,以导致本申请中的调节装置停止工作后,阀球之上的第二槽体无法与倾态控制装置中的控制杆件相对应。
[0012]此外,定位杆件端部的定位轮使得定位杆件在定位轨道内的稳定性得以改善,并使得定位轮以及定位杆件在阀球前行过程中的旋转的平滑性得以进一步的改进,以避免定位杆件的设置对阀球的运动造成影响。
[00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辅助推进装置中的液压缸推杆的端部设置有推进端块,推进端块的上端面平行于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进行延伸,推进端块中包括有与阀球彼此相对的推进端面,推进端面采用与阀球相贴合的弧面结构。
[0014]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推进端块以及推进端块中推进端面的弧形设计,使得阀球在受支撑过程中的支撑面积以及支撑的稳定性得以显著改善,以避免辅助推进装置在与阀球的接触过程中造成阀球的偏移,从而致使辅助推进装置对于阀球的推进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00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腔体中,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内推进端块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安置槽体,安置槽体的深度与推进端块的高度相同,安置槽体的长度大于推进端块的长度;所述推进端块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连接位置之间设置有翻转板件,其通过转轴连接于阀体之中,翻转板件朝向推进端块进行延伸;所述推进端块中,其上端面与推进端面的相交位置设置有“L”形的限位槽,限位槽的深度与翻转板件的高度相同;所述翻转板件的长度与转轴至限位槽侧端面的距离相同,当翻转板件的端部位于限位槽内部时,翻转板件的上端面与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端面中,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倒角。
[0016]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安置槽体的设置,使得推进端块可通过液压缸的驱动内嵌至第一端面内部,以避免推进端块在阀球于第一端面之上进行前行的过程中对阀腔造成阻碍;安置槽体尺寸的设置则可确保推进端块可完全进入安置槽体内部,并可根据需求平行于第二端面进行向上运动。
[0017]与此同时,上述结构设置中,翻转板件以及推进端块中限位槽的设置使得推进端块内嵌于安置槽体内部时,翻转板件可搭载在限位槽之上,从而使得翻转板件、推进端块的上端面、以及第一端面相互齐平,并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避免第一端面之中因安置板件的设置而造成起伏或下沉结构,继而影响阀球的前行,以使得阀球在制动力调节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与系统的平滑性得以显著改善。此外,翻转板件的转轴连接设置可使得翻转板件可在推进端块的推进作用下进行翻转,从而避免其对辅助推进装置的作用造成影响。
[00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阀体之中,辅助推进装置中的液压缸推杆以及倾态控制装置中气压缸推杆的延伸方向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管道,两根驱动管道分别延伸至第一腔体中安置槽体的底端面以及输入口所在端面,所述驱动管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腔体之中,推进端块的上边部与翻转板件的上边部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当推进端块完全进入安置槽体时,安置槽体之中,推进端块的底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